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古代靠种植药材发财致富 第146节
这很明显的突然袭击的寒流,半夜而来打断了所有人的节奏。<br />
李小寒想到田地里大量的还没有做好防冻措施的庄稼,便觉得心发慌,李贤东这个老农民的脸色,让她觉得颇为不妙。<br />
春夏季的那一场旱灾,虽然他们已经提前努力做好了各种防旱措施,也向朝廷申请减免了赋税,通过与江南的贸易缓解了粮食的危机。<br />
但是,民间的存粮,还是受到一定影响的,大多数人都是勒紧了裤腰带,等着明年开春。如今,又来一场冻害,影响多大还没有人知道。<br />
心慌意乱中,李小寒又发散开去,一般寒流来袭,那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从北往南,比他们这里更北的地方怎么样了?<br />
不敢想。<br />
还有那不能说出口的,皇帝到底在什么时候瓜掉。李小寒只知道在这个冬天,但具体什么日子,那是真的想不起来了。<br />
外有天时带来的影响以及外来民族的威胁,内有统治者的更替带来的权力阶层动荡。<br />
天灾人祸,原来真的是并列而行。<br />
李小寒只觉得脑袋里面乱糟糟,翻来覆去的没有一件事情是有解决方案的。<br />
又过了不知道什么时候,旁边的房门被推开,李小寒听出王氏和李贤东的小心翼翼的脚步声,然后一个走进了厨房,另一个走进了工具房,最后又在厨房汇合,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,敲敲打打修缮锄头等工具铁器的声音。<br />
李小寒翻身穿上了棉衣,打开了房门。门外天还是黑的,但比起先前,已经有了些微明亮之感。<br />
李小寒给王氏搭把手,吃完早饭,王氏背起沉睡中的李小霜,一家四口出了门——何大娘刚好回家去了,说是妯娌的儿子正在相看,让她回去帮忙掌眼。<br />
出了门,往村外的田地里走去,又遇到了一起往外走的村里人。大家此刻也没有了说话的心情,一路沉默的来到了田地上。<br />
地里的小麦幼苗此刻看起来仍然青翠碧绿,除了有些焉之外,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两样。但即使是李小寒这个外行也知道,只不过是冻害的后果还没有来得及立刻显现。<br />
“族长。族长……”<br />
忽地人群中渐渐想起了喊族长的声音。<br />
“离水源远的地方马上覆盖土,离水源近的地方做好准备,我去找里长放水冻苗。”前方中传来族长的声音,隐约看见族长穿着棉衣往村里走回来,族长竟然已经巡查过一遍了。<br />
“爹,怎么做?”<br />
“咱家的麦地离水源远,等不及来水了。怎么得尽快用干土把小麦苗覆盖住,只露出三分之一即可。”李贤东看一眼周边,“去番椒地里挖土。”<br />
这个土也不是随便挖的,要干净的没有庄稼苗的地里的土。<br />
果然,隐约中李小寒已经听见有声音喊“去挖棉地。”“去挖番椒地。”<br />
到了番椒地,王氏把背上的李小霜放下来,用棉被包裹着放在一个大簸箕里,这个时候,也顾不上多精细了。<br />
安置好李小霜,王氏便抡起锄头跟着李贤东和李小寒忙活起来。<br />
如今是与天争时,能动的都要动起来。<br />
第133章<br />
机械的锄土、松土, 满身疲累,李小寒觉得自己只剩下本能在干活。<br />
约莫快到中午的时候,隐约听见前方有人大声欢呼, “水来了。水来了。”<br />
只是太远了, 李家三人顺着声音看过去, 看不见前方水渠有没有水。<br />
看了一会,李贤东继续低头干活, 闷声说道,“咱们家地偏,没有这么快到我们。娃她娘,你先带小霜回去做饭,带饭过来给咱们就行了。”王氏转头看了两眼,“不如我继续干, 小寒带小霜回去吧。”<br />
“我不行, 我带不了小霜, 娘你先回去。”李小寒拒绝道。<br />
李小霜如今一岁了, 先是在簸箕里睡醒,然后又被困在箩筐里, 很是不耐烦, 哭了几回, 王氏也哄了几回。<br />
