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0章 详情 (第1/2页)<br /><br />高凌峰忙道:“可这般闹下去,朝廷的威严何存?”<br /><br />楚致渊笑了笑:“朝廷的威严是通过军队打出来的,这东境确实越发的不成样子了。”<br /><br />东境已然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。<br /><br />可怎么改,谁去改,这才是真正的大问题。<br /><br />没有人想碰东境。<br /><br />皇亲国戚,高官权贵,收拾东境就相当于捅了马蜂窝,注定很难有好下场。<br /><br />楚致渊是绝没有这个心思的。<br /><br />身为世子都如此,更何况别人。<br /><br />他拨动手指数了数,也就几个亲王才能镇得住。<br /><br />可这些亲王才不会干这种事。<br /><br />皇帝最信得过的是楚清岩与楚清风,他们各有自己的一摊子。<br /><br />而且也要保全他们,不可能推他们进这火坑。<br /><br />其他的亲王,或者不成器,或者私心太重,或者才干不足。<br /><br />“世子爷……”高凌峰肃然道:“纵使镇武司背黑锅,也得尽快肃清大柳营,否则,其他各镇或者军营有学有样,局面将更加糜烂。”<br /><br />楚致渊看向他。<br /><br />高凌峰神情坦然平静。<br /><br />楚致渊笑道:“高大人这般格局倒是难得,……先不要急,且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再说。”<br /><br />“可镇武司的这些消息……”<br /><br />“镇武司的消息只是一面之辞,不能完全相信,我且去一趟监察司,看看那边的消息再做决定。”<br /><br />“……是。”高凌峰无奈抱拳。<br /><br />楚致渊道:“这原本便是兵部之事,朝廷还没下令,我们主动凑过去,委实不智。”<br /><br />“……是。”高凌峰点头。<br /><br />楚致渊叹一口气道:“高大人,为官之道,还是要先全身,再想有为,不能轻易把自己置于被动之境。”<br /><br />“是。”高凌峰面露感激之色:“是属下太过激动了。”<br /><br />楚致渊笑道:“高大人是热血未冷,难能可贵,可越是这般时候,越不能冲动行事。”<br /><br />“是。”高凌峰抱拳:“那属下告辞。”<br /><br />楚致渊颔首。<br /><br />他看着高凌峰离开的背影,若有所思。<br /><br />高凌峰这是真的热血冲动呢,还是别有缘故?<br /><br />他与济海镇可有什么瓜葛?<br /><br />他闭上眼睛,很快想到了高凌峰的家乡。<br /><br />高凌峰的家乡是宁海镇。<br /><br />与济海镇相邻。<br /><br />高凌峰这是担心济海镇的形势糜烂之后,牵连到宁海镇?<br /><br />每个人都有私心,不可能一心奉公,违反人性。<br /><br />他从没有这般严苛要求过,高凌峰已经算是难得的了。<br /><br />——<br /><br />“世子爷,这些都是济海镇与大柳营的消息了。”马天和躬身谄媚的笑道,指了指桌上的卷宗匣子:“近十年的消息,都在这里。”<br /><br />楚致渊微笑:“有劳了。”<br /><br />“世子爷跟小的客气什么。”马天和忙笑道。<br /><br />楚致渊道:“最近九殿下可有什么异常?”<br /><br />“九殿下最近很安份,没见什么人,多数是在四方馆里没出来。”<br /><br />“每天晚上照旧是喝花酒?”<br /><br />“是。”<br /><br />“倒是逍遥自在,”楚致渊一边打开卷宗一边说道:“玲珑书馆查得如何了?”<br /><br />“至少有两位花魁是有问题的,但好像都不是秘谍。”<br /><br />“身怀武功,却不是秘谍?”<br /><br />“是。”<br /><br />“是某个隐秘宗门,于红尘中炼心?”<br /><br />“好像是。”<br /><br />“查不出来是哪个宗门?”楚致渊问。<br /><br />他一目十行的翻阅,一边跟马天和说话,丝毫不妨碍。