第672章 传庭死,明亡矣。不死,亦亡矣!
('【二月,正在南方围剿张献忠的大明督师杨嗣昌因洛阳沦陷、福王被杀、民变愈演愈烈,急火攻心而死(一说自杀)。】<br /><br />【陕西三边总督丁启睿接替其五省总督职位。】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大明·天启时期<br /><br />朱由校都快不认识总督两字了。<br /><br />“他这换多少总督了?”<br /><br />魏忠贤脸色一僵。<br /><br />谁家好人没事记这个啊?<br /><br />朱由校也是随口一问。<br /><br />就如今这个局面,你别说换什么总督了。<br /><br />你换个皇帝,把五弟换成太祖都不好使了。<br /><br />没兵啊,人心散了呀。<br /><br />“诶不对呀!”<br /><br />朱由校突然想起一处盲点。<br /><br />“下一个朝代是清啊?”<br /><br />“那李自成是被消灭了?”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【刚刚被崇祯帝释放出狱的原兵部尚书、新任三边总督傅宗龙与保定总督杨文岳在新蔡合兵,进逼项城。】<br /><br />【李自成在林中设伏,趁官军劳师远来,正在休息之际,派军突袭。明军两部溃散,傅宗龙被俘杀。】<br /><br />【随后,丁启睿自商城(河南信阳)出发,命左良玉率军围攻李自成,杨文岳也在陈州整顿兵马。】<br /><br />【十月,左良玉攻克义军所占的临颍并屠城,李自成因而大怒来攻,左良玉退守郾城。】<br /><br />【十一月,陕西巡抚汪乔年率军三万出关支援,结果李自成从郾城撤军,进攻汪乔年,将其大败俘杀。】<br /><br />【十二月,李自成接连攻克禹州,俘杀徽王,然后第二次围攻开封。不利撤退。】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天幕上。<br /><br />金镂盘龙的宝座上。<br /><br />着十二团龙衮服的皇帝端坐其上。<br /><br />金砖铺就的丹墀之上。<br /><br />群臣朝礼叩拜。<br /><br />皇帝左右,侍从手捧着朱漆描金盘龙的匣子。<br /><br />文武行礼退却,只留一名武将还跪在大殿中央。<br /><br />宦官打开匣子,取出一个黄绫暗龙封套,又从封套中取出诏书,朗朗宣读。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【崇祯十五年(1642)正月,崇祯起复兵部右侍郎孙传庭,明朝最后一个能担重任的将领。】<br /><br />【崇祯帝在文华殿会见孙传庭,问他:“几何人可以破贼?”】<br /><br />【卢象升身死巨鹿那年,孙传庭因被认为“假托疾病”(其实他真的患有耳聋)而下狱,三年里完全脱离战场,根本无从知晓局势变化。】<br /><br />【只说:“得精锐五千人足矣。”】<br /><br />【但等到了河南,他才猛然发现,李自成已经不是当年的李自成了,大明也不是当年的大明了。】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大汉。<br /><br />东宫。<br /><br />“吸溜!”<br /><br />刘盈捧着大碗塞了一嘴汤饼。<br /><br />“四弟…吸溜,你说…吸溜。”<br /><br />“崇祯到底再想什么啊?”<br /><br />小刘恒端着小碗,不紧不慢的吃着。<br /><br />眼睛在刘盈略微凸起的肚子上一扫而过,咽下口中食物,平静道:<br /><br />“他不信任任何大臣。”<br /><br />“这种不信任已经由来已久了。”<br /><br />“只是崇祯毫不掩饰罢了。”<br /><br />刘盈手中的大碗扬起,堪堪遮住整张脸,一阵呼噜呼噜的扒饭声后,放下碗。<br /><br />“你说孙传庭会死吗?”<br /><br />小刘恒端起小碗,轻啜一口面汤,小声道:<br /><br />“会死的。”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东晋·明帝时期<br /><br />“实在不行,南迁吧。”<br /><br />司马绍看着天幕分析了一波局势。<br /><br />大明京师都快被包围了。<br /><br />再不跑以后就来不及了。<br /><br />“让李自成入北京,就不信他还能跟清朝联手灭了明朝!”<br /><br />“……等等!”<br /><br />司马绍想到南宋、金国、蒙古。<br /><br />“嘶……弄不好明会跟清联手也说不定啊……”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【三月,李自成、罗汝才集中八十万大军,攻克陈州并屠城。】<br /><br />【四月,再至开封,围而不攻,困城以待。】<br /><br />【同月,朝廷收到锦州、松山大败的消息,所有人都知道了洪总督鞠躬尽瘁、英勇殉国的故事。】<br /><br />【崇祯帝非常伤心,当场痛哭,比两王死的时候还要难过。】<br /><br />【他下令开坛祭祀,为捐躯的将士们告慰,一边祭祀一边说:“我不曾救得承畴。”】