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早文女配改拿爽文剧本 第248节
先开始吧。<br />
总得一桩一桩来。礼亲王已经不想去想那么多了。<br />
没有一件事让人省心的,还有那郑重明,都到这个关头了,还不忘跟萧督主争权。<br />
他们俩已经斗了好几年了,前阵子郑重明才刚刚因为禁军的事满盘皆输,现在是想扳回一程吧。<br />
不止是礼亲王这么想,所有人都是这么想。<br />
而且,现在看起来,似乎是萧朔让了一步,其实,萧朔在这里主持大局,而郑重明则跟在皇帝身边“伺候”,谁胜谁弱,一目了然。<br />
萧朔没有理会这些,他说道:“开始吧。”<br />
礼部的官员唯唯应诺,唱道:“跪!”<br />
除了萧朔外,所有人都跟着跪了下去。<br />
这声音穿透力十足,连还没有走远的郑重明也是听得一清二楚。<br />
郑重明皱了下眉,面无表情。<br />
机会终于来了。<br />
他佯装和萧朔夺权,就是为了让萧朔不要注意到他的真实意图。<br />
伺候皇帝是伺候,而主导祭奠,是能够站在万人之上,孰轻孰重一目了然。<br />
萧朔必然想不到,这才是他故意想要的结果。<br />
他想要见皇帝,这并不容易,就算皇帝出了宫,在皇帝身边的也都是萧朔的人,他唯有在明面上和萧朔相争,才能正大光明地避开萧朔。<br />
第147章<br />
郑重明同样在防着萧朔。<br />
和萧朔的几次交手,郑重明可谓是伤亡惨重,他自是不会对萧朔掉以轻心。<br />
哪怕现在,表面看来,萧朔并没有怀疑他的意思,可若万一呢,萧朔此人一向奸猾……<br />
为了今天,他特意往随驾的禁军中调了他的亲信,太庙里如今除了上十二卫,就是禁军,足有三千人,可保一切意外。<br />
他不会再让自己孤身在萧朔的眼皮底下的。<br />
郑重明亲自推着皇帝,只有几个禁军亲信跟随,不假手他人,然后把皇帝送到了偏殿里,又亲自伺候着皇帝躺下。<br />
原本在皇帝身边伺候的人全被他遣走了。<br />
皇帝靠在一个迎枕上,整个人阴沉沉的。<br />
这一路上,无论郑重明跟皇帝说什么,他都一言不发。<br />
吹过风后,皇帝的意识渐渐清晰,也正因为此,他更加的害怕。<br />
他意识到自己刚刚说了什么了。<br />
那些会让他万劫不复的话……<br />
“皇上。”郑重明轻声唤道。<br />
皇帝默默地抬头看他,不发一言。<br />
“皇上,您是皇帝。”<br />
郑重明郑重地说道:“是先帝对您不仁……”<br />
“够了!”<br />
皇帝终于开口了,打断了他的话。<br />
“那个时候,朕只是觉得父皇对朕越发冷淡了,反而亲自给秦惟启蒙,教他功课,抽空陪他玩耍……”<br />
“是你告诉朕,先帝要易储。”<br />
郑重明没想到事隔十年,皇帝会突然再提此事。<br />
所幸,皇帝不需要他回答,只是在喃喃自语。<br />
他当时忍不住去问了先帝,结果让他心寒,他问郑重明该怎么办,郑重明说,京外正有时疫流行……<br />
皇帝目光空洞。<br />
他当时真没想过要先帝死,郑重明告诉他,这种时疫不厉害,只会让人身体虚弱,病上一阵子。他就想着,到时候先帝病了就会让他来摄政,他会努力让先帝看到他的优秀,他是最像先帝的那个人。<br />
可是……<br />
“朕不是故意的。”<br />
“皇上,事情已经过去了。”郑重明安抚道,“您这十年来,让大盛繁荣昌盛,先帝泉下有灵,也会欣慰的。”<br />
皇帝:“……”<br />
郑明重接着说道:“这都已经过去十年了,如今,是有人故意再提起这件事,是想让皇上您颜面尽失。”<br />
