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派他妈复活了[快穿] 第40节
林夕拉了拉张桃,把她挪到自己身后,大哥也没注意到小孩,自认为占了便宜的跑了,和周围的人商量去了。<br />
张桃凑过来小声问,声音里抑制不住的激动:“妈妈,之前租房子的四百块可以回来了吗?”<br />
“那没那么容易。”林夕也小声回她,开始和她掰扯,“我们当初可以一次性拿出四百块是没问题,但是要让他们分摊,每人将近三十块,他们肯定不乐意。所以我们可以让他们一个月一个月的给,这样一来,每个月给的钱就少了太多,也就将近五块钱,他们就可以接受了,毕竟稳定的有个好位置有多么舒服他们已经感受到了,也正是因为感受到了,所以才会想要更好。”<br />
而作为菜场卖菜最快的林夕,自然就是他们想要学习的对象了。<br />
“怎么会将近五块钱呢,不是四块四多吗?”张桃奇怪的问。<br />
林夕笑了笑:“桃子忘了吧,我们当初租的时候,房东说的一个月房租八十块。”<br />
“妈妈要按照这个价格和他们说吗?”张桃很吃惊。<br />
“当然。就跟买菜一样,我们去收购的时候进货量大,那卖菜给我们的人,就会适当少收一点钱,而数量少,比如来我们这里买菜的,价格就会稍微贵一点,这是一个道理,没道理我们被白占便宜不是吗。”林夕解释给她听,“毕竟那些来我们这里买菜的,搞批发的人也不会卖给他们。就像我们之前去买糖果,零售的自然要贵一些,但是如果是一个包装口袋里很多颗糖的那种,算下来一个糖的价格就会便宜一些了。”<br />
“对对对,所以妈妈总是给我们买大包装的糖。”张尧这会儿开口说话了。<br />
最近这小孩喜欢上了吃糖,不过林夕每天只允许他吃一颗糖,所以一开始他去拿单颗的糖果,林夕却去拿了大包的把他单颗的换了下来。<br />
他记得很清楚。<br />
林夕敢这么做,还是因为两个小孩子比较懂事,也很听话。<br />
否则就算是贵一点,她也宁愿每天去买一颗糖。<br />
小孩子糖吃多了,总是不太好的。<br />
大哥那边很快就讨论出了个结果,大哥还是作为代表过来找了林夕。<br />
林夕和他说了那房子的月租,也说明了半年会便宜的一些的事情,还表示可以把租房合同给他看,这个她是不怕的,租房合同上写得很清楚,一月的房租就是八十,当然也写清楚了租六个月只需要四百。<br />
大哥如果真要看,林夕便和他掰扯掰扯,她也不会不占理。<br />
大哥又去和其他人商量了一下,最后他们大概是少数服从多数了,还是按的一个月房租来分摊给林夕。<br />
林夕给他们抹掉零头,现在每个人需要给的就是五块了,林夕又感慨了一句:“要是我们这群人再多一点,这房租摊下来大家的成本就能更少了。”<br />
她似乎只是随口的一句,在场的人却都听了进去。<br />
现在房租的事情,不算上她,十五个人每人每月会给她七十五块,稳定半年的话,林夕能收四百五十块,她反而比租房还多赚了五十。<br />
而大哥他们拉人进来,林夕收到的房租钱是差不多的,但是人多了之后,她进货量就会大很多,而进货量大,可以和蔬菜基地谈的余地自然也就越大,蔬菜基地打量进货肯定是要比在农户那里散装进货便宜的,林夕按照农户那里的价格算,肯定有得赚,大哥们也不亏,扩展了菜的品类,收购价也没有涨,这就是双赢。<br />
这十五个人的进货量加上要在林夕这里订货的小饭店、餐馆,林夕在蔬菜基地那里的起送量肯定是足够了的。<br />
林夕在下午的时候问了他们大概的进货量,以做个谈判的准备,具体的拱货时间,还得等到谈下来之后再说。<br />
