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婚/被迫嫁给首辅后 第65节
老太太本是急性子,因着上回沈瑶假孕一忍再忍,不敢催她,可现在如论如何等不下去了。<br />
“你大兄二兄儿孙成群,偏生你这里一点声响也没,娘真的是急得夜不能寐...”老太太拿着绣帕不停抹泪。<br />
沈瑶干坐在那里,不敢去看谢钦,也不知要如何与老太太解释,只能垂眸不语。<br />
谢钦就坐在她身侧,他原想看看在老太太攻势下,沈瑶能否松口,结果沈瑶还是咬字不言,他只能出面,<br />
“母亲,实话告诉您,儿已请范太医看过,说是儿常年累月艰辛,子嗣上有些艰难....”<br />
老太太闻言瞠目结舌,一下子愣在那里,仿佛无法接受自己这么出色的儿子那方面有差池,整个人跟被雷劈了似的。<br />
沈瑶没料到谢钦真敢这么说,见老太太神色惧骇,摇摇欲坠,顿时急了,连忙从锦杌挪去老太太身旁坐着,搀着她老人家,大声辩驳,<br />
“没有的事,母亲,与他无关,是我,都是我的错,是我不争气....”她咬着牙,脑门一热道,“您再给我们一点时间....”<br />
老太太漆灰的眼布满失落,“瑶儿,你实话告诉娘,你们到底是怎么回事?是谁的身子有碍,你告诉我,我承受得住。”<br />
沈瑶双睫一颤,喉咙发堵,“我们...身子没有妨碍,”想了想又道,“是夫君念着我年纪轻,怕生孩子时承受不住,想晚一些时候再怀。”<br />
沈瑶越说越有底气,神色一振,“母亲您想,我明年才满十八,怀的太早,孩子难养活,且不如待我身强体健,生个活泼可爱的才好呢。”<br />
“当真?不是哄骗我?”老太太被谢钦那句话说的心有余悸。<br />
沈瑶猛地点头,“嗯嗯,您不信,可以问黎嬷嬷呀。”<br />
说完她很不好意思低下头。<br />
老太太明白了,二人有没有同床,同床激不激烈,黎嬷嬷最清楚不过。<br />
再瞧沈瑶的脸跟个煮熟的虾子似的,也就信了大半。<br />
老太太性急,一面将沈瑶与谢钦赶走,转背就唤了黎嬷嬷来。<br />
结果黎嬷嬷跪下倒苦水,<br />
“老祖宗,老奴实在是忧心,明明六爷与六夫人房事勤勉,这数月除了小日子,就没个停歇的时候,却一直不曾怀上,这不是很奇怪吗?老奴恳求您唤个太医来瞧瞧吧。”<br />
老太太雷厉风行,午后便把范太医给请了来,美其名曰给自己看病,实则将沈瑶唤来碧纱橱,让范太医给她把脉。<br />
范太医有了上回的经验,这一回十分谨慎,听完脉又看了沈瑶的手相面相,实在是没看出端倪,最后笑吟吟与老太太道,<br />
“少夫人身子好着呢,老太太莫要担心,这是迟早的事。”<br />
老太太并未得到安抚,不是沈瑶,那只能是谢钦,一颗心越发地沉,还想着寻个借口将谢钦抓来,沈瑶实在是丢不起这个人,只能据实已告。<br />
老太太又气又惊,“世间还有这玩意儿?”<br />
“嗯嗯。”沈瑶点头。<br />
老太太急急忙忙将所有人都给遣走,抓着沈瑶问,<br />
“好用吗?用起来舒服吗?”<br />
沈瑶:“......”<br />
这该怎么说呢。<br />
她用了这么久没觉出不适来,至于谢钦...她没问过。“我倒是还好,至于夫君我就不太清楚。”<br />
老太太毕竟“久经沙场”,吃过的盐比沈瑶走过的路还多,沉吟道,<br />
