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也对,也对……”<br />
除了昭都缺少官员外,那些新打下来的领土更缺人去管辖。<br />
这场科考排名靠前的小部分考生将会留在昭都供职,大部分人都会被朝廷分往各个郡县。<br />
那些达官显贵之后读的书自然多,可他们宁愿一直考下去也不愿意离开昭都。<br />
可这些家吏就不一样了。<br />
——前所未有的上升之道已经为他们铺开,没有人不想去外面闯荡一番。<br />
这个机会史无前例,绝对不能错过!<br />
笑过之后他们也清醒了过来。<br />
方才还在吵闹的人立刻坐直了身:“来来,给我一张白纸,我要默怡河的图纸。”<br />
身旁的人把纸递了过去,房屋随之安静下来。<br />
江玉珣并没有想过借一场科考选出什么惊世大才。<br />
如今帝国百废待兴,朝廷需要的是为民办实事之人。<br />
除了、律、医、数、农等基础科目以外,时政、地理甚至与米粮价格都占很大的比重。<br />
要想当父母官,必须了解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。<br />
“走吧陛下……”江玉珣压低了声音对应长川说。<br />
他不想打扰到这群家吏,见众人开始默画怡河地图,便尽可能放轻脚步与应长川一道离开了此处。<br />
等走远之后才长舒一口气道:“选官只是第一步,等选完官后大周的朝堂制度也要随之发生改变才行。”<br />
江玉珣一边说一边抬眸认真看向应长川。<br />
这个问题他与应长川都有过考量,但还未正式放上议程。<br />
天子轻轻点头说:“如今‘三公九卿’还有空缺,留下的几人中……例如宗正,也没有多正事可做。”<br />
现有的制度已经不再适合大周——这一点应长川比任何人都要清楚。<br />
正是因此,他这些年来并未提拔新的丞相,主管军事的“太尉”一职更是空缺多年。<br />
说着两人已经走到了一座小院内。<br />
江玉珣不知道这是何处,不自觉压低了声音对身边的人说:“除此之外皇家家事与国事也混在一起,甚至行政与监察也难以区分,长此以往必将生出祸端。”<br />
——比如说他的顶头上司“少府”,除了宫廷所需与帝王饮食起居以外,甚至还能管到武器制作和储存。<br />
这在后世看来着实是有些离谱。<br />
高大的槐树上传来一声蝉鸣,应长川缓缓停下脚步看向江玉珣:“爱卿意下如何?”<br />
树叶将阳光割成碎片,似金箔一般洒在了树下人的身上。<br />
刚才那间堂屋里的家吏默完了图纸,不知怎的又突然笑了起来。<br />
伴随着笑声与夏日的清风,江玉珣格外郑重地抬起眸看着应长川说:“不如改‘公、卿’为‘省、部’?”在原本的历史中,正是“三省六部”制的出现取代了“三公九卿”地位。<br />
与相对混乱的公卿制度不同,它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非常明确,且彼此有所制衡。*<br />
在江玉珣看来是现阶段最适合大周的制度。<br />
应长川轻轻把江玉珣方才所说的话重复了一遍。<br />
烟灰色的眼瞳在此刻生出了一阵淡淡光亮。<br />
江玉珣知道,他绝对已将自己的提议记在了心间。<br />
-<br />
宓家不是一个谈论正事的好地方。<br />
况且今日正值休沐,江玉珣也无意在今天加班。<br />
两人大致聊了几句后,便暂时将这个话题放到了一边。<br />
还不等他们离开槐树,耳边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。<br />
江玉珣回头便看到——住在家里的连仪公主终于知晓天子到来,并在侍女的陪伴之下来到了此处。<br />
不等她们行礼,身着玄衣而来的应长川便笑着摇头道:“不必多礼,孤今日只是随便看看,该做什么便去做吧。”<br />
“是,陛下——”<br />
院内的家吏虽想再多看天子一眼,然而应长川话发话后,他们便在第一时间离开此处。<br />
转眼只剩连仪公主,与随她一起来的宫女还站在这里。<br />
与紧张得不敢抬头看人的宫女不同,连仪公主朝两人笑了一下道:“再往前走便是陛下当年的住所,这些年来小院的门一直锁着。请陛下稍等片刻,我刚才已经叫人去拿钥匙了。”<br />
“麻烦公主殿下了。”应长川点头道。<br />
“陛下千万不必客气!”连仪公主一边摆手一边同他道,“前几日我回宓家之后,便命人将整座大宅清扫了一番,如今陛下正好可以在这里休息一番。”<br />
外出和亲二十余年的她,是少有能与应长川自然沟通的人。<br />