之后就去了谈好的小饭店和小餐馆谈供应的问题,甚至林夕提前询问了他们需不需要肉蛋类的供应,她也有途径可以拿到,当然,老样子,肯定会比菜场给他们的价格便宜些许。<br />
等一切谈妥了,林夕就带着两个孩子去了蔬菜基地。<br />
林夕刚到蔬菜基地,很快就有人来接应了她,热情得甚至让人有些吃不消的感觉。<br />
负责和林夕谈的是个叫李国安的中年男人。<br />
“走吧,一边走一边谈,我带您参观参观。”李国安指了指前面,林夕便跟着他一路过去,看了看大棚里蔬菜的生长情况。<br />
不愧是蔬菜基地,各种蔬菜品类是真的齐全,而且这里真的很大,林夕跟着李国安逛了很久,自己心里也琢磨着怎么和对方聊,所以真事他们还没谈多少。一直到逛得差不多了,李国忠把林夕带到了休息处,这才要开始正式谈生意了。<br />
一个职业菜贩每天收的蔬菜一般两三百斤甚至更多一些,但是这是他们第一次在林夕这里收蔬菜,不可能一次性订单给太多,再说了,这十五个人只是要补充自己没有的菜品,并不是全部都在林夕这里收,数量就还要再下降,所以他们最多只可能在林夕这里收一半,也就是一百多斤,更多的人甚至只有六七十斤,最后林夕统计了一下,十五个人要的一共有一千三百二十斤。<br />
相反小饭店、餐馆其实比起菜贩要的就少很多了,毕竟他们还有很多肉菜,且对林夕还不如那十五个人信任,也就是试试水,基本一个店在差不多五十斤左右的量,联系林夕的五个餐馆加在一起是两百六十八斤,一共就是一千五百八十八斤。<br />
这看起来似乎不少了,但是比起大饭店和酒店来说也就不算什么了。<br />
很多大酒店和饭店都是连锁的,并不只有一个店,他们的起订量并不少。<br />
而且蔬菜基地是要帮忙配送过去的,开车是要花油钱和员工工资的。<br />
买的量小,价格自然也就要高一些。<br />
林夕得好好谈了。<br />
她这个量,可能也就刚到个起送量高一点,要想和对方谈送货的问题,估计就比较麻烦。<br />
林夕谈下来的价格越便宜,她能赚到的钱就越多,这让她也越有干劲了。<br />
“我这次想订的蔬菜量,大概在一千七百八十八斤,您知道,我这也是第一次来您这里进蔬菜,总归要谨慎些,如果后续合作愉快的话,我也就没什么顾虑了。”有两百是林夕自己的,她还暂时不能不卖菜了。<br />
林夕是想告诉对方,这次谈得好的话,以后要的量远比现在多。她可是个可能回购甚至给长期订单的人,这第一次不过是试探而已。<br />
第42章 带着反派发家致富(十五)<br />
b市的蔬菜基地建得有些年头了, 最开始也是艰难。<br />
任何一个行业的开荒,最开始都会很艰难,那时候大饭店和酒店几乎没有, 大多都是中小的饭店和酒店,他们更喜欢在农户家收购, 也有专人去帮忙收购。<br />
蔬菜基地的负责人最开始又要管控好蔬菜的品质, 又要努力去寻找客户,和人谈各种条件,忙得不可开交, 李国安算是比较前期就加入蔬菜基地的工作人员了。<br />
他是个大专学生, 学的就是农业相关的, 毕业后学校给分配了工作, 不需要种地了, 是文职工作者, 李国安觉得挺没劲的, 后来蔬菜基地建造起来了, 他们这个部门毕竟还是和农业相关, 自然会派人过去看看,李国安就是那个人。<br />
去看了之后, 他就决定辞职了。<br />
无关别的,他很欣赏蔬菜基地的负责人。<br />
李国安选择农业是他自己的选择,而不是被分配过去的, 他受到爷爷奶奶的影响很大, 小时候就对爷爷奶奶种的蔬菜水果很感兴趣,对于解决蔬菜病害等各种事情都很感兴趣, 当他认出某种蔬菜是因为什么原因生病的,并且找到解决的方法时, 他就会非常有成就感,同时也会更加好奇,好奇其中的原理。<br />
