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古代靠种植药材发财致富 第121节
“真的,师父,谢谢你。”李荷花惊喜道。<br />
一床新铺盖的价钱对李小寒来说不算什么,但是对搬进新房的李荷花来说,意义重大。<br />
“我还能说假话不成。这是单给你的贺礼。”李小寒笑道。<br />
“啊师父,有你可真是太好了。”李荷花感叹撒娇道。<br />
“那你卖力一点干活,给我赚更多的钱,我还能更好一点。”<br />
“是,师父。”<br />
到了二月中,酒坊的大框架建出来了,平山村建的房子格局都差不大多,正房厢房,酒坊建得大,但也是二进院子,前面一进用来蒸酒酿酒,左右两边厢房全是厨房和柴房;后面一进是库房,到时候搬运货都从后门进去。<br />
这件事基本不用李小寒操心,族长隔三差五跑去看一趟呢,顺利到不行。<br />
隔壁李贵后家的房子也建好了地基,在起砖墙了。李荷花中午休息的时候必然要过去看一趟,然后回来跟李小寒说她的新家她的新房间怎么了。<br />
兴致勃勃的说完,然后更加卖力的干活。<br />
李氏一族最早的一批番椒,也准备育苗了。<br />
去年的试验,李小寒最早的那一亩地的番椒种,也是这个时候播种下去的,等到春分前,刚好可以出苗。<br />
这样这分批育种,分批播种,分批采收,可以拉长最先一批番椒到最后一批的采收周期,最重要的是,在现在这个基本完全人工耕种的年代,可以尽量减轻农人们的劳作的集中程度,时间安排可以稍稍自由一点。<br />
“就像这样,均匀播种,浅浅覆土,然后浇水。”李小寒带着李贤东还有李荷花在田间做着示范,周边大家都看得目不转睛。<br />
这一年,大家对李小寒的种植手艺再无任何疑问,毕竟去年番椒的丰收大家都看到呢,村里的杜仲苗长得也粗壮。<br />
说到杜仲,李小寒想起,自己家这一批去年播种的杜仲苗,这个春天可以移植到山地里去了。<br />
那可是五十亩山地的杜仲苗,按照一亩地一百棵的密度种植,那也有五百棵的幼苗。要挖五百个树坑,可能还要清理好边上的碎石杂草野生树木什么的,然后再栽种进去。这可是一个大工程,光靠自己爹一个人可不成。<br />
李小寒微微走神,思考这挖坑种苗的人手从哪里来。<br />
“小寒,小寒。”就在这个时候,忽地有人喊道。<br />
“咦,信和哥,你找我,有什么事?”李小寒抬起头,看见来人,奇怪道。<br />
自从过年之后,信和哥好像一直在埋头苦读,准备今年秋闱来着,稍稍有点空闲的时候,也是去族学里指导今年考秀才的小学生们。<br />
至于李小寒为什么知道的,那当然是族长媳妇闲聊的时候,半是骄傲半是担心的说出来的。现在族长媳妇喜欢找李小寒说话,亲切得就像李小寒是她亲闺女,李信和是李小寒亲哥一样。<br />
因此,看见李信和又消瘦了几分,李小寒还担心的劝说道,“信和哥,我听族长伯娘说你读书艰苦,你可得注意身体啊。听说那考场条件艰苦,没有一个好身体可支撑不住。”<br />
面对李小寒的苦心劝导,李信和只觉得贴心,不过此刻他来找李小寒是有其他事情的,“小寒,我知道了,身体这个事,我会注意的。只是,今日来找你是有其他事情。致远弟买了一些山地,想要种一些杜仲树苗,他想向我们族里买些杜仲种子,再问一问你这杜仲种子如何泡发育种。”<br />
李信和说完,身后的林恒走出来,含笑行礼道,“李姑娘,你好。好久不见,麻烦你了。药物而二期五二八一”<br />
“林公子,好久不见。不麻烦,你等我一等。”李小寒直起腰,拍拍双手的泥土,对着李贤东和李荷花说道,“爹,荷花,有客人了,我先回去了,你们在这里继续,行不?”<br />
