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0章 袁绍之死
<br />刘隅陈兵官渡,让袁绍非常慌乱。<br /> 在他原先的设想中,刘表和刘隅必然会在新野发生一场大战,这场大战,谁胜谁负,袁绍并不关心,但他可以确定,这场大战一定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。<br /> 如今袁绍精锐被灭,境内也被刘隅安排的棋子,扰的动荡不安。<br /> 他现在需要的是时间,只要有半年的时间,他就能平定境内动乱。一年时间,他就能恢复元气。<br /> 他本以为刘表的攻击,会给他这个机会。<br /> 谁知道刘皇叔,竟然使用非常手段,短短数日之内,就与江东达成了战略同盟。<br /> 在江东不断调兵下,刘表甚至没有坚持半个月,就对士卒重新进行了部署。<br /> 刘皇叔后方危机解除,重新带兵屯于官渡。<br /> 袁绍知道,这一次,将再也没有回转了余地。<br /> 袁绍心中虽然无奈,但也只能出兵应战,战局的结果,很快就传到了邺城。<br /> 惨败,惨败,还是惨败。<br /> 袁绍送到战报,内容出奇的一致,一口鲜血吐了出来。<br /> “天要亡我袁氏乎!”<br /> 说完这句话,袁绍就昏了过去。<br /> 袁绍的病愈发病了,整日咳血不断,昏迷的次数,也越来越多。<br /> 在邺城一间豪华的屋子内,审配一脸严肃,看着床榻上的袁绍,脸上露出几分焦急。<br /> 审配相信,冀州虽然战败,但并不是没有回天之力,只有袁绍能够病愈,励精图治,相信用不了多久,就能彻底调转败局。<br /> 很可惜,袁绍自从回到上次晕倒之后,就再也没有机会站起来。<br /> 邺城的名医,在袁绍府邸,排队给袁绍诊治,得出的结论出奇的一致。<br /> 忧思过度,非药石能救,只能让袁绍慢慢消化。<br /> 在袁绍床榻之上,坐着一个宫装妇人,他相貌颇为美丽,看着袁绍一脸悲戚,眼神中却透出一丝慌乱。<br /> 等了许久,她站起身来,向外走去。审配见到他眼神的询问之意,急忙跟着走了出来。<br /> 两人一路来到袁绍书房,宫装妇人才缓缓停下脚步,问道:“局势如此,若君主无救,世子之位空悬,审公该如何应对?”<br /> 审配行礼回应道:“夫人放心,当日主公让公子留在邺城,已经表明了态度,就算主公不能康复,我等也应该立公子为冀州之主。”<br /> 宫装妇人闻言,有些担心的眼神之中,总算平静了几分。<br /> “袁谭虽身在青州,却对冀州之主,虎视眈眈。他麾下士卒不少,又有郭图在他身边谋划,若他不遵将令,又该如何?”<br /> “郭图乃是一腐儒也,根本不足为虑,若青州不遵守将令,我必然亲率将士,踏平青州。”<br /> “有审公出马,我儿无忧矣!”<br /> 两人正在谈论间,突然下人前来禀告,说袁绍醒来了。<br /> 两人急忙回到袁绍身边,只管袁绍果然睁开了眼睛,只不过眼神涣散,很明显情况不容乐观。<br /> 这是袁绍这一段昏迷之后,第一次醒来,在刘夫人的目视下,审配壮起胆子来到袁绍面前。<br /> “公子尚可为后裔否?”<br /> 袁绍手指微微抬起,却不能言语。<br /> 审配对此很无奈,袁绍如果不点头,袁尚的位置就不稳固。<br /> 但审配似乎从袁绍眼神中,读懂了他的意思,他急忙在袁绍面前写下遗嘱,谁知道遗嘱还没有写完,袁绍就大叫一声,吐血而亡。<br /> 袁绍死时眼神圆瞪,满是不甘。<br /> 袁绍并非嫡出,却在机缘巧合之后,继承了家业。<br /> 他从小就展露出非凡的志向,他相信,站在袁家的基础上,就能重新把袁家带到另一个高度。<br /> 董卓之乱时,他当着董卓的面,拔出长剑,用剑指向董卓,说出那句荡气回肠的话,然后长揖而出。<br /> 从雒阳出来后,他心中建功立业的信念,更加高涨。<br /> 天高任鸟飞,海阔凭鱼跃。<br /> 讨伐董卓时,袁绍一马当先,被奉为盟主,带领群雄,围攻董卓,虽然没有斩杀董卓,却让董卓恐惧万分,最终溃逃至长安。<br /> 后来袁绍接管冀州,占据并州,青州,击败公孙瓒,占据幽州。<br /> 至此,袁绍的权势达到了顶峰,天下十三州,独占四州。这是何等的实力?<br /> 他本以为能够轻松战胜刘隅,定鼎天下,谁知道,乌巢的一把火,将所有的一切,全部化成灰烬。<br /> 袁绍走了,可活着的人还要继续。<br /> 审配立袁尚为大司马大将军,总领四州州牧。<br /> ……<br /> ……<br /> 内黄城外,刘隅立于阵前,在他身后,无数将士盔甲鲜明,刀剑闪耀,整齐肃立,面色沉稳。<br /> 刘隅缓缓挥动手臂。<br /> “攻城!”<br /> “破敌!”<br /> 命令一出,大军如同潮水一般攻向内黄城头。<br /> 内黄城不大,在刘隅士卒强劲的攻击下,只用了一个时辰,就拿下了这座城池。<br /> 简单休整后,刘隅就准备带兵北上,直取邺城。<br /> 内黄和邺城,只有一百多里,按照刘隅测算,用不了两日,就能陈兵邺城城下。正在这时,郭嘉带来了袁绍的死讯。<br /> 对于袁绍的死,刘隅有些沉默。<br /> 过了半晌,刘隅问道:“奉孝,这件事你怎么看?”<br /> “废长立幼,自古就是动乱之道,袁绍立袁尚为主,长子袁谭岂能答应,接下来,不用我们动手,他们二人必然会起刀兵。”<br /> “奉孝的意思是我们暂时先退兵?”<br /> “如今我们离邺城很近,此时退兵不是时机,我们先发兵去邺城,若邺城一战能胜,我们就可以趁势取之。<br /> 如果不能取,我们就在他们兄弟之间的伤口上割上一刀,让他们之间的伤痕再变大几分。”<br /> 大军很快就到了邺城,刘隅看着高耸的城墙,沉默不语。<br /> 刘隅并没有着急进攻,而是派人去城墙上喊话。<br /> 出来是审配,这个冀州的硬汉,看着黑压压的大军,脸上带着几分焦急,却没有屈服。<br /> 刘隅策马上,看着审配说道:“袁本初百万精锐,都被我斩于马下。如今形势已经明朗,便是稚童也能分辨,审正南是冀州名士,岂能看不出这种利害?<br /> 审正南若是能归降,我必然奏明陛下,为正南拜将封侯。<br /> 到时,审正南功成名就,还能让士卒免于屠戮,这种事情,难道不正是你追求的吗?”<br /><br /><br /><br /><br /><br />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shuyuange.cc。书苑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shuyuange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