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昧笑:“他曾经说,他最喜欢我。他还说,他要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我——可他全都留给了李璋。他留给我的是什么?是几句宠爱,是以死成全?是自以为是地为我好?”<br />
她只是发泄,不需要任何回答,可李素节依然一次一次、认真地回答她:“那只是宠爱。宠爱并不是爱。”<br />
“是了,宠爱。”昭昧勾了下嘴角:“他是够宠爱我了。”<br />
李素节见她情绪渐渐稳定,抓住她的手,正对她的目光,轻声说:“那样的人,没必要放在心上,你的心,该放在更远、更宽广的地方。”<br />
昭昧看着她,片刻,回握她的手,用力说:“是。”<br />
她露出坚硬的笑:“从他要杀我的那一刻起……他就该死了。”<br />
李素节松了口气。<br />
那段过往本该是最深的隐患,从前昭昧死死将它压在心底,而现在,她终于强大到能够恢复记忆。<br />
李素节想,这或许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吧。<br />
她也就欣慰地笑了。<br />
记忆恢复还是带来了一些影响,昭昧越发不待见颍州来使,已经不耐烦她们继续停留,按计划要尽地主之谊,现在只想打发她们滚蛋。<br />
但她见了两个舅舅,还没有见宋含熹。<br />
李素节很快安排妥当,昭昧便与宋含熹相见。<br />
还没有走到大厅,她先在使者当中见到了熟悉的人,不由自主停下脚步。<br />
那是个二十余岁的男子,一身戎装,却与寻常士兵两样——他断了一条左臂。<br />
这左臂的确惹眼,但昭昧率先见到的,是他的脸。<br />
他也见到二人,笑着招呼:“公主,好久不见。”<br />
梅五。<br />
几乎丢进记忆的故纸堆里的人。<br />
使者们到达的时候,李素节已经见到了他,也打听了情况。<br />
当初遭遇追杀,梅五带领侍卫牵制敌人,后来再没有赶上,她们以为梅五死了,实则因为敌人追得紧,他不敢去见她们,和剩下几个兄弟躲了几日,终于摆脱了敌人,却也失去了她们的下落。而他那条手臂就是那时候伤的,因为来不及医治,伤势恶化,只能截掉。<br />
这些李素节已和昭昧说过,可昭昧见了他,仍惊讶道:“你竟没死。”<br />
这话怎么听都像在挑衅。梅五尴尬,正要将经历重述一番,昭昧又突出后半句话:“怎么却出现在这里?”<br />
话中敌意分明。梅五只能当做不知,又要回复。<br />
昭昧再度截断,轻笑一声:“是了,你本就是贺涛的人。”<br />
梅五几次说不出话,索性不再言语。<br />
昭昧便道:“看来,此番是你的将军派你来与我们追忆过往。”<br />
她们曾一同历经生死,颍州派他前来,也是如此考量,但那些回忆却在昭昧的讥诮声中烟消云散。<br />
昭昧道:“贺涛自己不来,大约是攻打汝州,脱不了身吧。总不会是觉得无颜见我。”<br />
梅五嗫嚅着,到底忍不住开口:“将军与某昔日实在多有得罪,但如今太子在颍,有崔相辅佐,又有诸多忠臣义士投奔,公主您也不需在邢州寄人篱下,不如前往颍州,与太子团聚。”“寄人篱下。”昭昧念叨着这几个字,笑了:“你说的是。我何必寄人篱下。”<br />
梅五直觉不对,又摸不清头脑。<br />
昭昧已没兴致与他搭话,推门而入,见到了宋含熹。<br />
她和宋含熹也没什么好说的,在她面前大马金刀地坐下,道:“我不走。”<br />
宋含熹并不意外。<br />
昭昧亲自来见宋含熹,自然不是为这一句话。<br />