李小寒宁愿干活, 也不愿意带这个娃。<br />
许是看到李小寒的表情实在不像是谦让, 王氏只能背起李小霜尽快回家做饭——偏偏何大娘连休三天假, 说是难的回家一趟, 趁机把事情都干完了。要不然, 也能多一个人手帮忙。<br />
王氏心中懊恼,动作却丝毫不慢, 很快田地里又只剩下李贤东和李小寒二人。<br />
“小寒,你如果累了,就先歇一歇。”李贤东说道,自己却不准备歇的。<br />
按照经验,只会一天比一天冷,早一天给麦苗覆盖上干土,麦苗受到的冻伤便更少一些,来年的收成便大不同了。<br />
“没事,爹,继续干吧。”<br />
李小寒虽然对传统农业种植小麦防寒防冻不是很了解,但是植物的原理是一样的,在寒潮到来的时候,越早做好保暖措施,植物受到的损失便越小,有时候,错过了那一个时机,后面再努力也救不回来了。<br />
两父女又埋头干了起来。<br />
“小寒。”<br />
“族长,你怎么来了?”李小寒听见声音抬起头,才发现族长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自己面前。<br />
看见两人埋头干活一身狼狈的样子,李族长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——按照李小寒对族中的贡献,头一批能用上水冻上苗的便应该有他们家。但是,李贤东家的田地位置实在不算好,离水源远。<br />
灾荒的时候,无论是旱灾还是冻灾还是虫灾,最先保的田地,永远是最好的田地,才能最大程度的保住尽可能多的收成。<br />
心中叹息一声,李族长问出一句,“一直跟着你的那个老钟叔呢?”<br />
“去府城传消息了。”李小寒不解回答,找老钟叔什么事?<br />
说曹操,曹操便到,远远的看着一行人马从远方飞奔而来,然后在李小寒身前停下。<br />
“老钟叔?”李小寒满腔疑问。<br />
回去的时候是老钟叔一个人,回来带来了一帮什么人,还自带锄头?<br />
“李姑娘,这些都是城里的麦客,二公子命他们跟着我回来了,你吩咐他们干活便成。”<br />
麦客,就是在麦子成熟的季节去赶场帮忙割麦子补贴家用的人。一般来说,多是小麦成熟时间不同的外来地区的农民,不过也有本地家里田地较少的农人或者是城里身强力壮的帮工。<br />
“爹,你来。你吩咐他们干活。”张辅让人带回来的这十几个麦客太及时太顶用了,李小寒声音里压不住的喜意。<br />
“哎。你们跟我来,现在要覆土保苗。”李贤东一招手,脸上终于有了点笑意,开始指派人干活。<br />
李族长见此,心里也松了口气,看了这些麦客两眼,便告辞而去。他要忙的事情也很多,自己家里的,族里的。<br />
看李贤东把人带过去干活,李族长也离开了,李小寒继续问道,“老钟叔,城里怎么样?”<br />
“公子忙翻了。这一场寒流来得太突然了,很多东西都没有准备好。”老钟叔说道,“不过你说的,用稻草和麦秆绑在白蜡幼苗树身给树保暖的方法,公子也传令下去立刻执行了,府衙那边我也去传话了。”<br />
“公子还问,树上的白蜡虫种是不是有影响?是不是没有方法?”老钟叔又问道。<br />
李小寒脸色颇为沉重与无奈,“是,有影响,没有办法。”<br />
长在树上的虫种,能有什么办法呢?这个时候采摘下来放屋里只有一个死。“公子说,他也猜到了,不然你不会不说这个。公子还让你别担心,既然这白蜡虫一直能在野外生存下来,没有灭绝。想来今年这个天气,虽然有影响,但是也能撑过去。”老钟叔说道。<br />
“嗯。我知道了。” 李小寒也明白这个道理,只是免不了忧虑。<br />
传完话,老钟叔看了看,随手拿起王氏放在一旁的锄头,加入了众人的队伍。<br />
“老钟叔,不用您。”这段时间李小寒也看出来了,老钟叔在将军府应该是有名望的前辈,起码张辅身边的四个青对老钟叔就很恭敬。当初说了只麻烦老钟叔过来保护自己,如今竟然是连农活都做了。<br />