他循循善诱道:“您想啊,这么多年了,从来都没有人提过这次事,就连建安伯也都安抚的好好的。为什么事隔十年,反而又会突然提起呢。”<br />
皇帝慢慢瞪大了眼睛,难以置信地看向了郑重明,问道:“是谁?”<br />
郑重明断言道:“是萧朔。”<br />
“不可能。”皇帝想也不想,就说道,“不可能是阿朔。”<br />
皇帝长叹道:“重明啊,你对阿朔的成见太深了……”<br />
就算萧朔如今已不像过去那样对他恭敬,可是,萧朔没有理由害他的。<br />
郑重明就知道皇帝会这样说。<br />
他注视着皇帝,把那句藏了许久的话说出了口:“皇上,萧朔是岭南王世子,薛曜。”<br />
皇帝怔了许久,他浑浊的眼睛里似有了神,随后又不信地摇了摇头:“不可能。”<br />
郑重明注视着皇帝,口中说着:“皇上,您相信臣,臣从来都没有骗过您。从来都没有。”<br />
皇帝:“……”<br />
皇帝依然不信。萧朔是他一手扶持起来的,怎么可能会是萧曜呢?!<br />
郑重明没有时间和他一一分析,他生怕萧朔的人随时会过来,只能长话短说,一击见血:“皇上,您真的中风了吗?”<br />
此言一出,果然把皇帝的注意力拉了过来。<br />
中风?<br />
他当然不愿意相信自己中风了。<br />
他想像从前一样龙精虎猛,而不是整天躺在榻上任人摆步……<br />
“皇上。”郑重明努力说说他,“皇上,您根本没有中风,是萧朔串通了太医骗了您,您的身子其实好好的。是萧朔串通了太医,对外宣称您中风,他进而可以把执朝政,一手遮天。”<br />
“这只是他的第一步。”<br />
“他执掌朝政后,就会一步步地蚕食着大荣朝,还让您背负起了这洗刷不掉的罪名。”<br />
皇帝的神情渐渐凝重了起来。<br />
对皇帝来说,他最希望是今天的事情没有发生过,若他是被人害的,那么错的那个人就不是他了……<br />
郑重明是皇帝的近臣,比任何人都要了解他。<br />
同样的,他也知道皇帝最介怀的是什么。<br />
他再接再厉地继续说道:“皇上,难道您没有发现吗,萧朔就是故意啊,这一步一步的,就是要让您成为了千古罪人。”<br />
“皇上,您在太庙的时候,是不是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?”<br />
皇帝怔怔地点了点头。<br />
香味。<br />
自从在太后的屋里闻到那股熏香的味道后,他就一直昏昏沉沉的,时而还会出现幻觉和幻听……<br />
直到进了太庙。<br />
“皇上,有人在您的身上做了手脚啊!”<br />
“所以,您才会在太庙失态,才会说出那些话来。”<br />
皇帝:“……”<br />
他听明白了。<br />
他仔细回想着今天所发生的事情,越想越心惊。<br />
这一桩桩,一件件,简直太巧了!<br />
巧到简直就像是有人故意设了一个套,就等着他跳下去,让他走向毁灭。<br />
他相信萧朔,那是因为他知道萧朔就算想要权力,也不会置他于死地,反而会好吃好喝的供着他。<br />
可是,若萧朔就是薛曜的话……<br />
皇帝打了个寒颤,若萧朔就是薛曜,那岂不意味着,他一直都匿伏在自己身边,等着把自己拉入万丈深渊?!<br />
而且,还快要成功了?!见皇帝已经信了七八分了,郑重明从怀里拿出了一纸血书,双手呈给皇帝,说道:“皇上,这是安平侯的血书。”<br />
“安平侯已被萧朔灭口,这是他死前交给臣的。”<br />
安平侯是先帝给岭南王立的嗣子,皇帝自然是记得的。<br />
皇帝颤抖着手拿过血书,血书上林林总总地写了一堆,皇帝只看到了那句“萧朔就是薛曜”。<br />
这的确是安平侯的字。<br />
皇帝的心一下子就凉了。<br />