她靠上椅背,睨着宋含熹,说:“也劳烦你,带着你的使者滚回李璋那里,告诉他——好歹姊弟一场,若是相见,有朝一日,便请他来,跪在我的脚下。”<br />
宋含熹波澜不惊地听完她的话。<br />
昭昧撂下这话,便起身离开,到门口时向李素节道:“送客。”<br />
宋含熹等人被昭昧毫不客气地“请”走了,没有什么践行宴,昭昧甚至没有出面,只有李素节送她们走出城门。<br />
宋含熹停下脚步,回头看李素节,目光微深,道:“公主实在不该与崔相作对。”<br />
李素节道:“何止崔相,便是与天下人作对又如何?”<br />
宋含熹欲言又止,摇了摇头:“你们拒绝得这样狠,再见,恐怕便是兵戈相见了。”<br />
李素节道:“我们何惧兵戈?”<br />
宋含熹没有再劝,又觉得不必说再见,便这样坐上了马车。<br />
李素节说时决然,可当老师的马车渐渐走远,她心底再度涌起怅然。<br />
她人生的前面二十年,除了生她养她的母亲,再有碑石峨然的殿下,便只有亦师亦母的宋含熹。她们一同改变了她,或说,培育了她。<br />
而现在,她也长大了,只能看着老师渐行渐远。<br />
她突然涌起一股冲动,向马车奔跑,大喊:“老师!”<br />
车子停下了,但宋含熹没有出面。<br />
李素节停在几步远处,胸口起伏,说:“您曾经想要带我离开,可我留下了。您说留下没有用,可我却觉得,留下来是有用的。”<br />
“纵使没有用,我做了我想做的事。是的,总有一些事情,比其她的所有都更重要。”<br />
车帘微动,似有人撩起,却不知怀着怎样的心意,良久,终究放下。<br />
李素节道:“您说,这世上的人常常身不由己,一辈子都只能在围墙里挣扎。可现在,我想砸碎那围墙了。”<br />
“不。应该说,”她道:“现在,我要砸碎那围墙了。”<br />
车帘再没有动,车里的人依然在车里,没有看她一眼。<br />
可李素节还是固执地向车里的人弯腰,直起身来,说:“老师,一路走好。”<br />
第94章<br />
“公主拒绝了太子。”李太常说。<br />
一言激起千重浪。在座诸人都皱起了眉头:“这么说, 她还要留在邢州?”“那岂不是那些混账事儿,还要继续下去?”<br />
“我听……听有的人说,她已经在倡肆招了两批伎子, 再这么下去,倡肆迟早倒闭!”<br />
有人提醒:“话不能这么说,就算倡肆不倒闭, 别的事情也够出格的了。”<br />
说话的人也反应过来:“是,倒不是倡肆的问题, 主要是公主做的这些事情……哎。”<br />
争论结束,大家都看向李太常,义正辞严道:“李太常,公主身为大周正统,竟与太子不睦,这若传出去, 岂不是令天下义士寒心, 令逆贼看了笑话?”<br />
李太常沉沉点头:“不错。事已至此……”<br />
必须要解决了。<br />
招兵的事情仍在推进, 不止伎子招了两批,邢州城里的乞丐们也几乎都被编入了军营,只是期间不免出些令人齿冷的事情,诸如有人看中募兵告示中贴出的待遇,自觉家贫,可以以此取得补贴, 便将女儿送来, 请她从军补贴家用。<br />
昭昧自然照收不误。只是这女儿进了军营能不能出去,出去后还是不是她们的女儿, 那又是另一回事了。<br />
这日,昭昧听过河图关于招兵情况的汇报, 感到颇有成就,便去找李素节,打算分享这份喜悦。<br />
到的时候,恰逢李素节自外而来,面色微沉,昭昧脸上笑容也淡了三分:“出什么事了?”<br />
李素节道:“他们恐怕动手了。”<br />
昭昧:“谁?”<br />
李素节道:“李家,很多家。”<br />
昭昧道:“我没有得到消息,怎么就说他们动了手?”<br />
