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人正是苍氏三人,苍金在前,苍保和苍化在后。三人手中各提着一只鸟笼,根据大小推断,里面定然是猛禽。<br />
“参见君上。”三人放下鸟笼,叠手行礼。<br />
“起。”林珩叫起三人,道,“楚齐有盟,需知两军大营所在。”<br />
苍金三人早有准备,闻言掀起鸟笼上的蒙布,现出笼中的猛禽,分明是三只夜枭。<br />
“君上,以夜枭搜寻,定然可得。”苍金信誓旦旦,没有丝毫迟疑。<br />
三人随大军出征,带来家中最好的猛禽,专为等待出头的机会。<br />
他们新投而来,底蕴远不及晋国氏族。要想在战争中崭露头角,势必要另辟蹊径。<br />
驯鸟是他们的看家本领。<br />
林珩愿意用到他们,他们必须完成任务,不负国君期待。<br />
当着林珩的面,三人做出保证,同时打开鸟笼,放飞笼中的夜枭。<br />
暗夜中,三道黑影穿过夜风,振翅无声。<br />
苍金三人向林珩叠手,先一步出发,驾车追随夜枭的身影。<br />
“君侯以为如何?”林珩再度看向楚煜。<br />
“晋人才济济,寡人歆羡。”楚煜发出赞叹,言出由心,并无半分虚假。<br />
问题解决,大军继续沿河北上,搜寻楚军大营。<br />
队伍行进间,头顶乌云渐浓。<br />
云层遮挡天空,不见月光星辉。<br />
途经一段河道,正是晋楚初次交锋的战场。<br />
河岸旁犹有残存的木桩,孤零零立在土中。断裂的绳索缠绕其上,末端飘荡在水面,随河水载浮载沉。<br />
渡河的船只和木板或被卷走,或沉入水下,早就不见踪影。<br />
冷风掠过,掀动废墟中的土块,翻滚着落入水中,砸起成片的水花。<br />
大军没有在河畔停留,继续在夜色中行路。<br />
前方数百米,一只夜枭折返,盘旋在苍金车顶,分明有所发现。不到片刻,另外两只相继返回,盘旋的方式与前者一般无二。<br />
苍氏三人面现惊异,立即来见林珩,言三只夜枭皆有发现,请派骑兵探路。<br />
“三座大营?”<br />
夜枭都有发现,证明大营至少有三座。<br />
是故布疑阵还是另有谋划?<br />
谨慎起见,林珩采纳苍金的建议,暂时停止前进,先派骑兵前去探查。<br />
“君上,臣请命。”智泽主动请缨。<br />
智陵身为新军军将,不能再率领探骑。智泽代表智氏出面,当众向林珩请命。“准。”林珩准智泽所请,调派新军中精锐的黑甲。<br />
继智氏之后,费氏、鹿氏和陶氏均有人出列,请命前去探查。<br />
林珩一概点头。<br />
相比晋骑,越骑更是来去如风,擅长搜集情报。<br />
楚煜点出二十人,与晋骑一同出发。<br />
“查明实情,立即折返。”<br />
“诺。”<br />
众人领命,陆续飞身上马。<br />
苍氏三人与骑兵同行,负责追寻夜枭的路线。<br />
“去吧。”<br />
苍金高举手臂,放飞夜枭。<br />
探骑分成三路,追随振翅的夜枭闯入茫茫暗夜,向驻扎在上游的营盘潜行而去。<br />
第一百九十九章<br />
冷风呼啸,暴雨倾盆。<br />
豆大的雨珠从天而降,顷刻连成一片。雨水密集交织成瀑,恍如银河倒泻。<br />
雷鸣声时隐时现,同雨音混杂在一起,贯穿天地之间,隐藏急促的马蹄声。<br />
一道闪电砸落,击中一株巨木。<br />
枯死的树干纵向截断,焦黑断裂的枝干分别倒向两侧。残存的树根蹿起火舌,短暂攀升跳跃,很快被雨水熄灭。<br />
一路探骑穿过雨幕,策马来到野河上游,发现第一座楚军大营。<br />
黑夜中,营地内不见火光,笼罩在雨幕之下,如同一头沉默的巨兽,蹲踞在一片丘陵背后。<br />
“停!”<br />
智泽举起右臂,命令骑士停步。<br />
苍金行在队伍前,为探路方便,弃车上马。身上的长袍被雨水打湿,发冠也被摘下,换成一条皮绳,牢牢捆扎发髻。<br />
雨势太大,夜枭没有继续飞行,收起双翼落在苍金肩头,紧贴着他的脸颊。<br />
苍氏掌握驯鸟秘法,深谙鸟类鸣叫的规律。在苍金的指引下,智泽率领的骑士顺利锁定目标,找到野河上游的一座营盘。<br />
“楚军大营?”<br />