<br /><br />【但如此“动人”的故事却是一个十足的荒诞剧。】<br /><br />【五月,洪承畴绝食数日,拒不肯降。】<br /><br />【同月,因受皇太极恩遇礼厚,偕祖大寿降清。】<br /><br />【洪承畴并未殉国,只是成功跳槽,后来为大清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。】<br /><br />【后来崇祯帝听说洪承畴降清的消息,取消了亲祭议谥。】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{这边在祭祀,那边在授职,这边在开追悼会,那边在搞迎新宴,这不比小说还精彩?}<br /><br />{他要是出生在王朝初期就好了,可能还能成为一代名臣或者武将。就算成为不了,也应该能在历史书上有几笔。}<br /><br />{他成了啊,大清开国名臣。}<br /><br />{《贰臣传》上浓墨重彩(狗头)}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大清·太宗时期<br /><br />皇太极的微笑再次僵在脸上。<br /><br />“哪个兔崽子干的事!”<br /><br />他瞬间明了,这清朝哪个皇帝秋后算账了。<br /><br />但现在没时间想是哪个好小子干的好事了!<br /><br />皇太极一拍扶手,急匆匆起身。他要去挨个稳住汉臣了。<br /><br />这帮人最重身后名啊。<br /><br />这一下子是掘我根啊!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大明·崇祯时期<br /><br />朱由检看到《贰臣传》三字,萎靡的精神为之一振!<br /><br />“感谢后面哪个蠢皇帝的馈赠!”<br /><br />看看!看看!你们以为投了鞑子就有好下场了?<br /><br />贰臣!<br /><br />懂不懂什么叫贰臣啊!<br /><br />人家都看不上你们这些人!<br /><br />“这事必须广为宣传!”<br /><br />有没有用暂且另说,先扎下一根钉子!<br /><br />还想叛变就要考虑考虑贰臣两字的含金量了!<br /><br />你们也不想子孙后代抬不起头吧?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【七月,开封被围告急,督师丁启睿会合保定总督杨文岳、左良玉等军屯兵朱仙镇,与义军对垒。】<br /><br />【丁启睿要求诸军进剿,结果各镇主将拖延塞责,左良玉直接率部撤往襄阳,诸军纷纷效仿撤军,引发明军混乱,丁启睿、杨文岳只得逃往汝宁(河南驻马店),所部纷纷归降义军。】<br /><br />【崇祯因而将丁启睿下狱,杨文岳革职听勘。】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大明。<br /><br />“你个蠢货!”<br /><br />朱元璋气的将头上毛巾摔在地上!<br /><br />“那临阵脱逃的你不擒杀!”<br /><br />“尽杀一些尽心尽力的大臣!”<br /><br />“猪脑子吗!”<br /><br />马皇后弯腰捡起毛巾,在铜盆里洗了洗,拧干后再次盖在朱元璋额头上。<br /><br />“行了行了,他又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,你急有什么用。”<br /><br />“想想你要是去了他那里,该怎么解决这些破事吧。”<br /><br />朱元璋把毛巾往下一扯,遮住整张脸。<br /><br />怎么处理……<br /><br />那就要看那兔崽子是处于什么时间了。<br /><br />崇祯十年之前还能救一救。<br /><br />十年之后……天王老子下来也无能为力啊。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【开封危在旦夕,巡抚高名衡搜罗全城粮食作为军饷,百姓苦不堪言。】<br /><br />【人被逼急了就容易走极端,高名衡听信一个馊主意,打算掘开河堤淹掉李自成的老营。】<br /><br />【李自成也不会坐以待毙,以同样的手段去掘堤,反击高名衡。】<br /><br />【不巧,天降大雨,连绵不绝,黄河水暴涨,两个缺口竟同时决堤,洪水掀起滔天巨浪,直冲开封城!】<br /><br />【开封城化为泽国,死伤惨重。官员不敢上报,最终竟借口这是闯军所为。】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后唐·庄宗时期<br /><br />李存勖坐在一堆白色面具之上,手里拿着一副空白面具勾勒着油墨。<br /><br />抬眼一瞥。<br /><br />“这李自成也有几分谋略。”<br /><br />“围点打援用的挺好,怎么这事上如此昏头?”<br /><br />李嗣源坐在一旁饮着茶水,看了一眼旁边那一堆画好的面具。<br /><br />每副面具旁边还贴着一张纸。<br /><br />那是历代皇帝的谥号、庙号,和建树、败乱。<br /><br />“说来也是怪,这明军来了几路援军都被李自成打败,偏偏面对这被围的开封城,三番两次的拿不下。”