“不碍事。我少时也是农家出身,只是后来去当了兵。这庄稼啊,一年的口粮在这里,最是重要了。”老钟叔头也不回,挥锄头的姿势颇为熟练。<br />
李小寒想了一想,放下锄头赶回家里和王氏一起准备饭菜——这些麦客从城里赶来,估计只吃了一顿早饭,如今干的是力气活,工钱另算,自己家起码得让人吃饱才行。<br />
王氏听闻老钟叔带了十几个麦客回来,心中松了一大口气——真的是这个时候,才觉得自己家人少。<br />
听闻是张辅令人过来的,王氏恨不得在佛前给张辅烧几炷香。<br />
“娘,天气冷,人多,我们整一个番椒炖菜;外加一锅糙米饭就行了吧。”李小寒看看厨房里的东西,说道。<br />
其实番椒炖菜,就是一块番椒底料放下去,融化后放腊肉片,放各式豆腐豆干,放芦菔青菜,最后一锅大乱炖。这个材料是不拘束的,有什么放什么,最后各种味道混合在一起,少有难吃的。平山村人最喜欢这种吃法。<br />
“成,这样好。天气冷,吃这个好。”王氏点头赞同。<br />
两母女开始洗菜切菜。过了约莫小半个时辰,何大娘居然提早回来了。<br />
“我看着这天冷得突然,我怕家里活计多,姑娘你和夫人忙活不过来,我便赶紧的回来了。”何大娘拎着个大包袱回来,包袱里是她换洗的冬衣。<br />
“何大娘你回来得太及时了,正好要准备十几个人的饭菜呢。”李小寒看见何大娘,就像看见了亲人。<br />
“我的大姑娘呦,你这手是要写字的,怎么能碰这冷水洗菜。我来,我来,你去烧火吧。”何大娘随手把包袱往房间里一扔,立刻奔过来。<br />
李小寒都愣了一愣,以往她冬天也没少在冬天洗菜啊,最多是用热水,怎么如今就成了写字的人不能碰冷水了呢。<br />
何大娘是不是产生了什么误解?<br />
何大娘才没有误解,她看出来了,自己府城里隔壁的隔壁的那个老童生,认得的字读的书还没有大姑娘多,整日就会说我这手是执笔写字的,岂可做这些俗事。<br />
那大姑娘的手也应该好好珍惜,烧火就算了,用冷水洗菜那是万万不能的,伤了手,写字便不美了,不过,“怎么要做十几个人饭菜?家里来客人了?”<br />
“哦,不是,是来了十几个麦客,在田地里帮忙覆土保苗呢。”<br />
“哦,原来是这样。那真是太好了。这老天爷怎么没提醒提醒就冻了呢。”<br />
虽然何大娘家没有田,但是像这样,周边的农人欠收,她们城里人买粮更难了。<br />
“大娘,城里情况怎么样?”李小寒问道。<br />
“唉,不怎么样。”何大娘叹息一声,“我出来的时候,听说城里冻死了两个老流浪汉。”<br />
“怎么就冻死人了?”王氏大惊。<br />
“年纪大了,一身病痛的,身边没有人看着,也没有什么御寒的衣物,熬不过去也正常。”何大娘感叹道,“每年都会有的了,只不过是今年早了一点。”<br />
即使是千年之后,也还有那年老丧失劳动力的老迈流浪汉,何况如今这个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。<br />
一时之间,厨房里陷入了沉默。<br />
“要我说,大姑娘你们李氏一族,活得比许多城里人强。”何大娘感叹道,“我看你们族里人心齐,能顶事。老幼病弱都有有妥善安置,比许多大户人家都好。”<br />
要不是何大娘家没有适龄的姑娘,何大娘真想把自家姑娘嫁到这里来。不是,虽然她家没有,但是她妯娌有啊。何大娘想起自己回去帮忙相看的事,明显的她妯娌没有看上那男方,也是,又穷又抠,还端着一副架子,实在不是过日子的人家。<br />
李小寒不知道何大娘的心思已经发散开去了。<br />
只是何大娘口中的城里的情况让她不容乐观。<br />
一时之间,厨房里大家各有所思,不再说话,很快就把午餐做好了。<br />
从城里来的麦客对这一顿是很满意的,虽然是大冷天送到田地里吃,但是不管是装饭还是装菜的锅,都用稻草紧紧围住,到地里打开来的时候还是热气腾腾的。<br />
而且这菜还有肉,还有那番椒底料微微的香辣,在这个冷天来吃起来全身都是暖的——府城里也不是所有人家都能买得起番椒底料的,他们这些做麦客的,明显不可能常常吃得起。如今幸运的在这个东家家里吃一顿,果然是好吃,冬天吃最适合不过了。<br />
