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一十四章索取费用
<br />很显然,他们也知道这位新任的巡察御史,要弹劾的是谁了。<br /><br />“杨百万。”<br /><br />孙斌站起身,望着宴会最后一桌的扬州首富。“你可敢接受本官的问询?”<br /><br />杨百万无奈站起身,先是向众人微微一礼。“草民愿意接受大人问询裁断。”朱祁钰嘴角含笑。<br /><br />这位新任的巡察御史孙斌,真的很刚,他竟首先向当前比较受宠的杨家父子发难了。<br /><br />从锦衣卫的情报中,朱祁钰对这个杨百万已经有了了解。<br /><br />不过,他也很好奇,他会如何的解释。<br /><br />“杨百万,本官问你。为何你的船只,远洋贸易,从未出过事?”<br /><br />“你是否与海盗郑海王勾连?”<br /><br />其实这也是江南很多人心中的疑惑。<br /><br />只不过这杨百万从未正面回答过这个问题。但现在不一样了。<br /><br />当着皇帝,以及不少文武官员的面,他不得不做出合理的解释。<br /><br />杨百万也决定不再回避这个问题。只见他向朱祁钰深深一礼。<br /><br />而后道:“陛下,纵-横四海的海盗郑海王,确实与草民相熟,而且,他还是我的义兄。”<br /><br />此话一出,整个大殿的人都震动了。<br /><br />他们虽然知道,这杨百万与大海盗郑海王必有联系。<br /><br />但却没想到,他们竟是如此亲近的关系。<br /><br />难怪这么多年,杨百万的船只,能够远洋贸易,还能安然无恙.<br /><br />朱祁钰根据锦衣卫的情报,也早已得知了这一点。<br /><br />杨百万远洋贸易这么多年,不但没有发生过意外,反而越做越大。<br /><br />若说与海盗郑海王,没有一点关系,任谁都不会信。<br /><br />只是没想到,这杨百万还真是一个人物。他竟敢一点没隐瞒,毫不犹豫地承认了下来。<br /><br />这一点,连质问他的新任江南道巡察御史孙斌都懵了。<br /><br />“杨百万你敢承认,那势必会有解释了?”<br /><br />“是的。”<br /><br />杨百万向朱祁钰和众人先是一躬。。“非是我杨百万为郑海王开脱辩解。”“但请诸君想一下。”“郑海王的来历?”<br /><br />杨百万这番话,让众人不由交头接耳起来。<br /><br />别说他们这些江南人了,就连朱祁钰对这个海盗头子都略有耳闻。<br /><br />据说,这郑海王的祖上,是南宋的水军将领。<br /><br />南宋灭亡之后,这个郑姓水军将领,不愿效忠蛮夷,便拉着一支队伍,逃至了海上。<br /><br />在元朝统治的一百年里,曾也数次想剿杀过这支郑氏海盗一族。<br /><br />谁知,每次都是无功而返,反而逐渐成就了其威名。<br /><br />在元末天下大乱之际,这郑氏也曾短暂投靠过太祖皇帝。<br /><br />并且,在与张士诚、陈友谅的水战中,立下过赫赫战功。<br /><br />可谁知,大明立国之后,太祖皇帝大肆杀功臣。无奈,郑家人只能再次逃至海上,重操旧业。<br /><br />至今,更是成为了威震四海,有“海王”之称的巨盗。<br /><br />关于这段历史,江南人可谓是无所不知。<br /><br />“杨百万,我们懂你的意思。但这并不代表郑海王,能够在海上横行无忌,作恶多端。”<br /><br />“对,杨百万,对于这几年,郑海王不断袭击袁氏,方家货船之事,你有何狡辩?”<br /><br />“杨百万,今日你若说不出个所以然来,我等少不得要告你一个勾连海盗的罪名。”<br /><br />不少人义愤填膺道。<br /><br />杨百万倒还是镇定,他微微一笑。<br /><br />“诸位,我问你们,自从大明立国以来,你们可曾听闻过郑氏洗劫沿海村镇城池?”<br /><br />“我希望各位不要把他们与无恶不作的倭寇混为一谈”。”<br /><br />他说到这,继续道。“你等知道这几年,郑海王为何袭击袁家船队?”<br /><br />“那是因为他们贩卖的是烟土。可能你们略有耳闻吧,就是那种能让人飘飘欲仙,如上凌霄宝殿的烟土。”<br /><br />“只要沾染上几次,保管你们这一辈子都戒不掉。”<br /><br />“可你们不知道,这烟土害了我江南多少富商豪绅家破人亡,妻离子散?”<br /><br />大殿上的人听了,再次沉默了下来。<br /><br />他们对于这海外的烟土的神妙,也略有耳闻。更曾听闻过它的危害。他们很多更是见过为它发狂的状态的烟瘾者。<br /><br />“你们都是我江南的名流?你们说郑海王洗劫袁家做的对吗?”<br /><br />杨百万继续慷慨激昂道。<br /><br />“说起方家。哈哈,那更是我们江南最大的祸害之一,你们以为那些偻冠,为何每次倾巢而出都有成十上万人?”<br /><br />“你们知道为何,每次倭寇都能料到官军的计划?”“你们可知道,方家销往海外的是什么?”<br /><br />“告诉你们,与倭寇勾连在一起,祸害我大明百姓的,正是这方家。”<br /><br />杨百万这句话抛出之后,整个大殿都惊动了。“杨百万,这话若是没有根据,可不能乱说。”有人站起来,训斥道。<br /><br />“呵呵,如今当着陛下和内阁诸多阁老的面,你说草民敢说谎吗?”<br /><br />“若没有根据,我敢这样揭露出来吗?”杨百万冷笑道。这时,内阁首辅陈循也站出来道。<br /><br />“陛下,昨天臣给您递了个奏折,上面对方家与倭寇勾连的事做了详细的举证。”