“我看不是个好东西,你想啊,这种东西能好吗?”<br />
“这.....”沈瑶倒觉得还不错,能让人肆无忌惮享受...若是动不动便怀个孩子,她可扛不住。<br />
老太太意味深长看了沈瑶半晌,随后宣布接管故吟堂的伙食,唤来黎嬷嬷定了每日的菜式,沈瑶探头瞥一眼,皆是十全大补汤。<br />
她无精打采地沿着游廊往故吟堂走,鼓了鼓腮囊望天,她好像把自己给坑了。<br />
谢钦虽是休沐,却因朝中不少官员出席三皇子的喜宴,担心出岔子又去了宫里。<br />
谢钦没有赴宴,并未打消太子的顾虑,在外人看来,谢钦这是故意撇清关系,越遮掩越说明暗中有端倪,太子在东宫面沉如铁,总觉得头顶罩着一座大山,随时可能会倾轧下来。<br />
谢钦并不知朝中诸人如何议论他,在宫里陪着皇帝吃了一顿,闲庭信步回了府,天色已暗,故吟堂的廊庑却无一盏灯,整个院子空寂又幽静,沿着抄手游廊往里去,瞥见沈瑶一袭白衫靠在廊柱,百无聊赖盯着苍穹在瞧。<br />
谢钦顺着她视线看了一眼,天色暗青,什么都瞧不见,就连她本人也如仙子浮在夜色里若隐若现。<br />
“这是怎么了?”<br />
沈瑶侧身抱着廊柱,看着他模糊的面容,<br />
“没怎么,就是想静一静。”<br />
谢钦笑,踱步来到她跟前,“怎么,老太太今日为难你了?”<br />
他嗓音格外好听,清亮中带着一丝磁性,他每每温柔时就爱用这样的腔调,尤其在做那事的时候,他爱这样唤她的乳名。<br />
十月底的夜已经很冷了,她却浑身火热火热的,慵懒地倚着柱子,红扑扑的小脸贴着冰冷的廊柱,眨巴眸眼望他,<br />
“没为难我,就是改了咱们的菜谱。”<br />
谢钦不用想也知道老太太做了什么,有些无语,看了一眼黑漆漆的故吟堂,抬手去牵她,轻声问,<br />
“跟我去书房?”<br />
沈瑶脸一热,夜色笼罩二人周身,蒙蒙浓浓的烟煴像是二人眼神拉出的丝。<br />
去书房意味着什么,已不言而喻。<br />
至少谢钦见沈瑶熄了故吟堂的灯,结合昨晚她的话,便以为她在暗示,于是他顺水推舟邀请。<br />
沈瑶神色复杂,手趴着廊柱不动,“倒是不必去书房。”<br />
这话有些奇怪,不用去书房....那意思是在这里便可?<br />
难道沈瑶决定留下来了?<br />
谢钦胸膛热浪滚滚,正想说些什么,只见沈瑶露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,<br />
“我今日不小心与老太太坦白了,结果便是,老太太将你书房那个琉璃盒给收走了。”<br />
谢钦:“.....”<br />
第45章<br />
暮霭沉沉, 故吟堂的廊庑静若无人。两个人的目光在朦胧的光色里相撞又装作若无其事地移开。<br />
沈瑶看向天际,苍穹彻底暗下来,夜色慢慢铺开, 谢钦立在两步远的位置, 负手与她一道望向前方。<br />
这一层缥缈的幽黯将二人给包裹, 恰到好处遮掩了那细微的面部表情。<br />
明明这数月二人都放得很开,可一旦那层膈膜被拿掉,需要赤诚相对时, 下意识便谨慎了。<br />
谢钦倒是镇静, 他能做的便是将一切交给时间。<br />
沈瑶就不一样,被老太太推了一把,含糊不过去了。<br />
凝立片刻,谢钦朝沈瑶看去, 他夜视极好, 哪怕在这样暗沉的光线里, 依然能瞥见沈瑶面颊有一层不正常的潮红,“你不舒服吗?”<br />