毕业后分配的工作固然是好,却让他觉得太无聊了。<br />
当看到蔬菜基地引用了各种先进的技术之后,他就觉得,这个蔬菜基地的负责人,大概和他是一类人。<br />
所以他去找了蔬菜基地的负责人,主动请缨加入了其中,辞掉了分配的工作。<br />
那段时间真的很辛苦,但是也很开心,无论是种植蔬菜,看着蔬菜如同自己想象中长得那么好,还是谈下一个个客户,看着他们惊讶于他们蔬菜基地蔬菜的质量之好,都让李国安很有成就感。<br />
蔬菜基地越来越好,规模也越来越大,种植的蔬菜品类也越来越多,酒店、饭店行业也逐渐起来了,订单量越来越大,以至于他们不得不放弃一些业务,专攻大客户,蔬菜基地的收益也越来越好,曾经反对李国安辞职的家人,一个个闭上了嘴巴。<br />
李国安也到了中年,日子越发平稳下来,他曾经的豪情壮志,曾经对蔬菜的热爱也逐渐消退,变成了一种对平稳的喜爱。<br />
偏偏这个时候,发生了一件极其糟糕的事情。<br />
外地的土大款收购了他们某个大顾客的连锁饭店,这其实对蔬菜基地并没有什么影响,问题就在于这个土大款是个蠢的,没搞清楚状况,还用了某些不合法的手段去针对了蔬菜基地另外一个大客户。<br />
在大客户的反击下,土大款收购的连锁饭店被各种举报查验,土大款自己也被逮住证据,抓了起来。<br />
大客户做得是真绝,一心要至对方于死地,土大款被抓,饭店不停被查,导致他们只能暂时歇业,蔬菜基地这边的订单也就此搁浅。这问题就大了。<br />
蔬菜是有时效的,有些蔬菜在地里放久了不摘就会老,而摘下来放着,时间长了又会坏。<br />
那土大款一时半会儿能不能出来不好说,但是土大款收购的饭店应该是能缓过来的,问题就在于他们缓过来的这段时间,蔬菜基地的蔬菜等不及啊。<br />
李国安正愁怎么办,这批挤压的蔬菜是肯定要卖出去的,林夕就来了。<br />
谈生意这么多年练就的不动如钟也稍微破攻,成功被林夕捕捉到了对方的热情。<br />
林夕最开始给的订购量对于挤压的货来说只是杯水车薪,李国安本来想的是能少赔一点就少赔一点,没想到听林夕的意思,对方是打算持续性订购,且订购量后面还会增加啊,这倒是解了燃眉之急了。<br />
“我们这边的蔬菜,比如豆角,最低可以给到一毛五一斤……”李国安也不跟林夕绕圈子,开始说起价格。<br />
林夕之前在镇上卖豆角卖的是两毛一斤,在b市的豆角要卖到三毛,只有到很后面,才会降到两毛五左右,林夕去村子里收购豆角则大都在两毛上下,林夕最近转的村子多,最低的那个村子可以给到一毛八的样子。<br />
所以蔬菜基地给的这个价格是低了一些,但是说是最低肯定是不可能的,这个价格应该是根据林夕的进货量来计算的最低。<br />
除了豆角其他的蔬菜也都要比村子里进购便宜一些,但是便宜的并没有达到林夕心里的最低价位。<br />
林夕在心里默默计算了一下就按对方出的价格来买的话,自己大概能赚多少钱,如果按每斤蔬菜她赚三分钱来看,今天进货林夕也只赚得到四十七块六毛四分。<br />
当然不是每种蔬菜林夕都只能赚三分钱,有的周围村子数量少,甚至没有的蔬菜,林夕能赚到的钱更多,再加上供应给饭店和餐馆的价格肯定会给菜贩子的更高一些,两者都加上去,可能能多四十多块钱,如果还能顺利把耗损的蔬菜也处理了,可能林夕一天能赚到一百左右的样子。<br />
对于第一次来说,肯定算是不少了,这可是纯赚啊。<br />
不过林夕刚想说话时,突然想起了杜琴说过的话,顿住之后道。<br />