吃完中午这一顿,麦客们干活更舍得下力气了。
李小寒想到田地里大量的还没有做好防冻措施的庄稼,便觉得心发慌,李贤东这个老农民的脸色,让她觉得颇为不妙。<br />
春夏季的那一场旱灾,虽然他们已经提前努力做好了各种防旱措施,也向朝廷申请减免了赋税,通过与江南的贸易缓解了粮食的危机。<br />
但是,民间的存粮,还是受到一定影响的,大多数人都是勒紧了裤腰带,等着明年开春。如今,又来一场冻害,影响多大还没有人知道。<br />
心慌意乱中,李小寒又发散开去,一般寒流来袭,那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从北往南,比他们这里更北的地方怎么样了?<br />
不敢想。<br />
还有那不能说出口的,皇帝到底在什么时候瓜掉。李小寒只知道在这个冬天,但具体什么日子,那是真的想不起来了。<br />
外有天时带来的影响以及外来民族的威胁,内有统治者的更替带来的权力阶层动荡。<br />
天灾人祸,原来真的是并列而行。<br />
李小寒只觉得脑袋里面乱糟糟,翻来覆去的没有一件事情是有解决方案的。<br />
又过了不知道什么时候,旁边的房门被推开,李小寒听出王氏和李贤东的小心翼翼的脚步声,然后一个走进了厨房,另一个走进了工具房,最后又在厨房汇合,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,敲敲打打修缮锄头等工具铁器的声音。<br />
李小寒翻身穿上了棉衣,打开了房门。门外天还是黑的,但比起先前,已经有了些微明亮之感。<br />
李小寒给王氏搭把手,吃完早饭,王氏背起沉睡中的李小霜,一家四口出了门——何大娘刚好回家去了,说是妯娌的儿子正在相看,让她回去帮忙掌眼。<br />
出了门,往村外的田地里走去,又遇到了一起往外走的村里人。大家此刻也没有了说话的心情,一路沉默的来到了田地上。<br />
地里的小麦幼苗此刻看起来仍然青翠碧绿,除了有些焉之外,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两样。但即使是李小寒这个外行也知道,只不过是冻害的后果还没有来得及立刻显现。<br />
“族长。族长……”<br />
忽地人群中渐渐想起了喊族长的声音。<br />
“离水源远的地方马上覆盖土,离水源近的地方做好准备,我去找里长放水冻苗。”前方中传来族长的声音,隐约看见族长穿着棉衣往村里走回来,族长竟然已经巡查过一遍了。<br />
“爹,怎么做?”<br />
“咱家的麦地离水源远,等不及来水了。怎么得尽快用干土把小麦苗覆盖住,只露出三分之一即可。”李贤东看一眼周边,“去番椒地里挖土。”<br />
这个土也不是随便挖的,要干净的没有庄稼苗的地里的土。<br />
果然,隐约中李小寒已经听见有声音喊“去挖棉地。”“去挖番椒地。”<br />
到了番椒地,王氏把背上的李小霜放下来,用棉被包裹着放在一个大簸箕里,这个时候,也顾不上多精细了。<br />
安置好李小霜,王氏便抡起锄头跟着李贤东和李小寒忙活起来。<br />
如今是与天争时,能动的都要动起来。<br />
第133章<br />
机械的锄土、松土, 满身疲累,李小寒觉得自己只剩下本能在干活。<br />
约莫快到中午的时候,隐约听见前方有人大声欢呼, “水来了。水来了。”<br />
只是太远了, 李家三人顺着声音看过去, 看不见前方水渠有没有水。<br />
看了一会,李贤东继续低头干活, 闷声说道,“咱们家地偏,没有这么快到我们。娃她娘,你先带小霜回去做饭,带饭过来给咱们就行了。”王氏转头看了两眼,“不如我继续干, 小寒带小霜回去吧。”<br />
“我不行, 我带不了小霜, 娘你先回去。”李小寒拒绝道。<br />
李小霜如今一岁了, 先是在簸箕里睡醒,然后又被困在箩筐里, 很是不耐烦, 哭了几回, 王氏也哄了几回。<br />
李小寒宁愿干活, 也不愿意带这个娃。<br />