“倒不是, ”沈瑶搓了搓自己面颊,寒风凛冽, 她身子却躁得慌, “今日喝多了汤,”<br />
谢钦明白了。<br />
不得不佩服老太太。<br />
“那....”<br />
“我们去书房吧。”<br />
谢钦诧异地看着她,沈瑶目如朝露,含着一层昳丽的水色。<br />
他原想说他先回书房让她歇着,不成想沈瑶来了这么一句。<br />
“好。”<br />
带着几分试探, 将手伸出去。<br />
沈瑶自然而然握住他,跟在他身后往书房走。<br />
他手掌极是温热, 沈瑶心也被他握烫了,明明连最亲密的事都做过,这会儿面颊通红,连着掌心也渗出一层薄汗,今日这牵手好像与以往不一样,少了一层欲。<br />
初冬时节,夜色覆下,天地结了一层薄霜,沈瑶被谢钦牵着穿梭在林荫道,寒意扑面而来,她裹了裹身上半开的月白菱花缎面袄,抬眸看向前面的男人,他身形挺拔,宽肩窄腰将官服撑得十分阔挺,寒冬的冰洌,与他那身矜贵的气质十分相合。<br />
她看得有些痴,谢钦停驻下来时她就这么撞在他背心,没有挪开,反而用额尖蹭了蹭,蹭的谢钦心口发痒,他扭身过来,沈瑶便歪在他怀里不肯动。<br />
谢钦本就比她高一截,脚下踩着一块石板,越发衬得沈瑶像个不谙世事的孩童,沈瑶额抵着他,甚至鼓着腮囊朝他胸口吹气。<br />
谢钦也没问她要做什么,反而单手覆上她的后脑勺轻轻揉捏着,带着怜爱和纵容。<br />
四下静谧无声,沈瑶唯听到自己砰砰的心跳声,甚至还带着难以遏制的颤栗。<br />
书房点了融融的暖灯,灯芒绚烂。<br />
二人一前一后进了屋,谢钦指了指书案对面的罗汉床,<br />
“你坐,我先去换一身衣裳。”<br />
沈瑶却没在罗汉床坐,反而往他桌案后的书架去了,一刻钟后,谢钦换了一身常服出来,瞥见沈瑶月白的身影在内书房厚厚的书架中穿梭,<br />
“在找什么呢?”<br />
他来到她跟前,身上还夹着一丝皂角的清香,看来是沐浴过了,沈瑶恰恰寻到了自己想要的书,正满脸兴奋,“我在找《齐民要术》,上回那农博士推荐了此书,说是上面记载了不少农作物栽培方法,我先前忙忘了,今日想起来便寻来读读。”<br />
谢钦看了一眼上头积得厚厚一层灰的书架,目光扫了一圈,落在当中一本不起眼的册子,那书脊正写着《齐民要术》四字,摆了摆手,“你让开,我来。”<br />
片刻,他站在锦凳上将此书取下,又用湿帕将上头的灰剥干净,方递给沈瑶,沈瑶往罗汉床上一挪,翻开书册,一股枯木般的沉闷气息涌来,她扑了扑,睁大眼睛一字字读,还别说,平日沈瑶瞧见之乎者也便头疼,今日这本《齐民要术》倒是很合她口味,她将上头那记载与农户经验之谈相结合,读得津津有味。<br />
谢钦一面忙公务,时不时瞅她几眼,她这一坐便过去了将近一个时辰,神色里有疑惑,也有共鸣,更多的是一副寻到宝藏的欢喜。<br />
谢钦几番想引起她的注意,都以失败告终,原以为她要做些什么,结果被一本书给耽搁了。<br />
连着数日,沈瑶日日都来书房啃书,遇到不认识的生僻字便请教谢钦,过去半年,她也曾记录了一些嫁接树苗生长的情形,研读时便用小楷写了一些便签,当做注解,往后的日子时不时便对照这本书,去后院打理苗圃,日积月累也颇有心得。<br />
她试着将不同的花木嫁接,培育出全新的观赏品种。<br />
