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荷笑着应下。<br />
赵含章经常出宫,洛阳的百姓都习惯了,并不会清街,只是曾越会让人护卫左右,在两边道路提前设防,还放了不少便衣侍卫,车队会很快就经过街道。<br />
谢父和谢母坐在马车中,马车跟在队伍后侧,俩人撩起帘子看向两边,除零星几个下跪磕头外,其余人都躬身站在两侧,目光炯炯的追着前面的马车走。<br />
谢父疑惑:“圣驾经过,百姓怎能不跪?”<br />
谢向荣道:“因陛下怜民,时常出宫查探民情,所以特许百姓见帝不跪。”<br />
甚至因为见皇帝不跪,现在百姓去衙门见官也不必下跪,新律法中将以下告上、妻告夫的杖刑和流刑也给取消了。<br />
谢母蹙眉看她,“你又是从哪儿知道的?是不是又趁着我们不注意跑到外面学堂去听课了?”<br />
谢向荣柔顺的道:“母亲,这些事邸报上都有写,父亲是学堂的老师,每日都有一张邸报。”<br />
谢父反应过来,连连点头,“对对,邸报上有写,我就说隐约间耳熟,就是想不起来,年纪大了,记性不太好。”<br />
谢母就不再说话。<br />
这边一家三口的对话很快传到前面王氏的马车里,她皱了皱眉,“这谢家夫妻比之北宫夫人差远了。”<br />
青姑笑着给她泡茶,将茶壶放在炉子上,有个固定的铁环,不仅炉子固定着,茶壶也是固定的。<br />
王氏小声嘀咕道:“谢女郎想去学堂听课,显然是个好学的孩子,她竟拦着不给去,要是二郎有这份上进心,我睡着了都能笑醒。”<br />
青姑笑道:“或许是因为谢女郎是女子吧。”<br />
“女子怎么了,我们家三娘说了,天下男女一半,女子顶半边天,三娘也是女子,她现在还是皇帝呢!”<br />
“是,是,娘娘也是女子,还是太后呢。”<br />
王氏瞬间笑得眼睛都不见了,即便半年过去了,她依旧沉浸在这份喜悦中不可自拔。<br />
哄王氏高兴了,青姑就撩开帘子吩咐宫人,“选几个机灵的去照看谢家夫妻,多和他们提一提范侍郎和陈侍郎。”<br />
宫人应下。<br />
王氏哼哼道:“是要好好教一教他们。”<br />
借着撩开的帘子,她看到二郎和北宫团圆骑马跟在赵含章后面,俩人也不知在聊什么,脸上都是笑容和兴奋。<br />
王氏心中欢喜,小声和青姑道:“我觉得这次多半能成。”<br />
盼赵二郎成亲,她可是盼了很多年,偏他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不急,倒显得她很急切似的。<br />
以前还有赵铭等人帮着一起催,可自三娘登基之后,赵铭他们也都不催二郎,看那意思,竟是二郎成不成亲都一样了。<br />
“大郎孝期结束,听说也在说亲了,我们家二郎得赶在他之前生下长房长子,这才能更顺理成章的继任族长。”<br />
青姑忍不住“哎呦”一声,“娘娘,您怎么还记着这事儿啊?”<br />
“这事我能记一辈子。”王氏道:“上蔡伯的爵位是不用抢了,但族长的位置只有一个,必须得是我们大房的人。”<br />
第1316章 自由畅快<br />
出了城,赵含章就对赵二郎和北宫团圆道:“你们不是要比试吗?这就去吧。”<br />
赵二郎一听,立即回身去拿枪,丢给北宫团圆一把,“走!”北宫团圆在马上朝赵含章行礼,这才打马去追赵二郎。<br />
见俩人打打闹闹的跑到了最前面,赵含章不由露出笑容,回头看了赵才一眼。<br />
赵才立即带着一队亲卫追上去。<br />
俩人追到洛水边,那里有一片开阔的地方,路旁有间简易的食铺,免费供应热水,卖些馒头小面,只有几根棍子撑着,上面铺了茅草,也就遮挡一下雨水。<br />
食铺的侧后方就是大片空地,赵二郎对此熟悉得很,握着枪策马先一步跑到河边,勒住马转身面对追上来的北宫团圆。<br />
“就在这里打!”<br />
北宫团圆扫了眼地方,发现这里地方开阔,边上是洛水,沿着洛水往下也是大片荒地,立即应道:“好!”<br />
她的枪微微抬起,目光炯炯的道:“我的枪法传自父亲,我听我父亲提过,你在他手上走不了十招。”<br />
赵二郎:“那是从前,我现在力气大了,功夫也更好了。”<br />
“那就让我替父亲考校一下。”<br />