“蔬菜大量运送肯定会有折损率……我们定的数量肯定不是都能用的吧。”一个老狐狸,故意没说耗损率,如果林夕按照他的来,说不定还会亏。<br />
看来对方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。<br />
“任何蔬菜运送都会这样,我们的折损率很低,到时候我们会按照耗损率按照百分之五算,在你们订单的基础上多送百分之五的蔬菜。”李国安先是回答了林夕的问题,然后又提了两嘴他们的优势,“我们的价格低于市价,还提供送货服务,你很难找到这样的条件了。”<br />
当然,事实上他们的蔬菜耗损率是在百分之八左右。<br />
“我觉得价格还可以再低一点点。”林夕很理直气壮,似乎并不担心被拒绝。<br />
她这次来得时机很好,对方似乎因为某些原因导致生意出现了问题,林夕猜测对方应该有一批挤压的蔬菜需要出,否则绝对不会这么好说话,对她态度还这么好。<br />
想起之前杜琴说起过的事情,林夕甚至感觉指不定和那件事有些联系,不过她毕竟不清楚具体的情况,也只是个猜测。<br />
这些猜测林夕不敢说她对不对,但是她对别人情绪的感知很敏感,李国安对她的好态度已经可以说明很多事情了。<br />
“我们蔬菜基地很久没有接过这么小的订单了……”李国安并不是很想退步。<br />
其实按现在的情况来说,他的底线确实还可以再低一点,但是谈生意就是这样,绝对不可能让对方看出自己的底线,不能让的时候就不能让,他也能看出来,林夕这个数量在他们这里进货是最好的选择,要是数量少,她自然可以叫一辆车去拉,但是数量大了,她没有货车很难拉走,货车的价格可不便宜,李国安也不觉得林夕有货车,租车肯定也不划算。<br />
“我也不是想平白占你们便宜,生意难做,我也理解。大家可以各退一步嘛。”林夕开始退让,“我可以和你们签订一个长期的合同,而你们给我更低的价格,并且算上折损。”<br />
林夕这个订购量,按照正常情况来说,对方不会太过重视,就算成功签订订货合同,就配送方面,她也绝对不是个优选者,一定是先给酒店和饭店供应之后,才会轮到林夕的配送。<br />
且要是算上折损率,林夕的收益却是会下降不少,她也就是纯粹赚个辛苦钱了。<br />
“什么长期合同?”李国安果真上套了。<br />
蔬菜基地开了这么久,压货这种情况,实在是不应该出现。<br />
那他们这次压货,更大的可能是原本的进货商不要了,为了减少损失,他们必须得把这匹货出出去。这对于林夕来说是个机会,但是这也意味着这匹货卖完了,林夕对于蔬菜基地来说又变成什么都不是了。<br />
“我可以和你们签一个长期的合同。”林夕思索了一下,开始讲述,“这个合同为期半年,在这半年内,我每天都会在你们这里定两千斤以上的蔬菜,签订合同的第一周作为一个适应期,可能不能达到两千斤,但是一周后,每天最低两千斤。”<br />
两千斤对于蔬菜基地来说,依然不算太多,但是长期来看,每天两千斤,半年就是一百八十天左右,算起来就有三十六万多斤,数量确实不少了,加上按照这样供应,如果后期林夕违约了,蔬菜基地压货的可能性也不高。<br />
倒是可以谈谈。<br />
“我们这边可以把所有的蔬菜价格再降低两分钱。”李国安也给出了他们的答案,“但是耗损率这个问题,我们无法退步了。”<br />
“这个,我前面没提,自然是有补充条件的,保底每天两千斤,并不代表着只有两千斤,每次需要的货,以后我都会提前几天告知,如果订货量在三个月内达到五千斤以上,这个折损率,我们希望你们按照和大酒店大饭店的条件来算。在这之前可以继续按百分之五算。而如果三个月后没有稳定五千斤,一次没达到,你们就可以继续按照百分之五来算,以后都不变,前面的我也会折算成钱还上。”<br />
