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6章<br />
曹邑在显阳殿里从下晌跪到入夜, 往来显阳殿的当值宫人内侍都瞧瞧的看这位中常侍,思索他是不是失宠了。<br />
闻燮晚膳在皇后的含章殿用的,膳后夫妻二人对坐煮茶, 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。<br />
儿子在世时, 夫妻二人势同水火,儿子没了反倒让他们关系缓和, 虽然回不到新婚之时, 像这样平静的如朋友一样聊天是曾经没有过的温馨。<br />
“陛下, 曹常侍也跪了两个时辰,这次就算了吧。”柳景瑕劝说闻燮,实话实说:“陛下身边本就没几个得力之人, 曹常侍追随陛下多年, 忠心耿耿,陛下万不可让忠臣寒了心。”<br />
闻燮斟茶的手一顿, 看向柳景瑕,轻声说:“你知道朕是为何事罚曹邑么?”<br />
“不就是劝谏陛下同意闻瑾就藩, ”柳景瑕微微笑了一下,接过闻燮手里的水壶,替他把茶斟满, “我认为曹邑说得没错。”<br />
闻燮提醒道:“闻瑾就藩, 骆氏也会跟他一同前往封邑。”<br />
“去就去吧, ”柳景瑕叹了一口气,“去了也好,眼不见为净, 总比老在我眼皮底下晃要好。”<br />
得知儿子死讯时, 柳景瑕恨不得立刻冲到彭城王府去手刃骆鸣雁,但在皇帝几番逼迫骆鸣雁自尽, 又反被骆乔借献俘之名示威,她冷静下来,跳出皇后和母亲的身份,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这件事。<br />
不得不说,在闻端逼宫这事件里,骆鸣雁又有什么错,她不过是自保而已。换做是她柳景瑕,在那个情形下也会是那么选择。<br />
只是骆鸣雁比较不走运的是,原本该为她撑腰的丈夫居然死了,倘若闻绍没死,谁又会追究她杀了太子之过呢。<br />
就算她这个皇后再不甘,也只能吞下苦果。<br />
可这世上没有如果,曾经门庭若市的彭城王府变成人人避之不及的存在,柳景瑕冷眼看着,不得不佩服骆鸣雁的韧性。<br />
她居然撑起了彭城王府的门户,忍着奚落与白眼游走在建康的名利场里,给儿子延请名师教导,收拢闻绍的旧部,拉拢朝廷的新贵,为儿子去国就藩尽一切努力。<br />
柳景瑕扪心自问,若自己落入此等境地,能做到骆鸣雁这样么?<br />
那一刻,她对儿子的死虽没有释然,却也不想再对骆鸣雁为难,谁都不容易,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。<br />
就让她带着儿子去彭城郡也好,今后怎样全看他们母子的造化。<br />
对柳景瑕来说,谁继承皇位已经没有任何区别。<br />
“陛下,您如今属意谁为太子?”柳景瑕很好奇,就顺着心意问出来了。<br />
闻燮撩起眼皮瞅了柳景瑕一眼,沉默着,就在她以为他不会回答时,他说:“朕属意谁又如何,不过是下一个傀儡罢了。”<br />
柳景瑕握住闻燮的手,给予无声的安慰。<br />
“席荣不愧是席荣,竟然叫孙子娶了骆乔,”闻燮说道:“看着吧,下一个权倾朝野的,就是此女。就不知道席家是不是所有人都甘心为他人做嫁衣。”<br />
没有谁比他更清楚被权臣压制的感受,他看着现在骆乔就像看到曾经的席荣和柳光庭。<br />
不同的是,骆乔是靠着实打实的战功和武力,席荣是靠着家世与战功,柳光庭纯粹就是靠着家世背景。<br />
为什么他当初看中的妻子人选是柳景瑕,而不是席家的女郎,原因就出在此。<br />
“那孩子……”柳景瑕微怔。<br />
她对骆乔的印象还停留在多年前,在含章殿前一脸乖巧给后宫妃嫔们表演碎大石的孩子。<br />
这些年常有人在她面前提起骆乔,什么“煞星”、“女魔头”、“杀人如麻”这样的形容,可很奇怪,她就是觉得骆乔始终是她印象里的那样,任别人形容得多生动也不信。<br />