<br /><br />“而这些证据,就是杨百万提供给老成的。”<br /><br />朱祁钰点了点头:“关于方家是否与倭寇勾连,锦衣卫已经去查了。”<br /><br />“相信很快就会得到结果。”大殿上的人,再次惊呆了。<br /><br />他们没想到,这位皇帝陛下行动竟是如此之迅速。<br /><br />江南方家,也是一大豪族。<br /><br />他们在七府五州之地,都有生意。<br /><br />若真查出他们与倭寇勾连,那绝对能引起江南的大地震。<br /><br />锦衣卫的效率,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。这次也是一样。<br /><br />很快,锦衣卫百户吴桐,奔进了大殿。“禀陛下,指挥使大人有密折上报。”“呈上来。”<br /><br />朱祁钰看过那份奏报之后,神色顿时阴沉了下来。<br /><br />他把那份密折,递给了一旁的成敬。“成伴伴,念与大伙听听。”<br /><br />“是。”<br /><br />随后,掌印太监成敬,便开始念起了那份密折。这份密折,详细地讲述了查出方家之事。按照唐剑的调查显示。<br /><br />这方家在各大城市,收购兵器,甲胄,把这些源源不断输送到东海。<br /><br />同时,在方家收缴了不少的城池防卫图。以及抓获了不少潜伏的东瀛忍者。这一份份的证据,无不显示,方家与倭寇勾连,祸害大明。<br /><br />当听完这份密折,殿中不少人,露出了惊骇之色。<br /><br />这方家....隐藏的太深,太可怕了吧?<br /><br />他们本以为杨百万与海盗头子郑海王是结拜兄弟,就足够震惊了。<br /><br />没想到,这后面的雷更大,更响。这时,于谦突然站了出来。<br /><br />陛下,倭寇睚眦必报,此次我们查获了潜伏的同党,他们必定会报复。”<br /><br />“臣请旨,前去沿海布防,剿杀倭寇。”还未等朱祁钰说什么。这时,杨百万再次发话了。<br /><br />“陛下,草民有一个计策,既可消除倭患,又能平息海盗。”<br /><br />大殿上的不少人,听了这杨百万的话后,不由露出轻蔑之色。<br /><br />一个商人,竟也敢在此,空言朝政?真是不知天高地厚。<br /><br />甚至,就连内阁首辅陈循,阁老商辂都是皱了皱眉头。<br /><br />可见在他们心中,商人终究是商人。<br /><br />这政务上的事,哪里是他们可以干预的?谁知,朱祁钰并未训斥杨百万。<br /><br />而是饶有兴致道:“杨百万,你若真有好的建言,朕不但不追究你的罪责,而且,还会有赏赐。”<br /><br />“谢陛下。”<br /><br />杨百万磕头谢恩过后,便再次道。“陛下,郑海王乃忠臣良将之(得了好)后。”<br /><br />“他秉承祖训,称霸海上后,从未肆意截杀过往商旅,甚至,只要缴纳一定费用之后,还出兵保护。”<br /><br />“使他们不受海外海盗的袭扰。”“这些陛下都可以去调查的。”<br /><br />朱祁钰对于郑海王这个称霸东海的海盗头子,当然了解过。<br /><br />也正是因此,他才左右为难。<br /><br />一方面,这个海盗头子狡猾的紧,从不与朝廷的水军,正面交锋。<br /><br />其次,他们做事十分有分寸。<br /><br />只是向过往的船只商旅,索取费用而已。<br /><br />若是可以的话,朱祁钰其实很想对其进行招安。只是苦于没有人牵线。<br /><br />如今,这杨百万主动站了出来,他也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。<br /><br />“陛下,草民建议对郑海王进行招安。他郑氏一直心向我华夏,从未忘却。”<br /><br />“历代郑氏都迫切希望能回上陆地。”<br /><br />“只要对其招安,我大明就能两面出击,从陆地,海上共同夹击倭寇。”<br /><br />按照杨百万所说。<br /><br />东海海盗头子郑海王,其实一直心存投靠朝廷的。<br /><br />甚至,在太上皇朱祁镇当政时期。他曾与朝廷有过接触。可惜,大太监王振看上了烟土丰厚的利润。<br /><br />明确告诉郑海王,朝廷可以招安他,并且给他高官厚禄。<br /><br />但前提条件,就是让他负责烟土的运输。郑海王得知后,断然拒绝。至此,他也没有再提过招安之事。<br /><br />可现在,大明新帝继位后,励精图治,选贤任能,有圣君之气概。。<br /><br />郑海王得知后,就再次动了投效朝廷,报效国家的想法。<br /><br />可惜一直没有门路。<br /><br />杨百万之所以在大庭广众下,承认与郑海王结义之事。<br /><br />也正是为了能够促成朝廷对他的招安。朱祁钰听说郑海王有意接受朝廷招安,不觉心中一喜。<br /><br />不过,他神色却是十分淡然。<br /><br />“若那郑海王真想投效朝廷,那么就必须拿出诚心实意来。”<br /><br /><br /><br /><br /><br />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shuyuange.cc。书苑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shuyuange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