“哎,你去吧。”李贤东答道。<br />
李贤东在集市上见过几次林恒,对于林恒写出了《白蜡之光》话本之事倒不知道,毕竟那时候他们多在晴明巷子,而且白蜡之事,当时也是保密状态。<br />
不过李贤东也不担心就是,李信和带回来的,一看就是一个读书人,还在平山村里,再安全不过了。<br />
田间地头不是说话之地,李小寒和李信和还有林恒一起往族里去。“咱们族里还有杜仲种子卖?”李小寒好奇问道。<br />
“嗯,有的,去年秋族里公地上的那些没砍的杜仲树,开花结果后,我爹都把种子都摘下来风干保存了。”李信和说道。<br />
族长可真是勤俭持家生财有道啊。李小寒心中感叹。<br />
“我也是听信和兄说你们族里有杜仲种子,才起了这个心思过来买一些。毕竟我家人少,要种果树的话人手不足,听闻那杜仲树比较容易管理,天生天养也成。”<br />
“相比果树,杜仲的确好养活一点。”李小寒想到林恒家里只剩下他和一个寡母了,上次看来,寡母也不是什么坚强能干的人物,“就是收益的时间长一点。”<br />
“没事,我现在也不差这一点钱了。张公子的银钱给得很大方。”林恒笑道。<br />
是了,《白蜡之光》的出名,张辅给的润笔费十分惊人,没必要在这些地方抠钱。而且落拓书生出名之后,能收的润笔费更高了。<br />
三人说说走走,很快到了族长家里。<br />
族长对于林恒想要买杜仲种子应允得很快,毕竟族里也用不了这么多,卖出去多多少少也能赚一笔就是了。<br />
而且林恒作为李信和的书院同窗,又听闻学业特别好,李族长更是有心交好,给了一个特别优惠的价钱。<br />
双方都高兴的很,李小寒细细说了杜仲育种的注意事宜,包括要用温水浸透,吸饱水之后要小心挤破外皮,种子的播种间隙等。<br />
林恒一边听一边点头,最后还复述了一遍。只能说不愧是原书男主的智商,抓重点的能力特别好。<br />
说完杜仲一事,林恒方告辞而去。<br />
“信和哥,你跟林公子这么熟吗?”李小寒问道。看这感觉,两人根本不像一般同窗,说是知己至交也不为过。而且,好像比年前写《白蜡之光》的时候更熟了。<br />
“对呀!我们在青山书院住在一处,致远弟为人聪慧,品格正直而不迂腐,正是我辈同道之人。”李信和是学以致用派,恰巧林恒也是。<br />
李小寒看了李信和一眼,赞道,“这样也很好,恭喜信和哥你得一个知己好友。”<br />
李氏一族又交好了一条未来的大腿。<br />
“是吧,我们还约好今年一起秋闱。”李信和又说道。<br />
“今年,秋闱?”李小寒疑惑问,没记错,原书男主是太孙恩科那年一路考取举人进士状元年的呀。有什么改变了吗?<br />
“对啊,今年是秋闱年,虽然把握不大,我和致远弟都想着去试一试。原本致远弟还说存的银钱不够,幸亏张公子给的润笔费大方,致远弟为此还说要感谢我们给他介绍了这样一笔大生意呢。”李信和感叹的说,话里透露着对林恒自强不息的赞赏。<br />
李小寒一头雾水,所以说,存够了钱,就可以试一试秋闱了,不用等来年了?居然这么朴实的吗?<br />
“信和哥,秋闱需要很多银钱?”李小寒知道读书贵,但还是理解不到具体贵到什么程度,连原男主都要攒钱才能去考。攒不到还得推迟一届。<br />
“秋闱当然贵了,我们还好,离府城近,童试、乡试都在府城,交通费便少了许多。但是免不了要花费大量的延师费用来请人单独讲解往年文章、购买座师书本、住宿食宿费用等,还要备好万一中举打赏衙差、交好同期的费用,不幸落第还得准备回来的路宿费。致远弟他家里人口不丰,宗族又靠不上,可不就只能自己攒钱了。”李信和解释说。<br />