李素节将手中的名单递过去,说:“今日一早,有人前来报我,说市令不至。我便去调查,果然发现市令没有当值,导致市场秩序混乱。我只能临时调拨人手,维持秩序,前去追查市令情况,却发现他抱病不出,又坚决不与我相见,便觉奇怪,又细致调查,竟发现不只市令,功曹、仓曹等多处缺员。”<br />
昭昧神情微凝:“或许是巧合。”<br />
李素节道:“三日前,诸家曾有集会。”<br />
昭昧不语。<br />
李素节缓口道:“也或许是巧合。不妨再等几日。”<br />
几日后,邢州城行政系统几乎停摆,官员均抱病不出,官署空荡无人,小吏们耳目灵通,察觉不好,亦各自明哲保身,闭门谢客。<br />
昭昧早已预料将与李家分道扬镳,但这样大的动作仍始料不及。<br />
她问:“李家竟有如此势力?”<br />
李素节道:“往日邢州城势力,以曲准与李家二者平分秋色,只是李家属文,乱世无兵,与曲准相比便有不足。但如今曲准已死,曲二虽然接管,却无曲准积威,李家此时堪称独大。”<br />
顿了顿,又说:“且世家子常以军功锦上添花,自曲准与李家合作,更有多人从军,军中想必也有他们的势力。”<br />
“所以,”昭昧道:“李家发话,他们一个个就直接撂了挑子?”<br />
李素节道:“无论原因,为今之计,还是以解决问题为要。”<br />
昭昧道:“挑几个典型,杀鸡儆猴。”<br />
李素节反对:“怕是不可。杀鸡儆猴,在于威慑,但能够威慑他们的不只我们,能够杀人的也不只我们。”<br />
昭昧无言。的确,她可以杀,李家也可以杀。她杀了人,旁人怕她,但依然更怕李家。<br />
李素节道:“唯有自李家入手。”<br />
昭昧道:“那就杀了李太常。”<br />
李素节提醒:“你有些怒急了。”<br />
昭昧默然,按捺了心情,坐回桌旁沉思。<br />
“杀李太常解决不了问题,”李素节道:“李太常一死,整个势力崩盘,意味着我们什么也得不到。而我们手中,还没有足够的人力能够填补这个亏空。”<br />
人,还是人的问题。
她只是发泄,不需要任何回答,可李素节依然一次一次、认真地回答她:“那只是宠爱。宠爱并不是爱。”<br />
“是了,宠爱。”昭昧勾了下嘴角:“他是够宠爱我了。”<br />
李素节见她情绪渐渐稳定,抓住她的手,正对她的目光,轻声说:“那样的人,没必要放在心上,你的心,该放在更远、更宽广的地方。”<br />
昭昧看着她,片刻,回握她的手,用力说:“是。”<br />
她露出坚硬的笑:“从他要杀我的那一刻起……他就该死了。”<br />
李素节松了口气。<br />
那段过往本该是最深的隐患,从前昭昧死死将它压在心底,而现在,她终于强大到能够恢复记忆。<br />
李素节想,这或许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吧。<br />
她也就欣慰地笑了。<br />
记忆恢复还是带来了一些影响,昭昧越发不待见颍州来使,已经不耐烦她们继续停留,按计划要尽地主之谊,现在只想打发她们滚蛋。<br />
但她见了两个舅舅,还没有见宋含熹。<br />
李素节很快安排妥当,昭昧便与宋含熹相见。<br />
还没有走到大厅,她先在使者当中见到了熟悉的人,不由自主停下脚步。<br />
那是个二十余岁的男子,一身戎装,却与寻常士兵两样——他断了一条左臂。<br />
这左臂的确惹眼,但昭昧率先见到的,是他的脸。<br />
他也见到二人,笑着招呼:“公主,好久不见。”<br />
梅五。<br />
几乎丢进记忆的故纸堆里的人。<br />
使者们到达的时候,李素节已经见到了他,也打听了情况。<br />
