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清辞的声音, 被夜风吹散。<br />
伴着屋檐下的惊鸟铃的脆响,一道落在了谢不逢的心中。<br />
……清辞他,愿意留在这里?<br />
谢不逢已经习惯了被抛弃。<br />
然而就在他不抱希望的这一刻, 文清辞却……轻轻地握住了他的手。<br />
这一刻,覆在琥珀色眼瞳上的薄冰, 忽地碎裂开来。<br />
本已麻木的心脏,也随之重新跳动。<br />
褪去平日里的冷静自持。<br />
此刻,谢不逢的眼中竟然生出了几分迷茫。<br />
他站在这里, 像一个孩子般不知所措了起来。<br />
甚至忘记继续将文清辞锢在怀中。<br />
又一阵夜风吹来,文清辞不由轻轻地咳了两声。<br />
他拍了拍谢不逢的手背,柔声说:“陛下, 走吧。”<br />
语毕, 不等谢不逢反应过来,文清辞便缓缓转身, 提起了放在一边屋檐下的灯笼。<br />
并弯腰点燃, 向着后院而去。<br />
熹微的灯火,在他手下燃起。<br />
如星子落地坠在他手中。<br />
见谢不逢还站在原地一动不动,文清辞终于忍不住笑了一下, 转身轻轻朝谢不逢问:“陛下, 还不走吗?”<br />
文清辞已经走到了院门边。<br />
将要出门的那一刻,终有脚步声在他背后响起。<br />
谢不逢快步跟了上来, 并在走出院门的那一刻将文清辞垂在身侧的左手牵在了掌心。<br />
他的动作小心翼翼,甚至不敢用力, 唯恐将身旁的人惊动。<br />
文清辞的手指, 轻轻地颤了一下。<br />
然而这一次, 他并没有将手松开。<br />
而是缓缓用力, 将谢不逢回握。<br />
灯火点亮了太医署长长的宫道。<br />
照亮了谢不逢的脸颊, 与唇角边久久不曾落下的弧度。<br />
……<br />
自文清辞“死后”,谢不逢便将太殊宫的政治中心,搬到了小小的太医署内。<br />
原本的太医署,则被迫搬了家。新的太医署面积虽大,但到底比不上旧的那个方便。<br />
文清辞确定留在太殊宫的第二天,一向固执己见,肆意妄为的谢不逢,便听他的话,将奏章等物搬出了太医署前院,把这里还给了太医们。<br />
沉寂了将近两年,这座院落终于再一次热闹了起来。<br />
太监宫女们进进出出,将东西搬回原处、整齐排列。<br />
他们终于不再像之前一样,胆战心惊、大气也不敢出一声。<br />
樟松木制的药柜,被填了个满满当当。<br />
太医们一边储放药材,一边忍不住朝着门外看去。<br />
他们眼中既有难以掩盖的兴奋,还有一点淡淡的恐惧。<br />
文清辞也来了。<br />
此时他正站在树下,与禹冠林轻声说着话。<br />
没了帷帽的遮挡,那张清丽脱俗的面容,终于无遮无挡地露了出来。<br />
长久不见光的皮肤变得愈发苍白,衬得墨瞳愈深,朱砂痣愈艳。<br />
身上的几分恹态与病气,更显得他气质缥缈,好像下一秒便要羽化登仙一般……<br />
昨夜只有几十人在此处。<br />
晚上发生的事,在顷刻之间传遍了整个太殊宫。<br />
文清辞究竟是没有死,还是……死而复生?<br />
仔细观察便能看到,今日太医署中不少人,眼下都泛着乌青。<br />
显然他们是将这个问题,想了一整夜。<br />
到了都没有猜出答案。<br />
尤其是整日来这里送药的那名年轻太医,他更是完全不在状态。<br />
他做梦也没有想到,自松修府来的同僚,竟然会是文清辞!<br />
光顾着偷瞄文清辞,身着明蓝色官服的年轻太医不留神,差一点被门槛绊倒。<br />
