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临安
苏临砚不免心情复杂。<br />
小厮已然吓个半死,原地说不出话。愣了半晌,才听到主子开口,“装殓起来,给口棺椁。”<br />
小厮赫然清醒,弓着身子,准备把事儿悄悄办了,府上还在养病,不能张扬,实在不吉利。<br />
正卧的灯未熄,从窗沿漏出半星,烛光微弱。<br />
苏临砚朝光亮的地方走去,在门前听到里面窸窣的对话声。<br />
有人。<br />
苏临砚下意识止住步子,还未后退,又听到几句不太明晰的对白。<br />
有……年轻女子。<br />
师母早逝,叶老膝下无子,更不可能有侍女。<br />
那这女子,又是从何而来。<br />
苏临砚浅皱眉头。<br />
等那头谈话结束,吱呀一声,门被推开,果然走出个裹得严严实实的人。<br />
斗篷罩住身子,却依旧能看出体态纤瘦轻盈,她愣了一瞬,暂停脚步,隔着不远处执灯而立。<br />
袖袍宽大,浑身只露出一截手腕,皮肤被灯亮衬得白皙温浅,圈着只细绿的翡翠镯,冰色深透,是罕见的好料子。<br />
苏临砚退后一步,算是给她让路。<br />
那人却依旧没走。<br />
苏临砚不解其意,夜很静,人声便显得清冷:“无论阁下是谁,今夜之事,我只会当从未发生过。”<br />
过了两息,那人继续向前走,却在二人擦肩时,停住步子。<br />
她踮起脚,把帷帽拉出一道缝,缓缓举起手中的灯。<br />
煤油的味也顺着扑入苏临砚鼻端。<br />
光影擦过衣袂,两个人的影子逐渐贴近,马灯里的笼心子在滚动,乍亮乍熄的,擦过苏临砚的胸膛、脖颈、下颌——<br />
直停留至眼睛。<br />
眼珠平滑,双眸如墨染,倒映出跳动的芯光,愈显深邃夺目。本是端方温和的一个人,因为她的动作实在让人不适,眉头微皱,神光霎时变得清冷锐利。<br />
她把这十分唐突的动作,做得合情合理,毫无一丝心虚,坦坦荡荡。<br />
苏临砚喉结微动,低头,想要直视回去。<br />
只从缝隙中看到一双眼睛,就见她落下视线,苏临砚依旧看不到她帷帽下的脸。<br />
于是苏临砚皱起眉,后退一步,架起生人勿近的势头,像是被冒犯到:“姑娘究竟……意欲何为。”<br />
那名女子终于开口说了今夜第一句话。<br />
“你是之江人。”<br />
依旧……非常冒犯。她的声音很薄,被刻意压低也能听出异常年轻,被冷风夹杂包裹,悠悠的,像是随时可以被吹走。<br />
“是临安来的吗?”<br />
她竟还敢继续问!<br />
苏临砚已经想赶人了。<br />
那女子把马灯换了只手提,低着头,不管旁人死活,自顾自说起来。<br />
“你姓什么。”<br />
“杭州的宅子还在吗……”<br />
“家中现在还剩几口人。”<br />
“赵夫人……”<br />
她好像还想问什么,却戛然而断,自己止了话头。<br />
其实苏临砚从一开始也并未回答她。<br />
他目光沉沉。<br />
气氛遽然紧张。<br />
苏临砚自入金陵,从未见过她,便应当是不曾相识。这人的盘问来得太快,也太不合宜。<br />
简直随心而欲,毫无分寸。<br />
似是感受到灼人的视线,她轻轻仰起头,对上苏临砚的目光。<br />
先是一怔松。<br />
苏临砚显得有些高了,她低了半个头,这个角度只能看见他的下颌,边缘锋利些,弧度也明晰。<br />
她又后退一步,完整看到脸。<br />
浓眉漆目,唇鼻分晰,气质沉静时便显深厚,可他蹙着眉,阴着脸,被灯掠过轮廓,就英俊得有些夺目了。<br />
苏临砚被盯得难受。<br />
他是君子,从小读四书五经,为人风度谦逊,敬老爱幼,对妇孺更是十分温和,礼度有加。<br />
她没有攻击性。<br />
却让人不舒服。<br />
甚至看不到面孔。<br />
是他在被观察,被试探。<br />
这令人不适,可他心里疑惑更多,甚至压住了这不适感。<br />
他语气已经是没好气,又真是觉得有些好笑,似要看她究竟想干什么。<br />
“在下祖籍浙江临安,礼闱及京,姓苏,老宅家中连带仆人共三十六口。赵?母亲赵氏,阁下认识?”<br />
这本就没什么好掩饰,他的身世,本朝官员早已扒了个干净。这女子看起来也不像寻常百姓。<br />
她提着马灯的手指渐渐用力,天气太冷,被冻得发红。<br />
“李伯伯呢……”<br />
苏临砚是真的愣住了,他险些觉得自己听错:“……什么?”<br />