智泽翻身下马,徒步登上一座土丘。<br />
夜色掩盖他的身影,他在雨中眺望,大致估算营地内的帐篷,古怪的感觉萦绕心头,不由得锁紧眉心。<br />
“郎君,是有哪里不对?”苍金下马走上前,看到智泽的神情,不由得心生疑惑。<br />
“之前河畔一战,楚军多达数万,纵有死伤也不过千人。观前方营盘,占地虽然不小,帐篷数量有限,绝难容纳全部楚军,委实有些奇怪。”智泽话音刚落,骑士身后突然传来声响。众人立刻警戒,迅速拔剑在手。<br />
声音越来越近,眨眼来至近前。<br />
众人定睛望去,就见两骑先后出现,一着黑甲,一着红甲,分别来自另外两支探骑。<br />
确认过身份,警报解除。两人被放行,一同来到智泽近前。<br />
他们奉命前来送信,道出各自发现。<br />
“相隔此地不远,有营盘,帐篷逾万。”<br />
“另有一营在北,营盘占地颇广,建制类齐。”<br />
从来人口中得知信息,智泽摊开掌心,以指尖勾勒三座营盘的位置,凝视良久,不禁恍然大悟。<br />
“我明白了!”一句话脱口而出,吸引来众人注意。<br />
“楚军大营,俱是楚军大营!”<br />
时间紧要,智泽没有多作解释,留半数探骑守在原地,果断飞身上马,飞速返回大军送信。<br />
“尔等继续监视营盘,不放过任何风吹草动!”<br />
“诺!”<br />
骑士训练有素,领命后潜藏在土丘后,并巧妙隐藏起战马。<br />
送信的骑士原路折返,向上峰带回口信。<br />
智泽策马穿过雨幕,途中不断扬鞭,一路风驰电掣,返回大军的时间比来时缩短一半。<br />
抵达大军外围,他抹去脸上的雨水,对巡逻甲士道:“我有要事禀报君上!”<br />
见他郑重其事,甲士不敢阻拦,迅速让开道路。<br />
雨水尚未波及大军所在,智泽翻身下马,将马鞭丢给军仆,浑身湿漉漉来到君前,叠手行礼:“君上,前方发现三座大营,彼此相距不远,互为犄角。若臣没有料错,楚军分营。另一座或为齐军大营。”<br />
听完智泽的分析,林珩目光微凝,思量楚军分营的用意,一时间竟想不出答案。<br />
一旁的金车上,楚煜靠着车栏,左手扣住右臂,一下下转动腕上的玉环。目光深邃,神情若有所思。<br />
“君侯。”他忽然开口,打断了林珩的思绪,“此事或许简单,无关任何计谋。”<br />
“为何?”林珩转头看向楚煜,面带疑惑。<br />
“楚侯自称蛮夷,多次不遵礼仪,国内却严格执行分封。楚国氏族在封地握有生杀大权,连国君也不能插手,堪称国中之国。”楚煜的语速不紧不慢,牵引林珩跳出原有思维,从另一个角度寻找答案,“楚有六军,国君掌半数,余者握于氏族。楚项借调兵收拢军权,氏族表面屈从,背地里未必顺服。之前两军交锋,君侯神机妙算,楚项渡河之策落空,损失不小,氏族定然心生不满,甚至会借机发难。此番分营许是妥协,出于无奈之举。”<br />
“楚侯与氏族不和,不得不分营?”林珩仔细思量,不禁茅塞顿开,心中豁然开朗。<br />
“自楚项归国,再至登上君位,楚国三年两乱,氏族灭家者不知凡几。楚项好以强势压人,擅使铁血手腕。此等手段效果显著,却也容易埋下隐患,甚至遭到反噬。”<br />
越国和楚国有血海深仇,两国宗室同出一源,彼此间却是不死不休。<br />
越间天下无双。<br />
楚煜身在国内,就能准确把握纪州城内的动向。<br />
综合送回的情报,他能断言楚军内部出现分歧,而且相当不小。“战中生隙,岂非取死之道?”林珩知晓楚国内部矛盾,但在战时依旧如此,他很是费解,并且大受震撼。<br />
晋国勋旧和新氏族向来不和,一度发展到街头殴斗,刀兵相向。可一旦走上战场,双方仍能精诚合作,互相交付信任。<br />
他为镇压有狐氏叛乱也曾大开杀戒,还下令处死公子长,肃州城内的法场上血流成河。<br />
晋国氏族对他的观感颇为复杂,褒贬俱有,畏惧同样不少。但在伐楚之战中,君臣之间的隔阂和龃龉都能压下,只为获取胜利。<br />
楚国显然不是这样。<br />
“君侯觉得难以理解?”一眼看出林珩的想法,楚煜不以为奇。事实上,换成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人,都会对楚国君臣的作风存有非议。<br />