李小寒越听眉头越皱,“那信和哥你的钱够不够?”<br />
要不够的话自己还可以赞助点。<br />
“放心吧。这一点我比致弟还是幸运的。我爹这个钱还是有的,再说族里也有支持。”李信和笑道。<br />
见李小寒对此感兴趣,李信和又说了一些,“我们这次准备秋闱,原本细细研究过原先学政大人的文风喜好,觉得有信心才去报考的。不过最近书院有消息说,学政可能会换人,就是不知新来的学政是什么人,因此才信心不足。不过也无需担心,大不了下一次了。”<br />
李信和故意说得轻松,但李小寒心中并不乐观。<br />
这个时候换学政,要说重视文风走文臣路线的太孙不关注插手这个事情,李小寒觉得是不可能的。<br />
可是,新换的学政会是什么人呢?李小寒全无头绪,毕竟林恒原来没有攒够钱,不参加这一届的科举啊。<br />
苦思无果,李小寒只能顺着李信和的话安慰道,“信和哥你们还年轻,不急。”<br />
李信和闻言微微一笑,并不搭话,只把李小寒送回家。<br />
第108章<br />
跟李信和告别回家, 李小寒决定将学政这件事情记在心里,有机会问问张辅。<br />
毕竟张辅家虽然走的武将路线,但是定城被派有新的学政, 张辅应该也能打听到一二, 到时候看看新学政的情况如何再进行后续计划。<br />
科举考试嘛, 李小寒能想到的也就是了解老师命题和改卷的喜好,然后针对性作答了。<br />
真不容易啊, 在这样一个世道了,想要立稳脚跟,都不知道暗潮从哪里形成,然后形成浪潮把虚弱的自己推倒。<br />
想来信和哥也有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,只能奋力举读吧。<br />
李小寒叹一口气,然后又摇摇头, 把心头的无奈之感消去。<br />
“小寒, 你怎么回来了?不是说今日第一批番椒育种吗?”王氏在家里准备炒番椒底料, 忽地看见跟着李贤东、李荷花一起出去的李小寒先回来了, “播种完了?怎么没见荷花和你爹?”<br />
“我爹和荷花还在地里呢,信和哥找我有事, 忙完我就先回来了。估计爹和荷花待会就回来了。”李小寒回答道。<br />
“哦, ”王氏点头道, “那小寒你来给我看看, 我炒的这锅番椒底料怎么样。你和荷花都不在, 我一个人炒的心里有点没底。”王氏不好意思说道。<br />
“好啊。”李小寒笑说, “不过我觉得娘你不会有问题的。”<br />
毕竟从正月十五何大娘来上工开始, 王氏已经开始学炒番椒底料了。王氏在厨房一事上本就有天分, 又有李小寒和李荷花带着,炒了几次之后, 很快便上了手。<br />
如今,李小寒和李荷花忙着番椒育种的事情,便将底料炒制交给王氏。毕竟,再过两天,又得上府城了。<br />
其实,李小寒对王氏的底料炒制学习不担心,反而担心王氏去府城摆摊的情况。<br />
事实也果然如此,“嗯,很好啊,香气浓厚,色泽鲜艳。”李小寒赞道,然后用一根筷子沾一点还没有凝固的底料尝一尝,“嗯,麻辣鲜香,刚刚好。”<br />
王氏被李小寒说得极开心,松了一口气道,“这就好,我还怕我自己没把握准。”<br />
“好了。娘现在放心了吧?“李小寒笑道。<br />
王氏和李贤东的性格都是如此,长久以来缺乏肯定和自信心,即使做得再好,他们也是不相信自己的。<br />
这种不自信,只有多接受外界的肯定才能逐渐改变,李贤东经过这么多事,现在在番椒的种植和酿酒方面,已经有了自己的自信心,王氏差一点,毕竟之前怀着李小霜不方便,希望如今炒制番椒底料,能为王氏多添加一分底气。<br />