赵二郎也满眼兴奋,在北宫团圆冲过来时,他也一踢马肚子,不退反近,瞬间和她交锋,俩人错身而过,又机敏的控马回身……<br />
食铺上本来坐着的人都站起来,纷纷跑下来围观,“好枪法,这是马上功夫,有这样的功法应该到军中为国效力才是,怎么在这里打架?”<br />
“这不是打架,是切磋。”<br />
“有人来了……”<br />
赵才他们带着人追上来,为免伤到百姓,他们站成一排隔开了百姓,倒是没驱赶,允许他们在一旁观战。<br />
赵二郎和北宫团圆打得难分难解,赵含章他们也到了,在另一边宽敞一些的地方停下观战。<br />
太后和北宫夫人站在一起踮起脚尖看,见那枪几次要往孩子身上扎,都是险而又险的避过,忍不住惊叫连连。<br />
谢向荣和谢父谢母落后几步,却也看得清,看到骑在马上飒如流星,开朗活泼的北宫团圆,她眼里闪过艳羡。<br />
再看一眼对面双眼晶亮的赵二郎,谢向荣心中便知道这门亲事不成了。<br />
她收回目光,偏头看向皇帝,目中闪过奇异的光芒。<br />
赵含章对人的视线很敏锐,几乎是谢向荣的目光落在她身上第三秒,她便转头看向她。<br />
俩人目光对上,赵含章扬起笑容,温和且包容的看着她。<br />
谢向荣心中又涩又甜,冲撞在一起竟让她的心酸酸的,眼中就不由带了泪。<br />
她一下就拿定主意了。<br />
赵含章只看了一眼谢向荣便继续看向河边的俩人。<br />
这一次北宫团圆和赵二郎都不愿轻易停手,一定要分出一个胜负来。<br />
赵二郎到底比北宫团圆多了战场上冲杀的经验,再一次冲杀时比她更快的出枪,刷的一下刺向她的右肩,扎进她的衣服里狠狠地移车,回抢再斜刺,北宫团圆挡不住第一招,第二招想要玉石俱焚又慢了一步,枪堪堪在她脖子前停下。<br />
北宫团圆抬着下巴,垂眸看着刺到脖子前的枪道:“你赢了。”<br />
赵二郎这才收枪,得意的道:“怎样,我不比你差吧?刚才那一招也是北宫将军教我的。”<br />
观战的王氏在赵二郎刺中北宫团圆时就忍不住抓紧了北宫夫人的手,此时眼尖的看到北宫团圆的衣裳染上了血,不由惊呼一声,扶着青姑和北宫夫人的手就冲下来。
赵含章经常出宫,洛阳的百姓都习惯了,并不会清街,只是曾越会让人护卫左右,在两边道路提前设防,还放了不少便衣侍卫,车队会很快就经过街道。<br />
谢父和谢母坐在马车中,马车跟在队伍后侧,俩人撩起帘子看向两边,除零星几个下跪磕头外,其余人都躬身站在两侧,目光炯炯的追着前面的马车走。<br />
谢父疑惑:“圣驾经过,百姓怎能不跪?”<br />
谢向荣道:“因陛下怜民,时常出宫查探民情,所以特许百姓见帝不跪。”<br />
甚至因为见皇帝不跪,现在百姓去衙门见官也不必下跪,新律法中将以下告上、妻告夫的杖刑和流刑也给取消了。<br />
谢母蹙眉看她,“你又是从哪儿知道的?是不是又趁着我们不注意跑到外面学堂去听课了?”<br />
谢向荣柔顺的道:“母亲,这些事邸报上都有写,父亲是学堂的老师,每日都有一张邸报。”<br />
谢父反应过来,连连点头,“对对,邸报上有写,我就说隐约间耳熟,就是想不起来,年纪大了,记性不太好。”<br />
谢母就不再说话。<br />
这边一家三口的对话很快传到前面王氏的马车里,她皱了皱眉,“这谢家夫妻比之北宫夫人差远了。”<br />
青姑笑着给她泡茶,将茶壶放在炉子上,有个固定的铁环,不仅炉子固定着,茶壶也是固定的。<br />
王氏小声嘀咕道:“谢女郎想去学堂听课,显然是个好学的孩子,她竟拦着不给去,要是二郎有这份上进心,我睡着了都能笑醒。”<br />
青姑笑道:“或许是因为谢女郎是女子吧。”<br />
“女子怎么了,我们家三娘说了,天下男女一半,女子顶半边天,三娘也是女子,她现在还是皇帝呢!”<br />
“是,是,娘娘也是女子,还是太后呢。”<br />
王氏瞬间笑得眼睛都不见了,即便半年过去了,她依旧沉浸在这份喜悦中不可自拔。<br />
哄王氏高兴了,青姑就撩开帘子吩咐宫人,“选几个机灵的去照看谢家夫妻,多和他们提一提范侍郎和陈侍郎。”<br />
宫人应下。<br />
王氏哼哼道:“是要好好教一教他们。”<br />
借着撩开的帘子,她看到二郎和北宫团圆骑马跟在赵含章后面,俩人也不知在聊什么,脸上都是笑容和兴奋。<br />