“那孩子为陛下开疆拓土,将来天下一统,青史之上,陛下之名定不逊于武帝。”听柳景瑕像是在维护骆乔,闻燮微感诧异,她们二人可说是毫无交集,皇后凭什么要维护骆乔呢。<br />
“朕去瞧瞧曹邑,他也跪够了,你先歇息吧。”<br />
柳景瑕送了闻燮出含章殿,没注意看他究竟是不是往显阳殿的方向走,就转身回去。<br />
闻端过世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,柳景瑕都心如槁木,若不是周祈归国,明德宫里两个小郡主没人照看送进宫来,她到现在恐怕还打不起精神来。<br />
无论现在闻燮宠爱后宫里哪个美人,哪怕是徽音殿的那位,柳景瑕也都不在乎了。<br />
再说徽音殿的那位,自打儿子没了,她也失宠了,闻燮再没进过徽音殿的门,空有贵妃之名而已。<br />
她们这些后宫女子谁又真的比谁好呢,都是皇帝的棋子而已,可笑的是,皇帝还是个臭棋篓子。<br />
中常侍曹邑因为彭城王向皇帝进谏,触怒了皇帝,被罚跪在显阳殿两个多时辰了,宫里没什么秘密,此事在第一时间就传到了徽音殿。<br />
张珍虽然失了宠,但多年的经营不至于让她在宫中耳目闭塞,皇帝不再进徽音殿,却也没有褫夺她的贵妃之位,宫里上下就算背后议论耻笑,当面还是得恭恭敬敬。<br />
贵妃娘娘再落魄,她还有个亲孙子在外头,待彭城王长成,焉知不是一方诸侯王。<br />
“娘娘,曹常侍到底是为了小王爷才触怒陛下的,咱们是不是……”<br />
“毛彬柄,你侍候我多少年了?”张珍打断道。<br />
毛彬柄忙答:“从娘娘进宫开始,奴就侍候在娘娘身边,三十多年了。”<br />
“三十多年,半辈子就过去了。”张珍轻声说:“这三十多年里,我有亏待过你么?”<br />
“娘娘待奴是极好的。”毛彬柄感激地说。<br />
张珍问:“既然我待你极好,你为什么要背叛我呢?”<br />
毛彬柄大惊,扑通一声跪下,连连道:“娘娘何出此言,奴对娘娘一片忠心,就算是要奴的命,奴也绝不会背叛娘娘。”<br />
“是么。”张珍轻嗤一声,目带嘲弄:“你收了谁,多少钱,能让你鼓动我去帮曹常侍开脱。”<br />
“娘娘,冤枉啊!”毛彬柄头磕在地砖上,“曹常侍是为彭城王才被罚跪,曹常侍曾经也帮过徽音殿大忙,奴就是……就是觉得该换了曹常侍的恩情。”<br />
“那我是不是跟你说,我与彭城王府的关系越疏远,反倒是对他们母子的保护。你是把我的话当放屁,还是明知故犯!”张珍看着毛彬柄磕出血的额头,无动于衷。<br />
皇帝逼杀骆氏不成心里有了芥蒂,认为张珍办事不力,所以张珍失宠不全是因为没了儿子,更多的是张珍暗中对骆鸣雁的保护。<br />
闻燮对张珍多少有些情谊,加上张珍丧子之痛,他到底没有夺了她的贵妃之位,只是不想再见她了。<br />
张珍也明白,所以她老老实实待在徽音殿里,非必要不出殿门,对彭城王府亦不闻不问。<br />
她知道骆鸣雁撑起了彭城王府的门户,收拢了对闻绍忠心的旧部,也知道她拉拢了不少朝廷新贵,为闻瑾前往彭城郡就藩造了不少声势。<br />
她实在是欣慰。<br />
“来人。”张珍唤道。<br />
毛彬柄抬起头来,就看到宫正带着一队内侍进来。<br />
张珍朝宫正挥了挥手:“带走吧。”<br />
内侍们立刻上前把毛彬柄押住往外拖,且熟练地堵住了他的嘴,免得他呼喊惹贵妃不悦。<br />
“违反宫规,该怎么罚就怎么罚。”张珍对宫正说,后者领命,退出徽音殿。毛彬柄是张珍身边得力之人,知道她不少事情,换做以前就算毛彬柄背叛了张珍只会私下处置,断不可能让宫正带走。<br />
宫正把人带走审问,毛彬柄挨不住把她所有的秘密抖落出来,那含章殿立刻就知道了。<br />
如今张珍不在意含章殿知不知道她的秘密,知道多少。<br />
