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77章 湘军!湘军!
('第777章湘军!湘军!<br /><br />季汉。<br /><br />刘备等人看着天幕,想到了当初如惶惶丧家之犬的时候。<br /><br />“心怀信念的人眼里是有光的。”<br /><br />“他们能在漫漫长夜中看到黎明。”<br /><br />“能在最艰难的时候砥砺前行。”<br /><br />曹操听得心中五味杂陈。<br /><br />光。<br /><br />他也曾有过。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刘宋。<br /><br />“身体的力量是暂时性的,每个人都有声嘶力竭的时候。”<br /><br />刘义隆听到刘裕的这番话,一脸的你在逗我。<br /><br />你一人砍一千的时候可你看出来哪里力竭啊。<br /><br />“但精神的力量往往能支撑着人们在最艰苦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,而且能让人永远铭记。”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【当然,用读书人做军官,容易出现一个问题,那就是读书人容易夸夸其谈,眼高手低,是理论上的巨人,行动上的矮子。】<br /><br />【因此曾国藩也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用,在“士人”之中,他还有一条十二个字的标准。】<br /><br />【“有操守,没官气,多条理,少大言。”】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大明·正德时期<br /><br />朱厚照回顾大明朝廷,可谓官气深重。<br /><br />“没有原则,全是官僚习气!”<br /><br />“好讲资格,好问样子,办事无惊世骇俗之象,语言无此妨彼碍之弊!”<br /><br />“凡遇一事,但凭书办家人之口说出,凭文书写出,不能身到、心到、口到、眼到,尤不能苦下身段,去事上体察一番。”<br /><br />“满口经世哲理,一副自以为是的模样,可就是不见行动!”<br /><br />“所读的书,所学的知识,从不落实!”<br /><br />朱厚熜闻言,想到一人。<br /><br />“那皇兄不见见王阳明吗?”<br /><br />朱厚照突然不说话了。<br /><br />王阳明啊……<br /><br />朱厚熜突然话锋一转,又道:<br /><br />“确实啊,任何时候身到、心到、口到、眼到,都是做事、成事的致胜法宝。”<br /><br />“皇兄深得其中三昧。”<br /><br />朱厚照眼睛一亮。<br /><br />对啊,我就是如此的汉子!<br /><br />“是该见见他!”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【而在没有官气的读书人中,曾国藩还有一个标准,就是宁选笨的,不选聪明的。】<br /><br />【因为没有官场经历的人,虽然没经验,但是敢于创新。】<br /><br />【而官场习气如同传染病一样,一旦传染上,就很难根治了。】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炎汉·光武帝时期<br /><br />刘秀给刘庄解释道:<br /><br />“这里的笨是指没有那么多心眼,没有花花肠子。”<br /><br />“在军队里,实打实的执行和贯彻命令,这是最重要的。”<br /><br />“为什么历代后期官兵没有战斗力?就是是因为其军官官气太重,心窍太多,离朴散淳,真气荡然不存。”<br /><br />刘庄认真谨记。<br /><br />刘秀又道:<br /><br />“但不同的场景适合不同的人才。”<br /><br />“严酷的战场需要不怕死,听指挥的人。”<br /><br />“而灵活、快速变化的边疆,需要脑子活络、敏锐的人。”<br /><br />“随境而变。”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【曾国藩“选士人”的下一句,是“领山农”。】<br /><br />【他招收兵员有一个原则,绝对不收当过兵的人,不收退伍军人。】<br /><br />【“不杂一卒,不滥收一弁。”】<br /><br />【因为他怕这些绿营兵把绿营的习气带到湘军中来,所以他招募的人以“年轻力壮、朴实而有农夫气者为上。其油头滑面而有市井气者、有衙门气者,概不收用。”】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大汉·文帝时期<br /><br />刘恒突然叹声道:<br /><br />“全生避害啊。”<br /><br />刘启大着个脑袋,愁眉苦脸。<br /><br />又说那些听不懂的话。<br /><br />刘恒看着他皱皱的脸,笑了。<br /><br />“为了保全生命,就一定要避害,避害是包括在全生里的。”<br /><br />“而避害避的是什么?”<br /><br />“就是天下习气,那是人为的。”<br /><br />“而这支湘军就走上了这条路。”<br /><br />刘恒看着天幕里朴素的百姓,叹气道:<br /><br />“避习气之害,保真人之命。”<br /><br />“可到头来又要命丧疆场。”<br /><br />“唉……”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【而征兵主要收纯朴的农民,而且是山农,这是因为有句古话:近山者仁,近水者智。】<br /><br />【“山僻之民多悍,水乡之民多浮滑,城市多游惰之习,乡村多朴拙之夫,善用兵者,尝好用山乡之卒,而不好用城市近水之人。”】