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4章 白莲教麻了
<div id="booktxt"><p>就在单雍陷入手足无措之际,其身后的黄子澄出言厉喝,顿时将窘迫的单雍,及其一干同样被问倒的秋闱官员喝了一个激灵。</p><p></p><p>台下的百姓从来也没见过这场景,刹时亦鸦雀无声。</p><p></p><p>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黄子澄的脸上。</p><p></p><p>不得不说。</p><p></p><p>当初在皇城里的岗前培训,加上数月的地方历练。着实给他带来了长足的进步。</p><p></p><p>相较于历史上的建文三傻。</p><p></p><p>不管如今的黄子澄到底是为了媚上而表露的态度,亦或者只是粗浅的嘴上说说,还是真心实意的理解了朱标和常升所需要他们传达的思想。</p><p></p><p>至少他们的一言一行,是符合常升及朱标需要的。</p><p></p><p>面对这种众目睽睽的大场面,也丝毫不会露怯。</p><p></p><p>迎着众人的目光,黄子澄跻身到单庸身侧。</p><p></p><p>“诸位乡亲父老。”</p><p></p><p>“大明朝立国十三载,光复汉室江山,驱除鞑虏,当今圣上如何,订立的诸多国策是好是坏,大家伙自有公论。”</p><p></p><p>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。”</p><p></p><p>“一些国策定立的出发点是好的,但执行不到位反,变成害民商民之策,被污吏贪官利用,伤民害民,这些都是事实。”</p><p></p><p>“谁也无法否认。”</p><p></p><p>“朝廷亦没有隐瞒的意思。”</p><p></p><p>“否则就不会有大明报社,不会有吾等在此,公然揭朝廷,揭自己同僚的短。”</p><p></p><p>“就如方才有人说,如果之后继任的官员都如被朝廷清查出来的贪官污吏,相较之下,兴许多彭做的其实还不错。”</p><p></p><p>“吾,亦不否认。”</p><p></p><p>“可朝廷为何做这些兴许吃力不讨好的事呢?”</p><p></p><p>“因为当今太子殿下说过一段话。”</p><p></p><p>说完这句,黄子澄有意顿了一下,给百姓一点反应的时间。</p><p></p><p>果然,大家也都好奇的抬眸望他。</p><p></p><p>想不明白为了太子殿下的一段话,朝廷就要如此大动干戈?</p><p></p><p>不会又是个昏君吧。</p><p></p><p>如杨广之流吧。</p><p></p><p>可想想又算不上。</p><p></p><p>至少试科举,田亩清丈,怎么看怎么想怎么算,都是惠及贫苦百姓的良策不是。</p><p></p><p>“太子殿下说,官者,不当以牧民为能。”</p><p></p><p>“为官一任,安民一方,此为官本分,不得褒奖。”</p><p></p><p>“只可惜,不光我大明朝千百年来,王朝之中能恪守如此本分者,几都名垂青史。”</p><p></p><p>“岂不荒谬。”</p><p></p><p>听着这话。</p><p></p><p>台上官员,台下的百姓虽是感慨万千,却无一人敢奢望真正有王朝能做到这点。</p><p></p><p>古往今来,某个朝代的官员能有近半有此自觉,便已是历朝历代数的来的盛世,如文景之治,贞观之治等。</p><p></p><p>真要有朝代官员上下一心,他们都不敢想象,也想象不出来,那是怎样的光景。</p><p></p><div id="booktxt"><p>黄子澄很能体会这点。</p><p></p><p>因为当初这个想法也在他的脑海中出现过。</p><p></p><p>甚至于当初在皇城内听课时,太子殿下也曾亲口问过。</p><p></p><p>如今他也一如常升当时所说的那样,对身后的这帮“师弟”们语重心长的告诫道。</p><p></p><p>“本官也知道,这个要求很难。”</p><p></p><p>“毕竟做个贪官容易,做个清官也不难。”</p><p></p><p>“但是做个既清廉又强干的官员,同时还兼顾心系百姓,就太不容易了。”</p><p></p><p>“故而,吏部自今年起,便更改了官员考评的标准。”</p><p></p><p>“使境内风调雨顺,百姓安居,吃饱穿暖,在吏部的考评方为中,任期满,则平调之。”</p><p></p><p>“使境内百姓家中富足,上得起学,读的起书,方为上,可擢升。”</p><p></p><p>“使境内百姓衣食住行无忧,幼有所养,长有所依,文风兴盛,武德充沛,有长久发展前景,或者使县升府者,可直入内阁,东宫或是翰林。”</p><p></p><p>这话一出,高台上的秋闱官员们登时呼吸急促。</p><p></p><p>但黄子澄并不停顿。</p><p></p><p>继续说道。</p><p></p><p>“昔年,这些考评与诸位乡亲父老没有半点关系。乡亲父老们大多也都认为,朝野上下官官相护。”</p><p></p><p>“太子殿下为了更改这个局面,故而特地在今岁的田亩中要求顺带严查污吏贪官,并且告诸诸位父老,如何检举揭发这些贪官污吏。”</p><p></p><p>“且太子殿下知道,即便有了这个途径,不被逼到绝路,大家也未必有这种胆魄,行此检举之事。”</p><p></p><p>“故而才会有大明报社。”</p><p></p><p>“会写字的,可以匿名向报社投信。”</p><p></p><p>“不会的也不怕,报社不需两年,就将遍布天下各府各县。”</p><p></p><p>“充实报社的,也将是如我身后这帮官员一般出身贫寒,只是不善于治理地方,却心系百姓的寒门子弟。”</p><p></p><p>“届时,自有报社的人员四下巡查报道,人员的变动也将比官员的任期要短暂且频繁,也就无需各位父老担心有贪官污吏巧立名目,杂税苛捐,伤民害民了。”</p><p></p><p>………………</p><p></p><p>“什么?”</p><p></p><p>“多县令被革职,直接从新来的钦差中选派了人代任。”</p><p></p><p>“什么,报社要遍布大明各府县?那钦差当真是这般说的?”</p><p></p><p>新野县城内的茶馆中。</p><p></p><p>听到将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消化完毕,一想到来人不按套路出牌,掀桌子,直接重换了明面上的规则制定者,他就感到一阵头疼。</p><p></p><p>更何况。</p><p></p><p>对方所说的报社将铺就大明上下各府各县显然不是一句空话。</p><p></p><p>而这样一个消息将直接影响的局面就是,不仅仅只是朝野各地官员所受的监督将指数暴增,这群白莲教徒所感受到的朝廷压力也将直线上涨,且未来生存的空间将毫无疑问被报社挤压的越来越小。</p><p></p><p>如此一来,他们的计划会不会发生改变,会发生怎样的改变,将成为摆在他案头的新难题,直接关系到他此番谋划的功劳和升迁。</p><p></p><p>一想到全盘计划和准备都要随之变更,胖掌柜就一阵头大。</p><p></p><p>而相比之下。</p><p></p><p>白莲教陈腊这边的反应就简单多了。</p><p></p><p>收到钦差抵达及后续系列消息后,人直接就麻了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