<br /><br />“徽钦二帝啊……”<br /><br />李存勖手一颤,画笔直接在面具上横穿而过。<br /><br />他看着这一副废了的面具,回头无奈道:<br /><br />“不要提那么晦气的东西啊。”<br /><br />李嗣源觑着眼睛看着他。<br /><br />“你现在画的就是那个晦气东西之一。”<br /><br />“陛下,莫要贪图安逸啊。”<br /><br />李存勖扔掉手中面具,从屁股底下又掏出一个空白面具。<br /><br />“所谓见贤思齐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<br /><br />“还有什么比这些明晃晃挂在眼前的东西更能提醒自己的?”<br /><br />“前有唐太宗屏风示文警醒得失。”<br /><br />“今有朕画历代图谱警戒自身。”<br /><br />“妙啊!”<br /><br />李嗣源忍不住翻个白眼。<br /><br />那政事,都是我在处理的!<br /><br />你警你……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南宋·孝宗时期<br /><br />赵昚气笑了。<br /><br />“这都是一对什么狗脑子!”<br /><br />“掘河?!”<br /><br />岳飞抿了抿嘴,轻声道:<br /><br />“官军不像官军,义军也不像义军。”<br /><br />“难怪最后会是女真摘了桃子。”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【开封失去了战略意义,李自成往河南中部出发,与孙传庭在郏县展开了一场战斗。】<br /><br />【孙传庭先设好埋伏,守株待兔,随后指挥手下将领将李自成引入包围圈。】<br /><br />【当年在陕西,李自成没少吃孙传庭的大亏,早已长了心眼,只派小股部队进入埋伏,遭到攻击后立马佯败,沿途丢弃物资武器。】<br /><br />【官军士兵训练不足,以为大胜,争相拾取战利品,阵型大乱。】<br /><br />【恰巧此时罗汝才赶到,与李自成前后夹击,竟反包围了明军。】<br /><br />【当时明军处境堪忧,郏县这几天一直在下雨,一场秋雨一场寒,士兵冻得哆哆嗦嗦,再遇粮草断绝,只能靠采摘青柿子为食,完成第一次包围之后已然是强弩之末,此时被反将一军,军心直接涣散。】<br /><br />【将领们四散逃命,兵败如山倒。】<br /><br />【“是役也,天大雨,粮不至,士卒采青柿以食,冻且馁,故大败。豫人所谓柿园之役也。”】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曹魏。<br /><br />曹操突然挺直腰背,微微昂头,嘴角带笑。<br /><br />“哎呀,这让孤不由得想起当年与袁绍对决时的往事。”<br /><br />“云长与万军之中单骑斩颜良!”<br /><br />“孤扔辎重扰乱袁军,设伏斩文丑。”<br /><br />“我俩的配合可谓天作之合啊!”<br /><br />刘备黑着一张脸,不愿理会他。<br /><br />曹操则丝毫不愿意放过他,嘴上一直叭叭个不停。<br /><br />以前,云长寻你,孤无可奈何!<br /><br />现在!<br /><br />孤要挟玄德以令云长!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【十月,李自成攻克南阳并屠城。】<br /><br />【闰十一月,进攻汝宁,保定总督杨文岳手上无兵,坚持一昼夜,城破被俘。】<br /><br />【李自成喜欢有骨气的人,好奇道:“先生是朝廷重臣,自当保守气节,只不过时势若此,意欲何为呢?”】<br /><br />【杨文岳道:“我只恨无兵杀你,今日死了,还说什么呢!”不日,杨文岳被处以炮决。】<br /><br />【崇祯十六年(1643)正月,李自成围攻承天府,知府开门归降,义军烧了嘉靖帝父母的显陵。】<br /><br />【随后进逼汉阳,左良玉撤至芜湖。】<br /><br />【五月,李自成派军攻打郧阳,被孙传庭派军救援击退。】<br /><br />【六月,孙传庭升为兵部尚书,总制应、凤、江、皖、豫、楚、川、黔剿寇军务,继续总制三边,铸督师七省之印。】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天幕上。<br /><br />潼关。<br /><br />千年斑驳的雄关之外,再次迎来催人的风沙。<br /><br />残阳之下。<br /><br />『李』字旗伴随着硝烟随风飘扬。<br /><br />绛红色的锦袍将军看着对面的大旗,回忆往昔。<br /><br />他再次微夹马腹,战马抬蹄。<br /><br />一人一马,向着对面旗下的兵营最后冲杀过去。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【七省督师,全国两京十三省,孙传庭管了近一半,这足见此时除了他已经再无可用之人。】<br /><br />【孙传庭所背负的,不是半个国家,而是整个时代。】