许是看到李小寒的表情实在不像是谦让, 王氏只能背起李小霜尽快回家做饭——偏偏何大娘连休三天假, 说是难的回家一趟, 趁机把事情都干完了。要不然, 也能多一个人手帮忙。<br />
王氏心中懊恼,动作却丝毫不慢, 很快田地里又只剩下李贤东和李小寒二人。<br />
“小寒,你如果累了,就先歇一歇。”李贤东说道,自己却不准备歇的。<br />
按照经验,只会一天比一天冷,早一天给麦苗覆盖上干土,麦苗受到的冻伤便更少一些,来年的收成便大不同了。<br />
“没事,爹,继续干吧。”<br />
李小寒虽然对传统农业种植小麦防寒防冻不是很了解,但是植物的原理是一样的,在寒潮到来的时候,越早做好保暖措施,植物受到的损失便越小,有时候,错过了那一个时机,后面再努力也救不回来了。<br />
两父女又埋头干了起来。<br />
“小寒。”<br />
“族长,你怎么来了?”李小寒听见声音抬起头,才发现族长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自己面前。<br />
看见两人埋头干活一身狼狈的样子,李族长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——按照李小寒对族中的贡献,头一批能用上水冻上苗的便应该有他们家。但是,李贤东家的田地位置实在不算好,离水源远。<br />
灾荒的时候,无论是旱灾还是冻灾还是虫灾,最先保的田地,永远是最好的田地,才能最大程度的保住尽可能多的收成。<br />
心中叹息一声,李族长问出一句,“一直跟着你的那个老钟叔呢?”<br />
“去府城传消息了。”李小寒不解回答,找老钟叔什么事?<br />
说曹操,曹操便到,远远的看着一行人马从远方飞奔而来,然后在李小寒身前停下。<br />
“老钟叔?”李小寒满腔疑问。<br />
回去的时候是老钟叔一个人,回来带来了一帮什么人,还自带锄头?<br />
“李姑娘,这些都是城里的麦客,二公子命他们跟着我回来了,你吩咐他们干活便成。”<br />
麦客,就是在麦子成熟的季节去赶场帮忙割麦子补贴家用的人。一般来说,多是小麦成熟时间不同的外来地区的农民,不过也有本地家里田地较少的农人或者是城里身强力壮的帮工。<br />
“爹,你来。你吩咐他们干活。”张辅让人带回来的这十几个麦客太及时太顶用了,李小寒声音里压不住的喜意。<br />
“哎。你们跟我来,现在要覆土保苗。”李贤东一招手,脸上终于有了点笑意,开始指派人干活。<br />
李族长见此,心里也松了口气,看了这些麦客两眼,便告辞而去。他要忙的事情也很多,自己家里的,族里的。<br />
看李贤东把人带过去干活,李族长也离开了,李小寒继续问道,“老钟叔,城里怎么样?”<br />
“公子忙翻了。这一场寒流来得太突然了,很多东西都没有准备好。”老钟叔说道,“不过你说的,用稻草和麦秆绑在白蜡幼苗树身给树保暖的方法,公子也传令下去立刻执行了,府衙那边我也去传话了。”<br />
“公子还问,树上的白蜡虫种是不是有影响?是不是没有方法?”老钟叔又问道。<br />
李小寒脸色颇为沉重与无奈,“是,有影响,没有办法。”<br />
长在树上的虫种,能有什么办法呢?这个时候采摘下来放屋里只有一个死。“公子说,他也猜到了,不然你不会不说这个。公子还让你别担心,既然这白蜡虫一直能在野外生存下来,没有灭绝。想来今年这个天气,虽然有影响,但是也能撑过去。”老钟叔说道。<br />
“嗯。我知道了。” 李小寒也明白这个道理,只是免不了忧虑。<br />
传完话,老钟叔看了看,随手拿起王氏放在一旁的锄头,加入了众人的队伍。<br />
“老钟叔,不用您。”这段时间李小寒也看出来了,老钟叔在将军府应该是有名望的前辈,起码张辅身边的四个青对老钟叔就很恭敬。当初说了只麻烦老钟叔过来保护自己,如今竟然是连农活都做了。<br />
“不碍事。我少时也是农家出身,只是后来去当了兵。这庄稼啊,一年的口粮在这里,最是重要了。”老钟叔头也不回,挥锄头的姿势颇为熟练。<br />
