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4章
两个人只顾着摘枣、挖地瓜,完全忘了还有直播这回事。直到晚上回到村里,才注意到直播还在继续,留言区的互动弹幕积攒了99+。<br />
【这是在做绒花?还是在体验乡村生活啊。】<br />
【好有趣啊,我小时候也打过枣树,老好玩了!】<br />
【这不是国宝类节目吗?我走错直播间了?】<br />
【你这话说的,难道制作绒花的工人就没有自己的生活?非得24小时轮轴转呗。】<br />
【就算是文物,那背后也记载着老百姓的生活啊,反正我觉得挺好看的。】<br />
【但是真的好没意思……不如打游戏。】<br />
【没意思别看呗,也没人逼你。我是觉得看着挺放松的,权当自己体验生活了。】<br />
余光看一眼右上角的数据:<br />
在线人数:204,685<br />
累计观看:1,024,675<br />
袁奕:???<br />
下午的观众不是只有几百个吗?!<br />
——<br />
《与国宝同行》火了。<br />
开播不到一个星期,《与国宝同行》的总观看量破了十亿!在线观看的人数每天都在成倍数增加:<br />
第一天,几百个人看两人搅弄满缸的蚕茧<br />
第二天,十几万人围观湘华采摘花瓣,制作天然染料<br />
第三天,观众闭着眼睛,烫绒时发出的“嗞嗞”声,是二百万人的助眠背景<br />
……<br />
第七天,全国将近十分之一的观众都屏住呼吸,和袁奕一起小心翼翼地拼接着绒花头饰。<br />
同样是大爆的综艺节目,《与国宝同行》的直播内容无比简单。<br />
没有嘉宾们相互做游戏、没有节目组安排的闯关项目,也没有各种明线暗线制造矛盾的争吵……就是两个女孩子,靠自己的一双手,用古人传下来的技艺,制作出华国流传千百年的艺术品。<br />
要说笑料?有,毕竟袁奕爬树时不小心扯坏裤子的事,可是被观众记了好几天的。<br />
要说争吵?也有,两人为绒花的配色吵得不可开交,结果两人谁也不肯让,做出了两种不同风格的配饰。<br />
可最关键的看点只有两个字:慢,真。<br />
社会发展越来越快,人们生活的节奏也变得更加紧凑,大家只顾着怎么能更快地获得快乐,却忘了去享受快乐。<br />
那些大爆的娱乐节目节奏都很快,带来的快乐只有两三个小时,《与国宝同行》却是细水长流,每次打开直播间,都能感受到她们俩带来的快乐。<br />
还有真,真实。<br />
她们把制作绒花最真实的步骤展现了出来,就像是记录着种子从发芽到开花的过程,让观众可以感受到真实的体验。绒花的历史、技艺的传承,这都是毫不掩饰摆放在观众面前的,也是希望观众能够了解这些艺术品背后的故事。<br />
不像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节目,打着国风的旗号,做得却是为了娱乐而娱乐的游戏,艺术品在节目里就只是不起眼的装饰。<br />
“咱们又上热搜了!”<br />
结束直播后,袁国鸿赶紧把手机投放虚拟屏,让袁奕她们两个看。<br />
——《与国宝同行》收视率破20,仅次于春晚<br />
那是营销号几天前发布的一篇文章,当时就上了热搜,结果今天又火了一把。<br />
袁奕翻看着热搜下面的评论,撇撇嘴道:“这不是当时吹《寻宝奇兵》的热搜吗?”<br />
袁奕记得很清楚,一个星期前,《寻宝奇兵》刚播出第一期节目,这个营销号就发了【《寻宝奇兵》收视率破10,打破娱乐节目最高收视纪录!】<br />
没想到今天老壶装新酒,换了个标题和配图,又上了一次热搜。<br />
嗯,营销号还挺省钱的。<br />
当时《寻宝奇兵》上线时,所有媒体和营销号都在狂吹彩虹屁,又说节目组的制作用心,又说嘉宾的笑料十足,还说有望成为今年的爆款综艺。<br />
可再看看他们最新一期节目的收视率:9.8<br />
这样的数据,让那些媒体和营销号都集体失了声。<br />
袁国鸿打开备忘录,一边记录着热搜内容一边念念有词道:“第53条热搜,这次是第……16位,省了9w块。”<br />
《与国宝同行》在推广方面没有花一分钱,上热搜全靠网友口口相传,四舍五入下来,省下来的钱能多请几位国风大师出镜呢。<br />
好钢用在刀刃上,后天就是第一期节目的最后一天,按照原计划,袁国鸿邀请了好几位绒花的传承人来助阵,和袁奕湘华一起设计最后的走秀,同时带来一些自己的作品,让模特们可以佩戴装饰。<br />
毕竟袁奕和湘华只算得上是爱好者,这些学习了几十年手艺的非遗传承人,才是观众们更应该了解和崇拜的对象。<br />
“后天?”想起后天是周末,湘华继续道,“后天《寻宝奇兵》第一站也该结束了,咱们岂不是要打pk?”<br />
《寻宝奇兵》是录制+直播类节目,周一到周六更新录制内容和拍摄期间的花絮,周末则是直播,和场外的观众互动同时还安排了特别节目。<br />
上周末,他们的特别节目是直播带货,前半场卖得是某国风品牌的汉服和自制珠钗,销售额不怎么高,下半场9.9包邮的印花纸巾还有和国风品牌联名的化妆品,销售额倒是突破了十位数。
