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7章
<br />陆知白觉得可以取长补短,搭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,制作出多种多样的罐头。<br /><br />比如高浓度的盐酒、蜜糖、酱醋、腊水等,都有良好的杀菌防腐功能。<br /><br />可以做出酸的、辣的、甜的、咸的种种罐头。<br /><br />食材选择也是多样,有各种水果,尤其是蔬菜,什么冬笋、蘑菇、豌豆、栗子、胡瓜、菱角等等。<br /><br />到时候出海了,想吃什么吃什么~~<br /><br />对了,还有肉类。<br /><br />不管盐渍法、烟熏法还是油封法,都可以极大的延长保质期。<br /><br />陆知白又吩咐一些人,低调的购买猪牛羊等,进行处理。<br /><br />除此之外。<br /><br />烘干作坊也成立了。<br /><br />烘干技艺,在古代也不算难事。<br /><br />唐宋时期就会利用炭作为热源了。<br /><br />明清时期烘干更是广泛应用于造纸和纺织等行业。<br /><br />但陆知白的主要诉求,是热风能够循环利用。<br /><br />最后,用的还是造热气球的那种涂了漆的厚亚麻布,作为循环通气管道。<br /><br />使用木炭、柴、煤炭等作为热源,再搭配风箱等。<br /><br />烘干作坊建成之后,立刻就投入使用。<br /><br />这下,得从周边农户那里收购蔬果了~<br /><br />……<br /><br />五月初五。<br /><br />端午节。<br /><br />北边还没有特别的军情传回来。<br /><br />陆知白倒是接到了朱元璋的召见。<br /><br />到了之后才发现。<br /><br />今天来的人不少啊。<br /><br />六部的尚书和侍郎,都来了。<br /><br />还有翰林院的几个老儒,大概也是翰林院的一二把手。<br /><br />众人面面相觑,都是一脸懵逼,不知道此番为何而来。<br /><br />反倒还有人望向陆知白。<br /><br />陆知白眉梢一挑,他也不清楚啊。<br /><br />但是,小事开大会,大事开小会,重要事情不开会。<br /><br />今天要讲的事,应该比朝会上说的要重要些。<br /><br />不久之后,朱标也到了。<br /><br />朱元璋坐在上首。<br /><br />大家对皇帝和太子行了礼。<br /><br />朱元璋没寒暄几句,就直奔正题,说:<br /><br />“今天招诸卿来,是要说说科举的事。<br /><br />咱思来想去,这举荐选官,终究是不稳妥,不如科举稳定。”<br /><br />“咱停下科举,到如今已有快十年了。为啥停嘞?咱觉得选出来的,多是些年轻文士,不晓世情,不通政务,不堪用!”<br /><br />大家垂眸听着。<br /><br />也有人眼睛斜瞟,偷偷的瞄向陆知白。<br /><br />实话说,自从去年他搞出了个什么新式考卷。<br /><br />科举要改制,早在意料之中。<br /><br />朱元璋继续说:<br /><br />“但是呢,在驸马的启发下,咱发明了‘观政’制度,让那些中考举子,先在各部观摩政事,的确是可以弥补科举的弊端。”<br /><br />“即便如此,咱德薄才疏,唯恐还有疏漏之处。<br /><br />故而,今日召大家议一议,这科举还有哪些要改的,要如何改,才能尽善尽美……”<br /><br />沉默了一阵子,礼部尚书率先道:<br /><br />“科举乃抡材大典,陛下欲重启科举,必定文教大兴,群贤并起!”<br /><br />紧跟着,又有人道:<br /><br />“任官惟贤,庶可成于治道!”<br /><br />陆知白:“……”<br /><br />朱元璋倒也不耐烦听这些马屁,摆手道:<br /><br />“好了,无需多言,咱只要实策!”<br /><br />陆知白低眸,眨眼,拼命的回想历史资料。<br /><br />有一套书叫《中国科举制度通史》,讲得非常详细。<br /><br />虽然名字都叫“科举”,但实际上,历朝历代的具体规则都不尽相同。<br /><br />在实践中,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,所以不停的打补丁、修改制度。<br /><br />想参加科举考试,首先得取得考试资格,然后才能一级一级往上考。<br /><br />明代科举,是五级考试制度——<br /><br />科考、乡试、会试、殿试和庶吉士考试。<br /><br />科考,不是科举考试的简称,而是为了获取科举资格。<br /><br />所以,童生试不是最低一级的考试。<br /><br />童生试只是决定能不能进入府、州、县的学校。<br /><br />因为,也有许多没有进学校的社会人士,但科考中式,就能以“儒士”身份去考试。<br /><br />至于庶吉士考试,就很高端。<br /><br />庶吉士是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。<br /><br />科举制度在明朝,虽然发展得很完善了。<br /><br />但现在洪武年间,后面的很多制度还没有出台。<br /><br />陆知白倒也希望,能够借此机会,提前透露正确答案,尽量消除以后的种种弊端,省去了百十年的摸索。<br /><br />比如考试内容逐渐僵化,出题形式单一,功利主义等。<br /><br />一时间。<br /><br />众官员都在苦思冥想。<br /><br />朱元璋点名道:<br /><br />“驸马,你有没有什么想法?”<br /><br />陆知白便拱手道:<br /><br />“倒是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……”<br /><br />朱元璋道:<br /><br />“总比没有想法好,说来听听。”<br /><br />陆知白便说:<br /><br />“首先,就是略微减少,并固定对中举儒生的优待,后世也不得增加。”<br /><br />他又想起了什么,忙说:<br /><br />“对了,这是胡惟庸提出来的~”<br /><br />“嗯???”<br /><br />其他大臣,纷纷朝他侧目望来,满脸惊异之色。<br /><br />“胡惟庸?他不是早就死了吗……”<br /><br />尽管血腥尘埃已经落定,但这个名字,许多人还是不愿意提起。<br /><br />陆知白微微一笑,对他们解释:<br /><br />“不错。临行之前,他曾与我长谈,说了许多想法,想要将功折罪……”<br /><br />其他大臣望着他。<br /><br />许多人脸上满是狐疑。<br /><br />朱元璋清咳一声,不怒自威。<br /><br />陆知白便继续说:<br /><br />“第二,可以在其他方面,给中举者一些补偿,比如……”<br /><br /><br /><br /><br /><br />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shuyuange.cc。书苑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shuyuange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