王氏心中欢喜,小声和青姑道:“我觉得这次多半能成。”<br />
盼赵二郎成亲,她可是盼了很多年,偏他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不急,倒显得她很急切似的。<br />
以前还有赵铭等人帮着一起催,可自三娘登基之后,赵铭他们也都不催二郎,看那意思,竟是二郎成不成亲都一样了。<br />
“大郎孝期结束,听说也在说亲了,我们家二郎得赶在他之前生下长房长子,这才能更顺理成章的继任族长。”<br />
青姑忍不住“哎呦”一声,“娘娘,您怎么还记着这事儿啊?”<br />
“这事我能记一辈子。”王氏道:“上蔡伯的爵位是不用抢了,但族长的位置只有一个,必须得是我们大房的人。”<br />
第1316章 自由畅快<br />
出了城,赵含章就对赵二郎和北宫团圆道:“你们不是要比试吗?这就去吧。”<br />
赵二郎一听,立即回身去拿枪,丢给北宫团圆一把,“走!”北宫团圆在马上朝赵含章行礼,这才打马去追赵二郎。<br />
见俩人打打闹闹的跑到了最前面,赵含章不由露出笑容,回头看了赵才一眼。<br />
赵才立即带着一队亲卫追上去。<br />
俩人追到洛水边,那里有一片开阔的地方,路旁有间简易的食铺,免费供应热水,卖些馒头小面,只有几根棍子撑着,上面铺了茅草,也就遮挡一下雨水。<br />
食铺的侧后方就是大片空地,赵二郎对此熟悉得很,握着枪策马先一步跑到河边,勒住马转身面对追上来的北宫团圆。<br />
“就在这里打!”<br />
北宫团圆扫了眼地方,发现这里地方开阔,边上是洛水,沿着洛水往下也是大片荒地,立即应道:“好!”<br />
她的枪微微抬起,目光炯炯的道:“我的枪法传自父亲,我听我父亲提过,你在他手上走不了十招。”<br />
赵二郎:“那是从前,我现在力气大了,功夫也更好了。”<br />
“那就让我替父亲考校一下。”<br />
赵二郎也满眼兴奋,在北宫团圆冲过来时,他也一踢马肚子,不退反近,瞬间和她交锋,俩人错身而过,又机敏的控马回身……<br />
食铺上本来坐着的人都站起来,纷纷跑下来围观,“好枪法,这是马上功夫,有这样的功法应该到军中为国效力才是,怎么在这里打架?”<br />
“这不是打架,是切磋。”<br />
“有人来了……”<br />
赵才他们带着人追上来,为免伤到百姓,他们站成一排隔开了百姓,倒是没驱赶,允许他们在一旁观战。<br />
赵二郎和北宫团圆打得难分难解,赵含章他们也到了,在另一边宽敞一些的地方停下观战。<br />
太后和北宫夫人站在一起踮起脚尖看,见那枪几次要往孩子身上扎,都是险而又险的避过,忍不住惊叫连连。<br />
谢向荣和谢父谢母落后几步,却也看得清,看到骑在马上飒如流星,开朗活泼的北宫团圆,她眼里闪过艳羡。<br />
再看一眼对面双眼晶亮的赵二郎,谢向荣心中便知道这门亲事不成了。<br />
她收回目光,偏头看向皇帝,目中闪过奇异的光芒。<br />
赵含章对人的视线很敏锐,几乎是谢向荣的目光落在她身上第三秒,她便转头看向她。<br />
俩人目光对上,赵含章扬起笑容,温和且包容的看着她。<br />
谢向荣心中又涩又甜,冲撞在一起竟让她的心酸酸的,眼中就不由带了泪。<br />
她一下就拿定主意了。<br />
赵含章只看了一眼谢向荣便继续看向河边的俩人。<br />
这一次北宫团圆和赵二郎都不愿轻易停手,一定要分出一个胜负来。<br />
赵二郎到底比北宫团圆多了战场上冲杀的经验,再一次冲杀时比她更快的出枪,刷的一下刺向她的右肩,扎进她的衣服里狠狠地移车,回抢再斜刺,北宫团圆挡不住第一招,第二招想要玉石俱焚又慢了一步,枪堪堪在她脖子前停下。<br />
北宫团圆抬着下巴,垂眸看着刺到脖子前的枪道:“你赢了。”<br />
赵二郎这才收枪,得意的道:“怎样,我不比你差吧?刚才那一招也是北宫将军教我的。”<br />
观战的王氏在赵二郎刺中北宫团圆时就忍不住抓紧了北宫夫人的手,此时眼尖的看到北宫团圆的衣裳染上了血,不由惊呼一声,扶着青姑和北宫夫人的手就冲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