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城谭家老宅。<br /><br />项宜难以相信,自己也有睡到日上三竿的时候,她看着庭院里明亮的日光,还以为自己在做梦。<br /><br />直到春笋偷笑着走过去,而乔荇却嘟了嘴,走到项宜身边仔细瞧了瞧她眼下的乌青。<br /><br />“奴婢给夫人剥个蛋来滚一滚。”<br /><br />项宜清了一声嗓子,尴尬地走到了一旁的水缸旁,对着水面瞧了瞧自己。<br /><br />仔细看看,眼下竟真青了。<br /><br />她越发尴尬,其实她自己也不晓得昨晚几时睡下的。<br /><br />微风吹来,水面起了一层细细的波澜,项宜莫名就想到了那位大爷昨日的提议。<br /><br />逢双。<br /><br />这也太不合规矩了<br /><br />项宜正想着,眼前的大水缸里,竟又映出了另一个面孔。<br /><br />那人似是精神满满,眼中含着笑意,从她身后探了脑袋出来,呼气轻轻在她耳畔。<br /><br />“宜珍醒了?”<br /><br />项宜被他吓了一跳,她想着昨晚的闹腾,没好意思回头。<br /><br />“大爷来了。”<br /><br />谭廷却没有什么羞怯,笑着点了点头,从水中看着妻子的样子,水面掀起细细微微的波澜,映着她白皙的面容。<br /><br />他不由想起了昨天夜间,最后的时候,他抱着她从浴房出来,她闭着眼睛迷糊睡着倚在他肩头,白皙的脸上湿漉漉地泛着酡色<br /><br />思绪飘飞了一瞬,项宜却在这时开了口。<br /><br />她依旧没有回头,只是看着水面映着的男人。<br /><br />“大爷合该好生休息才是。”<br /><br />谭廷还以为她在关心自己睡的时辰不足,便笑道。<br /><br />“宜珍放心,我睡足了。”<br /><br />水中的影子动了一下,项宜轻咬了一下唇,更加明确地说了一句。<br /><br />“应该好生休息十日才是。”<br /><br />她说话,谭廷下意识就要点头,可再一听,反应了过来。<br /><br />十日?<br /><br />她的意思是,不能逢双,只得逢五?<br /><br />谭廷足足怔了一息。<br /><br />他想细细看一看妻子的神色,但她始终没有回头,他只能看着水面,闷声问了一句。<br /><br />“可是宜珍,我们不是要孩子吗?”<br /><br />项宜又清了一下嗓子。<br /><br />“但是大爷,就算是要孩子,也该休息充足才是。”<br /><br />谭廷“”<br /><br />她是疑问他身子不够强健吗?可经了昨日她也该晓得才是。<br /><br />那是因为她不喜欢?<br /><br />谭廷抿了抿唇没出声,乔荇在这时剥了鸡子回来了,骤然看到夫人和大爷一前一后紧挨着站在水缸前面,还愣了一下。<br /><br />但看到夫人眼下的青,便走上前来。<br /><br />“夫人滚一滚眼下吧,今日下晌还有两位族中女眷要过来的。”<br /><br />谭廷愣了一下,转步走到了另一边,再一看项宜眼下,果然青了。<br /><br />都怪昨日喝多了酒,这下好了,逢双没了。<br /><br />但逢五也太<br /><br />谭廷像学堂里犯了错的小学童,呆站在旁边不安地看着自己的妻,直到乔荇回房帮项宜滚过眼下,他才走上前来。<br /><br />房中只剩下夫妻两人,他一走动,空气中流动起微妙的气氛。<br /><br />“宜珍,昨日是我的不是,以后绝不如此了。”<br /><br />他为这桩事赔礼道歉,项宜脸上微热了一下。<br /><br />但他所说的逢双,实在荒唐。<br /><br />她只摇摇头却没出声,谭廷知道都是自己的不是,逢双是不敢奢望了。<br /><br />他悄悄看了一下妻子。<br /><br />“宜珍说逢双不妥,那就逢五逢十可好?”<br /><br />项宜一愣,讶然看了他一眼。<br /><br />她还以为他会就此回到原来的规矩上去,没想到<br /><br />谭廷亦不自在地咳了一声。<br /><br />恰好在此时,正吉过来通传了一句。<br /><br />“大爷,萧观刚从京畿回来,有要事要禀告大爷。”<br /><br />话音落地,谭廷没等项宜回应,极快地同她道了一句就快步出了屋子。<br /><br />项宜想说不合适都来不及了。<br /><br />书房,萧观应了谭廷的吩咐,去了趟薄云书院附近,看项寓项宁住的妥不妥当。<br /><br />他们住在附近的县城里,还算稳妥,那一带有许多在薄云书院读书的世家子弟,带来的仆从临时住在城中。<br /><br />而世家子弟沐休时候便会从山上下来,回到各自的院子里休歇几日。