谢钦见她学得带劲鼓励她将嫁接之术形成经验,回头可单独著书。
“你大兄二兄儿孙成群,偏生你这里一点声响也没,娘真的是急得夜不能寐...”老太太拿着绣帕不停抹泪。<br />
沈瑶干坐在那里,不敢去看谢钦,也不知要如何与老太太解释,只能垂眸不语。<br />
谢钦就坐在她身侧,他原想看看在老太太攻势下,沈瑶能否松口,结果沈瑶还是咬字不言,他只能出面,<br />
“母亲,实话告诉您,儿已请范太医看过,说是儿常年累月艰辛,子嗣上有些艰难....”<br />
老太太闻言瞠目结舌,一下子愣在那里,仿佛无法接受自己这么出色的儿子那方面有差池,整个人跟被雷劈了似的。<br />
沈瑶没料到谢钦真敢这么说,见老太太神色惧骇,摇摇欲坠,顿时急了,连忙从锦杌挪去老太太身旁坐着,搀着她老人家,大声辩驳,<br />
“没有的事,母亲,与他无关,是我,都是我的错,是我不争气....”她咬着牙,脑门一热道,“您再给我们一点时间....”<br />
老太太漆灰的眼布满失落,“瑶儿,你实话告诉娘,你们到底是怎么回事?是谁的身子有碍,你告诉我,我承受得住。”<br />
沈瑶双睫一颤,喉咙发堵,“我们...身子没有妨碍,”想了想又道,“是夫君念着我年纪轻,怕生孩子时承受不住,想晚一些时候再怀。”<br />
沈瑶越说越有底气,神色一振,“母亲您想,我明年才满十八,怀的太早,孩子难养活,且不如待我身强体健,生个活泼可爱的才好呢。”<br />
“当真?不是哄骗我?”老太太被谢钦那句话说的心有余悸。<br />
沈瑶猛地点头,“嗯嗯,您不信,可以问黎嬷嬷呀。”<br />
说完她很不好意思低下头。<br />
老太太明白了,二人有没有同床,同床激不激烈,黎嬷嬷最清楚不过。<br />
再瞧沈瑶的脸跟个煮熟的虾子似的,也就信了大半。<br />
老太太性急,一面将沈瑶与谢钦赶走,转背就唤了黎嬷嬷来。<br />
结果黎嬷嬷跪下倒苦水,<br />
“老祖宗,老奴实在是忧心,明明六爷与六夫人房事勤勉,这数月除了小日子,就没个停歇的时候,却一直不曾怀上,这不是很奇怪吗?老奴恳求您唤个太医来瞧瞧吧。”<br />
老太太雷厉风行,午后便把范太医给请了来,美其名曰给自己看病,实则将沈瑶唤来碧纱橱,让范太医给她把脉。<br />
范太医有了上回的经验,这一回十分谨慎,听完脉又看了沈瑶的手相面相,实在是没看出端倪,最后笑吟吟与老太太道,<br />
“少夫人身子好着呢,老太太莫要担心,这是迟早的事。”<br />
老太太并未得到安抚,不是沈瑶,那只能是谢钦,一颗心越发地沉,还想着寻个借口将谢钦抓来,沈瑶实在是丢不起这个人,只能据实已告。<br />
老太太又气又惊,“世间还有这玩意儿?”<br />
“嗯嗯。”沈瑶点头。<br />
老太太急急忙忙将所有人都给遣走,抓着沈瑶问,<br />
“好用吗?用起来舒服吗?”<br />
沈瑶:“......”<br />
这该怎么说呢。<br />
她用了这么久没觉出不适来,至于谢钦...她没问过。“我倒是还好,至于夫君我就不太清楚。”<br />
老太太毕竟“久经沙场”,吃过的盐比沈瑶走过的路还多,沉吟道,<br />
“我看不是个好东西,你想啊,这种东西能好吗?”<br />
“这.....”沈瑶倒觉得还不错,能让人肆无忌惮享受...若是动不动便怀个孩子,她可扛不住。<br />