与柳景瑕斗了半辈子,多数时候其实都是皇帝推着她们斗的,现在两人的儿子都没了,还有什么好斗的。<br />
说起来,宫里有儿子的女人似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。<br />
她与柳景瑕就不提了,现在风头最盛的老二闻震,他的母亲姚婕妤多年为他的腿一直郁郁,身体愈发得差,去年入冬那会儿人都起不得床,这都快入夏了,听说还是不太好,畏寒,不知她这身子还能拖多久。<br />
老四那个蠢孩子,害得他母亲被打入冷宫至今,若非她四时八节让人送衣送物,李素羽怕是早就挨不过去了,如果这次老四能带着他母亲一块儿去封邑过日子,就再好不过了。<br />
老五的母亲是最早没的,生了孩子连个份位都没有,也不知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,叫皇帝厌恶到这种程度。<br />
“娘娘,曹常侍已经出宫了。”女官轻快地走进来,跟张珍禀显阳殿的动静,“那边的人说,陛下进了显阳殿,与曹常侍说了有两刻钟的话才让曹常侍退下,然后吩咐今晚歇在显阳殿。”<br />
“知道陛下说了什么吗?”张珍问。<br />
女官摇头:“陛下摈退了左右,无人知晓。”<br />
张珍点了点头,让女官退下。<br />
她思索着皇帝会有的动作。<br />
或许……<br />
骆鸣雁和闻瑾很快就可以去彭城郡了?<br />
第267章<br />
中常侍曹邑被皇帝罚跪在显阳殿, 当晚出宫回到家,第二日就报与吏部病假,双膝肿胀难耐行走不能。<br />
曹邑因何而被罚也随着他告假传遍了建康京, 就藩的争论从南康王身上瞬间就转到了彭城王这儿。<br />
为就藩快人脑打成狗脑的几方终于冷静。<br />
是了, 关于就藩的争论最开始就是因为彭城王,朝中讨论的也只是彭城王年纪尚幼是否合适就藩。<br />
有脑子灵活的, 顺势就将议论的焦点再度转到彭城王身上, 让南康王从这场争论里淡出去。<br />
闻敬手底下的人不甘心, 他们原本大好的形势,把南康王拱出建康京指日可待,可恨曹邑跑出来搅局, 这些事跟他有什么关系, 他不是皇帝的走狗么。<br />
而争论再度回到彭城王身上后,闻燮发现朝堂上支持彭城王就藩的言论占了上风, 半数以上的人都同意彭城王幼年就藩。<br />
闻燮冕旒微动,就正月那会儿说起此事, 朝中还是反对占多数人,现在倒是掉了个个儿了。<br />
曹邑在显阳殿里谏言彭城王就藩,闻燮恼怒除了觉得曹邑背叛了他, 还因为曹邑提了他不想听到的人, 但闻燮没觉得曹邑是在帮小闻瑾, 他以为曹邑投向了老五。<br />
与皇后聊过后,闻燮冷静下来,再去显阳殿听了曹邑的种种解释, 他能够判断出曹邑没有投向老五, 也没有投向老二,但他还是没有感觉出曹邑对他的忠心。<br />
这次事里, 曹邑从未站在他这个皇帝的角度上出主意。<br />
闻燮信任曹邑,但也一直派人暗中监视着曹邑。<br />
曹邑没有娶妻,家中已经没有长辈,也从没有什么远房亲戚投奔他。<br />
他几乎没有朋友,很少有人上门拜访他,他也几乎从不出门访友,别人宴请他也从来不去。他多年都是这般形影相吊,除了在宫里就是呆在家里,是建康京里奇怪的存在。<br />
正因为此,闻燮才敢全然信任曹邑,很多重要的事情都交待曹邑去办。<br />
就藩的争论,曹邑完全可以不出声,这跟他毫无关系,那些王爷就不就藩他也从中没有好处。<br />
明明他的一身荣辱都系于皇帝,为什么他会在这件事里站出来,还是替彭城王说话。<br />
闻燮想不通,他一直监视着曹邑,自然知道曹邑与彭城王府毫无往来。<br />
彭城王成了就藩争议的焦点,朝中之前反对他幼年就藩的大部分变成了赞成,这些人现在只想赶快把彭城王送走,别在这乱局中搅和了,他们没空陪小孩玩儿。