任性,恣意妄为,不顾大局。
“参见君上。”三人放下鸟笼,叠手行礼。<br />
“起。”林珩叫起三人,道,“楚齐有盟,需知两军大营所在。”<br />
苍金三人早有准备,闻言掀起鸟笼上的蒙布,现出笼中的猛禽,分明是三只夜枭。<br />
“君上,以夜枭搜寻,定然可得。”苍金信誓旦旦,没有丝毫迟疑。<br />
三人随大军出征,带来家中最好的猛禽,专为等待出头的机会。<br />
他们新投而来,底蕴远不及晋国氏族。要想在战争中崭露头角,势必要另辟蹊径。<br />
驯鸟是他们的看家本领。<br />
林珩愿意用到他们,他们必须完成任务,不负国君期待。<br />
当着林珩的面,三人做出保证,同时打开鸟笼,放飞笼中的夜枭。<br />
暗夜中,三道黑影穿过夜风,振翅无声。<br />
苍金三人向林珩叠手,先一步出发,驾车追随夜枭的身影。<br />
“君侯以为如何?”林珩再度看向楚煜。<br />
“晋人才济济,寡人歆羡。”楚煜发出赞叹,言出由心,并无半分虚假。<br />
问题解决,大军继续沿河北上,搜寻楚军大营。<br />
队伍行进间,头顶乌云渐浓。<br />
云层遮挡天空,不见月光星辉。<br />
途经一段河道,正是晋楚初次交锋的战场。<br />
河岸旁犹有残存的木桩,孤零零立在土中。断裂的绳索缠绕其上,末端飘荡在水面,随河水载浮载沉。<br />
渡河的船只和木板或被卷走,或沉入水下,早就不见踪影。<br />
冷风掠过,掀动废墟中的土块,翻滚着落入水中,砸起成片的水花。<br />
大军没有在河畔停留,继续在夜色中行路。<br />
前方数百米,一只夜枭折返,盘旋在苍金车顶,分明有所发现。不到片刻,另外两只相继返回,盘旋的方式与前者一般无二。<br />
苍氏三人面现惊异,立即来见林珩,言三只夜枭皆有发现,请派骑兵探路。<br />
“三座大营?”<br />
夜枭都有发现,证明大营至少有三座。<br />
是故布疑阵还是另有谋划?<br />
谨慎起见,林珩采纳苍金的建议,暂时停止前进,先派骑兵前去探查。<br />
“君上,臣请命。”智泽主动请缨。<br />
智陵身为新军军将,不能再率领探骑。智泽代表智氏出面,当众向林珩请命。“准。”林珩准智泽所请,调派新军中精锐的黑甲。<br />
继智氏之后,费氏、鹿氏和陶氏均有人出列,请命前去探查。<br />
林珩一概点头。<br />
相比晋骑,越骑更是来去如风,擅长搜集情报。<br />
楚煜点出二十人,与晋骑一同出发。<br />
“查明实情,立即折返。”<br />
“诺。”<br />
众人领命,陆续飞身上马。<br />
苍氏三人与骑兵同行,负责追寻夜枭的路线。<br />
“去吧。”<br />
苍金高举手臂,放飞夜枭。<br />
探骑分成三路,追随振翅的夜枭闯入茫茫暗夜,向驻扎在上游的营盘潜行而去。<br />
第一百九十九章<br />
冷风呼啸,暴雨倾盆。<br />
豆大的雨珠从天而降,顷刻连成一片。雨水密集交织成瀑,恍如银河倒泻。<br />
雷鸣声时隐时现,同雨音混杂在一起,贯穿天地之间,隐藏急促的马蹄声。<br />
一道闪电砸落,击中一株巨木。<br />
枯死的树干纵向截断,焦黑断裂的枝干分别倒向两侧。残存的树根蹿起火舌,短暂攀升跳跃,很快被雨水熄灭。<br />
一路探骑穿过雨幕,策马来到野河上游,发现第一座楚军大营。<br />
黑夜中,营地内不见火光,笼罩在雨幕之下,如同一头沉默的巨兽,蹲踞在一片丘陵背后。<br />
“停!”<br />
智泽举起右臂,命令骑士停步。<br />
苍金行在队伍前,为探路方便,弃车上马。身上的长袍被雨水打湿,发冠也被摘下,换成一条皮绳,牢牢捆扎发髻。<br />
雨势太大,夜枭没有继续飞行,收起双翼落在苍金肩头,紧贴着他的脸颊。<br />
苍氏掌握驯鸟秘法,深谙鸟类鸣叫的规律。在苍金的指引下,智泽率领的骑士顺利锁定目标,找到野河上游的一座营盘。<br />
“楚军大营?”<br />
智泽翻身下马,徒步登上一座土丘。<br />
夜色掩盖他的身影,他在雨中眺望,大致估算营地内的帐篷,古怪的感觉萦绕心头,不由得锁紧眉心。<br />