李国安沉默了,他坐了下来,仔细思考了起来。
张桃凑过来小声问,声音里抑制不住的激动:“妈妈,之前租房子的四百块可以回来了吗?”<br />
“那没那么容易。”林夕也小声回她,开始和她掰扯,“我们当初可以一次性拿出四百块是没问题,但是要让他们分摊,每人将近三十块,他们肯定不乐意。所以我们可以让他们一个月一个月的给,这样一来,每个月给的钱就少了太多,也就将近五块钱,他们就可以接受了,毕竟稳定的有个好位置有多么舒服他们已经感受到了,也正是因为感受到了,所以才会想要更好。”<br />
而作为菜场卖菜最快的林夕,自然就是他们想要学习的对象了。<br />
“怎么会将近五块钱呢,不是四块四多吗?”张桃奇怪的问。<br />
林夕笑了笑:“桃子忘了吧,我们当初租的时候,房东说的一个月房租八十块。”<br />
“妈妈要按照这个价格和他们说吗?”张桃很吃惊。<br />
“当然。就跟买菜一样,我们去收购的时候进货量大,那卖菜给我们的人,就会适当少收一点钱,而数量少,比如来我们这里买菜的,价格就会稍微贵一点,这是一个道理,没道理我们被白占便宜不是吗。”林夕解释给她听,“毕竟那些来我们这里买菜的,搞批发的人也不会卖给他们。就像我们之前去买糖果,零售的自然要贵一些,但是如果是一个包装口袋里很多颗糖的那种,算下来一个糖的价格就会便宜一些了。”<br />
“对对对,所以妈妈总是给我们买大包装的糖。”张尧这会儿开口说话了。<br />
最近这小孩喜欢上了吃糖,不过林夕每天只允许他吃一颗糖,所以一开始他去拿单颗的糖果,林夕却去拿了大包的把他单颗的换了下来。<br />
他记得很清楚。<br />
林夕敢这么做,还是因为两个小孩子比较懂事,也很听话。<br />
否则就算是贵一点,她也宁愿每天去买一颗糖。<br />
小孩子糖吃多了,总是不太好的。<br />
大哥那边很快就讨论出了个结果,大哥还是作为代表过来找了林夕。<br />
林夕和他说了那房子的月租,也说明了半年会便宜的一些的事情,还表示可以把租房合同给他看,这个她是不怕的,租房合同上写得很清楚,一月的房租就是八十,当然也写清楚了租六个月只需要四百。<br />
大哥如果真要看,林夕便和他掰扯掰扯,她也不会不占理。<br />
大哥又去和其他人商量了一下,最后他们大概是少数服从多数了,还是按的一个月房租来分摊给林夕。<br />
林夕给他们抹掉零头,现在每个人需要给的就是五块了,林夕又感慨了一句:“要是我们这群人再多一点,这房租摊下来大家的成本就能更少了。”<br />
她似乎只是随口的一句,在场的人却都听了进去。<br />
现在房租的事情,不算上她,十五个人每人每月会给她七十五块,稳定半年的话,林夕能收四百五十块,她反而比租房还多赚了五十。<br />
而大哥他们拉人进来,林夕收到的房租钱是差不多的,但是人多了之后,她进货量就会大很多,而进货量大,可以和蔬菜基地谈的余地自然也就越大,蔬菜基地打量进货肯定是要比在农户那里散装进货便宜的,林夕按照农户那里的价格算,肯定有得赚,大哥们也不亏,扩展了菜的品类,收购价也没有涨,这就是双赢。<br />
这十五个人的进货量加上要在林夕这里订货的小饭店、餐馆,林夕在蔬菜基地那里的起送量肯定是足够了的。<br />
林夕在下午的时候问了他们大概的进货量,以做个谈判的准备,具体的拱货时间,还得等到谈下来之后再说。<br />
之后就去了谈好的小饭店和小餐馆谈供应的问题,甚至林夕提前询问了他们需不需要肉蛋类的供应,她也有途径可以拿到,当然,老样子,肯定会比菜场给他们的价格便宜些许。<br />
