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4节
姜越山眼皮子一抬,“指望你们,我倒是觉得最可能的是林安安她舅舅这个身份会更响亮。”<br />
“……”<br />
第90章<br />
等送走了儿子和闺女, 姜越山倒是还惦记着一件事儿。他上次看医生,然后经过调理,确实觉得身体底子好了许多了。<br />
这个蔡医生真是有本事。<br />
他就问起刘云, 要让这个蔡医生给江楠看病。<br />
不管如何, 身体要治疗好的。<br />
刘云说私下里问过了江楠了,这事儿她想自己处理,并不想让他们找蔡医生。<br />
之前就是因为家里长辈自作主张,让蔡医生担了无妄之灾,现在她希望别人不插手。<br />
姜越山听了叹气,也就不再说什么。<br />
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主见了,他们这些当长辈的,倒是也不好管太多了。<br />
之前江楠和明德的事情, 他何尝不是有错呢?<br />
虽然是一心希望儿子有担当,可最终得到的结果也不咋样。<br />
所以姜越山也改变了一些想法, 对年轻人的事儿少插手。反正家里这些孩子似乎都挺有想法的。<br />
家里这些孩子们的事儿不用操心, 姜越山倒是也轻松一点了。他专心忙着工作, 特别是关心了一把实验区的事儿, 然后又和严军长商量着从其他地方招人的想法。<br />
之前他们是直接接收下放的人。这次就是从其他地方接收已经下放的人调过来。<br />
要论艰苦,哪里有他们边疆艰苦呢?<br />
反正姜越山现在看到知识创造的成果, 是越发的不想看到浪费一个知识分子了。<br />
只要是高级知识分子,都来这里建设美丽的边疆。<br />
他得趁着这个机会,多让这些人在这里搞建设。<br />
说不得啥时候政策就变了, 以后就是开着小汽车请,都不一定能请来呢。<br />
这些事儿,自然不需要实验区操心, 军区直接把申请提交上去就行了。<br />
倒是招收助理的事儿,是实验区开年第一件事儿。<br />
年初, 实验室就公布了招收助理的录取名单。然后通过电话的方式通知他们来上班。<br />
通讯员得到消息之后,自然没耽误。立马就到处通知所在连队被选上的人。<br />
这些人得到消息,无一不是露出万分惊喜的姿态。<br />
特别是条件特别艰苦的地方。更觉得这是天大的惊喜。<br />
李娟听到消息的时候,都有点儿做梦的感觉。<br />
这个年,她也过得并不是很轻松。她表面上安慰自己说放平心态,但是实际上心里一直惦记着。<br />
年三十晚上,躺在被窝里面,她都哭了。不知道要在这地窝子里面生活多久,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去。<br />
有了这个通知,她整个人就重新注入了活力一样的。<br />
其他人都十分羡慕她。<br />
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啊,至少以后生活环境有了大的变化,而且离城市也近许多。<br />
人到了这偏僻的地方,就会发现,人多的地方是多么好。<br />
在这个地方,她们看一张报纸都难。很难知道外面的信息。想出去买个东西,都要走好远的路。<br />
干不完的活,让她们都忘了曾经的生活了。仿佛一开始就在这里生活一样。<br />
脑子里的记忆都变得远了。<br />
现在李娟给她们启发了,要学习,要不断的学习,才能有机会。<br />
而且通过学习,仿佛脑子也不容易生锈。容易让她们偶尔回忆到念书的时候的事情。<br />
李娟将自己的学习资料留给了这里的伙伴们。希望能让她们有所帮助。<br />
然后拎着行李就走了。<br />
坐上了连队的车,一路到了实验区。<br />
在这里,她跟着一群被选上的人,分配地方。<br />
在来领人的人里面,她一眼就看到了林安安了。这是林老师。<br />
她高兴的打招呼。<br />
林安安听到喊声,也看到她了,笑着走过来。<br />
“欢迎你的加入,李娟同志。”<br />
这话让李娟泪流满面。她终于加入这里了。她靠着自己的努力,改变了自己的未来。<br />