<br /><br />因着都是不是寻常百姓,县衙甚是看重,每日巡逻不断,还算安全。<br /><br />再加上县城不远有一片绕水青山,景色宜人,也有不少京中高门将别院安置那里,官道都比旁处整齐许多。<br /><br />项寓项宁典的院子,就在他同窗的老娘住的院子隔壁,也算相互有个照应,项寓每五日下山一次,还算合宜。<br /><br />谭廷知道哪怕项宜项宁都不再同他计较,项寓也是难办的。<br /><br />谭廷叹气,只能思量过段时间,再同项宜提及此事。<br /><br />他听萧观将这事回过,又问,“还有旁的事吗?”<br /><br />萧观点头上前。<br /><br />“大爷,昨晚来京应考的寒门书生闹起来了,差点冲进府衙,要不是卫所来人压制,这些书生也多少不敢拿自己功名胡来,可就真要反了,有人都直接喊出了反言”<br /><br />因着舞弊案迟迟没有审出结果,这些寒门书生本就烦躁不安,都觉得接下来京中春闱,兴许也有世家垄断其间,让他们十年寒窗作废。<br /><br />在这般躁动之中,不知是谁传了个消息出来,道是涉案的凤岭陈氏让族中两位封疆大吏上折子说情,皇上已经允了,迟迟没有审完,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替罪羊,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。<br /><br />这消息一传出来,寒门书生之间炸开了锅。<br /><br />这么大的案子,太子亲自下令审查的,都能这般让世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,那世族岂不是要只手遮天,而朝廷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可还有他们什么活路?<br /><br />消息就像是往干柴中扔进的火星,一瞬间就点燃了躁动不安的人群。<br /><br />当晚连着几个住满了等待春闱考生的府县,都闹了起来,要不是知府听说过领水发生的事情,有了预备,而卫所又及时赶来,兴许那些被点燃了的书生,连功名都不要,也要举旗造反了。<br /><br />虽说没有真的反,但也不少人在冲撞里手上,还有一名知县被打伤。<br /><br />萧观是拿了第一时间的消息赶来报信的,此事必然捂不住,不晓得宫中是如何反应。<br /><br />若是宫中忌惮他们竟然在京畿闹事,那么这些书生可真就十年寒窗作废了。<br /><br />谭廷在这时问了一句,“所以那凤岭陈氏的消息,有没有可能查到是谁放出去的?”<br /><br />这一套作为,可真和他父亲治疫时的传言,有异曲同工的妙处。<br /><br />目的怕不就是,要生生点燃这些人的愤怒,把事情闹大开来?<br /><br />事情闹大,这些寒门书生第一个没有好处,那么谁有又好处呢?<br /><br />然而萧观摇摇头,说消息的来源完全不可考,是好几个州县同时都出现了这样的传言,在寒门书生看来,倒也算是相互印照了。<br /><br />看来是有人故意放消息了。<br /><br />不说凤岭陈氏眼下还没有这般动作,便是有,在这件事之后也没法再有。<br /><br />可见放消息的人,也没有将陈氏考虑在内。<br /><br />这倒是和他父亲彼时的情况,又不同了<br /><br />谭廷又问了萧观几句,暗暗思量了一阵。<br /><br />到了下晌,京郊几个府县昨晚发生冲突的事情,便已经在京城里传开了,闹得京城都人心惶惶起来,只怕他们发疯真的反了闹到京城。<br /><br />连百姓都如此想,可见宫中如何思量。<br /><br />这事这个时候闹出来,其实对前来应考的寒门子弟伤害最大,甚至有可能本届春闱后延,而这些闹事的书生被禁止以后再考。<br /><br />这样一来,进入朝廷改换命运的寒门子弟就更少了。<br /><br />当下最好是能按下此事,安抚寒门书生的情绪,如期春闱。<br /><br />这便是最好的击退制造矛盾的人的办法。<br /><br />李程允本是要来同谭廷论此事的,但是他的妻子这两日就要生了,他不敢离家,只得作罢。<br /><br />谭廷也没让他出门,只是让族人留意朝中动向。<br /><br />第二天,多日未上朝的皇上,出现在了金銮殿里。<br /><br />当即就有朝臣提起了京畿府县的混乱,说要禁考这些闹事的寒门书生,皇上并未言语,太子在一阵沉默后,反问了一句。<br /><br />“难不成,要将他们果真逼到造反?”<br /><br />读书人造反只会比寻常百姓更可怕。<br /><br />没人说话了,这时皇上才开口,问及有谁愿意前去安抚。<br /><br />寒门出身的官员并不算多,他们虽然跟那些书生同根同族,但官位大都不高,官高权重的几位封疆大吏都不在京中,而寒门出身的官员并不能代表世族在此事上面的态度,但若是让世族的人去,只怕又不能说服他们。