她的嗓音有些哑:“那个会做,定胜糕的。”<br />
苏临砚心里咯噔一下。<br />
他缓了许久,才开口:“你不愿露出面容,又怎么相认。”<br />
“三十六口……差一个人……”<br />
她又自顾自说起来,“李伯伯死了吧。”<br />
苏临砚看着她,没甚神情。<br />
“前年入冬去的。”<br />
“病死?”<br />
“年纪大了。”苏临砚也不管了,就这么跟她搭话。<br />
真是奇怪了。<br />
他能这么跟这人聊,也是奇怪了。<br />
她不说话,苏临砚就这么低头瞧着她。马灯里的蜡烛都快没了,灯光很弱,温吞吞一笼,整个庭院又空荡荡的,显得愈发昏暗。<br />
灯油快尽,但其实也没过多久。<br />
说明她离家遥远。<br />
忽的,有洒落的白簌结晶沾上她的衣物,落得越来越多,沾肤即化,冷风寒气愈重,原是下雪了。<br />
这是今年第一场雪。<br />
初雪很冷。<br />
黑夜阒寂朦胧,只一盏不甚明亮的灯光以她向外重重散开,晦明交接之处,落下的飞雪也与之相融。<br />
远处传来有节奏的敲打声。<br />
她歪头看了一眼,在原地默了两息,才慢慢朝发出响声的方向走过去。<br />
走了两步又停下,苏临砚感受到了她的视线,于是隔着银白翻飞的雪沫与她对视。<br />
“你的身上,有点血腥味。”<br />
这是她最后一句话,没有压低声音,还是微哑,但非常柔和,在万籁俱寂的雪夜里,低润好听。<br />
又过了一会儿。<br />
马蹄声踏起,越来越远,直到完全听不清楚,苏临砚才呵出一口冷气,推进了阁老的房门。<br />
一进去,点起灯,便听见老人家在笑。“怎么,不认识了?”<br />
叶老纯粹拿他逗乐,苏临砚更是无奈:“师长……”<br />
他重新煨起炉火,递上暖茶。<br />
叶首辅喝了两口热身子,叹口气:“我年纪大了,可什么都听不到。是你站在门口太久了。”<br />
苏临砚垂眉。<br />
他已察觉到师父情绪不对。<br />
便听叶首辅意味深长道:“怀墨,无论从前如何,当前境况下,前人、前境、都是往昔。于情于理,你都不该有半点牵挂。”<br />
“总之,该是不曾相识。”<br />
——
小厮已然吓个半死,原地说不出话。愣了半晌,才听到主子开口,“装殓起来,给口棺椁。”<br />
小厮赫然清醒,弓着身子,准备把事儿悄悄办了,府上还在养病,不能张扬,实在不吉利。<br />
正卧的灯未熄,从窗沿漏出半星,烛光微弱。<br />
苏临砚朝光亮的地方走去,在门前听到里面窸窣的对话声。<br />
有人。<br />
苏临砚下意识止住步子,还未后退,又听到几句不太明晰的对白。<br />
有……年轻女子。<br />
师母早逝,叶老膝下无子,更不可能有侍女。<br />
那这女子,又是从何而来。<br />
苏临砚浅皱眉头。<br />
等那头谈话结束,吱呀一声,门被推开,果然走出个裹得严严实实的人。<br />
斗篷罩住身子,却依旧能看出体态纤瘦轻盈,她愣了一瞬,暂停脚步,隔着不远处执灯而立。<br />
袖袍宽大,浑身只露出一截手腕,皮肤被灯亮衬得白皙温浅,圈着只细绿的翡翠镯,冰色深透,是罕见的好料子。<br />
苏临砚退后一步,算是给她让路。<br />
那人却依旧没走。<br />
苏临砚不解其意,夜很静,人声便显得清冷:“无论阁下是谁,今夜之事,我只会当从未发生过。”<br />
过了两息,那人继续向前走,却在二人擦肩时,停住步子。<br />
她踮起脚,把帷帽拉出一道缝,缓缓举起手中的灯。<br />
煤油的味也顺着扑入苏临砚鼻端。<br />
光影擦过衣袂,两个人的影子逐渐贴近,马灯里的笼心子在滚动,乍亮乍熄的,擦过苏临砚的胸膛、脖颈、下颌——<br />
直停留至眼睛。<br />
眼珠平滑,双眸如墨染,倒映出跳动的芯光,愈显深邃夺目。本是端方温和的一个人,因为她的动作实在让人不适,眉头微皱,神光霎时变得清冷锐利。<br />
她把这十分唐突的动作,做得合情合理,毫无一丝心虚,坦坦荡荡。<br />
苏临砚喉结微动,低头,想要直视回去。<br />
只从缝隙中看到一双眼睛,就见她落下视线,苏临砚依旧看不到她帷帽下的脸。<br />
于是苏临砚皱起眉,后退一步,架起生人勿近的势头,像是被冒犯到:“姑娘究竟……意欲何为。”<br />
那名女子终于开口说了今夜第一句话。<br />
“你是之江人。”<br />