<br /><br />【所以,这些人组成了一支军队后,军风军貌与绿营兵自然是完全不同。】<br /><br />【“勇丁帕首短衣,朴诚耐苦,但讲实际,不事虚文。营规只有数条,此外别无文告,管辖只论差事,不甚计较官阶。而挖濠筑垒,刻日而告成,运米搬柴,崇朝而集事。”】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大隋。<br /><br />杨坚真的觉得很可惜。<br /><br />都能吃苦,讲实际,不讲那些虚头巴脑的程序。<br /><br />军营的规定也很简单,军官们也不太在乎级别差别,只看谁负责哪一摊事。<br /><br />如果要扎营,当天马上就能完成。<br /><br />要运米运粮,也比别的军队做得快得多。<br /><br />“这支军队不同以往。”<br /><br />“而太平军也不同以往。”<br /><br />杨坚熟读佛家经典,但道家典籍他也铭记于心。<br /><br />“回想历代,你真不能不信那句话。”<br /><br />独孤伽罗看向他。<br /><br />杨坚扶膝长叹一声。<br /><br />“一阴一阳,谓之道。”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【曾国藩是一介书生,没当过兵,也从来没有摸过武器。】<br /><br />【但是他毕竟从道光二十九年(1849)起,兼任过数年的兵部左侍郎,所以他对清朝军队的现状很了解。】<br /><br />【鉴于清朝官军战时抽调,临时命将率领,结果兵将不习,兵兵不习,胜则相妒,败不互救的习气。】<br /><br />【曾国藩建立了自己的指挥体系,由大帅到统领到营官,不越级指挥,职权归一。】<br /><br />【又因湘军的任务单一,作战时一营一营地成建制调出,兵将相习,又可收指臂之效。】<br /><br />【又因官军战时临时抽调编组,各部携带的火器往往不一,且因远程调派运输困难而缺乏重火器。】<br /><br />【曾国藩在营制中开始注重轻重火器与冷兵器的恰当比例,并为解决运输问题而专门设立了“长夫”,使得湘军的火力比各处清军皆强。】<br /><br />【而为对付太平军的水军,曾国藩亦相应建立了水军,以水制水。】<br /><br />【这使湘军是唯一一支可以水陆协同作战的力量。】<br /><br />【且水军的建立,也为湘军陆师的快速机动提供了便捷的运输条件。】<br /><br />【曾国藩又引先前派所编“练勇”外援江西失败的教训,使之格外重视技战术训练。】<br /><br />【衡州的营地,实际上就是一个训练基地。】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大明。<br /><br />朱元璋看着天幕,想到了那支理念上基本也同样如此的军队。<br /><br />“戚家军啊。”<br /><br />国家正规军的腐败习气已经深入膏肓,没法治了。<br /><br />当然,如果能把现有军队训练一下利用起来肯定是好的。<br /><br />但问题是军队不良习气太盛,已经没法重铸面目,再换胃肠。<br /><br />因此,挽救的办法只有一个办法,那就是赤地立新,抛开正规军,从头开始。<br /><br />“不破不立。”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大明·万历时期<br /><br />小皇帝与张居正、戚继光看着天幕里用四个月打造出的新兵。<br /><br />一时无言以对。<br /><br />张居正看向戚继光。<br /><br />“其实与元敬的兵法思想是不谋而合的。”<br /><br />戚继光悄悄瞥了一眼坐在竹影中的小皇帝,说着:<br /><br />“只是为国为民,忠君报国罢了。”<br /><br />小皇帝毫无察觉,张居正则暗自叹息。<br /><br />很多时候,重新搞一套比改造老一套的收益要大很多。<br /><br />旧基础上缝缝补补,底子和架子还是那样的,无法做到真正的脱胎换骨。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【湘南衡州的建军练兵工作,紧锣密鼓地进行了四个月。】<br /><br />【曾国藩在此期间绞尽了脑汁,费尽了心力。】<br /><br />【他只是一名丁忧在籍的官员,严格说起来还算不上朝廷正式命官,上奏时自称“前礼部侍郎”,处于“非官非绅”的尴尬地位。】<br /><br />【他的这一支部队呢,也不是国家正式军队。】<br /><br />【官方文书上有“湘勇”、“楚勇”、“勇营”等多种称谓,属于既非团练又非官军的模糊性质。】<br /><br />【这种特殊性,虽有利于曾国藩放开手来创造,但要合“法”地取得清朝上下的承认、支持,尤其是获得军费,又是太难了。】<br /><br />【在当时一般官场人士的眼中,湘军只是一个怪胎。】<br /><br />【对它的非难以致刁难,从来没有停止过。】<br /><br />【而曾国藩以他坚毅的性格,逐一克服来自清朝内部的种种困难,其目的,就是为了保住大清。】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{湘军的出现,不光是曾国藩人生的一件大事,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。}<br /><br />{因为它不光改变了曾国藩个人命运的走向,也改变了整个国家的走向。}<br /><br />{湘军可谓是近代军阀的始祖,同时,从湘军到黄埔军校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一个为守护旧制度而创立的守卫者,却被后来打倒旧制度的革命者所学习吸收。}<br /><br />{“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,哪怕你现在身处低谷,它也会把你带向你不曾想象的高度。”