和李娟一起加入的,还有另外一个男同志何刚。这两人都是考试成绩最优异的人。何刚所在的连队比李娟条件好一些,而且都当上那里的文员了。只不过他更向往的实验区里面的知识,所以还是选择放弃已有的工作,来了这里。<br />
这两人一来,吉春梅和闫磊就和他们交接手里的工作。<br />
双方都很配合,所以这个过程很快。只不过两个新人目前能力肯定还是不够的。还得林安安他们培训。<br />
等交接结束,吉春梅和闫磊就背着包裹走了。回学校去了。<br />
走的时候,大家也只送到试验区门口。最初的离别情绪早已过去了,大家都很坦然地接受了。<br />
而且开年真的忙,要带新人,还要安排培训工作。<br />
闫磊走了,这上机培训的工作,自然还得是林安安。<br />
计划赶不上变化,林安安可真是深刻的感受到了。好在她研发的那个程序还是好用的。第一堂培训课,林安安就用上了。按照程序指令一步步的操作计算机,这还真是一个特别好的教学办法,不需要林安安一步步的教了。<br />
这样一来,她只需要在边上看着就成。<br />
第一节 上机课,让这些培训班的人感受到了计算机的魅力。对这个大机器爱不释手。<br />
但是最初的时候,是碰都不敢碰的。等开始操作之后,就发现了它的神奇之处。惊叹于它强悍的计算能力。<br />
培训的时候,林安安基本不用操心,所以倒是可以安安心心的看资料。<br />
边培训,边看资料。啥事儿也没耽误。<br />
就在林安安埋头苦学的时候,秦教授和宋教授共同研发,联合机械物理研究室一起研发设计的自动农业机械终于完成了。<br />
有了具体数据,才开办的机械厂就开始生产第一台样机。<br />
工人们连夜加班加点的赶制这个大机械。<br />
当收割机在试验田里面收割了长出来的杂草之后,获得了一阵欢呼的声音。<br />
声音可比往日里都要大。<br />
其他一些科研成果,离大家都太遥远了,但是这个收割机,对于建设兵团来说,太实用了。<br />
可以节省太多的劳动力。<br />
这要是有更多的这样的机器,能多开多少田地啊。<br />
就算干的活不如人工细致,可是这也将就着能用。<br />
试验成功,秦教授他们自然是信心十足,并且告诉领导们,收割机只是其中一种罢了。有了收割机,证明这个设计是没问题的。到时候还能搞播种机之类的。只需要改程序就行了。<br />
这可让姜越山也十分欢喜。觉得这又是一个开年的开门红。<br />
唯一让他头疼的是,成本太高了。<br />
他原本还想着,如果能够量产,光是这个,就能造福许多地区了。可现在发现,这个暂时是没办法推广的。<br />
一来是对地形因素要求很高,二来就是成本。<br />
另外就是操作门槛高。<br />
这几点因素限制,绝大多数的农村是没办法使用的。只有一些大型的农场可以用上。<br />
即便如此,姜越山也认为,这是好东西。暂时不能推广,可也能多生产几台,支援边疆建设。另外,这实验成果也可以往上面报,争取多得到一些支持。<br />
就在边疆忙忙碌碌中,第三批人即将来到这里。<br />
边疆军区热热闹闹建设边疆的行为,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。申请提交上去,看到要的是高级知识分子,就给批了。<br />
毕竟边疆这个地方确实需要建设。这里环境也确实艰苦。同样是给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安排地方劳动学习,安排到边疆就很合适。<br />
实验三区也在建设当中。<br />
知道这个消息,最高兴的自然还是实验区里面这些教授。<br />
他们想着,如果有老朋友出事了,要是有机会来这里,那可真是太好了。<br />
……<br />
小八角生产队里,柴队长去了山里,将在山里养猪场的两个人领了下来,让他们收拾东西,跟着人离开。<br />
这两个被领下来的人,都是省里大学的教授。<br />
据说是有海外背景的。被学生举报的。一个数学挺厉害的,一个是外语厉害。反正和他们不同。<br />
柴队长不允许队里人和他们接触,怕被影响。这些知识分子肯定比泥腿子聪明,很容易影响到队里的社员。<br />
所以这两人被调走了,他可真是大大松了一口气。<br />
这两人倒是没什么表情。来了这里,在山里养猪开始,他们就没什么想法了。<br />