“好了。”王氏不好意思的笑一笑,然后说道,“你刚从外边回来,去冲个澡吧,待会等你爹他们回来,就可以吃饭了。”<br />
“嗯,那我去了。”<br />
李小寒的习惯,去外边干完活比如种完地回来希望可以清洁一番,这在古代其实是很奢侈的一个东西,毕竟烧热水要砍柴啊。<br />
不过李贤东家不一样,一直在蒸酒、炒番椒底料,灶火的余温一直有热水,不用特别再烧热水了。<br />
这蒸酒的柴火嘛,自然也是族长安排人从族里山地上砍回来的。<br />
这么一说,以后蒸酒酿酒挪到酒坊之后,自己就没有这种免费的热水蹭了,这也是一个损失啊。<br />
李小寒在热气腾腾的蒸汽中,思绪开始走歪思考自家的柴火储备问题。<br />
毕竟,这两年冬天,自家好像没有为柴火操心过。前年刚刚搬新家的时候,李贤东带着村人采割杜仲皮,那时候村人顺手把杜仲柴火都给扛回来了。去年去十月份去府城住,回来之后为了蒸酒,族长又安排人储备了柴火。<br />
算了,兵来将挡水来土掩,大大小小的麻烦实在太多了,到时再说。李小寒安慰自己想。<br />
而厨房里,王氏已经开始准备午饭了。小寒回来好像带了点心事,虽然不明显,但是瞒不过王氏这个做亲娘的。<br />
王氏自觉可以做的不多,尤其女儿干的事业十分大,如果李小寒不说或者不能说,李贤东和王氏能做的不多,因此王氏便用心做一顿午饭。现在王氏也渐渐了解了,能吃到好吃的,李小寒的心情便会好一点。<br />
果然,等到李小寒洗完澡出来了,然后又吃到好吃的,眉目更舒展了许多,也有心情起另外的话题了。<br />
“爹,咱们家的杜仲苗,是不是要找人来帮忙挖坑种苗才行,不然忙活不过来。”李小寒对着李贤东说道。<br />
她冲澡的时候李贤东和李荷花便回来,不过李荷花不在这里吃,这几天李贵后的房子建到关键之处,李荷花中午干脆跑到旁边跟着大家一起吃饭,顺便给她娘搭把手收拾碗筷什么的。
一床新铺盖的价钱对李小寒来说不算什么,但是对搬进新房的李荷花来说,意义重大。<br />
“我还能说假话不成。这是单给你的贺礼。”李小寒笑道。<br />
“啊师父,有你可真是太好了。”李荷花感叹撒娇道。<br />
“那你卖力一点干活,给我赚更多的钱,我还能更好一点。”<br />
“是,师父。”<br />
到了二月中,酒坊的大框架建出来了,平山村建的房子格局都差不大多,正房厢房,酒坊建得大,但也是二进院子,前面一进用来蒸酒酿酒,左右两边厢房全是厨房和柴房;后面一进是库房,到时候搬运货都从后门进去。<br />
这件事基本不用李小寒操心,族长隔三差五跑去看一趟呢,顺利到不行。<br />
隔壁李贵后家的房子也建好了地基,在起砖墙了。李荷花中午休息的时候必然要过去看一趟,然后回来跟李小寒说她的新家她的新房间怎么了。<br />
兴致勃勃的说完,然后更加卖力的干活。<br />
李氏一族最早的一批番椒,也准备育苗了。<br />
去年的试验,李小寒最早的那一亩地的番椒种,也是这个时候播种下去的,等到春分前,刚好可以出苗。<br />
这样这分批育种,分批播种,分批采收,可以拉长最先一批番椒到最后一批的采收周期,最重要的是,在现在这个基本完全人工耕种的年代,可以尽量减轻农人们的劳作的集中程度,时间安排可以稍稍自由一点。<br />
“就像这样,均匀播种,浅浅覆土,然后浇水。”李小寒带着李贤东还有李荷花在田间做着示范,周边大家都看得目不转睛。<br />
这一年,大家对李小寒的种植手艺再无任何疑问,毕竟去年番椒的丰收大家都看到呢,村里的杜仲苗长得也粗壮。<br />
说到杜仲,李小寒想起,自己家这一批去年播种的杜仲苗,这个春天可以移植到山地里去了。<br />