曹邑在显阳殿里从下晌跪到入夜, 往来显阳殿的当值宫人内侍都瞧瞧的看这位中常侍,思索他是不是失宠了。<br />
闻燮晚膳在皇后的含章殿用的,膳后夫妻二人对坐煮茶, 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。<br />
儿子在世时, 夫妻二人势同水火,儿子没了反倒让他们关系缓和, 虽然回不到新婚之时, 像这样平静的如朋友一样聊天是曾经没有过的温馨。<br />
“陛下, 曹常侍也跪了两个时辰,这次就算了吧。”柳景瑕劝说闻燮,实话实说:“陛下身边本就没几个得力之人, 曹常侍追随陛下多年, 忠心耿耿,陛下万不可让忠臣寒了心。”<br />
闻燮斟茶的手一顿, 看向柳景瑕,轻声说:“你知道朕是为何事罚曹邑么?”<br />
“不就是劝谏陛下同意闻瑾就藩, ”柳景瑕微微笑了一下,接过闻燮手里的水壶,替他把茶斟满, “我认为曹邑说得没错。”<br />
闻燮提醒道:“闻瑾就藩, 骆氏也会跟他一同前往封邑。”<br />
“去就去吧, ”柳景瑕叹了一口气,“去了也好,眼不见为净, 总比老在我眼皮底下晃要好。”<br />
得知儿子死讯时, 柳景瑕恨不得立刻冲到彭城王府去手刃骆鸣雁,但在皇帝几番逼迫骆鸣雁自尽, 又反被骆乔借献俘之名示威,她冷静下来,跳出皇后和母亲的身份,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这件事。<br />
不得不说,在闻端逼宫这事件里,骆鸣雁又有什么错,她不过是自保而已。换做是她柳景瑕,在那个情形下也会是那么选择。<br />
只是骆鸣雁比较不走运的是,原本该为她撑腰的丈夫居然死了,倘若闻绍没死,谁又会追究她杀了太子之过呢。<br />
就算她这个皇后再不甘,也只能吞下苦果。<br />
可这世上没有如果,曾经门庭若市的彭城王府变成人人避之不及的存在,柳景瑕冷眼看着,不得不佩服骆鸣雁的韧性。<br />
她居然撑起了彭城王府的门户,忍着奚落与白眼游走在建康的名利场里,给儿子延请名师教导,收拢闻绍的旧部,拉拢朝廷的新贵,为儿子去国就藩尽一切努力。<br />
柳景瑕扪心自问,若自己落入此等境地,能做到骆鸣雁这样么?<br />
那一刻,她对儿子的死虽没有释然,却也不想再对骆鸣雁为难,谁都不容易,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。<br />
就让她带着儿子去彭城郡也好,今后怎样全看他们母子的造化。<br />
对柳景瑕来说,谁继承皇位已经没有任何区别。<br />
“陛下,您如今属意谁为太子?”柳景瑕很好奇,就顺着心意问出来了。<br />
闻燮撩起眼皮瞅了柳景瑕一眼,沉默着,就在她以为他不会回答时,他说:“朕属意谁又如何,不过是下一个傀儡罢了。”<br />
柳景瑕握住闻燮的手,给予无声的安慰。<br />
“席荣不愧是席荣,竟然叫孙子娶了骆乔,”闻燮说道:“看着吧,下一个权倾朝野的,就是此女。就不知道席家是不是所有人都甘心为他人做嫁衣。”<br />
没有谁比他更清楚被权臣压制的感受,他看着现在骆乔就像看到曾经的席荣和柳光庭。<br />
不同的是,骆乔是靠着实打实的战功和武力,席荣是靠着家世与战功,柳光庭纯粹就是靠着家世背景。<br />
为什么他当初看中的妻子人选是柳景瑕,而不是席家的女郎,原因就出在此。<br />
“那孩子……”柳景瑕微怔。<br />
她对骆乔的印象还停留在多年前,在含章殿前一脸乖巧给后宫妃嫔们表演碎大石的孩子。<br />
这些年常有人在她面前提起骆乔,什么“煞星”、“女魔头”、“杀人如麻”这样的形容,可很奇怪,她就是觉得骆乔始终是她印象里的那样,任别人形容得多生动也不信。<br />