只是每天偷偷的在地上写着公式,写着自己熟悉的文字,才能让自己记忆不至于模糊。
“……”<br />
第90章<br />
等送走了儿子和闺女, 姜越山倒是还惦记着一件事儿。他上次看医生,然后经过调理,确实觉得身体底子好了许多了。<br />
这个蔡医生真是有本事。<br />
他就问起刘云, 要让这个蔡医生给江楠看病。<br />
不管如何, 身体要治疗好的。<br />
刘云说私下里问过了江楠了,这事儿她想自己处理,并不想让他们找蔡医生。<br />
之前就是因为家里长辈自作主张,让蔡医生担了无妄之灾,现在她希望别人不插手。<br />
姜越山听了叹气,也就不再说什么。<br />
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主见了,他们这些当长辈的,倒是也不好管太多了。<br />
之前江楠和明德的事情, 他何尝不是有错呢?<br />
虽然是一心希望儿子有担当,可最终得到的结果也不咋样。<br />
所以姜越山也改变了一些想法, 对年轻人的事儿少插手。反正家里这些孩子似乎都挺有想法的。<br />
家里这些孩子们的事儿不用操心, 姜越山倒是也轻松一点了。他专心忙着工作, 特别是关心了一把实验区的事儿, 然后又和严军长商量着从其他地方招人的想法。<br />
之前他们是直接接收下放的人。这次就是从其他地方接收已经下放的人调过来。<br />
要论艰苦,哪里有他们边疆艰苦呢?<br />
反正姜越山现在看到知识创造的成果, 是越发的不想看到浪费一个知识分子了。<br />
只要是高级知识分子,都来这里建设美丽的边疆。<br />
他得趁着这个机会,多让这些人在这里搞建设。<br />
说不得啥时候政策就变了, 以后就是开着小汽车请,都不一定能请来呢。<br />
这些事儿,自然不需要实验区操心, 军区直接把申请提交上去就行了。<br />
倒是招收助理的事儿,是实验区开年第一件事儿。<br />
年初, 实验室就公布了招收助理的录取名单。然后通过电话的方式通知他们来上班。<br />
通讯员得到消息之后,自然没耽误。立马就到处通知所在连队被选上的人。<br />
这些人得到消息,无一不是露出万分惊喜的姿态。<br />
特别是条件特别艰苦的地方。更觉得这是天大的惊喜。<br />
李娟听到消息的时候,都有点儿做梦的感觉。<br />
这个年,她也过得并不是很轻松。她表面上安慰自己说放平心态,但是实际上心里一直惦记着。<br />
年三十晚上,躺在被窝里面,她都哭了。不知道要在这地窝子里面生活多久,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去。<br />
有了这个通知,她整个人就重新注入了活力一样的。<br />
其他人都十分羡慕她。<br />
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啊,至少以后生活环境有了大的变化,而且离城市也近许多。<br />
人到了这偏僻的地方,就会发现,人多的地方是多么好。<br />
在这个地方,她们看一张报纸都难。很难知道外面的信息。想出去买个东西,都要走好远的路。<br />
干不完的活,让她们都忘了曾经的生活了。仿佛一开始就在这里生活一样。<br />
脑子里的记忆都变得远了。<br />
现在李娟给她们启发了,要学习,要不断的学习,才能有机会。<br />
而且通过学习,仿佛脑子也不容易生锈。容易让她们偶尔回忆到念书的时候的事情。<br />
李娟将自己的学习资料留给了这里的伙伴们。希望能让她们有所帮助。<br />
然后拎着行李就走了。<br />
坐上了连队的车,一路到了实验区。<br />
在这里,她跟着一群被选上的人,分配地方。<br />
在来领人的人里面,她一眼就看到了林安安了。这是林老师。<br />
她高兴的打招呼。<br />
林安安听到喊声,也看到她了,笑着走过来。<br />
“欢迎你的加入,李娟同志。”<br />
这话让李娟泪流满面。她终于加入这里了。她靠着自己的努力,改变了自己的未来。<br />
和李娟一起加入的,还有另外一个男同志何刚。这两人都是考试成绩最优异的人。何刚所在的连队比李娟条件好一些,而且都当上那里的文员了。只不过他更向往的实验区里面的知识,所以还是选择放弃已有的工作,来了这里。<br />