当初遭遇追杀,梅五带领侍卫牵制敌人,后来再没有赶上,她们以为梅五死了,实则因为敌人追得紧,他不敢去见她们,和剩下几个兄弟躲了几日,终于摆脱了敌人,却也失去了她们的下落。而他那条手臂就是那时候伤的,因为来不及医治,伤势恶化,只能截掉。<br />
这些李素节已和昭昧说过,可昭昧见了他,仍惊讶道:“你竟没死。”<br />
这话怎么听都像在挑衅。梅五尴尬,正要将经历重述一番,昭昧又突出后半句话:“怎么却出现在这里?”<br />
话中敌意分明。梅五只能当做不知,又要回复。<br />
昭昧再度截断,轻笑一声:“是了,你本就是贺涛的人。”<br />
梅五几次说不出话,索性不再言语。<br />
昭昧便道:“看来,此番是你的将军派你来与我们追忆过往。”<br />
她们曾一同历经生死,颍州派他前来,也是如此考量,但那些回忆却在昭昧的讥诮声中烟消云散。<br />
昭昧道:“贺涛自己不来,大约是攻打汝州,脱不了身吧。总不会是觉得无颜见我。”<br />
梅五嗫嚅着,到底忍不住开口:“将军与某昔日实在多有得罪,但如今太子在颍,有崔相辅佐,又有诸多忠臣义士投奔,公主您也不需在邢州寄人篱下,不如前往颍州,与太子团聚。”“寄人篱下。”昭昧念叨着这几个字,笑了:“你说的是。我何必寄人篱下。”<br />
梅五直觉不对,又摸不清头脑。<br />
昭昧已没兴致与他搭话,推门而入,见到了宋含熹。<br />
她和宋含熹也没什么好说的,在她面前大马金刀地坐下,道:“我不走。”<br />
宋含熹并不意外。<br />
昭昧亲自来见宋含熹,自然不是为这一句话。<br />
她靠上椅背,睨着宋含熹,说:“也劳烦你,带着你的使者滚回李璋那里,告诉他——好歹姊弟一场,若是相见,有朝一日,便请他来,跪在我的脚下。”<br />
宋含熹波澜不惊地听完她的话。<br />
昭昧撂下这话,便起身离开,到门口时向李素节道:“送客。”<br />
宋含熹等人被昭昧毫不客气地“请”走了,没有什么践行宴,昭昧甚至没有出面,只有李素节送她们走出城门。<br />
宋含熹停下脚步,回头看李素节,目光微深,道:“公主实在不该与崔相作对。”<br />
李素节道:“何止崔相,便是与天下人作对又如何?”<br />
宋含熹欲言又止,摇了摇头:“你们拒绝得这样狠,再见,恐怕便是兵戈相见了。”<br />
李素节道:“我们何惧兵戈?”<br />
宋含熹没有再劝,又觉得不必说再见,便这样坐上了马车。<br />
李素节说时决然,可当老师的马车渐渐走远,她心底再度涌起怅然。<br />
她人生的前面二十年,除了生她养她的母亲,再有碑石峨然的殿下,便只有亦师亦母的宋含熹。她们一同改变了她,或说,培育了她。<br />
而现在,她也长大了,只能看着老师渐行渐远。<br />
她突然涌起一股冲动,向马车奔跑,大喊:“老师!”<br />
车子停下了,但宋含熹没有出面。<br />
李素节停在几步远处,胸口起伏,说:“您曾经想要带我离开,可我留下了。您说留下没有用,可我却觉得,留下来是有用的。”<br />
“纵使没有用,我做了我想做的事。是的,总有一些事情,比其她的所有都更重要。”<br />
车帘微动,似有人撩起,却不知怀着怎样的心意,良久,终究放下。<br />
李素节道:“您说,这世上的人常常身不由己,一辈子都只能在围墙里挣扎。可现在,我想砸碎那围墙了。”<br />
“不。应该说,”她道:“现在,我要砸碎那围墙了。”<br />
车帘再没有动,车里的人依然在车里,没有看她一眼。<br />
可李素节还是固执地向车里的人弯腰,直起身来,说:“老师,一路走好。”<br />
第94章<br />
“公主拒绝了太子。”李太常说。<br />
