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 第521节
卢照邻摇了摇头。<br />
与他也无关了。<br />
*<br />
“这些年我随着孙神医,早些年是治病,后来我身体好了许多,先生却日益老迈,我自不好远离先生而去。”<br />
因此他虽然走遍了这天下十道的不少地方。<br />
其实并不是以游览名胜古迹山川为主,而主要是跟着孙神医的步调,去些人口稠密的城镇。<br />
“如今到了这个岁数,已无有长辈需奉养。”<br />
“我便想着去云游各地。”<br />
他已有安排,姜握自无旁话,只道:“那你离开洛阳时,我去送你。<br />
**<br />
镇国公主府,晋阳公主听姜握说过卢照邻无事后,也就放心。<br />
转头又来嘱咐曜初——<br />
“昨日竟然有洛阳城内许多市井之徒、轻薄恶少,为武承嗣请封,实在是不知所谓。”<br />
不过陛下大怒,除了当场杖刑闹事之人,更以武承嗣有‘妄行作乱的谋逆之心’,令大理寺和刑部严审处置。<br />
大理寺和刑部:……<br />
陛下,您这都定下谋逆了,还有啥可审的哟。<br />
晋阳公主虽不知武承嗣之事,圣神皇帝和镇国公主母女两人是有默契的,但她自明白,有了这个罪名,武承嗣自是无生还之礼。<br />
同时,武氏宗亲也就废掉了:毕竟,与陛下血缘关系最近的两个武家侄子,俱已不存,其余武家人又算什么?<br />
晋阳都猜的到,估计今岁祭祀,陛下会再彰洛水圣图,大祭天姓女武之庙。<br />
这才是她的武氏!<br />
如今若说公主想要做皇储,还有什么阻碍……<br />
晋阳看向曜初,以及她明显的身孕。<br />
“曜初,这孩子,总不会是随驸马的姓氏吧?”<br />
晋阳公主问过,果见曜初摇头,自然而然道:“当然不会。”<br />
她端着小小的茶盏道:“我也在等人提出这件事。”<br />
*<br />
天授一年。<br />
七月中旬。<br />
刑部与大理寺同审武承嗣一案后,很快按照律法得出了结论:谋逆当斩。<br />
因恐有伤天和,故而历朝历代都是按照四时节气,‘凉风至,始行戮’。凡有犯死罪者,皆是秋后问斩。圣神皇帝拿到这份奏表,却不甚满意。<br />
秋后处斩——<br />
算来,曜初的产期,基本就是秋后。<br />
皇帝早预备了,一旦镇国公主诞下女儿,便大赦天下,哪怕罪在不赦的,也停一年秋决。<br />
难道,还让武承嗣多活一年,亦或是为了他单独秋决。<br />
皇帝蹙眉:真是,不管活着或者去死,他们都如蟑螂般,只会给人添乱。<br />
圣神皇帝又不免想起年幼时,将她们赶出家门的异母兄长,到如今,如蜱虫般来回蹦跶,甚至妄图往自家宰相身上沾的武承嗣武三思。<br />
果然,这一脉都只会让她糟心。<br />
于是皇帝很快决定,既然秋决不方便,那便让他‘自觉’吧。<br />
圣神皇帝召殿中省刑室的管事,令他们好生配几副药。<br />
*<br />
而武承嗣一案后,圣神皇帝立储之心已昭然若揭。<br />
然,还是有官员想要努力一把,想说服皇帝立太子而非太女。<br />
譬如礼部侍郎魏元礼便道:“若陛下立公主为皇太女,将来驸马又该如何安置称呼?岂非令天下怪甚?”<br />
“再有,公主之子女随驸马而姓,陛下岂非还是持国于外人。”<br />
而很快,镇国公主府上唐驸马便上书请旨(虽不能上朝,但驸马都尉还是可以上奏表):公主子嗣自姓武,再无旁姓。<br />
礼部哑然。<br />
也是经过多年锤炼和煮青蛙,他们已经不会再说出什么‘不合旧例’的话来了——毕竟,如今朝上,还有什么符合旧例的事儿吗?<br />
**<br />
这一年中秋后,姜握于洛阳城外,为卢照邻送行。<br />
路上,卢照邻还提起:“长安大明宫,吏部你当年的庭院中,那一株山茶愈发亭亭异秀。”<br />
只是,他语气略微惋惜:“时节不对,并非冬日,也就未见山茶花开,亦未能再见春雪覆山茶。”<br />
洛阳外无长安城的灞桥垂柳送别之地,姜握只是把故友送出了东城门。<br />
作别之际,姜握心中有一种了然预感:此生,自是相会无期矣。<br />
彼此相赠之言,唯余保重。<br />
秋景明瑟。<br />
姜握坐在车上,望出卷帘,见友人的马车远行而去。在她准备放下竹帘之时,忽的有一片落叶,从窗口掉落在她怀中。<br />
她再次抬头时,因地势起伏,已经望不见卢照邻的马车了。<br />