等一切谈妥了,林夕就带着两个孩子去了蔬菜基地。<br />
林夕刚到蔬菜基地,很快就有人来接应了她,热情得甚至让人有些吃不消的感觉。<br />
负责和林夕谈的是个叫李国安的中年男人。<br />
“走吧,一边走一边谈,我带您参观参观。”李国安指了指前面,林夕便跟着他一路过去,看了看大棚里蔬菜的生长情况。<br />
不愧是蔬菜基地,各种蔬菜品类是真的齐全,而且这里真的很大,林夕跟着李国安逛了很久,自己心里也琢磨着怎么和对方聊,所以真事他们还没谈多少。一直到逛得差不多了,李国忠把林夕带到了休息处,这才要开始正式谈生意了。<br />
一个职业菜贩每天收的蔬菜一般两三百斤甚至更多一些,但是这是他们第一次在林夕这里收蔬菜,不可能一次性订单给太多,再说了,这十五个人只是要补充自己没有的菜品,并不是全部都在林夕这里收,数量就还要再下降,所以他们最多只可能在林夕这里收一半,也就是一百多斤,更多的人甚至只有六七十斤,最后林夕统计了一下,十五个人要的一共有一千三百二十斤。<br />
相反小饭店、餐馆其实比起菜贩要的就少很多了,毕竟他们还有很多肉菜,且对林夕还不如那十五个人信任,也就是试试水,基本一个店在差不多五十斤左右的量,联系林夕的五个餐馆加在一起是两百六十八斤,一共就是一千五百八十八斤。<br />
这看起来似乎不少了,但是比起大饭店和酒店来说也就不算什么了。<br />
很多大酒店和饭店都是连锁的,并不只有一个店,他们的起订量并不少。<br />
而且蔬菜基地是要帮忙配送过去的,开车是要花油钱和员工工资的。<br />
买的量小,价格自然也就要高一些。<br />
林夕得好好谈了。<br />
她这个量,可能也就刚到个起送量高一点,要想和对方谈送货的问题,估计就比较麻烦。<br />
林夕谈下来的价格越便宜,她能赚到的钱就越多,这让她也越有干劲了。<br />
“我这次想订的蔬菜量,大概在一千七百八十八斤,您知道,我这也是第一次来您这里进蔬菜,总归要谨慎些,如果后续合作愉快的话,我也就没什么顾虑了。”有两百是林夕自己的,她还暂时不能不卖菜了。<br />
林夕是想告诉对方,这次谈得好的话,以后要的量远比现在多。她可是个可能回购甚至给长期订单的人,这第一次不过是试探而已。<br />
第42章 带着反派发家致富(十五)<br />
b市的蔬菜基地建得有些年头了, 最开始也是艰难。<br />
任何一个行业的开荒,最开始都会很艰难,那时候大饭店和酒店几乎没有, 大多都是中小的饭店和酒店,他们更喜欢在农户家收购, 也有专人去帮忙收购。<br />
蔬菜基地的负责人最开始又要管控好蔬菜的品质, 又要努力去寻找客户,和人谈各种条件,忙得不可开交, 李国安算是比较前期就加入蔬菜基地的工作人员了。<br />
他是个大专学生, 学的就是农业相关的, 毕业后学校给分配了工作, 不需要种地了, 是文职工作者, 李国安觉得挺没劲的, 后来蔬菜基地建造起来了, 他们这个部门毕竟还是和农业相关, 自然会派人过去看看,李国安就是那个人。<br />
去看了之后, 他就决定辞职了。<br />
无关别的,他很欣赏蔬菜基地的负责人。<br />
李国安选择农业是他自己的选择,而不是被分配过去的, 他受到爷爷奶奶的影响很大, 小时候就对爷爷奶奶种的蔬菜水果很感兴趣,对于解决蔬菜病害等各种事情都很感兴趣, 当他认出某种蔬菜是因为什么原因生病的,并且找到解决的方法时, 他就会非常有成就感,同时也会更加好奇,好奇其中的原理。<br />
毕业后分配的工作固然是好,却让他觉得太无聊了。<br />
当看到蔬菜基地引用了各种先进的技术之后,他就觉得,这个蔬菜基地的负责人,大概和他是一类人。<br />