老太太意味深长看了沈瑶半晌,随后宣布接管故吟堂的伙食,唤来黎嬷嬷定了每日的菜式,沈瑶探头瞥一眼,皆是十全大补汤。<br />
她无精打采地沿着游廊往故吟堂走,鼓了鼓腮囊望天,她好像把自己给坑了。<br />
谢钦虽是休沐,却因朝中不少官员出席三皇子的喜宴,担心出岔子又去了宫里。<br />
谢钦没有赴宴,并未打消太子的顾虑,在外人看来,谢钦这是故意撇清关系,越遮掩越说明暗中有端倪,太子在东宫面沉如铁,总觉得头顶罩着一座大山,随时可能会倾轧下来。<br />
谢钦并不知朝中诸人如何议论他,在宫里陪着皇帝吃了一顿,闲庭信步回了府,天色已暗,故吟堂的廊庑却无一盏灯,整个院子空寂又幽静,沿着抄手游廊往里去,瞥见沈瑶一袭白衫靠在廊柱,百无聊赖盯着苍穹在瞧。<br />
谢钦顺着她视线看了一眼,天色暗青,什么都瞧不见,就连她本人也如仙子浮在夜色里若隐若现。<br />
“这是怎么了?”<br />
沈瑶侧身抱着廊柱,看着他模糊的面容,<br />
“没怎么,就是想静一静。”<br />
谢钦笑,踱步来到她跟前,“怎么,老太太今日为难你了?”<br />
他嗓音格外好听,清亮中带着一丝磁性,他每每温柔时就爱用这样的腔调,尤其在做那事的时候,他爱这样唤她的乳名。<br />
十月底的夜已经很冷了,她却浑身火热火热的,慵懒地倚着柱子,红扑扑的小脸贴着冰冷的廊柱,眨巴眸眼望他,<br />
“没为难我,就是改了咱们的菜谱。”<br />
谢钦不用想也知道老太太做了什么,有些无语,看了一眼黑漆漆的故吟堂,抬手去牵她,轻声问,<br />
“跟我去书房?”<br />
沈瑶脸一热,夜色笼罩二人周身,蒙蒙浓浓的烟煴像是二人眼神拉出的丝。<br />
去书房意味着什么,已不言而喻。<br />
至少谢钦见沈瑶熄了故吟堂的灯,结合昨晚她的话,便以为她在暗示,于是他顺水推舟邀请。<br />
沈瑶神色复杂,手趴着廊柱不动,“倒是不必去书房。”<br />
这话有些奇怪,不用去书房....那意思是在这里便可?<br />
难道沈瑶决定留下来了?<br />
谢钦胸膛热浪滚滚,正想说些什么,只见沈瑶露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,<br />
“我今日不小心与老太太坦白了,结果便是,老太太将你书房那个琉璃盒给收走了。”<br />
谢钦:“.....”<br />
第45章<br />
暮霭沉沉, 故吟堂的廊庑静若无人。两个人的目光在朦胧的光色里相撞又装作若无其事地移开。<br />
沈瑶看向天际,苍穹彻底暗下来,夜色慢慢铺开, 谢钦立在两步远的位置, 负手与她一道望向前方。<br />
这一层缥缈的幽黯将二人给包裹, 恰到好处遮掩了那细微的面部表情。<br />
明明这数月二人都放得很开,可一旦那层膈膜被拿掉,需要赤诚相对时, 下意识便谨慎了。<br />
谢钦倒是镇静, 他能做的便是将一切交给时间。<br />
沈瑶就不一样,被老太太推了一把,含糊不过去了。<br />
凝立片刻,谢钦朝沈瑶看去, 他夜视极好, 哪怕在这样暗沉的光线里, 依然能瞥见沈瑶面颊有一层不正常的潮红,“你不舒服吗?”<br />
“倒不是, ”沈瑶搓了搓自己面颊,寒风凛冽, 她身子却躁得慌, “今日喝多了汤,”<br />