话音落下之后,一名身着水红色宫装的侍女便带着一串钥匙快步来到此处。<br />
她有些紧张地向天子行了一礼,末了便双手把东西交到了连仪公主的手中。<br />
此时一行人已经走到院外。<br />
连仪公主并没有将钥匙交给应长川,而是意味深长地笑了一下,并朝江玉珣伸手道:“那江大人我们便先走了。”<br />
她这是要把钥匙给我?<br />
江玉珣犹豫了一下,连忙走上前去把东西接了过来:“是,公主殿下。”<br />
一想到眼前人知道自己和应长川的关系,他便觉得连仪公主的笑容别有深意。<br />
应长川则在此刻挑了挑眉。<br />
见钥匙已经交到江玉珣手中,连仪公主说了句:“今日戌时府上设有家宴,还望陛下与江大人赏光。”接着便朝天子行礼,带人离开了这里。<br />
高大的槐树遮住了盛夏的阳光。刚才整修过刷了清漆的院门隐隐约约出现在了树影的那一边。<br />
这便是应长川过去生活过的地方……<br />
※<br />
应长川曾经住过的小院修建于前朝,门锁的样式也与江玉珣这些年看到的不同。<br />
他拿着钥匙向前走去,并小心翼翼地插入了锁眼之中。<br />
江玉珣没有想到这间小院虽久未住人,但是锁眼未有一点锈迹,轻轻一扭便成功打开了院门。<br />
雕着兰花的窗棂与石桌石椅,甚至于一棵绑着秋千的银杏树,也在同一时间出现在了江玉珣的眼前。<br />
古代的消息传播速度虽然不快,但是时尚变化却一点也不慢。<br />
尤其是生活在昭都的贵族:他们的衣着打扮甚至于日常使用的瓷器、家具样式,每过几年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<br />
这一点曾在博物馆中工作的江玉珣再清楚不过。<br />
看到眼前场景的同时,在这个时代生活了多年的江玉珣,突然有一种自己打开了时光盒子的错觉。<br />
他忍不住伸手抚过窗棂,仔细欣赏起了窗子上精美又繁复的雕花。<br />
而等江玉珣反应过来的时候,应长川已经转身关上了院门。<br />
“……咦?”江玉珣不由自主的用指尖蹭了蹭手下的木质窗棂,“这是什么东西?”他一边说一边向前半步,仔细贴在窗边看了起来。<br />
应长川也在这一刻站在了江玉珣的身后,并垂下眼眸轻声问他:“爱卿看出是什么了吗?”<br />
“……如果我没有认错的话,应该是忍冬纹,”涉及专业领域,江玉珣不由自主地认真了起来,“但是与常见的忍冬纹又有一些不同,且刻画的地方有一些奇怪,不像是工匠做的倒像是有人随手留下的痕迹。”<br />
话音落下的那一刻,江玉珣突然转身看向应长川,并有些怀疑的问他:“这该不会是陛下当年所刻吧?”<br />
眼前忍冬纹线条格外凌厉,不似刻刀精雕细刻而出,反倒更像有人用匕首随手刻画。<br />
应长川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,而是一边笑一边对他说:“阿珣不如找找,看院里还有何处有这痕迹。”<br />
好了,这东西绝对是他刻的没跑!<br />
……<br />
来到宓家之前江玉珣怎么也没有想过,应长川小的时候竟然这么闲。<br />
除了窗棂以外,小院的秋千甚至于石桌之上都有他用匕首刻出的忍冬纹。<br />
推开房门一看,房间内的床榻、桌案,甚至于杯盘器皿之上也有这样深浅不一的痕迹。<br />
宓家也是前朝大族,家里的物件做工用料都是一等一地好。<br />
在江玉珣看来每个东西都足够放入博物馆。<br />
看到上面的印痕后,他不由心痛起来,并忍不住小声向应长川吐槽道:“我竟不知陛下原来有乱涂乱画的坏习惯?这张桌子是用上好檀木制成的,若是没有刻痕的话必将价值千金。”<br />
说到这里,江玉珣的话语里满是不加遮掩的遗憾。<br />
眼前这张桌子若是能留到现代,怎么也能成为某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。<br />
可现在上面却留了刺眼的痕迹。应长川进门之后便随手摆弄起了桌上的东西。<br />
宓家的家吏真是一等一的敬业。<br />
除了清理灰尘以外,不知道天子要来的他们不但为床榻换上了新的被褥,甚至于还在桌上放了一套笔墨纸砚。<br />
假如应长川想,他随时都可以住回这里。<br />
听到江玉珣的话之后,俯身站在桌案边的应长川轻轻笑了一下。<br />
他一边随手磨墨,一边漫不经心道:“有孤的刻痕,岂不是该更值钱?”<br />
“……也对。”江玉珣缓过了神来。<br />
应长川是大周天子,对后世人来说他留下的刻痕要比这桌子本身更有价值。<br />
若是能够确定桌上的忍冬纹是应长川幼年所留。