虽然勉强维持住了平衡,但手中的东西,还是随着他的动作,重重地摔在了地上。<br />
“砰——”<br />
铜制的香炉,顺着台阶滚了下去。<br />
咕噜咕噜地转了好几圈,终于停在了文清辞的脚边。<br />
一身月白的他顿了一下,缓缓俯下身将东西捡了起来。<br />
这个时候那名太医终于缓过神来,快步走到了文清辞的面前。<br />
“抱,抱歉文大人。”<br />
文清辞轻地笑了一下,将香炉交还给他:“怎么如此客气?”温柔又清澈的嗓音,将太医的思绪拽了回来。<br />
他先是一愣,忽然用手重重地在衣摆上蹭了两下,接着无比郑重地将香炉接了过来,终于向文清辞行了个大礼说:“下官霍一可,见过翰林大人!”<br />
能到太医署当值,必定是有几分本事与对医学的执着的。<br />
从前不熟悉的时候,他对文清辞更多的是惧怕。<br />
而此时,在不知道文清辞身份的情况下与他相处过一段时间的他,更多的则是敬佩与崇拜。<br />
语毕,霍一可停顿了几秒,又深吸一口气低着头一口气道:“大人不记小人过,下官过去说的那些话,希望您都……呃,不要在意。那都是臣开玩笑的,真的,都是开玩笑的!”<br />
他的脸上满是悔恨,说完之后恨不得现在就“哐哐”给文清辞磕几个响头。<br />
他不提还好,一提文清辞又想起了自己和谢不逢的传闻种种……<br />
比如文清辞也是这几日才听霍一可说,自己“死后”,谢不逢曾经他与自己的尸体一道关在卧房里,一夜未出。<br />
彼时霍一可的描述,着实有些暧昧。<br />
在文清辞忍不住反驳的时候,他还特意补充说,这是太殊宫里人人都知道的秘密。<br />
习惯了帷帽遮挡的文清辞,面不改色的功力较以往来说差了一些。<br />
他的脸上泛起了浅红,同时装作不在意地转移话题:“无妨。不必与我客气,往后有什么问题,还可以和从前一样,拿到我这里与我一道商议。”<br />
“不不,”霍一可立刻摇头,同时激动地说,“谈不上商议,应该是大人指点我们才对!”<br />
两人并未刻意压低声音。<br />
听到这番对话,不远处几个太医也忍不住凑了上来。<br />
并争先恐后地和文清辞自我介绍与寒暄了起来。<br />
尤其是一道去过涟和的那些,更是趁机和文清辞拉近距离。<br />
——涟和的鼠疫,是靠剖解尸体寻出缘由得到解决的。<br />
通过此事,身为受益者的他们也逐渐放下了成见。<br />
昨日太后与文清辞的对话,早传了出去。<br />
知道文清辞要留在太医署的他们,理所应当地以为他打算在这里收徒。<br />
“……不知文大人可愿意收徒?”<br />
“您的医理若是无人继承岂不可惜至极!”<br />
站在一边的禹冠林,也缓缓地抚须,笑着朝文清辞问:“是啊,文大人既然决定留下,那不如找个徒弟,将自己的医理传承下去。”<br />
听到禹冠林的话,众人立刻跟着点头。<br />
文清辞笑了一下,缓缓地将目光落在了人群之中。<br />
太医署内等级分明,今日能到这里来的,都是正七品以上的医士。<br />
其中百分之九十人的年纪,都比文清辞大。<br />
被这群人以敬仰的眼神盯着,文清辞着实有些不适应……他将视线向一边落去。<br />
顿了顿说:“我并没有收徒的打算。”<br />
“这……”<br />
不收徒吗?<br />
周围脸上的笑意,忽然一僵。<br />
就连禹冠林都忍不住略带疑惑地向文清辞看去。<br />
在这个时代,医学与百工一样,都由师徒形式进行传承。<br />
拜师之后,师父将手把手的教授经验。<br />
对于文清辞来说……这个体系到底是有些过于封闭和脆弱。