<br /><br />【他自知前路艰辛,打算背水一战,花了当地大量人力物力,制造一种可以携带火器的战车,名曰“火车”。】<br /><br />【为了凑集军饷,孙传庭要求陕西的富户捐钱,恰逢灾荒,富户们怨声载道,纷纷认为孙传庭拥兵自重,无时无刻不想把孙传庭赶出去。】<br /><br />【他们不光这么想,还付出了行动,不停上疏朝廷,说孙传庭“玩寇糜饷”。】<br /><br />【面对朝廷的不断催促,孙传庭顿足叹曰:“奈何乎!吾固知往而不返也。然大丈夫岂能再对狱吏乎!”】<br /><br />【他知道这次肯定是有去无回了,带领一支还没训练好的队伍打李自成纯粹是找死,但是他怎么能再次忍受狱吏的羞辱呢?】<br /><br />【果不其然,九月,这支明军被李自成全歼,孙传庭冲入敌阵战死。】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{崇祯九年时,孙传庭靠着天时地利击败了高迎祥。}<br /><br />{崇祯十一年时,孙传庭在潼关将李自成打到只剩十八骑。}<br /><br />{他万万也想不到,仅仅过了五年,他就在潼关被李自成以天时地利击败。}<br /><br />{上天给予他的,最终又以同样的方式收了回去。}<br /><br />{自此,明朝最后一个能担重任的将领,带着明朝最后的精锐,在中原大地化为尘埃。}<br /><br />{孙传庭本进士出身,却能文能武、勇略超群,以一腔热血弃笔从戎,投身军旅。}<br /><br />{可惜,时代证明了,倒下一个闯王,还会有另一个站起来。}<br /><br />{传廷死,明亡矣。这句话其实并不准确。}<br /><br />{因为孙传庭可以战胜高迎祥,也可以战胜李自成,但他战胜不了时代。}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大汉·武帝时期<br /><br />“他为什么赴死呢?”<br /><br />小刘据不太明白,这世界有什么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吗?<br /><br />刘彻则目光复杂。<br /><br />“原因很简单,打了败仗,按崇祯皇帝的脾气以及之前对将领的态度,肯定是斩首。”<br /><br />“与其像袁崇焕那样屈死,不如马革裹尸……为国尽忠……”<br /><br />小刘据依然不懂。<br /><br />“为国尽忠……那秦末呢?”<br /><br />刘彻沉默不语。<br /><br />此时此刻,他不得不承认,赵匡胤的养士百年之策确实厉害。<br /><br />哪怕君视臣如仇寇,臣依然以德报怨……<br /><br />“清净中正之道以失去。”<br /><br />“偏乱之事不可尽述也。”<br /><br />小刘据觉得阿父今天怪怪的。<br /><br />刘彻则再次沉默片刻。<br /><br />他下了软榻,在卫子夫与小刘据奇怪的眼神趴在榻下,从下面掏出一个木盒。<br /><br />刘彻盯着木盒良久,然后缓缓打开。<br /><br />“据儿,过来。”<br /><br />小刘据跳下床蹲在刘彻身边。<br /><br />刘彻指着木盒里的东西,道:<br /><br />“这是文帝当年写的《老子》注释,朕今日传给你。”<br /><br />卫子夫人都懵了。<br /><br />这东西……你就一直放在榻下!?<br /><br />放屁股底下!<br /><br />你也不怕哪天被人偷咯!?<br /><br />……也对,他榻下才是最安全的地方。<br /><br />还有……文帝的经文注释……<br /><br />天下谁人不知文帝善用黄老之道!<br /><br />卫子夫在努力维持面上的淡然,但藏在袖子里的双手却不停颤抖着。<br /><br />刘彻看着盒子里的竹简,脸上浮现一丝怅然。<br /><br />自己看不上黄老,最后却发现……<br /><br />黄老之道才是真正的治国之道……<br /><br />皇帝不折腾,就是对天下最大的功德了。<br /><br />刘彻摸着竹简,叹气道:<br /><br />“飞龙驾着云,腾蛇乘着雾,一个比一个厉害,可要是云收雾散了。”<br /><br />“那龙蛇和蚯蚓也就没什么区别了。”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【因为找不到孙传庭的尸体,崇祯怀疑他逃跑,不给抚恤。】<br /><br />【四年前,卢象升的结局也映在了孙传庭身上。】<br /><br />【而明朝在中原最后一支能打仗的军队,就这样被消灭了。】<br /><br />【李自成率军越过黄河攻打山西,除了在代州、宁武关遭到周遇吉的顽强抵抗之外,其他各地明军纷纷投降,九边中的大同、宣府的边军也投降了,通向北京的道路畅通无阻。】<br /><br />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moxiangge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moxiangge.cc <br /><br />\n\t\t', '>'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