“那孩子为陛下开疆拓土,将来天下一统,青史之上,陛下之名定不逊于武帝。”听柳景瑕像是在维护骆乔,闻燮微感诧异,她们二人可说是毫无交集,皇后凭什么要维护骆乔呢。<br />
“朕去瞧瞧曹邑,他也跪够了,你先歇息吧。”<br />
柳景瑕送了闻燮出含章殿,没注意看他究竟是不是往显阳殿的方向走,就转身回去。<br />
闻端过世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,柳景瑕都心如槁木,若不是周祈归国,明德宫里两个小郡主没人照看送进宫来,她到现在恐怕还打不起精神来。<br />
无论现在闻燮宠爱后宫里哪个美人,哪怕是徽音殿的那位,柳景瑕也都不在乎了。<br />
再说徽音殿的那位,自打儿子没了,她也失宠了,闻燮再没进过徽音殿的门,空有贵妃之名而已。<br />
她们这些后宫女子谁又真的比谁好呢,都是皇帝的棋子而已,可笑的是,皇帝还是个臭棋篓子。<br />
中常侍曹邑因为彭城王向皇帝进谏,触怒了皇帝,被罚跪在显阳殿两个多时辰了,宫里没什么秘密,此事在第一时间就传到了徽音殿。<br />
张珍虽然失了宠,但多年的经营不至于让她在宫中耳目闭塞,皇帝不再进徽音殿,却也没有褫夺她的贵妃之位,宫里上下就算背后议论耻笑,当面还是得恭恭敬敬。<br />
贵妃娘娘再落魄,她还有个亲孙子在外头,待彭城王长成,焉知不是一方诸侯王。<br />
“娘娘,曹常侍到底是为了小王爷才触怒陛下的,咱们是不是……”<br />
“毛彬柄,你侍候我多少年了?”张珍打断道。<br />
毛彬柄忙答:“从娘娘进宫开始,奴就侍候在娘娘身边,三十多年了。”<br />
“三十多年,半辈子就过去了。”张珍轻声说:“这三十多年里,我有亏待过你么?”<br />
“娘娘待奴是极好的。”毛彬柄感激地说。<br />
张珍问:“既然我待你极好,你为什么要背叛我呢?”<br />
毛彬柄大惊,扑通一声跪下,连连道:“娘娘何出此言,奴对娘娘一片忠心,就算是要奴的命,奴也绝不会背叛娘娘。”<br />
“是么。”张珍轻嗤一声,目带嘲弄:“你收了谁,多少钱,能让你鼓动我去帮曹常侍开脱。”<br />
“娘娘,冤枉啊!”毛彬柄头磕在地砖上,“曹常侍是为彭城王才被罚跪,曹常侍曾经也帮过徽音殿大忙,奴就是……就是觉得该换了曹常侍的恩情。”<br />
“那我是不是跟你说,我与彭城王府的关系越疏远,反倒是对他们母子的保护。你是把我的话当放屁,还是明知故犯!”张珍看着毛彬柄磕出血的额头,无动于衷。<br />
皇帝逼杀骆氏不成心里有了芥蒂,认为张珍办事不力,所以张珍失宠不全是因为没了儿子,更多的是张珍暗中对骆鸣雁的保护。<br />
闻燮对张珍多少有些情谊,加上张珍丧子之痛,他到底没有夺了她的贵妃之位,只是不想再见她了。<br />
张珍也明白,所以她老老实实待在徽音殿里,非必要不出殿门,对彭城王府亦不闻不问。<br />
她知道骆鸣雁撑起了彭城王府的门户,收拢了对闻绍忠心的旧部,也知道她拉拢了不少朝廷新贵,为闻瑾前往彭城郡就藩造了不少声势。<br />
她实在是欣慰。<br />
“来人。”张珍唤道。<br />
毛彬柄抬起头来,就看到宫正带着一队内侍进来。<br />
张珍朝宫正挥了挥手:“带走吧。”<br />
内侍们立刻上前把毛彬柄押住往外拖,且熟练地堵住了他的嘴,免得他呼喊惹贵妃不悦。<br />
“违反宫规,该怎么罚就怎么罚。”张珍对宫正说,后者领命,退出徽音殿。毛彬柄是张珍身边得力之人,知道她不少事情,换做以前就算毛彬柄背叛了张珍只会私下处置,断不可能让宫正带走。<br />
宫正把人带走审问,毛彬柄挨不住把她所有的秘密抖落出来,那含章殿立刻就知道了。<br />
如今张珍不在意含章殿知不知道她的秘密,知道多少。<br />
与柳景瑕斗了半辈子,多数时候其实都是皇帝推着她们斗的,现在两人的儿子都没了,还有什么好斗的。<br />