依旧……非常冒犯。她的声音很薄,被刻意压低也能听出异常年轻,被冷风夹杂包裹,悠悠的,像是随时可以被吹走。<br />
“是临安来的吗?”<br />
她竟还敢继续问!<br />
苏临砚已经想赶人了。<br />
那女子把马灯换了只手提,低着头,不管旁人死活,自顾自说起来。<br />
“你姓什么。”<br />
“杭州的宅子还在吗……”<br />
“家中现在还剩几口人。”<br />
“赵夫人……”<br />
她好像还想问什么,却戛然而断,自己止了话头。<br />
其实苏临砚从一开始也并未回答她。<br />
他目光沉沉。<br />
气氛遽然紧张。<br />
苏临砚自入金陵,从未见过她,便应当是不曾相识。这人的盘问来得太快,也太不合宜。<br />
简直随心而欲,毫无分寸。<br />
似是感受到灼人的视线,她轻轻仰起头,对上苏临砚的目光。<br />
先是一怔松。<br />
苏临砚显得有些高了,她低了半个头,这个角度只能看见他的下颌,边缘锋利些,弧度也明晰。<br />
她又后退一步,完整看到脸。<br />
浓眉漆目,唇鼻分晰,气质沉静时便显深厚,可他蹙着眉,阴着脸,被灯掠过轮廓,就英俊得有些夺目了。<br />
苏临砚被盯得难受。<br />
他是君子,从小读四书五经,为人风度谦逊,敬老爱幼,对妇孺更是十分温和,礼度有加。<br />
她没有攻击性。<br />
却让人不舒服。<br />
甚至看不到面孔。<br />
是他在被观察,被试探。<br />
这令人不适,可他心里疑惑更多,甚至压住了这不适感。<br />
他语气已经是没好气,又真是觉得有些好笑,似要看她究竟想干什么。<br />
“在下祖籍浙江临安,礼闱及京,姓苏,老宅家中连带仆人共三十六口。赵?母亲赵氏,阁下认识?”<br />
这本就没什么好掩饰,他的身世,本朝官员早已扒了个干净。这女子看起来也不像寻常百姓。<br />
她提着马灯的手指渐渐用力,天气太冷,被冻得发红。<br />
“李伯伯呢……”<br />
苏临砚是真的愣住了,他险些觉得自己听错:“……什么?”<br />
她的嗓音有些哑:“那个会做,定胜糕的。”<br />
苏临砚心里咯噔一下。<br />
他缓了许久,才开口:“你不愿露出面容,又怎么相认。”<br />
“三十六口……差一个人……”<br />
她又自顾自说起来,“李伯伯死了吧。”<br />
苏临砚看着她,没甚神情。<br />
“前年入冬去的。”<br />
“病死?”<br />
“年纪大了。”苏临砚也不管了,就这么跟她搭话。<br />
真是奇怪了。<br />
他能这么跟这人聊,也是奇怪了。<br />
她不说话,苏临砚就这么低头瞧着她。马灯里的蜡烛都快没了,灯光很弱,温吞吞一笼,整个庭院又空荡荡的,显得愈发昏暗。<br />
灯油快尽,但其实也没过多久。<br />
说明她离家遥远。<br />
忽的,有洒落的白簌结晶沾上她的衣物,落得越来越多,沾肤即化,冷风寒气愈重,原是下雪了。<br />
这是今年第一场雪。<br />
初雪很冷。<br />
黑夜阒寂朦胧,只一盏不甚明亮的灯光以她向外重重散开,晦明交接之处,落下的飞雪也与之相融。<br />
远处传来有节奏的敲打声。<br />
她歪头看了一眼,在原地默了两息,才慢慢朝发出响声的方向走过去。<br />
走了两步又停下,苏临砚感受到了她的视线,于是隔着银白翻飞的雪沫与她对视。<br />
“你的身上,有点血腥味。”<br />
这是她最后一句话,没有压低声音,还是微哑,但非常柔和,在万籁俱寂的雪夜里,低润好听。<br />
又过了一会儿。<br />
马蹄声踏起,越来越远,直到完全听不清楚,苏临砚才呵出一口冷气,推进了阁老的房门。<br />
一进去,点起灯,便听见老人家在笑。“怎么,不认识了?”<br />
叶老纯粹拿他逗乐,苏临砚更是无奈:“师长……”<br />
他重新煨起炉火,递上暖茶。<br />
叶首辅喝了两口热身子,叹口气:“我年纪大了,可什么都听不到。是你站在门口太久了。”<br />
苏临砚垂眉。<br />
他已察觉到师父情绪不对。<br />
便听叶首辅意味深长道:“怀墨,无论从前如何,当前境况下,前人、前境、都是往昔。于情于理,你都不该有半点牵挂。”<br />
“总之,该是不曾相识。”<br />
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