“郎君,是有哪里不对?”苍金下马走上前,看到智泽的神情,不由得心生疑惑。<br />
“之前河畔一战,楚军多达数万,纵有死伤也不过千人。观前方营盘,占地虽然不小,帐篷数量有限,绝难容纳全部楚军,委实有些奇怪。”智泽话音刚落,骑士身后突然传来声响。众人立刻警戒,迅速拔剑在手。<br />
声音越来越近,眨眼来至近前。<br />
众人定睛望去,就见两骑先后出现,一着黑甲,一着红甲,分别来自另外两支探骑。<br />
确认过身份,警报解除。两人被放行,一同来到智泽近前。<br />
他们奉命前来送信,道出各自发现。<br />
“相隔此地不远,有营盘,帐篷逾万。”<br />
“另有一营在北,营盘占地颇广,建制类齐。”<br />
从来人口中得知信息,智泽摊开掌心,以指尖勾勒三座营盘的位置,凝视良久,不禁恍然大悟。<br />
“我明白了!”一句话脱口而出,吸引来众人注意。<br />
“楚军大营,俱是楚军大营!”<br />
时间紧要,智泽没有多作解释,留半数探骑守在原地,果断飞身上马,飞速返回大军送信。<br />
“尔等继续监视营盘,不放过任何风吹草动!”<br />
“诺!”<br />
骑士训练有素,领命后潜藏在土丘后,并巧妙隐藏起战马。<br />
送信的骑士原路折返,向上峰带回口信。<br />
智泽策马穿过雨幕,途中不断扬鞭,一路风驰电掣,返回大军的时间比来时缩短一半。<br />
抵达大军外围,他抹去脸上的雨水,对巡逻甲士道:“我有要事禀报君上!”<br />
见他郑重其事,甲士不敢阻拦,迅速让开道路。<br />
雨水尚未波及大军所在,智泽翻身下马,将马鞭丢给军仆,浑身湿漉漉来到君前,叠手行礼:“君上,前方发现三座大营,彼此相距不远,互为犄角。若臣没有料错,楚军分营。另一座或为齐军大营。”<br />
听完智泽的分析,林珩目光微凝,思量楚军分营的用意,一时间竟想不出答案。<br />
一旁的金车上,楚煜靠着车栏,左手扣住右臂,一下下转动腕上的玉环。目光深邃,神情若有所思。<br />
“君侯。”他忽然开口,打断了林珩的思绪,“此事或许简单,无关任何计谋。”<br />
“为何?”林珩转头看向楚煜,面带疑惑。<br />
“楚侯自称蛮夷,多次不遵礼仪,国内却严格执行分封。楚国氏族在封地握有生杀大权,连国君也不能插手,堪称国中之国。”楚煜的语速不紧不慢,牵引林珩跳出原有思维,从另一个角度寻找答案,“楚有六军,国君掌半数,余者握于氏族。楚项借调兵收拢军权,氏族表面屈从,背地里未必顺服。之前两军交锋,君侯神机妙算,楚项渡河之策落空,损失不小,氏族定然心生不满,甚至会借机发难。此番分营许是妥协,出于无奈之举。”<br />
“楚侯与氏族不和,不得不分营?”林珩仔细思量,不禁茅塞顿开,心中豁然开朗。<br />
“自楚项归国,再至登上君位,楚国三年两乱,氏族灭家者不知凡几。楚项好以强势压人,擅使铁血手腕。此等手段效果显著,却也容易埋下隐患,甚至遭到反噬。”<br />
越国和楚国有血海深仇,两国宗室同出一源,彼此间却是不死不休。<br />
越间天下无双。<br />
楚煜身在国内,就能准确把握纪州城内的动向。<br />
综合送回的情报,他能断言楚军内部出现分歧,而且相当不小。“战中生隙,岂非取死之道?”林珩知晓楚国内部矛盾,但在战时依旧如此,他很是费解,并且大受震撼。<br />
晋国勋旧和新氏族向来不和,一度发展到街头殴斗,刀兵相向。可一旦走上战场,双方仍能精诚合作,互相交付信任。<br />
他为镇压有狐氏叛乱也曾大开杀戒,还下令处死公子长,肃州城内的法场上血流成河。<br />
晋国氏族对他的观感颇为复杂,褒贬俱有,畏惧同样不少。但在伐楚之战中,君臣之间的隔阂和龃龉都能压下,只为获取胜利。<br />
楚国显然不是这样。<br />
“君侯觉得难以理解?”一眼看出林珩的想法,楚煜不以为奇。事实上,换成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人,都会对楚国君臣的作风存有非议。<br />
任性,恣意妄为,不顾大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