伴着屋檐下的惊鸟铃的脆响,一道落在了谢不逢的心中。<br />
……清辞他,愿意留在这里?<br />
谢不逢已经习惯了被抛弃。<br />
然而就在他不抱希望的这一刻, 文清辞却……轻轻地握住了他的手。<br />
这一刻,覆在琥珀色眼瞳上的薄冰, 忽地碎裂开来。<br />
本已麻木的心脏,也随之重新跳动。<br />
褪去平日里的冷静自持。<br />
此刻,谢不逢的眼中竟然生出了几分迷茫。<br />
他站在这里, 像一个孩子般不知所措了起来。<br />
甚至忘记继续将文清辞锢在怀中。<br />
又一阵夜风吹来,文清辞不由轻轻地咳了两声。<br />
他拍了拍谢不逢的手背,柔声说:“陛下, 走吧。”<br />
语毕, 不等谢不逢反应过来,文清辞便缓缓转身, 提起了放在一边屋檐下的灯笼。<br />
并弯腰点燃, 向着后院而去。<br />
熹微的灯火,在他手下燃起。<br />
如星子落地坠在他手中。<br />
见谢不逢还站在原地一动不动,文清辞终于忍不住笑了一下, 转身轻轻朝谢不逢问:“陛下, 还不走吗?”<br />
文清辞已经走到了院门边。<br />
将要出门的那一刻,终有脚步声在他背后响起。<br />
谢不逢快步跟了上来, 并在走出院门的那一刻将文清辞垂在身侧的左手牵在了掌心。<br />
他的动作小心翼翼,甚至不敢用力, 唯恐将身旁的人惊动。<br />
文清辞的手指, 轻轻地颤了一下。<br />
然而这一次, 他并没有将手松开。<br />
而是缓缓用力, 将谢不逢回握。<br />
灯火点亮了太医署长长的宫道。<br />
照亮了谢不逢的脸颊, 与唇角边久久不曾落下的弧度。<br />
……<br />
自文清辞“死后”,谢不逢便将太殊宫的政治中心,搬到了小小的太医署内。<br />
原本的太医署,则被迫搬了家。新的太医署面积虽大,但到底比不上旧的那个方便。<br />
文清辞确定留在太殊宫的第二天,一向固执己见,肆意妄为的谢不逢,便听他的话,将奏章等物搬出了太医署前院,把这里还给了太医们。<br />
沉寂了将近两年,这座院落终于再一次热闹了起来。<br />
太监宫女们进进出出,将东西搬回原处、整齐排列。<br />
他们终于不再像之前一样,胆战心惊、大气也不敢出一声。<br />
樟松木制的药柜,被填了个满满当当。<br />
太医们一边储放药材,一边忍不住朝着门外看去。<br />
他们眼中既有难以掩盖的兴奋,还有一点淡淡的恐惧。<br />
文清辞也来了。<br />
此时他正站在树下,与禹冠林轻声说着话。<br />
没了帷帽的遮挡,那张清丽脱俗的面容,终于无遮无挡地露了出来。<br />
长久不见光的皮肤变得愈发苍白,衬得墨瞳愈深,朱砂痣愈艳。<br />
身上的几分恹态与病气,更显得他气质缥缈,好像下一秒便要羽化登仙一般……<br />
昨夜只有几十人在此处。<br />
晚上发生的事,在顷刻之间传遍了整个太殊宫。<br />
文清辞究竟是没有死,还是……死而复生?<br />
仔细观察便能看到,今日太医署中不少人,眼下都泛着乌青。<br />
显然他们是将这个问题,想了一整夜。<br />
到了都没有猜出答案。<br />
尤其是整日来这里送药的那名年轻太医,他更是完全不在状态。<br />
他做梦也没有想到,自松修府来的同僚,竟然会是文清辞!<br />
光顾着偷瞄文清辞,身着明蓝色官服的年轻太医不留神,差一点被门槛绊倒。<br />
虽然勉强维持住了平衡,但手中的东西,还是随着他的动作,重重地摔在了地上。<br />
“砰——”<br />
