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只是看不惯那些仿制抄袭之人,谁念着你家吃的了!哼!”<br/> “不念着我家吃的?那还专门去吃别人仿的蛋挞?哎?你脸怎么红了?”<br/> 唐锦翊歪头凑近。<br/> “我......”<br/> 那书生极不愿意跟唐锦翊这种人有过多交集,唐锦翊的突然离近,让他一时语塞。<br/> 越说不出话越急,慌忙中推着同伴就要走。<br/> “小郎君请留步。”<br/> 唐九笑眯眯叫住他。<br/> “这个蛋挞经过改进,已经不叫梅子蛋挞了,而是改名‘奶油蛋挞’。说起来,奶油蛋挞比梅子蛋挞更香、奶味更足、用料更讲究,所以口感也更好。小郎君买一盒尝尝吧?正好一盒六个,你们一行六人也好分。”<br/> “好。”<br/> 书生应得极其痛快,唐锦翊一口唾沫呛进嗓子,扭着头乱咳起来。<br/> “既然是你推荐的,那我就买了。”<br/> 说着拿出一锭银子交到唐九手中,“不用找了。剩余的就在你这存着,下次我再来。”<br/> 唐九躬身拜谢,之后,又递上半只流着稠汁儿的大饭团,“多谢小郎君支持我家生意,饿了吧?尝尝这个饭团,我家新出的菜品,可好吃啦。”<br/> 书生小心接过,然而半只喷香的饭团捧在手心,他也不看也不吃。与他同来之人都走了,他的两条腿愣是迈不动,一双眼像是长在了唐九身上,挪都挪不开,就那么直戳戳地定在那里,等着唐九同他说话。<br/> “这位小哥哥.....我看你长得眉清目秀、英俊风流,要不,以后下了学来百味楼当学徒吧!我教你做。”<br/> 唐锦翊背着手,一个晃身挡在唐九身前。<br/> 风吹起的额前长发恰巧打在了书生脸上。<br/> 书生一懵,“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!”<br/> 羞得满脸通红,甩了袖子就跑。<br/> ......<br/> 直跑到远处拐角隐藏处,书生才敢回头再看那个清瘦挺拔、令人心生爱慕的身影,却只见那百味楼的唐二郎正弯腰垂头,亲昵地为他整理衣裳。<br/> 他握紧拳头跺了跺脚,“如此美好的人儿,怎么能让唐家那个□□糟蹋了去!不行!我得回去!”<br/> “远丰,你干什么去?”<br/> 有人问他。<br/> “回去救我心上人去!”<br/> --------------------<br/> 第五十七章<br/> 简易摊位旁。<br/> 唐锦翊拉着唐九看了一圈又一圈,还帮他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发丝。<br/> 最后,他又从袖子里抽出一条白丝帕抖了抖,对角折成三角形。<br/> “还是我来叫卖吧,你帮忙收钱就行。”<br/> 说着,把三角形的两个边分别撕开一条缝,再把两端绑起来挂在唐九的两边耳朵上。<br/> “为什么?”<br/> 唐九委屈巴巴,垂着手任他摆弄。<br/> “难道唐九做得不好么?”<br/> “不,你做得很好。”<br/> 唐锦翊一边把自制的简易丝制口罩为他整理服帖,一边漫不经心道:“我只是不喜欢他们那样看你。”<br/> “主人……”<br/> 唐九吃了一惊,正要说些什么,就被人打断了。<br/> “快放开他!”<br/> 远丰从远处跑来,跑得面红耳赤。见唐锦翊几乎要贴上唐九的脸,他忍不住大叫一声,若不是顾及着自身形象,手中的大饭包早就扔了过去。<br/> 结果这一声叫,不光引来了宋渊,还引来了几个围观热闹的闲人。<br/> “哎呀,火气如此大,是怎么了?”<br/> 宋渊刚从朋友处过来就赶上了这档子事,抖着扇子一阵好奇。<br/> 远丰不等别人说话,用力拽了唐锦翊一把。<br/> 唐锦翊刚才只顾着给唐九戴“口罩”,连他喊了什么都没听清,只知道一个灰白身影跑过来,还没干什么,就一个不稳,晃晃悠悠被他拉到跟前。<br/> “我要跟你学做菜!”<br/> 别看远丰是个书生,嗓门却大的离奇。<br/> 一声下去,围观的人又多了一层。<br/> 唐锦翊稳住身形,故意不让自己露出慌张之色。<br/> 他捋了把并不存在的胡须,扬声问道:“可想通了?”<br/> “想通了,我就要跟你学做菜!”<br/> 说着说着人就站到了唐九身边,想把唐锦翊和唐九隔开。然而,这点小心思早就被唐锦翊看了个光。<br/> “跟我学做菜,要收学费的。”唐锦翊试探说道。<br/> “你说多少,我给就是。”<br/> 能上学的人,家中条件势必不错。远丰更是如此,从穿着就能看出,他是太学的学生。<br/> 据说太学是专门培养官员和世子的学府,里面的人非富即贵,不是常人能比。所以,对于远丰如此痛快的回答,唐锦翊一点都不意外。<br/> 当然,唐锦翊也不墨迹。趁着人多,迅速说出了自己想要招收学徒的想法。<br/> “我百味楼招收学徒,光有银子也不行,还得看自身条件。”<br/> 虽说是为生意着想,但收徒这事也得讲究缘分,他可不是人人都要。<br/> “须得善良谦虚、勤学好问、肯吃苦才行,若是狂妄自大之徒或是滴滴的娇气包,我可当不起这个老师傅。”<br/> 说话时,唐锦翊的目光扫过人群,发现了几张熟面孔。<br/> 那包着兰头巾身穿深色布袍的八字胡,是西街炸米花的;那梳着高发髻背着小竹篓的郎君,是东街卖瓜子的;那将头发编成小辫围在头顶的老头,是在东街卖过干脆面的......<br/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