或许并不合适,但姜握此时就是想到了那一句——<br />
“回头万里,故人长绝。”“易水萧萧西风冷,满座衣冠似雪。”[2]<br />
**<br />
而这一年深秋,镇国安定公主诞下女儿。<br />
帝大悦,所赐佳宴、赏礼皆逾制——<br />
其实这不是圣神皇帝第一个孙辈了,周王李显,殷王李旦,膝下都是有儿女的,还不只一个。<br />
但镇国公主之女诞生之庆贺典仪,与从前诸孙辈皆不同。<br />
若是朝臣们非要去对比来看,那规制倒是更符合从前太子嫡长子之诞辰礼。<br />
*<br />
而这一夜,圣神皇帝与姜握在灯下商议孩子的名字。<br />
说是商议,皇帝只将笔递给她:“朕知道,你早在想这孩子的名字了。从前不肯说,今日总能告诉朕了。”<br />
姜握接过笔,写下一字。<br />
赪。<br />
武赪。<br />
圣神皇帝见到这个字,略加琢磨出处典故,便不由笑道:“给孩子起名,你竟也惦记着鱼吗?”<br />
这当然是玩笑话。<br />
《左传》与《说文》中都有记:赪,赤也。*<br />
此字,为‘红色’之意。<br />
而圣神皇帝方才那句‘惦记鱼’,其实是出自《诗经》:鲂鱼赪尾。再有,则是有传说鱼劳则尾赤。*<br />
故而皇帝笑她给孩子起名,亦不忘鱼。<br />
姜握望着这个字——<br />
其实对她而言,此字来源于此时还未出生的诗人李贺的一句诗。<br />
“谁揭赪玉盘,东方发红照。”*<br />
赪玉盘,即为太阳之意。<br />
赪赪,是她另一种思念和寄托。<br />
倒是圣神皇帝因那句玩笑,忽而动意:“既如此,朕给赪儿想了个小名。”<br />
“阿鲤。如何?”<br />
姜握笑道:“好名字。”<br />
一尾小小的红色鲤鱼,但终有一日,会越过龙门,化作飞龙。<br />
第348章 后宫位分<br />
十月初。镇国公主府。<br />
“赪赪。”<br />
“阿鲤。”<br />
曜初靠在床上,边用勺子慢慢舀着碗里的汤羹喝,边看着坐在她床榻旁的姨母。<br />
姨母怀里抱着一个金红二色的襁褓,里面包着的正是她才出生几日的女儿。<br />
曜初就听到,起初姨母柔声唤宝宝的时候,还是正经名,很快就变成了演变体昵称——<br />
“小锦鲤。”
与他也无关了。<br />
*<br />
“这些年我随着孙神医,早些年是治病,后来我身体好了许多,先生却日益老迈,我自不好远离先生而去。”<br />
因此他虽然走遍了这天下十道的不少地方。<br />
其实并不是以游览名胜古迹山川为主,而主要是跟着孙神医的步调,去些人口稠密的城镇。<br />
“如今到了这个岁数,已无有长辈需奉养。”<br />
“我便想着去云游各地。”<br />
他已有安排,姜握自无旁话,只道:“那你离开洛阳时,我去送你。<br />
**<br />
镇国公主府,晋阳公主听姜握说过卢照邻无事后,也就放心。<br />
转头又来嘱咐曜初——<br />
“昨日竟然有洛阳城内许多市井之徒、轻薄恶少,为武承嗣请封,实在是不知所谓。”<br />
不过陛下大怒,除了当场杖刑闹事之人,更以武承嗣有‘妄行作乱的谋逆之心’,令大理寺和刑部严审处置。<br />
大理寺和刑部:……<br />
陛下,您这都定下谋逆了,还有啥可审的哟。<br />
晋阳公主虽不知武承嗣之事,圣神皇帝和镇国公主母女两人是有默契的,但她自明白,有了这个罪名,武承嗣自是无生还之礼。<br />
同时,武氏宗亲也就废掉了:毕竟,与陛下血缘关系最近的两个武家侄子,俱已不存,其余武家人又算什么?<br />
晋阳都猜的到,估计今岁祭祀,陛下会再彰洛水圣图,大祭天姓女武之庙。<br />
这才是她的武氏!<br />
如今若说公主想要做皇储,还有什么阻碍……<br />
晋阳看向曜初,以及她明显的身孕。<br />
“曜初,这孩子,总不会是随驸马的姓氏吧?”<br />
晋阳公主问过,果见曜初摇头,自然而然道:“当然不会。”<br />
她端着小小的茶盏道:“我也在等人提出这件事。”<br />
*<br />
天授一年。<br />
七月中旬。<br />
刑部与大理寺同审武承嗣一案后,很快按照律法得出了结论:谋逆当斩。<br />
因恐有伤天和,故而历朝历代都是按照四时节气,‘凉风至,始行戮’。凡有犯死罪者,皆是秋后问斩。圣神皇帝拿到这份奏表,却不甚满意。<br />
秋后处斩——<br />
算来,曜初的产期,基本就是秋后。<br />