那可是五十亩山地的杜仲苗,按照一亩地一百棵的密度种植,那也有五百棵的幼苗。要挖五百个树坑,可能还要清理好边上的碎石杂草野生树木什么的,然后再栽种进去。这可是一个大工程,光靠自己爹一个人可不成。<br />
李小寒微微走神,思考这挖坑种苗的人手从哪里来。<br />
“小寒,小寒。”就在这个时候,忽地有人喊道。<br />
“咦,信和哥,你找我,有什么事?”李小寒抬起头,看见来人,奇怪道。<br />
自从过年之后,信和哥好像一直在埋头苦读,准备今年秋闱来着,稍稍有点空闲的时候,也是去族学里指导今年考秀才的小学生们。<br />
至于李小寒为什么知道的,那当然是族长媳妇闲聊的时候,半是骄傲半是担心的说出来的。现在族长媳妇喜欢找李小寒说话,亲切得就像李小寒是她亲闺女,李信和是李小寒亲哥一样。<br />
因此,看见李信和又消瘦了几分,李小寒还担心的劝说道,“信和哥,我听族长伯娘说你读书艰苦,你可得注意身体啊。听说那考场条件艰苦,没有一个好身体可支撑不住。”<br />
面对李小寒的苦心劝导,李信和只觉得贴心,不过此刻他来找李小寒是有其他事情的,“小寒,我知道了,身体这个事,我会注意的。只是,今日来找你是有其他事情。致远弟买了一些山地,想要种一些杜仲树苗,他想向我们族里买些杜仲种子,再问一问你这杜仲种子如何泡发育种。”<br />
李信和说完,身后的林恒走出来,含笑行礼道,“李姑娘,你好。好久不见,麻烦你了。药物而二期五二八一”<br />
“林公子,好久不见。不麻烦,你等我一等。”李小寒直起腰,拍拍双手的泥土,对着李贤东和李荷花说道,“爹,荷花,有客人了,我先回去了,你们在这里继续,行不?”<br />
“哎,你去吧。”李贤东答道。<br />
李贤东在集市上见过几次林恒,对于林恒写出了《白蜡之光》话本之事倒不知道,毕竟那时候他们多在晴明巷子,而且白蜡之事,当时也是保密状态。<br />
不过李贤东也不担心就是,李信和带回来的,一看就是一个读书人,还在平山村里,再安全不过了。<br />
田间地头不是说话之地,李小寒和李信和还有林恒一起往族里去。“咱们族里还有杜仲种子卖?”李小寒好奇问道。<br />
“嗯,有的,去年秋族里公地上的那些没砍的杜仲树,开花结果后,我爹都把种子都摘下来风干保存了。”李信和说道。<br />
族长可真是勤俭持家生财有道啊。李小寒心中感叹。<br />
“我也是听信和兄说你们族里有杜仲种子,才起了这个心思过来买一些。毕竟我家人少,要种果树的话人手不足,听闻那杜仲树比较容易管理,天生天养也成。”<br />
“相比果树,杜仲的确好养活一点。”李小寒想到林恒家里只剩下他和一个寡母了,上次看来,寡母也不是什么坚强能干的人物,“就是收益的时间长一点。”<br />
“没事,我现在也不差这一点钱了。张公子的银钱给得很大方。”林恒笑道。<br />
是了,《白蜡之光》的出名,张辅给的润笔费十分惊人,没必要在这些地方抠钱。而且落拓书生出名之后,能收的润笔费更高了。<br />
三人说说走走,很快到了族长家里。<br />
族长对于林恒想要买杜仲种子应允得很快,毕竟族里也用不了这么多,卖出去多多少少也能赚一笔就是了。<br />
而且林恒作为李信和的书院同窗,又听闻学业特别好,李族长更是有心交好,给了一个特别优惠的价钱。<br />
双方都高兴的很,李小寒细细说了杜仲育种的注意事宜,包括要用温水浸透,吸饱水之后要小心挤破外皮,种子的播种间隙等。<br />
林恒一边听一边点头,最后还复述了一遍。只能说不愧是原书男主的智商,抓重点的能力特别好。<br />
说完杜仲一事,林恒方告辞而去。<br />