当然,一封血书可能证明不了什么,可是,太巧了,一切都太巧合。
总得一桩一桩来。礼亲王已经不想去想那么多了。<br />
没有一件事让人省心的,还有那郑重明,都到这个关头了,还不忘跟萧督主争权。<br />
他们俩已经斗了好几年了,前阵子郑重明才刚刚因为禁军的事满盘皆输,现在是想扳回一程吧。<br />
不止是礼亲王这么想,所有人都是这么想。<br />
而且,现在看起来,似乎是萧朔让了一步,其实,萧朔在这里主持大局,而郑重明则跟在皇帝身边“伺候”,谁胜谁弱,一目了然。<br />
萧朔没有理会这些,他说道:“开始吧。”<br />
礼部的官员唯唯应诺,唱道:“跪!”<br />
除了萧朔外,所有人都跟着跪了下去。<br />
这声音穿透力十足,连还没有走远的郑重明也是听得一清二楚。<br />
郑重明皱了下眉,面无表情。<br />
机会终于来了。<br />
他佯装和萧朔夺权,就是为了让萧朔不要注意到他的真实意图。<br />
伺候皇帝是伺候,而主导祭奠,是能够站在万人之上,孰轻孰重一目了然。<br />
萧朔必然想不到,这才是他故意想要的结果。<br />
他想要见皇帝,这并不容易,就算皇帝出了宫,在皇帝身边的也都是萧朔的人,他唯有在明面上和萧朔相争,才能正大光明地避开萧朔。<br />
第147章<br />
郑重明同样在防着萧朔。<br />
和萧朔的几次交手,郑重明可谓是伤亡惨重,他自是不会对萧朔掉以轻心。<br />
哪怕现在,表面看来,萧朔并没有怀疑他的意思,可若万一呢,萧朔此人一向奸猾……<br />
为了今天,他特意往随驾的禁军中调了他的亲信,太庙里如今除了上十二卫,就是禁军,足有三千人,可保一切意外。<br />
他不会再让自己孤身在萧朔的眼皮底下的。<br />
郑重明亲自推着皇帝,只有几个禁军亲信跟随,不假手他人,然后把皇帝送到了偏殿里,又亲自伺候着皇帝躺下。<br />
原本在皇帝身边伺候的人全被他遣走了。<br />
皇帝靠在一个迎枕上,整个人阴沉沉的。<br />
这一路上,无论郑重明跟皇帝说什么,他都一言不发。<br />
吹过风后,皇帝的意识渐渐清晰,也正因为此,他更加的害怕。<br />
他意识到自己刚刚说了什么了。<br />
那些会让他万劫不复的话……<br />
“皇上。”郑重明轻声唤道。<br />
皇帝默默地抬头看他,不发一言。<br />
“皇上,您是皇帝。”<br />
郑重明郑重地说道:“是先帝对您不仁……”<br />
“够了!”<br />
皇帝终于开口了,打断了他的话。<br />
“那个时候,朕只是觉得父皇对朕越发冷淡了,反而亲自给秦惟启蒙,教他功课,抽空陪他玩耍……”<br />
“是你告诉朕,先帝要易储。”<br />
郑重明没想到事隔十年,皇帝会突然再提此事。<br />
所幸,皇帝不需要他回答,只是在喃喃自语。<br />
他当时忍不住去问了先帝,结果让他心寒,他问郑重明该怎么办,郑重明说,京外正有时疫流行……<br />
皇帝目光空洞。<br />
他当时真没想过要先帝死,郑重明告诉他,这种时疫不厉害,只会让人身体虚弱,病上一阵子。他就想着,到时候先帝病了就会让他来摄政,他会努力让先帝看到他的优秀,他是最像先帝的那个人。<br />
可是……<br />
“朕不是故意的。”<br />
“皇上,事情已经过去了。”郑重明安抚道,“您这十年来,让大盛繁荣昌盛,先帝泉下有灵,也会欣慰的。”<br />
皇帝:“……”<br />
郑明重接着说道:“这都已经过去十年了,如今,是有人故意再提起这件事,是想让皇上您颜面尽失。”<br />
他循循善诱道:“您想啊,这么多年了,从来都没有人提过这次事,就连建安伯也都安抚的好好的。为什么事隔十年,反而又会突然提起呢。”<br />