<br /><br />此事当场竟然没能定下前去安抚的人选。<br /><br />谭廷倒是愿意去,可惜他尚在补官之中,官位未定。<br /><br />但却有人毛遂自荐,翌日,朝中便将此人的定为安抚使臣。<br /><br />谭廷接到消息的时候,眼皮跳了一下。<br /><br />朝中没人应这差事,竟还是在京郊养病的齐老太爷毛遂自荐愿意前往。<br /><br />齐老太爷确实是最佳人选,他虽然出身海东齐氏这样的世族,但却在国子监和翰林院都任过职,尤其在国子监任教,教过太多寒门出身的书生,比如项直渊,在庶族寒门内亦是有名的大儒。<br /><br />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,但谭廷想到齐老太爷的身体,又同项宜去了一趟齐家。<br /><br />齐老太爷并没有当一回事,还同谭廷和项宜小声说。<br /><br />“正好能避开老婆子几天,不用喝苦药汁了。”<br /><br />谭廷无奈摇头,同他老人家说了几句彼时在领水发生的事情,让他老人家务必要多注意。<br /><br />人的情绪最难控制,更不要说一群人的情绪了。<br /><br />老太爷连道“放心”,“我过得桥比你们吃得盐都多。”<br /><br />但老夫人不知怎么,今日沉默了几分,直到听他说了这话,才瞪了他一眼。<br /><br />“休要说大话,早点回家要紧!”<br /><br />老太爷连声道好,在上马车之前,又同谭廷和项宜小声得意地嘀咕了一句。<br /><br />“老两口在一起一辈子了,她怎么还那么黏我?”<br /><br />谭廷险些笑出声来,项宜也抿唇勾了勾嘴角。<br /><br />老太爷还问了谭廷一句。<br /><br />“你家小娘子,是不是也这般黏你?”<br /><br />这话问得谭廷哽了一时。<br /><br />他倒是没有老太爷这福气了。<br /><br />送了老太爷前去安抚考生,谭廷和项宜便辞了老夫人回家了。<br /><br />路上,谭廷看了看垂着眼眸的妻子,想到老太爷刚才的问话,但也想到了被她拒绝了的逢双。<br /><br />他叹气,也许再过一两年,等他们有了孩子,她会眼里有他吧?<br /><br />但谭廷突然又想到了一种可能。<br /><br />如果他们有了孩子,她眼里还可能有他吗<br /><br />谭廷竟有一瞬回答不上来自己提的问题,但正吉脚步轻快地到了车窗前来,连忙把话说了。<br /><br />李程允的妻子生了个男孩。<br /><br />槐宁李氏宗家只有李程允和他大哥李程许两人,而他大哥身子不好,多年以来膝下只有一女。<br /><br />世家里也不是没有宗女当家的,但宗女总要比宗子更辛苦为难。<br /><br />李程允的大哥舍不得女儿做宗女,便和李程允商议,若是自己无子,就让李程允的长子做日后的宗子。<br /><br />没想到李程允的妻子头一胎,还真就生了个男孩。<br /><br />其实不管是男是女,都是槐宁李氏的大喜事。<br /><br />前些日他就已经同李程允打过了招呼,到时候孩子洗三礼,让项宜过去先同各家女眷见见面。<br /><br />林大夫人的春日宴场面必然是极大的,项宜初来京城,拢共不识几人,先在洗三礼上结识一些,到了春日宴上,便能自在许多了。<br /><br />当下,他便把此事同项宜说了。<br /><br />“程允的妻子和嫂子都是好说话的性子,两人也非是出身世家大族,你不必担心。”<br /><br />李程允的妻子是宗室县主,大嫂是西南一个小世族出身的女子,因着对李程允的大哥有救命之恩嫁进来的。<br /><br />两妯娌都不是难说话的人。<br /><br />谭廷对各家女眷的了解有限,只好拜托李氏妯娌做项宜的引路人。<br /><br />他伸手握了她的手。<br /><br />“别怕。”<br /><br />他声音温而轻,似脉脉温泉流淌过来。<br /><br />项宜并没有紧张或者害怕的情绪,却在这位大爷的话语里,莫名安实了几分。<br /><br />她轻轻地点了点头。<br /><br />有几个小孩子从巷子里突然冲了出来,车夫被吓了一跳,急忙拉了马。<br /><br />车内陡然颠簸起来,项宜险些从凳子上颠下去,谭廷急忙伸手揽住了她。<br /><br />马车又是急转一颠,车外有车夫忍不住发怒,压着声音训斥调皮小孩的声音。<br /><br />这一颠,几乎要把项宜颠进了谭廷怀里。<br /><br />谭廷看着臂弯里的妻子,又想起齐老太爷说得黏人的话,思若无意地提醒了项宜一句。<br /><br />“宜珍可以搂住我的腰身,免得再颠簸。”