“信和哥,你跟林公子这么熟吗?”李小寒问道。看这感觉,两人根本不像一般同窗,说是知己至交也不为过。而且,好像比年前写《白蜡之光》的时候更熟了。<br />
“对呀!我们在青山书院住在一处,致远弟为人聪慧,品格正直而不迂腐,正是我辈同道之人。”李信和是学以致用派,恰巧林恒也是。<br />
李小寒看了李信和一眼,赞道,“这样也很好,恭喜信和哥你得一个知己好友。”<br />
李氏一族又交好了一条未来的大腿。<br />
“是吧,我们还约好今年一起秋闱。”李信和又说道。<br />
“今年,秋闱?”李小寒疑惑问,没记错,原书男主是太孙恩科那年一路考取举人进士状元年的呀。有什么改变了吗?<br />
“对啊,今年是秋闱年,虽然把握不大,我和致远弟都想着去试一试。原本致远弟还说存的银钱不够,幸亏张公子给的润笔费大方,致远弟为此还说要感谢我们给他介绍了这样一笔大生意呢。”李信和感叹的说,话里透露着对林恒自强不息的赞赏。<br />
李小寒一头雾水,所以说,存够了钱,就可以试一试秋闱了,不用等来年了?居然这么朴实的吗?<br />
“信和哥,秋闱需要很多银钱?”李小寒知道读书贵,但还是理解不到具体贵到什么程度,连原男主都要攒钱才能去考。攒不到还得推迟一届。<br />
“秋闱当然贵了,我们还好,离府城近,童试、乡试都在府城,交通费便少了许多。但是免不了要花费大量的延师费用来请人单独讲解往年文章、购买座师书本、住宿食宿费用等,还要备好万一中举打赏衙差、交好同期的费用,不幸落第还得准备回来的路宿费。致远弟他家里人口不丰,宗族又靠不上,可不就只能自己攒钱了。”李信和解释说。<br />
李小寒越听眉头越皱,“那信和哥你的钱够不够?”<br />
要不够的话自己还可以赞助点。<br />
“放心吧。这一点我比致弟还是幸运的。我爹这个钱还是有的,再说族里也有支持。”李信和笑道。<br />
见李小寒对此感兴趣,李信和又说了一些,“我们这次准备秋闱,原本细细研究过原先学政大人的文风喜好,觉得有信心才去报考的。不过最近书院有消息说,学政可能会换人,就是不知新来的学政是什么人,因此才信心不足。不过也无需担心,大不了下一次了。”<br />
李信和故意说得轻松,但李小寒心中并不乐观。<br />
这个时候换学政,要说重视文风走文臣路线的太孙不关注插手这个事情,李小寒觉得是不可能的。<br />
可是,新换的学政会是什么人呢?李小寒全无头绪,毕竟林恒原来没有攒够钱,不参加这一届的科举啊。<br />
苦思无果,李小寒只能顺着李信和的话安慰道,“信和哥你们还年轻,不急。”<br />
李信和闻言微微一笑,并不搭话,只把李小寒送回家。<br />
第108章<br />
跟李信和告别回家, 李小寒决定将学政这件事情记在心里,有机会问问张辅。<br />
毕竟张辅家虽然走的武将路线,但是定城被派有新的学政, 张辅应该也能打听到一二, 到时候看看新学政的情况如何再进行后续计划。<br />
科举考试嘛, 李小寒能想到的也就是了解老师命题和改卷的喜好,然后针对性作答了。<br />
真不容易啊, 在这样一个世道了,想要立稳脚跟,都不知道暗潮从哪里形成,然后形成浪潮把虚弱的自己推倒。<br />
想来信和哥也有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,只能奋力举读吧。<br />
李小寒叹一口气,然后又摇摇头, 把心头的无奈之感消去。<br />
“小寒, 你怎么回来了?不是说今日第一批番椒育种吗?”王氏在家里准备炒番椒底料, 忽地看见跟着李贤东、李荷花一起出去的李小寒先回来了, “播种完了?怎么没见荷花和你爹?”<br />