谢钦明白了。<br />
不得不佩服老太太。<br />
“那....”<br />
“我们去书房吧。”<br />
谢钦诧异地看着她,沈瑶目如朝露,含着一层昳丽的水色。<br />
他原想说他先回书房让她歇着,不成想沈瑶来了这么一句。<br />
“好。”<br />
带着几分试探, 将手伸出去。<br />
沈瑶自然而然握住他,跟在他身后往书房走。<br />
他手掌极是温热, 沈瑶心也被他握烫了,明明连最亲密的事都做过,这会儿面颊通红,连着掌心也渗出一层薄汗,今日这牵手好像与以往不一样,少了一层欲。<br />
初冬时节,夜色覆下,天地结了一层薄霜,沈瑶被谢钦牵着穿梭在林荫道,寒意扑面而来,她裹了裹身上半开的月白菱花缎面袄,抬眸看向前面的男人,他身形挺拔,宽肩窄腰将官服撑得十分阔挺,寒冬的冰洌,与他那身矜贵的气质十分相合。<br />
她看得有些痴,谢钦停驻下来时她就这么撞在他背心,没有挪开,反而用额尖蹭了蹭,蹭的谢钦心口发痒,他扭身过来,沈瑶便歪在他怀里不肯动。<br />
谢钦本就比她高一截,脚下踩着一块石板,越发衬得沈瑶像个不谙世事的孩童,沈瑶额抵着他,甚至鼓着腮囊朝他胸口吹气。<br />
谢钦也没问她要做什么,反而单手覆上她的后脑勺轻轻揉捏着,带着怜爱和纵容。<br />
四下静谧无声,沈瑶唯听到自己砰砰的心跳声,甚至还带着难以遏制的颤栗。<br />
书房点了融融的暖灯,灯芒绚烂。<br />
二人一前一后进了屋,谢钦指了指书案对面的罗汉床,<br />
“你坐,我先去换一身衣裳。”<br />
沈瑶却没在罗汉床坐,反而往他桌案后的书架去了,一刻钟后,谢钦换了一身常服出来,瞥见沈瑶月白的身影在内书房厚厚的书架中穿梭,<br />
“在找什么呢?”<br />
他来到她跟前,身上还夹着一丝皂角的清香,看来是沐浴过了,沈瑶恰恰寻到了自己想要的书,正满脸兴奋,“我在找《齐民要术》,上回那农博士推荐了此书,说是上面记载了不少农作物栽培方法,我先前忙忘了,今日想起来便寻来读读。”<br />
谢钦看了一眼上头积得厚厚一层灰的书架,目光扫了一圈,落在当中一本不起眼的册子,那书脊正写着《齐民要术》四字,摆了摆手,“你让开,我来。”<br />
片刻,他站在锦凳上将此书取下,又用湿帕将上头的灰剥干净,方递给沈瑶,沈瑶往罗汉床上一挪,翻开书册,一股枯木般的沉闷气息涌来,她扑了扑,睁大眼睛一字字读,还别说,平日沈瑶瞧见之乎者也便头疼,今日这本《齐民要术》倒是很合她口味,她将上头那记载与农户经验之谈相结合,读得津津有味。<br />
谢钦一面忙公务,时不时瞅她几眼,她这一坐便过去了将近一个时辰,神色里有疑惑,也有共鸣,更多的是一副寻到宝藏的欢喜。<br />
谢钦几番想引起她的注意,都以失败告终,原以为她要做些什么,结果被一本书给耽搁了。<br />
连着数日,沈瑶日日都来书房啃书,遇到不认识的生僻字便请教谢钦,过去半年,她也曾记录了一些嫁接树苗生长的情形,研读时便用小楷写了一些便签,当做注解,往后的日子时不时便对照这本书,去后院打理苗圃,日积月累也颇有心得。<br />
她试着将不同的花木嫁接,培育出全新的观赏品种。<br />
谢钦见她学得带劲鼓励她将嫁接之术形成经验,回头可单独著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