除了昭都缺少官员外,那些新打下来的领土更缺人去管辖。<br />
这场科考排名靠前的小部分考生将会留在昭都供职,大部分人都会被朝廷分往各个郡县。<br />
那些达官显贵之后读的书自然多,可他们宁愿一直考下去也不愿意离开昭都。<br />
可这些家吏就不一样了。<br />
——前所未有的上升之道已经为他们铺开,没有人不想去外面闯荡一番。<br />
这个机会史无前例,绝对不能错过!<br />
笑过之后他们也清醒了过来。<br />
方才还在吵闹的人立刻坐直了身:“来来,给我一张白纸,我要默怡河的图纸。”<br />
身旁的人把纸递了过去,房屋随之安静下来。<br />
江玉珣并没有想过借一场科考选出什么惊世大才。<br />
如今帝国百废待兴,朝廷需要的是为民办实事之人。<br />
除了、律、医、数、农等基础科目以外,时政、地理甚至与米粮价格都占很大的比重。<br />
要想当父母官,必须了解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。<br />
“走吧陛下……”江玉珣压低了声音对应长川说。<br />
他不想打扰到这群家吏,见众人开始默画怡河地图,便尽可能放轻脚步与应长川一道离开了此处。<br />
等走远之后才长舒一口气道:“选官只是第一步,等选完官后大周的朝堂制度也要随之发生改变才行。”<br />
江玉珣一边说一边抬眸认真看向应长川。<br />
这个问题他与应长川都有过考量,但还未正式放上议程。<br />
天子轻轻点头说:“如今‘三公九卿’还有空缺,留下的几人中……例如宗正,也没有多正事可做。”<br />
现有的制度已经不再适合大周——这一点应长川比任何人都要清楚。<br />
正是因此,他这些年来并未提拔新的丞相,主管军事的“太尉”一职更是空缺多年。<br />
说着两人已经走到了一座小院内。<br />
江玉珣不知道这是何处,不自觉压低了声音对身边的人说:“除此之外皇家家事与国事也混在一起,甚至行政与监察也难以区分,长此以往必将生出祸端。”<br />
——比如说他的顶头上司“少府”,除了宫廷所需与帝王饮食起居以外,甚至还能管到武器制作和储存。<br />
这在后世看来着实是有些离谱。<br />
高大的槐树上传来一声蝉鸣,应长川缓缓停下脚步看向江玉珣:“爱卿意下如何?”<br />
树叶将阳光割成碎片,似金箔一般洒在了树下人的身上。<br />
刚才那间堂屋里的家吏默完了图纸,不知怎的又突然笑了起来。<br />
伴随着笑声与夏日的清风,江玉珣格外郑重地抬起眸看着应长川说:“不如改‘公、卿’为‘省、部’?”在原本的历史中,正是“三省六部”制的出现取代了“三公九卿”地位。<br />
与相对混乱的公卿制度不同,它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非常明确,且彼此有所制衡。*<br />
在江玉珣看来是现阶段最适合大周的制度。<br />
应长川轻轻把江玉珣方才所说的话重复了一遍。<br />
烟灰色的眼瞳在此刻生出了一阵淡淡光亮。<br />
江玉珣知道,他绝对已将自己的提议记在了心间。<br />
-<br />
宓家不是一个谈论正事的好地方。<br />
况且今日正值休沐,江玉珣也无意在今天加班。<br />
两人大致聊了几句后,便暂时将这个话题放到了一边。<br />
还不等他们离开槐树,耳边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。<br />
江玉珣回头便看到——住在家里的连仪公主终于知晓天子到来,并在侍女的陪伴之下来到了此处。<br />
不等她们行礼,身着玄衣而来的应长川便笑着摇头道:“不必多礼,孤今日只是随便看看,该做什么便去做吧。”<br />
“是,陛下——”<br />
院内的家吏虽想再多看天子一眼,然而应长川话发话后,他们便在第一时间离开此处。<br />
转眼只剩连仪公主,与随她一起来的宫女还站在这里。<br />
与紧张得不敢抬头看人的宫女不同,连仪公主朝两人笑了一下道:“再往前走便是陛下当年的住所,这些年来小院的门一直锁着。请陛下稍等片刻,我刚才已经叫人去拿钥匙了。”<br />
“麻烦公主殿下了。”应长川点头道。<br />
“陛下千万不必客气!”连仪公主一边摆手一边同他道,“前几日我回宓家之后,便命人将整座大宅清扫了一番,如今陛下正好可以在这里休息一番。”<br />
外出和亲二十余年的她,是少有能与应长川自然沟通的人。<br />
话音落下之后,一名身着水红色宫装的侍女便带着一串钥匙快步来到此处。<br />