“我爹和荷花还在地里呢,信和哥找我有事, 忙完我就先回来了。估计爹和荷花待会就回来了。”李小寒回答道。<br />
“哦, ”王氏点头道, “那小寒你来给我看看, 我炒的这锅番椒底料怎么样。你和荷花都不在, 我一个人炒的心里有点没底。”王氏不好意思说道。<br />
“好啊。”李小寒笑说, “不过我觉得娘你不会有问题的。”<br />
毕竟从正月十五何大娘来上工开始, 王氏已经开始学炒番椒底料了。王氏在厨房一事上本就有天分, 又有李小寒和李荷花带着,炒了几次之后, 很快便上了手。<br />
如今,李小寒和李荷花忙着番椒育种的事情,便将底料炒制交给王氏。毕竟,再过两天,又得上府城了。<br />
其实,李小寒对王氏的底料炒制学习不担心,反而担心王氏去府城摆摊的情况。<br />
事实也果然如此,“嗯,很好啊,香气浓厚,色泽鲜艳。”李小寒赞道,然后用一根筷子沾一点还没有凝固的底料尝一尝,“嗯,麻辣鲜香,刚刚好。”<br />
王氏被李小寒说得极开心,松了一口气道,“这就好,我还怕我自己没把握准。”<br />
“好了。娘现在放心了吧?“李小寒笑道。<br />
王氏和李贤东的性格都是如此,长久以来缺乏肯定和自信心,即使做得再好,他们也是不相信自己的。<br />
这种不自信,只有多接受外界的肯定才能逐渐改变,李贤东经过这么多事,现在在番椒的种植和酿酒方面,已经有了自己的自信心,王氏差一点,毕竟之前怀着李小霜不方便,希望如今炒制番椒底料,能为王氏多添加一分底气。<br />
“好了。”王氏不好意思的笑一笑,然后说道,“你刚从外边回来,去冲个澡吧,待会等你爹他们回来,就可以吃饭了。”<br />
“嗯,那我去了。”<br />
李小寒的习惯,去外边干完活比如种完地回来希望可以清洁一番,这在古代其实是很奢侈的一个东西,毕竟烧热水要砍柴啊。<br />
不过李贤东家不一样,一直在蒸酒、炒番椒底料,灶火的余温一直有热水,不用特别再烧热水了。<br />
这蒸酒的柴火嘛,自然也是族长安排人从族里山地上砍回来的。<br />
这么一说,以后蒸酒酿酒挪到酒坊之后,自己就没有这种免费的热水蹭了,这也是一个损失啊。<br />
李小寒在热气腾腾的蒸汽中,思绪开始走歪思考自家的柴火储备问题。<br />
毕竟,这两年冬天,自家好像没有为柴火操心过。前年刚刚搬新家的时候,李贤东带着村人采割杜仲皮,那时候村人顺手把杜仲柴火都给扛回来了。去年去十月份去府城住,回来之后为了蒸酒,族长又安排人储备了柴火。<br />
算了,兵来将挡水来土掩,大大小小的麻烦实在太多了,到时再说。李小寒安慰自己想。<br />
而厨房里,王氏已经开始准备午饭了。小寒回来好像带了点心事,虽然不明显,但是瞒不过王氏这个做亲娘的。<br />
王氏自觉可以做的不多,尤其女儿干的事业十分大,如果李小寒不说或者不能说,李贤东和王氏能做的不多,因此王氏便用心做一顿午饭。现在王氏也渐渐了解了,能吃到好吃的,李小寒的心情便会好一点。<br />
果然,等到李小寒洗完澡出来了,然后又吃到好吃的,眉目更舒展了许多,也有心情起另外的话题了。<br />
“爹,咱们家的杜仲苗,是不是要找人来帮忙挖坑种苗才行,不然忙活不过来。”李小寒对着李贤东说道。<br />
她冲澡的时候李贤东和李荷花便回来,不过李荷花不在这里吃,这几天李贵后的房子建到关键之处,李荷花中午干脆跑到旁边跟着大家一起吃饭,顺便给她娘搭把手收拾碗筷什么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