这两人一来,吉春梅和闫磊就和他们交接手里的工作。<br />
双方都很配合,所以这个过程很快。只不过两个新人目前能力肯定还是不够的。还得林安安他们培训。<br />
等交接结束,吉春梅和闫磊就背着包裹走了。回学校去了。<br />
走的时候,大家也只送到试验区门口。最初的离别情绪早已过去了,大家都很坦然地接受了。<br />
而且开年真的忙,要带新人,还要安排培训工作。<br />
闫磊走了,这上机培训的工作,自然还得是林安安。<br />
计划赶不上变化,林安安可真是深刻的感受到了。好在她研发的那个程序还是好用的。第一堂培训课,林安安就用上了。按照程序指令一步步的操作计算机,这还真是一个特别好的教学办法,不需要林安安一步步的教了。<br />
这样一来,她只需要在边上看着就成。<br />
第一节 上机课,让这些培训班的人感受到了计算机的魅力。对这个大机器爱不释手。<br />
但是最初的时候,是碰都不敢碰的。等开始操作之后,就发现了它的神奇之处。惊叹于它强悍的计算能力。<br />
培训的时候,林安安基本不用操心,所以倒是可以安安心心的看资料。<br />
边培训,边看资料。啥事儿也没耽误。<br />
就在林安安埋头苦学的时候,秦教授和宋教授共同研发,联合机械物理研究室一起研发设计的自动农业机械终于完成了。<br />
有了具体数据,才开办的机械厂就开始生产第一台样机。<br />
工人们连夜加班加点的赶制这个大机械。<br />
当收割机在试验田里面收割了长出来的杂草之后,获得了一阵欢呼的声音。<br />
声音可比往日里都要大。<br />
其他一些科研成果,离大家都太遥远了,但是这个收割机,对于建设兵团来说,太实用了。<br />
可以节省太多的劳动力。<br />
这要是有更多的这样的机器,能多开多少田地啊。<br />
就算干的活不如人工细致,可是这也将就着能用。<br />
试验成功,秦教授他们自然是信心十足,并且告诉领导们,收割机只是其中一种罢了。有了收割机,证明这个设计是没问题的。到时候还能搞播种机之类的。只需要改程序就行了。<br />
这可让姜越山也十分欢喜。觉得这又是一个开年的开门红。<br />
唯一让他头疼的是,成本太高了。<br />
他原本还想着,如果能够量产,光是这个,就能造福许多地区了。可现在发现,这个暂时是没办法推广的。<br />
一来是对地形因素要求很高,二来就是成本。<br />
另外就是操作门槛高。<br />
这几点因素限制,绝大多数的农村是没办法使用的。只有一些大型的农场可以用上。<br />
即便如此,姜越山也认为,这是好东西。暂时不能推广,可也能多生产几台,支援边疆建设。另外,这实验成果也可以往上面报,争取多得到一些支持。<br />
就在边疆忙忙碌碌中,第三批人即将来到这里。<br />
边疆军区热热闹闹建设边疆的行为,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。申请提交上去,看到要的是高级知识分子,就给批了。<br />
毕竟边疆这个地方确实需要建设。这里环境也确实艰苦。同样是给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安排地方劳动学习,安排到边疆就很合适。<br />
实验三区也在建设当中。<br />
知道这个消息,最高兴的自然还是实验区里面这些教授。<br />
他们想着,如果有老朋友出事了,要是有机会来这里,那可真是太好了。<br />
……<br />
小八角生产队里,柴队长去了山里,将在山里养猪场的两个人领了下来,让他们收拾东西,跟着人离开。<br />
这两个被领下来的人,都是省里大学的教授。<br />
据说是有海外背景的。被学生举报的。一个数学挺厉害的,一个是外语厉害。反正和他们不同。<br />
柴队长不允许队里人和他们接触,怕被影响。这些知识分子肯定比泥腿子聪明,很容易影响到队里的社员。<br />
所以这两人被调走了,他可真是大大松了一口气。<br />
这两人倒是没什么表情。来了这里,在山里养猪开始,他们就没什么想法了。<br />
只是每天偷偷的在地上写着公式,写着自己熟悉的文字,才能让自己记忆不至于模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