<br /><br /><br /><br /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第400章 详情 (第2/2页)<br /><br />“小的怕打草惊蛇,没有派人试探。”<br /><br />“那便算了。”楚致渊道。<br /><br />马天和道:“玲珑书馆不能怎样,但属下觉得,从玲珑书馆到四方馆的路上,至少有四处大蒙的秘谍,与九殿下不时的交换消息。”<br /><br />楚致渊道:“盯住便是,别急着收网。”<br /><br />“是。”马天和肃然点头。<br /><br />楚致渊闭上嘴,开始专注翻阅。<br /><br />马天和识趣的轻手轻脚退下。<br /><br />楚致渊一口气将案上的卷宗都看遍,将十年内整个济海镇的消息都看一遍,对济海镇的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。<br /><br />济海镇的总兵丁绍强可谓是一个官迷,对功勋极为执着。<br /><br />可偏偏东境没什么战事,无战功可立,那便建船。<br /><br />每建成一艘战船,便是一件大功。<br /><br />可建战船没那么容易,否则也成不了大功。<br /><br />伐木、切削、打磨、涂漆,搭架,安装,填充……,复杂而艰难。<br /><br />尤其是伐木,需得最坚硬的木头,往往在深山老林,不仅要长途跋涉,还崎岖难行,中途还有野兽与山匪等危险。<br /><br />将这些巨木运出来也是艰难之极,而运出来之后,在海边的海风中劳作,手脚开裂,皮肤冻伤都是常态。<br /><br />可谓是一件极苦的事。<br /><br />尤其是冬天。<br /><br />东境也一样的下雪,一样寒冷,可海水并不结冰,仍旧可以行船,仍旧可以造船。<br /><br />他便逼迫治下的军镇不得歇息,甚至为了在上元节前表功,要求加快工期,拼命的催促。<br /><br />甚至派出监工鞭打,把士兵当成劳役之人。<br /><br />治下的军士们不堪疲惫与压榨,忍无可忍,愤而拒绝听命,并将前来弹压的总兵亲卫杀掉。<br /><br />楚致渊看到的情报是,总兵丁绍强给亲兵下令是杀无赦。<br /><br />而几个亲兵过来,奉行无违,直接杀了两个牵头之人。<br /><br />从而引发了整个大柳营的激愤,将几个亲兵杀死。<br /><br />杀了亲兵,便意味着再没有回头路,丁绍强一定会派大军灭杀他们。<br /><br />于是直接卷了营中兵器,钻进了旁边的深山老林里。<br /><br />他们因为给军船伐木而熟悉这些深山老林的路,一时之间,整个济海镇拿这三千五百人竟然毫无办法。<br /><br />原本还隐瞒着消息,可终究还是没能瞒得住,被监察御使听闻,一张奏折将事情捅开。<br /><br />朝廷上下轰然震动。<br /><br />一个上午的功夫,整个玉京城的百姓都知道了。<br /><br />大景朝廷就跟筛子一般,消息外传得太快。<br /><br />而且大景百姓乐于议政,早朝的消息,早膳时便被拿出来议论,个个都成了朝廷重臣一般,都要发表个意见。<br /><br />对于此事的处置,朝廷还在争论,是直接派大军过去,还是先把丁绍强调回来。<br /><br />是安抚,还是征剿。<br /><br />两派各有理由,一时之间争得面红耳赤。<br /><br />朝廷官员在争论,整个玉京城内的百姓们也在争议,各抱着自己的观点,反驳别人观点。<br /><br />整个玉京城热闹无比,一时之间,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在了这济海镇上。<br /><br />素来默默无闻的沿海军镇,一时之间名声大涨,近乎无人不知。<br /><br />丁绍强的名字也几乎无人不知,提到他时都用一幅贪鄙小人的眼神。<br /><br />楚致渊看罢之后,眉头紧锁。<br /><br />这丁绍强跟朝廷求援,请镇武司高手相助。<br /><br />其实不是为了对付什么武林高手。<br /><br />在深山老林中,军镇的军卒们敷衍行事,士气全无,根本无力对付那些大柳营士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