皇帝早预备了,一旦镇国公主诞下女儿,便大赦天下,哪怕罪在不赦的,也停一年秋决。<br />
难道,还让武承嗣多活一年,亦或是为了他单独秋决。<br />
皇帝蹙眉:真是,不管活着或者去死,他们都如蟑螂般,只会给人添乱。<br />
圣神皇帝又不免想起年幼时,将她们赶出家门的异母兄长,到如今,如蜱虫般来回蹦跶,甚至妄图往自家宰相身上沾的武承嗣武三思。<br />
果然,这一脉都只会让她糟心。<br />
于是皇帝很快决定,既然秋决不方便,那便让他‘自觉’吧。<br />
圣神皇帝召殿中省刑室的管事,令他们好生配几副药。<br />
*<br />
而武承嗣一案后,圣神皇帝立储之心已昭然若揭。<br />
然,还是有官员想要努力一把,想说服皇帝立太子而非太女。<br />
譬如礼部侍郎魏元礼便道:“若陛下立公主为皇太女,将来驸马又该如何安置称呼?岂非令天下怪甚?”<br />
“再有,公主之子女随驸马而姓,陛下岂非还是持国于外人。”<br />
而很快,镇国公主府上唐驸马便上书请旨(虽不能上朝,但驸马都尉还是可以上奏表):公主子嗣自姓武,再无旁姓。<br />
礼部哑然。<br />
也是经过多年锤炼和煮青蛙,他们已经不会再说出什么‘不合旧例’的话来了——毕竟,如今朝上,还有什么符合旧例的事儿吗?<br />
**<br />
这一年中秋后,姜握于洛阳城外,为卢照邻送行。<br />
路上,卢照邻还提起:“长安大明宫,吏部你当年的庭院中,那一株山茶愈发亭亭异秀。”<br />
只是,他语气略微惋惜:“时节不对,并非冬日,也就未见山茶花开,亦未能再见春雪覆山茶。”<br />
洛阳外无长安城的灞桥垂柳送别之地,姜握只是把故友送出了东城门。<br />
作别之际,姜握心中有一种了然预感:此生,自是相会无期矣。<br />
彼此相赠之言,唯余保重。<br />
秋景明瑟。<br />
姜握坐在车上,望出卷帘,见友人的马车远行而去。在她准备放下竹帘之时,忽的有一片落叶,从窗口掉落在她怀中。<br />
她再次抬头时,因地势起伏,已经望不见卢照邻的马车了。<br />
或许并不合适,但姜握此时就是想到了那一句——<br />
“回头万里,故人长绝。”“易水萧萧西风冷,满座衣冠似雪。”[2]<br />
**<br />
而这一年深秋,镇国安定公主诞下女儿。<br />
帝大悦,所赐佳宴、赏礼皆逾制——<br />
其实这不是圣神皇帝第一个孙辈了,周王李显,殷王李旦,膝下都是有儿女的,还不只一个。<br />
但镇国公主之女诞生之庆贺典仪,与从前诸孙辈皆不同。<br />
若是朝臣们非要去对比来看,那规制倒是更符合从前太子嫡长子之诞辰礼。<br />
*<br />
而这一夜,圣神皇帝与姜握在灯下商议孩子的名字。<br />
说是商议,皇帝只将笔递给她:“朕知道,你早在想这孩子的名字了。从前不肯说,今日总能告诉朕了。”<br />
姜握接过笔,写下一字。<br />
赪。<br />
武赪。<br />
圣神皇帝见到这个字,略加琢磨出处典故,便不由笑道:“给孩子起名,你竟也惦记着鱼吗?”<br />
这当然是玩笑话。<br />
《左传》与《说文》中都有记:赪,赤也。*<br />
此字,为‘红色’之意。<br />
而圣神皇帝方才那句‘惦记鱼’,其实是出自《诗经》:鲂鱼赪尾。再有,则是有传说鱼劳则尾赤。*<br />
故而皇帝笑她给孩子起名,亦不忘鱼。<br />
姜握望着这个字——<br />
其实对她而言,此字来源于此时还未出生的诗人李贺的一句诗。<br />
“谁揭赪玉盘,东方发红照。”*<br />
赪玉盘,即为太阳之意。<br />
赪赪,是她另一种思念和寄托。<br />
倒是圣神皇帝因那句玩笑,忽而动意:“既如此,朕给赪儿想了个小名。”<br />
“阿鲤。如何?”<br />
姜握笑道:“好名字。”<br />
一尾小小的红色鲤鱼,但终有一日,会越过龙门,化作飞龙。<br />
第348章 后宫位分<br />
十月初。镇国公主府。<br />
“赪赪。”<br />
“阿鲤。”<br />
曜初靠在床上,边用勺子慢慢舀着碗里的汤羹喝,边看着坐在她床榻旁的姨母。<br />
姨母怀里抱着一个金红二色的襁褓,里面包着的正是她才出生几日的女儿。<br />
曜初就听到,起初姨母柔声唤宝宝的时候,还是正经名,很快就变成了演变体昵称——<br />
“小锦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