【这是在做绒花?还是在体验乡村生活啊。】<br />
【好有趣啊,我小时候也打过枣树,老好玩了!】<br />
【这不是国宝类节目吗?我走错直播间了?】<br />
【你这话说的,难道制作绒花的工人就没有自己的生活?非得24小时轮轴转呗。】<br />
【就算是文物,那背后也记载着老百姓的生活啊,反正我觉得挺好看的。】<br />
【但是真的好没意思……不如打游戏。】<br />
【没意思别看呗,也没人逼你。我是觉得看着挺放松的,权当自己体验生活了。】<br />
余光看一眼右上角的数据:<br />
在线人数:204,685<br />
累计观看:1,024,675<br />
袁奕:???<br />
下午的观众不是只有几百个吗?!<br />
——<br />
《与国宝同行》火了。<br />
开播不到一个星期,《与国宝同行》的总观看量破了十亿!在线观看的人数每天都在成倍数增加:<br />
第一天,几百个人看两人搅弄满缸的蚕茧<br />
第二天,十几万人围观湘华采摘花瓣,制作天然染料<br />
第三天,观众闭着眼睛,烫绒时发出的“嗞嗞”声,是二百万人的助眠背景<br />
……<br />
第七天,全国将近十分之一的观众都屏住呼吸,和袁奕一起小心翼翼地拼接着绒花头饰。<br />
同样是大爆的综艺节目,《与国宝同行》的直播内容无比简单。<br />
没有嘉宾们相互做游戏、没有节目组安排的闯关项目,也没有各种明线暗线制造矛盾的争吵……就是两个女孩子,靠自己的一双手,用古人传下来的技艺,制作出华国流传千百年的艺术品。<br />
要说笑料?有,毕竟袁奕爬树时不小心扯坏裤子的事,可是被观众记了好几天的。<br />
要说争吵?也有,两人为绒花的配色吵得不可开交,结果两人谁也不肯让,做出了两种不同风格的配饰。<br />
可最关键的看点只有两个字:慢,真。<br />
社会发展越来越快,人们生活的节奏也变得更加紧凑,大家只顾着怎么能更快地获得快乐,却忘了去享受快乐。<br />
那些大爆的娱乐节目节奏都很快,带来的快乐只有两三个小时,《与国宝同行》却是细水长流,每次打开直播间,都能感受到她们俩带来的快乐。<br />
还有真,真实。<br />
她们把制作绒花最真实的步骤展现了出来,就像是记录着种子从发芽到开花的过程,让观众可以感受到真实的体验。绒花的历史、技艺的传承,这都是毫不掩饰摆放在观众面前的,也是希望观众能够了解这些艺术品背后的故事。<br />
不像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节目,打着国风的旗号,做得却是为了娱乐而娱乐的游戏,艺术品在节目里就只是不起眼的装饰。<br />
“咱们又上热搜了!”<br />
结束直播后,袁国鸿赶紧把手机投放虚拟屏,让袁奕她们两个看。<br />
——《与国宝同行》收视率破20,仅次于春晚<br />
那是营销号几天前发布的一篇文章,当时就上了热搜,结果今天又火了一把。<br />
袁奕翻看着热搜下面的评论,撇撇嘴道:“这不是当时吹《寻宝奇兵》的热搜吗?”<br />
袁奕记得很清楚,一个星期前,《寻宝奇兵》刚播出第一期节目,这个营销号就发了【《寻宝奇兵》收视率破10,打破娱乐节目最高收视纪录!】<br />
没想到今天老壶装新酒,换了个标题和配图,又上了一次热搜。<br />
嗯,营销号还挺省钱的。<br />
当时《寻宝奇兵》上线时,所有媒体和营销号都在狂吹彩虹屁,又说节目组的制作用心,又说嘉宾的笑料十足,还说有望成为今年的爆款综艺。<br />
可再看看他们最新一期节目的收视率:9.8<br />
这样的数据,让那些媒体和营销号都集体失了声。<br />
袁国鸿打开备忘录,一边记录着热搜内容一边念念有词道:“第53条热搜,这次是第……16位,省了9w块。”<br />
《与国宝同行》在推广方面没有花一分钱,上热搜全靠网友口口相传,四舍五入下来,省下来的钱能多请几位国风大师出镜呢。<br />
好钢用在刀刃上,后天就是第一期节目的最后一天,按照原计划,袁国鸿邀请了好几位绒花的传承人来助阵,和袁奕湘华一起设计最后的走秀,同时带来一些自己的作品,让模特们可以佩戴装饰。<br />
毕竟袁奕和湘华只算得上是爱好者,这些学习了几十年手艺的非遗传承人,才是观众们更应该了解和崇拜的对象。<br />
“后天?”想起后天是周末,湘华继续道,“后天《寻宝奇兵》第一站也该结束了,咱们岂不是要打pk?”<br />
《寻宝奇兵》是录制+直播类节目,周一到周六更新录制内容和拍摄期间的花絮,周末则是直播,和场外的观众互动同时还安排了特别节目。<br />
上周末,他们的特别节目是直播带货,前半场卖得是某国风品牌的汉服和自制珠钗,销售额不怎么高,下半场9.9包邮的印花纸巾还有和国风品牌联名的化妆品,销售额倒是突破了十位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