李小寒想了一想,放下锄头赶回家里和王氏一起准备饭菜——这些麦客从城里赶来,估计只吃了一顿早饭,如今干的是力气活,工钱另算,自己家起码得让人吃饱才行。<br />
王氏听闻老钟叔带了十几个麦客回来,心中松了一大口气——真的是这个时候,才觉得自己家人少。<br />
听闻是张辅令人过来的,王氏恨不得在佛前给张辅烧几炷香。<br />
“娘,天气冷,人多,我们整一个番椒炖菜;外加一锅糙米饭就行了吧。”李小寒看看厨房里的东西,说道。<br />
其实番椒炖菜,就是一块番椒底料放下去,融化后放腊肉片,放各式豆腐豆干,放芦菔青菜,最后一锅大乱炖。这个材料是不拘束的,有什么放什么,最后各种味道混合在一起,少有难吃的。平山村人最喜欢这种吃法。<br />
“成,这样好。天气冷,吃这个好。”王氏点头赞同。<br />
两母女开始洗菜切菜。过了约莫小半个时辰,何大娘居然提早回来了。<br />
“我看着这天冷得突然,我怕家里活计多,姑娘你和夫人忙活不过来,我便赶紧的回来了。”何大娘拎着个大包袱回来,包袱里是她换洗的冬衣。<br />
“何大娘你回来得太及时了,正好要准备十几个人的饭菜呢。”李小寒看见何大娘,就像看见了亲人。<br />
“我的大姑娘呦,你这手是要写字的,怎么能碰这冷水洗菜。我来,我来,你去烧火吧。”何大娘随手把包袱往房间里一扔,立刻奔过来。<br />
李小寒都愣了一愣,以往她冬天也没少在冬天洗菜啊,最多是用热水,怎么如今就成了写字的人不能碰冷水了呢。<br />
何大娘是不是产生了什么误解?<br />
何大娘才没有误解,她看出来了,自己府城里隔壁的隔壁的那个老童生,认得的字读的书还没有大姑娘多,整日就会说我这手是执笔写字的,岂可做这些俗事。<br />
那大姑娘的手也应该好好珍惜,烧火就算了,用冷水洗菜那是万万不能的,伤了手,写字便不美了,不过,“怎么要做十几个人饭菜?家里来客人了?”<br />
“哦,不是,是来了十几个麦客,在田地里帮忙覆土保苗呢。”<br />
“哦,原来是这样。那真是太好了。这老天爷怎么没提醒提醒就冻了呢。”<br />
虽然何大娘家没有田,但是像这样,周边的农人欠收,她们城里人买粮更难了。<br />
“大娘,城里情况怎么样?”李小寒问道。<br />
“唉,不怎么样。”何大娘叹息一声,“我出来的时候,听说城里冻死了两个老流浪汉。”<br />
“怎么就冻死人了?”王氏大惊。<br />
“年纪大了,一身病痛的,身边没有人看着,也没有什么御寒的衣物,熬不过去也正常。”何大娘感叹道,“每年都会有的了,只不过是今年早了一点。”<br />
即使是千年之后,也还有那年老丧失劳动力的老迈流浪汉,何况如今这个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。<br />
一时之间,厨房里陷入了沉默。<br />
“要我说,大姑娘你们李氏一族,活得比许多城里人强。”何大娘感叹道,“我看你们族里人心齐,能顶事。老幼病弱都有有妥善安置,比许多大户人家都好。”<br />
要不是何大娘家没有适龄的姑娘,何大娘真想把自家姑娘嫁到这里来。不是,虽然她家没有,但是她妯娌有啊。何大娘想起自己回去帮忙相看的事,明显的她妯娌没有看上那男方,也是,又穷又抠,还端着一副架子,实在不是过日子的人家。<br />
李小寒不知道何大娘的心思已经发散开去了。<br />
只是何大娘口中的城里的情况让她不容乐观。<br />
一时之间,厨房里大家各有所思,不再说话,很快就把午餐做好了。<br />
从城里来的麦客对这一顿是很满意的,虽然是大冷天送到田地里吃,但是不管是装饭还是装菜的锅,都用稻草紧紧围住,到地里打开来的时候还是热气腾腾的。<br />
而且这菜还有肉,还有那番椒底料微微的香辣,在这个冷天来吃起来全身都是暖的——府城里也不是所有人家都能买得起番椒底料的,他们这些做麦客的,明显不可能常常吃得起。如今幸运的在这个东家家里吃一顿,果然是好吃,冬天吃最适合不过了。<br />
吃完中午这一顿,麦客们干活更舍得下力气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