<br /><br />他说得甚是正经,项宜一时间还以为,是让她搂住什么柱子梁子之类的东西。<br /><br />可那到底是他的腰身,不是柱子梁子<br /><br />项宜一时间僵着没动,恰车子又颠了一下,这次是反向的力道,项宜顺势就从他臂膀里出来,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上,握住了车厢上的手柄。<br /><br />“多谢大爷,这会坐稳了。”<br /><br />谭廷“”<br /><br />谭廷闷声看了看自己的腰,他非是五大三粗的身材,这精细腰间,搂着不是正合适?<br /><br />不比一些柱子梁子手柄强?<br /><br />他又想到之前唇边与她靠近,她惊吓似得转头避开,眼下还不肯稍稍搂抱那么一下,心情自是郁郁不必提。<br /><br />那位大爷情绪发生了怎样细微的变化,他不说旁人便难能察觉出来。<br /><br />倒是项宜认真打点了一番,去参加了李程允长子的洗三礼。<br /><br />果如那位大爷所言,李氏妯娌都极好说话。<br /><br />李程许的妻子宗妇苗氏并非是典型的宗妇派头,她为人极其亲和,说话的声音似百灵鸟一般悦耳,见了项宜便拉了她的手絮絮叨叨地问了她许多话。<br /><br />她这般做派做宗妇,自然威严就差了一些,但李程允的县主妻子性子偏冷,很能立得起来,便是坐着月子,也帮自己大嫂打理中馈。<br /><br />妯娌两人有商有量,甚是相合。<br /><br />当下秋阳县主替苗氏交代了几桩事,也同项宜说起话来。<br /><br />她同下面的人说话,是夫人是县主,但转头跟项宜说话,便柔和了许多,还拿了件小孩子的衣裳给她。<br /><br />一般到了百日或者周岁才送小孩衣裳,这会就送给她了。<br /><br />项宜也不好意思问那位话不多的县主,倒是苗氏捂着嘴笑了一声。<br /><br />“是你们家大爷的意思,着急忙慌地便跟我们要小孩衣裳。”<br /><br />项宜听了,都有些不好意思了,只好将小儿衣裳收了起来。<br /><br />心想,回头就放在那位大爷枕头上好了<br /><br />除了槐宁李氏本家的女眷,还有许多槐川李氏的女眷也来了。<br /><br />两家本是同根,走的近也是寻常,但比起槐宁李氏女眷好说话,槐川李氏的女眷去隐隐有些自持身份的意思。<br /><br />她们见了项宜,都多打量了两眼,然后说两句客气话就坐到了一旁,可眼神却时不时落在项宜身上。<br /><br />项宜当然不会自找不痛快地讨好她们,便在不近不远的地方,安静坐着。<br /><br />只是她留意到其中有一人面色偏凶,目光落在她身上好几回,一旁的几个女眷不知说了什么,她冷哼一声。<br /><br />“卑贱的庶族手段倍出罢了。”<br /><br />她声音不算小,不少人都向项宜看来。<br /><br />秋阳县主在此时叫了婢女上茶,这才将这一阵眼风压了下去。<br /><br />苗氏将项宜叫到了她身边坐着,在婢女们鱼贯进来上茶之后,才同项宜说了一句。<br /><br />“那是他们家的三小姐,原先不知你们的婚约,想同谭家议亲。她后来嫁的夫婿去岁从马上摔下来,把腿摔断了,日子过得不太如意。”<br /><br />苗氏的意思,让项宜不要跟那位李三小姐计较。<br /><br />项宜当然不会计较,但她暗想,彼时她拿着婚书强求这场姻缘之前,应该有不少人家想同谭家议亲吧。<br /><br />在她们心里,她自然是挡了她们的道的。<br /><br />项宜谢过苗氏提点,也没准备与这些女眷有什么相交。<br /><br />不想却在这时,陆续进来几个婢女,在各家主子面前说了什么,众人脸色都变了起来。<br /><br />本有些平和的神色皆染了几分怒气,本就暗含敌意的神情,骤然变得明显起来。<br /><br />那位李三小姐更是直接道了一声。<br /><br />“我就知道,卑劣的庶族没有好心!”<br /><br />众人的目光不由地便落在了项宜身上。<br /><br />项宜一怔,春笋也在这时快步走了进来。<br /><br />“是出了什么事吗?”<br /><br />春笋紧着脸色点了点头。<br /><br />“是齐老太爷出事了。齐老太爷前去安抚寒门考生,却被那些人从高坡上推下来,摔在了一旁的石头上恐要不成了!”<br /><br />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wxzhimen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wxzhimen.cc <br /><br /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