皇帝慢慢瞪大了眼睛,难以置信地看向了郑重明,问道:“是谁?”<br />
郑重明断言道:“是萧朔。”<br />
“不可能。”皇帝想也不想,就说道,“不可能是阿朔。”<br />
皇帝长叹道:“重明啊,你对阿朔的成见太深了……”<br />
就算萧朔如今已不像过去那样对他恭敬,可是,萧朔没有理由害他的。<br />
郑重明就知道皇帝会这样说。<br />
他注视着皇帝,把那句藏了许久的话说出了口:“皇上,萧朔是岭南王世子,薛曜。”<br />
皇帝怔了许久,他浑浊的眼睛里似有了神,随后又不信地摇了摇头:“不可能。”<br />
郑重明注视着皇帝,口中说着:“皇上,您相信臣,臣从来都没有骗过您。从来都没有。”<br />
皇帝:“……”<br />
皇帝依然不信。萧朔是他一手扶持起来的,怎么可能会是萧曜呢?!<br />
郑重明没有时间和他一一分析,他生怕萧朔的人随时会过来,只能长话短说,一击见血:“皇上,您真的中风了吗?”<br />
此言一出,果然把皇帝的注意力拉了过来。<br />
中风?<br />
他当然不愿意相信自己中风了。<br />
他想像从前一样龙精虎猛,而不是整天躺在榻上任人摆步……<br />
“皇上。”郑重明努力说说他,“皇上,您根本没有中风,是萧朔串通了太医骗了您,您的身子其实好好的。是萧朔串通了太医,对外宣称您中风,他进而可以把执朝政,一手遮天。”<br />
“这只是他的第一步。”<br />
“他执掌朝政后,就会一步步地蚕食着大荣朝,还让您背负起了这洗刷不掉的罪名。”<br />
皇帝的神情渐渐凝重了起来。<br />
对皇帝来说,他最希望是今天的事情没有发生过,若他是被人害的,那么错的那个人就不是他了……<br />
郑重明是皇帝的近臣,比任何人都要了解他。<br />
同样的,他也知道皇帝最介怀的是什么。<br />
他再接再厉地继续说道:“皇上,难道您没有发现吗,萧朔就是故意啊,这一步一步的,就是要让您成为了千古罪人。”<br />
“皇上,您在太庙的时候,是不是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?”<br />
皇帝怔怔地点了点头。<br />
香味。<br />
自从在太后的屋里闻到那股熏香的味道后,他就一直昏昏沉沉的,时而还会出现幻觉和幻听……<br />
直到进了太庙。<br />
“皇上,有人在您的身上做了手脚啊!”<br />
“所以,您才会在太庙失态,才会说出那些话来。”<br />
皇帝:“……”<br />
他听明白了。<br />
他仔细回想着今天所发生的事情,越想越心惊。<br />
这一桩桩,一件件,简直太巧了!<br />
巧到简直就像是有人故意设了一个套,就等着他跳下去,让他走向毁灭。<br />
他相信萧朔,那是因为他知道萧朔就算想要权力,也不会置他于死地,反而会好吃好喝的供着他。<br />
可是,若萧朔就是薛曜的话……<br />
皇帝打了个寒颤,若萧朔就是薛曜,那岂不意味着,他一直都匿伏在自己身边,等着把自己拉入万丈深渊?!<br />
而且,还快要成功了?!见皇帝已经信了七八分了,郑重明从怀里拿出了一纸血书,双手呈给皇帝,说道:“皇上,这是安平侯的血书。”<br />
“安平侯已被萧朔灭口,这是他死前交给臣的。”<br />
安平侯是先帝给岭南王立的嗣子,皇帝自然是记得的。<br />
皇帝颤抖着手拿过血书,血书上林林总总地写了一堆,皇帝只看到了那句“萧朔就是薛曜”。<br />
这的确是安平侯的字。<br />
皇帝的心一下子就凉了。<br />
当然,一封血书可能证明不了什么,可是,太巧了,一切都太巧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