铜制的香炉,顺着台阶滚了下去。<br />
咕噜咕噜地转了好几圈,终于停在了文清辞的脚边。<br />
一身月白的他顿了一下,缓缓俯下身将东西捡了起来。<br />
这个时候那名太医终于缓过神来,快步走到了文清辞的面前。<br />
“抱,抱歉文大人。”<br />
文清辞轻地笑了一下,将香炉交还给他:“怎么如此客气?”温柔又清澈的嗓音,将太医的思绪拽了回来。<br />
他先是一愣,忽然用手重重地在衣摆上蹭了两下,接着无比郑重地将香炉接了过来,终于向文清辞行了个大礼说:“下官霍一可,见过翰林大人!”<br />
能到太医署当值,必定是有几分本事与对医学的执着的。<br />
从前不熟悉的时候,他对文清辞更多的是惧怕。<br />
而此时,在不知道文清辞身份的情况下与他相处过一段时间的他,更多的则是敬佩与崇拜。<br />
语毕,霍一可停顿了几秒,又深吸一口气低着头一口气道:“大人不记小人过,下官过去说的那些话,希望您都……呃,不要在意。那都是臣开玩笑的,真的,都是开玩笑的!”<br />
他的脸上满是悔恨,说完之后恨不得现在就“哐哐”给文清辞磕几个响头。<br />
他不提还好,一提文清辞又想起了自己和谢不逢的传闻种种……<br />
比如文清辞也是这几日才听霍一可说,自己“死后”,谢不逢曾经他与自己的尸体一道关在卧房里,一夜未出。<br />
彼时霍一可的描述,着实有些暧昧。<br />
在文清辞忍不住反驳的时候,他还特意补充说,这是太殊宫里人人都知道的秘密。<br />
习惯了帷帽遮挡的文清辞,面不改色的功力较以往来说差了一些。<br />
他的脸上泛起了浅红,同时装作不在意地转移话题:“无妨。不必与我客气,往后有什么问题,还可以和从前一样,拿到我这里与我一道商议。”<br />
“不不,”霍一可立刻摇头,同时激动地说,“谈不上商议,应该是大人指点我们才对!”<br />
两人并未刻意压低声音。<br />
听到这番对话,不远处几个太医也忍不住凑了上来。<br />
并争先恐后地和文清辞自我介绍与寒暄了起来。<br />
尤其是一道去过涟和的那些,更是趁机和文清辞拉近距离。<br />
——涟和的鼠疫,是靠剖解尸体寻出缘由得到解决的。<br />
通过此事,身为受益者的他们也逐渐放下了成见。<br />
昨日太后与文清辞的对话,早传了出去。<br />
知道文清辞要留在太医署的他们,理所应当地以为他打算在这里收徒。<br />
“……不知文大人可愿意收徒?”<br />
“您的医理若是无人继承岂不可惜至极!”<br />
站在一边的禹冠林,也缓缓地抚须,笑着朝文清辞问:“是啊,文大人既然决定留下,那不如找个徒弟,将自己的医理传承下去。”<br />
听到禹冠林的话,众人立刻跟着点头。<br />
文清辞笑了一下,缓缓地将目光落在了人群之中。<br />
太医署内等级分明,今日能到这里来的,都是正七品以上的医士。<br />
其中百分之九十人的年纪,都比文清辞大。<br />
被这群人以敬仰的眼神盯着,文清辞着实有些不适应……他将视线向一边落去。<br />
顿了顿说:“我并没有收徒的打算。”<br />
“这……”<br />
不收徒吗?<br />
周围脸上的笑意,忽然一僵。<br />
就连禹冠林都忍不住略带疑惑地向文清辞看去。<br />
在这个时代,医学与百工一样,都由师徒形式进行传承。<br />
拜师之后,师父将手把手的教授经验。<br />
对于文清辞来说……这个体系到底是有些过于封闭和脆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