说起来,宫里有儿子的女人似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。<br />
她与柳景瑕就不提了,现在风头最盛的老二闻震,他的母亲姚婕妤多年为他的腿一直郁郁,身体愈发得差,去年入冬那会儿人都起不得床,这都快入夏了,听说还是不太好,畏寒,不知她这身子还能拖多久。<br />
老四那个蠢孩子,害得他母亲被打入冷宫至今,若非她四时八节让人送衣送物,李素羽怕是早就挨不过去了,如果这次老四能带着他母亲一块儿去封邑过日子,就再好不过了。<br />
老五的母亲是最早没的,生了孩子连个份位都没有,也不知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,叫皇帝厌恶到这种程度。<br />
“娘娘,曹常侍已经出宫了。”女官轻快地走进来,跟张珍禀显阳殿的动静,“那边的人说,陛下进了显阳殿,与曹常侍说了有两刻钟的话才让曹常侍退下,然后吩咐今晚歇在显阳殿。”<br />
“知道陛下说了什么吗?”张珍问。<br />
女官摇头:“陛下摈退了左右,无人知晓。”<br />
张珍点了点头,让女官退下。<br />
她思索着皇帝会有的动作。<br />
或许……<br />
骆鸣雁和闻瑾很快就可以去彭城郡了?<br />
第267章<br />
中常侍曹邑被皇帝罚跪在显阳殿, 当晚出宫回到家,第二日就报与吏部病假,双膝肿胀难耐行走不能。<br />
曹邑因何而被罚也随着他告假传遍了建康京, 就藩的争论从南康王身上瞬间就转到了彭城王这儿。<br />
为就藩快人脑打成狗脑的几方终于冷静。<br />
是了, 关于就藩的争论最开始就是因为彭城王,朝中讨论的也只是彭城王年纪尚幼是否合适就藩。<br />
有脑子灵活的, 顺势就将议论的焦点再度转到彭城王身上, 让南康王从这场争论里淡出去。<br />
闻敬手底下的人不甘心, 他们原本大好的形势,把南康王拱出建康京指日可待,可恨曹邑跑出来搅局, 这些事跟他有什么关系, 他不是皇帝的走狗么。<br />
而争论再度回到彭城王身上后,闻燮发现朝堂上支持彭城王就藩的言论占了上风, 半数以上的人都同意彭城王幼年就藩。<br />
闻燮冕旒微动,就正月那会儿说起此事, 朝中还是反对占多数人,现在倒是掉了个个儿了。<br />
曹邑在显阳殿里谏言彭城王就藩,闻燮恼怒除了觉得曹邑背叛了他, 还因为曹邑提了他不想听到的人, 但闻燮没觉得曹邑是在帮小闻瑾, 他以为曹邑投向了老五。<br />
与皇后聊过后,闻燮冷静下来,再去显阳殿听了曹邑的种种解释, 他能够判断出曹邑没有投向老五, 也没有投向老二,但他还是没有感觉出曹邑对他的忠心。<br />
这次事里, 曹邑从未站在他这个皇帝的角度上出主意。<br />
闻燮信任曹邑,但也一直派人暗中监视着曹邑。<br />
曹邑没有娶妻,家中已经没有长辈,也从没有什么远房亲戚投奔他。<br />
他几乎没有朋友,很少有人上门拜访他,他也几乎从不出门访友,别人宴请他也从来不去。他多年都是这般形影相吊,除了在宫里就是呆在家里,是建康京里奇怪的存在。<br />
正因为此,闻燮才敢全然信任曹邑,很多重要的事情都交待曹邑去办。<br />
就藩的争论,曹邑完全可以不出声,这跟他毫无关系,那些王爷就不就藩他也从中没有好处。<br />
明明他的一身荣辱都系于皇帝,为什么他会在这件事里站出来,还是替彭城王说话。<br />
闻燮想不通,他一直监视着曹邑,自然知道曹邑与彭城王府毫无往来。<br />
彭城王成了就藩争议的焦点,朝中之前反对他幼年就藩的大部分变成了赞成,这些人现在只想赶快把彭城王送走,别在这乱局中搅和了,他们没空陪小孩玩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