所以他去找了蔬菜基地的负责人,主动请缨加入了其中,辞掉了分配的工作。<br />
那段时间真的很辛苦,但是也很开心,无论是种植蔬菜,看着蔬菜如同自己想象中长得那么好,还是谈下一个个客户,看着他们惊讶于他们蔬菜基地蔬菜的质量之好,都让李国安很有成就感。<br />
蔬菜基地越来越好,规模也越来越大,种植的蔬菜品类也越来越多,酒店、饭店行业也逐渐起来了,订单量越来越大,以至于他们不得不放弃一些业务,专攻大客户,蔬菜基地的收益也越来越好,曾经反对李国安辞职的家人,一个个闭上了嘴巴。<br />
李国安也到了中年,日子越发平稳下来,他曾经的豪情壮志,曾经对蔬菜的热爱也逐渐消退,变成了一种对平稳的喜爱。<br />
偏偏这个时候,发生了一件极其糟糕的事情。<br />
外地的土大款收购了他们某个大顾客的连锁饭店,这其实对蔬菜基地并没有什么影响,问题就在于这个土大款是个蠢的,没搞清楚状况,还用了某些不合法的手段去针对了蔬菜基地另外一个大客户。<br />
在大客户的反击下,土大款收购的连锁饭店被各种举报查验,土大款自己也被逮住证据,抓了起来。<br />
大客户做得是真绝,一心要至对方于死地,土大款被抓,饭店不停被查,导致他们只能暂时歇业,蔬菜基地这边的订单也就此搁浅。这问题就大了。<br />
蔬菜是有时效的,有些蔬菜在地里放久了不摘就会老,而摘下来放着,时间长了又会坏。<br />
那土大款一时半会儿能不能出来不好说,但是土大款收购的饭店应该是能缓过来的,问题就在于他们缓过来的这段时间,蔬菜基地的蔬菜等不及啊。<br />
李国安正愁怎么办,这批挤压的蔬菜是肯定要卖出去的,林夕就来了。<br />
谈生意这么多年练就的不动如钟也稍微破攻,成功被林夕捕捉到了对方的热情。<br />
林夕最开始给的订购量对于挤压的货来说只是杯水车薪,李国安本来想的是能少赔一点就少赔一点,没想到听林夕的意思,对方是打算持续性订购,且订购量后面还会增加啊,这倒是解了燃眉之急了。<br />
“我们这边的蔬菜,比如豆角,最低可以给到一毛五一斤……”李国安也不跟林夕绕圈子,开始说起价格。<br />
林夕之前在镇上卖豆角卖的是两毛一斤,在b市的豆角要卖到三毛,只有到很后面,才会降到两毛五左右,林夕去村子里收购豆角则大都在两毛上下,林夕最近转的村子多,最低的那个村子可以给到一毛八的样子。<br />
所以蔬菜基地给的这个价格是低了一些,但是说是最低肯定是不可能的,这个价格应该是根据林夕的进货量来计算的最低。<br />
除了豆角其他的蔬菜也都要比村子里进购便宜一些,但是便宜的并没有达到林夕心里的最低价位。<br />
林夕在心里默默计算了一下就按对方出的价格来买的话,自己大概能赚多少钱,如果按每斤蔬菜她赚三分钱来看,今天进货林夕也只赚得到四十七块六毛四分。<br />
当然不是每种蔬菜林夕都只能赚三分钱,有的周围村子数量少,甚至没有的蔬菜,林夕能赚到的钱更多,再加上供应给饭店和餐馆的价格肯定会给菜贩子的更高一些,两者都加上去,可能能多四十多块钱,如果还能顺利把耗损的蔬菜也处理了,可能林夕一天能赚到一百左右的样子。<br />
对于第一次来说,肯定算是不少了,这可是纯赚啊。<br />
不过林夕刚想说话时,突然想起了杜琴说过的话,顿住之后道。<br />
“蔬菜大量运送肯定会有折损率……我们定的数量肯定不是都能用的吧。”一个老狐狸,故意没说耗损率,如果林夕按照他的来,说不定还会亏。<br />
看来对方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。<br />