一言激起千重浪。在座诸人都皱起了眉头:“这么说, 她还要留在邢州?”“那岂不是那些混账事儿,还要继续下去?”<br />
“我听……听有的人说,她已经在倡肆招了两批伎子, 再这么下去,倡肆迟早倒闭!”<br />
有人提醒:“话不能这么说,就算倡肆不倒闭, 别的事情也够出格的了。”<br />
说话的人也反应过来:“是,倒不是倡肆的问题, 主要是公主做的这些事情……哎。”<br />
争论结束,大家都看向李太常,义正辞严道:“李太常,公主身为大周正统,竟与太子不睦,这若传出去, 岂不是令天下义士寒心, 令逆贼看了笑话?”<br />
李太常沉沉点头:“不错。事已至此……”<br />
必须要解决了。<br />
招兵的事情仍在推进, 不止伎子招了两批,邢州城里的乞丐们也几乎都被编入了军营,只是期间不免出些令人齿冷的事情,诸如有人看中募兵告示中贴出的待遇,自觉家贫,可以以此取得补贴, 便将女儿送来, 请她从军补贴家用。<br />
昭昧自然照收不误。只是这女儿进了军营能不能出去,出去后还是不是她们的女儿, 那又是另一回事了。<br />
这日,昭昧听过河图关于招兵情况的汇报, 感到颇有成就,便去找李素节,打算分享这份喜悦。<br />
到的时候,恰逢李素节自外而来,面色微沉,昭昧脸上笑容也淡了三分:“出什么事了?”<br />
李素节道:“他们恐怕动手了。”<br />
昭昧:“谁?”<br />
李素节道:“李家,很多家。”<br />
昭昧道:“我没有得到消息,怎么就说他们动了手?”<br />
李素节将手中的名单递过去,说:“今日一早,有人前来报我,说市令不至。我便去调查,果然发现市令没有当值,导致市场秩序混乱。我只能临时调拨人手,维持秩序,前去追查市令情况,却发现他抱病不出,又坚决不与我相见,便觉奇怪,又细致调查,竟发现不只市令,功曹、仓曹等多处缺员。”<br />
昭昧神情微凝:“或许是巧合。”<br />
李素节道:“三日前,诸家曾有集会。”<br />
昭昧不语。<br />
李素节缓口道:“也或许是巧合。不妨再等几日。”<br />
几日后,邢州城行政系统几乎停摆,官员均抱病不出,官署空荡无人,小吏们耳目灵通,察觉不好,亦各自明哲保身,闭门谢客。<br />
昭昧早已预料将与李家分道扬镳,但这样大的动作仍始料不及。<br />
她问:“李家竟有如此势力?”<br />
李素节道:“往日邢州城势力,以曲准与李家二者平分秋色,只是李家属文,乱世无兵,与曲准相比便有不足。但如今曲准已死,曲二虽然接管,却无曲准积威,李家此时堪称独大。”<br />
顿了顿,又说:“且世家子常以军功锦上添花,自曲准与李家合作,更有多人从军,军中想必也有他们的势力。”<br />
“所以,”昭昧道:“李家发话,他们一个个就直接撂了挑子?”<br />
李素节道:“无论原因,为今之计,还是以解决问题为要。”<br />
昭昧道:“挑几个典型,杀鸡儆猴。”<br />
李素节反对:“怕是不可。杀鸡儆猴,在于威慑,但能够威慑他们的不只我们,能够杀人的也不只我们。”<br />
昭昧无言。的确,她可以杀,李家也可以杀。她杀了人,旁人怕她,但依然更怕李家。<br />
李素节道:“唯有自李家入手。”<br />
昭昧道:“那就杀了李太常。”<br />
李素节提醒:“你有些怒急了。”<br />
昭昧默然,按捺了心情,坐回桌旁沉思。<br />
“杀李太常解决不了问题,”李素节道:“李太常一死,整个势力崩盘,意味着我们什么也得不到。而我们手中,还没有足够的人力能够填补这个亏空。”<br />
人,还是人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