她有些紧张地向天子行了一礼,末了便双手把东西交到了连仪公主的手中。<br />
此时一行人已经走到院外。<br />
连仪公主并没有将钥匙交给应长川,而是意味深长地笑了一下,并朝江玉珣伸手道:“那江大人我们便先走了。”<br />
她这是要把钥匙给我?<br />
江玉珣犹豫了一下,连忙走上前去把东西接了过来:“是,公主殿下。”<br />
一想到眼前人知道自己和应长川的关系,他便觉得连仪公主的笑容别有深意。<br />
应长川则在此刻挑了挑眉。<br />
见钥匙已经交到江玉珣手中,连仪公主说了句:“今日戌时府上设有家宴,还望陛下与江大人赏光。”接着便朝天子行礼,带人离开了这里。<br />
高大的槐树遮住了盛夏的阳光。刚才整修过刷了清漆的院门隐隐约约出现在了树影的那一边。<br />
这便是应长川过去生活过的地方……<br />
※<br />
应长川曾经住过的小院修建于前朝,门锁的样式也与江玉珣这些年看到的不同。<br />
他拿着钥匙向前走去,并小心翼翼地插入了锁眼之中。<br />
江玉珣没有想到这间小院虽久未住人,但是锁眼未有一点锈迹,轻轻一扭便成功打开了院门。<br />
雕着兰花的窗棂与石桌石椅,甚至于一棵绑着秋千的银杏树,也在同一时间出现在了江玉珣的眼前。<br />
古代的消息传播速度虽然不快,但是时尚变化却一点也不慢。<br />
尤其是生活在昭都的贵族:他们的衣着打扮甚至于日常使用的瓷器、家具样式,每过几年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<br />
这一点曾在博物馆中工作的江玉珣再清楚不过。<br />
看到眼前场景的同时,在这个时代生活了多年的江玉珣,突然有一种自己打开了时光盒子的错觉。<br />
他忍不住伸手抚过窗棂,仔细欣赏起了窗子上精美又繁复的雕花。<br />
而等江玉珣反应过来的时候,应长川已经转身关上了院门。<br />
“……咦?”江玉珣不由自主的用指尖蹭了蹭手下的木质窗棂,“这是什么东西?”他一边说一边向前半步,仔细贴在窗边看了起来。<br />
应长川也在这一刻站在了江玉珣的身后,并垂下眼眸轻声问他:“爱卿看出是什么了吗?”<br />
“……如果我没有认错的话,应该是忍冬纹,”涉及专业领域,江玉珣不由自主地认真了起来,“但是与常见的忍冬纹又有一些不同,且刻画的地方有一些奇怪,不像是工匠做的倒像是有人随手留下的痕迹。”<br />
话音落下的那一刻,江玉珣突然转身看向应长川,并有些怀疑的问他:“这该不会是陛下当年所刻吧?”<br />
眼前忍冬纹线条格外凌厉,不似刻刀精雕细刻而出,反倒更像有人用匕首随手刻画。<br />
应长川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,而是一边笑一边对他说:“阿珣不如找找,看院里还有何处有这痕迹。”<br />
好了,这东西绝对是他刻的没跑!<br />
……<br />
来到宓家之前江玉珣怎么也没有想过,应长川小的时候竟然这么闲。<br />
除了窗棂以外,小院的秋千甚至于石桌之上都有他用匕首刻出的忍冬纹。<br />
推开房门一看,房间内的床榻、桌案,甚至于杯盘器皿之上也有这样深浅不一的痕迹。<br />
宓家也是前朝大族,家里的物件做工用料都是一等一地好。<br />
在江玉珣看来每个东西都足够放入博物馆。<br />
看到上面的印痕后,他不由心痛起来,并忍不住小声向应长川吐槽道:“我竟不知陛下原来有乱涂乱画的坏习惯?这张桌子是用上好檀木制成的,若是没有刻痕的话必将价值千金。”<br />
说到这里,江玉珣的话语里满是不加遮掩的遗憾。<br />
眼前这张桌子若是能留到现代,怎么也能成为某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。<br />
可现在上面却留了刺眼的痕迹。应长川进门之后便随手摆弄起了桌上的东西。<br />
宓家的家吏真是一等一的敬业。<br />
除了清理灰尘以外,不知道天子要来的他们不但为床榻换上了新的被褥,甚至于还在桌上放了一套笔墨纸砚。<br />
假如应长川想,他随时都可以住回这里。<br />
听到江玉珣的话之后,俯身站在桌案边的应长川轻轻笑了一下。<br />
他一边随手磨墨,一边漫不经心道:“有孤的刻痕,岂不是该更值钱?”<br />
“……也对。”江玉珣缓过了神来。<br />
应长川是大周天子,对后世人来说他留下的刻痕要比这桌子本身更有价值。<br />
若是能够确定桌上的忍冬纹是应长川幼年所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