“任何蔬菜运送都会这样,我们的折损率很低,到时候我们会按照耗损率按照百分之五算,在你们订单的基础上多送百分之五的蔬菜。”李国安先是回答了林夕的问题,然后又提了两嘴他们的优势,“我们的价格低于市价,还提供送货服务,你很难找到这样的条件了。”<br />
当然,事实上他们的蔬菜耗损率是在百分之八左右。<br />
“我觉得价格还可以再低一点点。”林夕很理直气壮,似乎并不担心被拒绝。<br />
她这次来得时机很好,对方似乎因为某些原因导致生意出现了问题,林夕猜测对方应该有一批挤压的蔬菜需要出,否则绝对不会这么好说话,对她态度还这么好。<br />
想起之前杜琴说起过的事情,林夕甚至感觉指不定和那件事有些联系,不过她毕竟不清楚具体的情况,也只是个猜测。<br />
这些猜测林夕不敢说她对不对,但是她对别人情绪的感知很敏感,李国安对她的好态度已经可以说明很多事情了。<br />
“我们蔬菜基地很久没有接过这么小的订单了……”李国安并不是很想退步。<br />
其实按现在的情况来说,他的底线确实还可以再低一点,但是谈生意就是这样,绝对不可能让对方看出自己的底线,不能让的时候就不能让,他也能看出来,林夕这个数量在他们这里进货是最好的选择,要是数量少,她自然可以叫一辆车去拉,但是数量大了,她没有货车很难拉走,货车的价格可不便宜,李国安也不觉得林夕有货车,租车肯定也不划算。<br />
“我也不是想平白占你们便宜,生意难做,我也理解。大家可以各退一步嘛。”林夕开始退让,“我可以和你们签订一个长期的合同,而你们给我更低的价格,并且算上折损。”<br />
林夕这个订购量,按照正常情况来说,对方不会太过重视,就算成功签订订货合同,就配送方面,她也绝对不是个优选者,一定是先给酒店和饭店供应之后,才会轮到林夕的配送。<br />
且要是算上折损率,林夕的收益却是会下降不少,她也就是纯粹赚个辛苦钱了。<br />
“什么长期合同?”李国安果真上套了。<br />
蔬菜基地开了这么久,压货这种情况,实在是不应该出现。<br />
那他们这次压货,更大的可能是原本的进货商不要了,为了减少损失,他们必须得把这匹货出出去。这对于林夕来说是个机会,但是这也意味着这匹货卖完了,林夕对于蔬菜基地来说又变成什么都不是了。<br />
“我可以和你们签一个长期的合同。”林夕思索了一下,开始讲述,“这个合同为期半年,在这半年内,我每天都会在你们这里定两千斤以上的蔬菜,签订合同的第一周作为一个适应期,可能不能达到两千斤,但是一周后,每天最低两千斤。”<br />
两千斤对于蔬菜基地来说,依然不算太多,但是长期来看,每天两千斤,半年就是一百八十天左右,算起来就有三十六万多斤,数量确实不少了,加上按照这样供应,如果后期林夕违约了,蔬菜基地压货的可能性也不高。<br />
倒是可以谈谈。<br />
“我们这边可以把所有的蔬菜价格再降低两分钱。”李国安也给出了他们的答案,“但是耗损率这个问题,我们无法退步了。”<br />
“这个,我前面没提,自然是有补充条件的,保底每天两千斤,并不代表着只有两千斤,每次需要的货,以后我都会提前几天告知,如果订货量在三个月内达到五千斤以上,这个折损率,我们希望你们按照和大酒店大饭店的条件来算。在这之前可以继续按百分之五算。而如果三个月后没有稳定五千斤,一次没达到,你们就可以继续按照百分之五来算,以后都不变,前面的我也会折算成钱还上。”<br />
李国安沉默了,他坐了下来,仔细思考了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