}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大汉·武帝时期<br /><br />刘彻有一些恍惚。<br /><br />“看来,清朝灭亡后的那个朝代建立,身形中也有湘军的影子。”<br /><br />一如季汉继承两汉之昭。<br /><br />一如宋朝为避五代之祸。<br /><br />“天命……”<br /><br />“开始迁移了。”<br /><br />“太平天国……”<br /><br />刘彻是不满意洪秀全的。<br /><br />虽然他也不满意清朝。<br /><br />但关键在于,如果太平天国建立了大一统王朝,则天下人不光要接受改姓易帜的变化。<br /><br />同时也要接受与中国传统文化完全不同的异质文化的统治。<br /><br />教化。<br /><br />改造。<br /><br />刘彻不能接受这一点。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大清·康熙时期<br /><br />康熙感觉自己的太阳穴在一阵阵的跳动。<br /><br />一个汉人。<br /><br />他要跳出国家体制,自创一支军队来取代国家军队!<br /><br />大清二百年来有过这种事情吗?<br /><br />没有!<br /><br />从未有过!<br /><br />因为这是绝对大逆不道的行为!<br /><br />但是……<br /><br />康熙揉捏着额头。<br /><br />“知行合一。”<br /><br />曾国藩的举动在体制上是找死,但在儒学上是真正践行者。<br /><br />以自身的实践和功业为儒学正名。不是之乎者也的迂腐礼教。<br /><br />就这一点,还真不能动它。<br /><br />这是天下共治的性命关键。<br /><br />“真是棘手。”<br /><br />内忧外患啊。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大清·咸丰时期<br /><br />咸丰臭着一张脸。<br /><br />“他当初说。训练章程,宜参访前明戚继光、近人傅鼐成法,但求其精,不求其多,但求有济,不求速效。”<br /><br />“但戚继光练的是新军,傅鼐办的是民团,根本是两码事。”<br /><br />“曾国藩把二者混在一起,揣着明白装糊涂,有意误导朕。”<br /><br />“这样一和稀泥,要独立建军的目的就不那么明显了。”<br /><br />“他骗了朕。”<br /><br />“欺君之罪啊。”<br /><br />懿贵妃不敢说话。<br /><br />咸丰默默消化了一阵情绪,又叹了口气。<br /><br />“但能怎么办呢?”<br /><br />“杀了他吗?”<br /><br />“崇祯皇帝朱由检的例子在那摆着呢。”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大清·光绪时期<br /><br />“曾国藩总想告老回乡。”<br /><br />慈禧看着护甲,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。<br /><br />“但这个人主意正,胆子大。”<br /><br />“让他回去,满朝文武没人能真正的放下心。”<br /><br />“所以啊,能者多劳吧。”<br /><br />光绪只是静静听着。<br /><br />慈禧看着天幕,淡淡道:<br /><br />“这在哪为大清效忠不是效忠呢?”<br /><br />“马革裹尸也不一定非要在疆场上啊。”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【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,又开始了英勇的北伐和西征。】<br /><br />【北伐军以精兵两万直指北京,西征军溯长江而上。】<br /><br />【此时咸丰最最头痛的是手中无兵。】<br /><br />【南方各省可调之兵,除已溃散外,尽归于向荣之江南大营,北方部分兵力集中在琦善的江北大营。】<br /><br />【两大营的任务是攻克“发逆”巢穴,咸丰自然不能过分削弱。】<br /><br />【因为对咸丰帝来说,北伐的威胁大于西征。于是,他将北方各省精兵强将尽行用于对抗太平天国北伐军。】<br /><br />【至于西征一路,他找不到生力军,也未任命统兵大员,只是酌调些微兵弁命各省保全地方。】<br /><br />【长江中下游各省清军,早已被太平军扫荡过一次,地方官手中的兵力少得可怜。】<br /><br />【他们拼尽全力虽保住了南昌,但九江、安庆、庐州(今合肥)先后易手。】<br /><br />【太平军由此建立起皖赣根据地,并以一部兵力攻入湖北。】<br /><br />【太平军在西战场上的胜利,使咸丰遍地寻找可用之兵。】<br /><br />【而也在这时曾国藩的部队引起了他的注意。】<br /><br />有些事吧,你们可以说到我不能写。<br /><br />有些事吧,你们都不能说我更不能写。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嘉靖:你们难,朕也难。我们都勉为其难。<br /><br />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moxiangge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moxiangge.cc <br /><br />\n\t\t', '>'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