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所以大家都说么,这紫禁城,进去了就真的插翅难飞了。”<br />
她目色惊诧:“还好不是古代人。”<br />
耳侧传来一声轻柔的笑。<br />
“能进去参观吗?”<br />
周泊谦想了想,说:“过几天吧,你估计还得去演戏呢,月迎格格是不是?”<br />
棠昭点一点头,回眸看他,“周导的戏都是在故宫取景吗?”<br />
“正剧都是,不过我爷爷统共也就拍了两部古装片。”<br />
“他好厉害。”她适当地在嘴上抹蜜。<br />
要知道,即便是知名导演,也不是人人都能够在这儿实景拍摄。<br />
“还行吧。”周泊谦虚怀若谷,“时势造英雄,况且我爷爷的学生比他们这一辈厉害多了,拍反思片的那一批导演思想太陈旧了,做不出名堂来才转电视剧。”<br />
棠昭百度过。<br />
周导的父亲年轻时战功赫赫,一直留在延安任职,周延生出生在西北,所以拍的电影都在展现一种浑厚的风土人情与民族特色,拍正剧气魄十足,不过缺陷也明显。<br />
教材上是这么写他的:经历过战争的残酷,镜头习惯于聚焦民族苦难,但由于出身较高,对小我的底层苦难缺乏认知与感受力。<br />
——对周延生的那三张纸的分析她可以倒背如流。<br />
棠昭说:“虽然现在看可能显得陈腐,但是当年惊世骇俗,即便时无英雄,周导也不可能是庶子嘛。”<br />
周泊谦笑了一笑,点头说是。<br />
棠家跟周家的联系在她奶奶那儿。<br />
棠昭奶奶年轻的时候在七机部任职,跟周延生的妻子是同门,关系很瓷实,用现在的话说,叫闺蜜。后来棠奶奶退了休迁回老家南京颐养,眼见棠昭高三了,一通电话打到周家:<br />
北京高考不容易些么,姑娘想考北影,户口也在北京呢,可不能浪费了这资格啊!<br />
周家自然没二话。<br />
于是棠昭就这么怀揣着梦想北上了。<br />
奶奶没说出口的话是,也想让周导关照着些,看看能不能把孩子往演员的方向培养培养。<br />
她这一趟来,算是一举两得了。<br />
哦不,三得,还得跟她的娃娃亲对象……培养感情。<br />
见到导演,是在南池子的一间四合院,改良过的房屋,三进院落,改成二层小别墅了。<br />
周家父母不住这儿,算是周爷爷周奶奶的退休公寓。<br />
棠昭进门时,周延生和他的妻子都在家。<br />
屋内很整洁,到处都是书和照片,密密麻麻,客厅里挂了个大大的主席像,书柜一隅摆满了陈旧的锦旗和勋章。<br />
“昭昭,坐。”周延生留两边白花花的胡须,说话时须须跟着他的气息打颤,面容冷峻,和采访里的样子如出一辙,不过和棠昭说话时语气挺随和的。<br />
棠昭被喊过去落座的时候,周泊谦正帮她把行李往二楼搬。“学过乐器?”周延生问她。<br />
她点头:“古琴,古筝都会一点。”<br />
“舞蹈呢。”<br />
“会一点古典舞。”<br />
“古筝什么水平?”周奶奶也过来问,老人家一头白发,气质柔婉,后来在北航教过几年书,现在是退休老师。<br />
棠昭说:“十级。”<br />
“十级还叫一点啊。”她说着就笑了,“这么谦虚。”<br />
“一点”自然是一种收着的说法,她知道要削弱自己的锋芒,因为这时并不是真的削弱。<br />
是一种姿态。<br />
格外重要的。<br />
“刘海捞起来我看看。”<br />
棠昭照做。<br />
周延生瞧了没一会儿,那边厨房的惠姨喊吃饭了。<br />
他拍着棠昭肩膀说句:“明天先去把转学的事情安排好,过两天带你去试试戏服。”<br />
说的是试试戏服,不是试镜。什么意思显而易见。<br />
棠昭按捺住悦色,点头说:“好。”<br />
剥掉把她裹得像粽子的外套,听见那边传来一句“衣服放沙发就行”,棠昭稍微叠了一下毛呢大衣,正要搁下,看见沙发上随意散漫地丢了本数学必修五。<br />
熟稔的教材让人亲切。<br />
棠昭悄悄地掀开书封,看见扉页上一个龙飞凤舞的签名。<br />
三个字:周维扬。<br />
惠姨见棠昭还抱着衣服,过来瞧了眼:“欸,这小少爷的书怎么四处乱放。”<br />
在惠姨把书本合上的最后一秒,棠昭又瞥了眼这个名字。<br />
周维扬。<br />
小少爷?<br />
她听妈妈说多了周泊谦的名字,还是头一次知道,周导有两个孙子呢?<br />
不远处传来周延生的一声——“不学就给他扔了,扔远点儿,别放这碍眼!”<br />
棠昭被吓得心脏都跟着一抖。<br />
惠姨拿起那本数学书,刚一沾手,被旁边的青年接过去。<br />
周泊谦淡淡说:“我来收拾吧。”<br />
因为周延生那句火气十足的话,家里氛围登时变得几分压抑古怪。还好周泊谦沉得住气,他把课本嵌入书柜,折返餐厅,从容地招呼大家过来吃饭。<br />
到餐桌上,周延生问:“那祖宗呢?”<br />
周泊谦道:“说是朋友过生日。”<br />
“没告诉他家里来客人?”<br />
“说了,但是这朋友太铁了,推不掉。”<br />
周延生不假思索:“给他打电话,立刻回来。”<br />
周泊谦犹豫了一下,然后摸出手机,拨了个电话出去。<br />
棠昭沉默地坐着,看看这一桌子的丰盛好菜。<br />
周泊谦打开了免提,将手机放在桌沿。<br />
然而,嘟了十几秒之后,电话被挂了。<br />
“……”<br />
旁边的老式苏钟敲过八点。<br />
周泊谦见僵局难看,没再打电话,将手机塞回口袋说道:“别等了吧,菜都凉了,昭昭还没吃呢。”<br />
周奶奶也说:“小孩儿么,这个年纪都贪玩些。”<br />
周延生脾气没消:“泊谦读书的时候怎么不像他这样?一点儿不让人省心。”<br />
周泊谦温和一笑:“维扬的性格皮一些,也不能人人都一样。”<br />
又沉默了约莫半分钟,周延生说:“回来给他上规矩。”<br />
这句显然是说给客人听的。<br />
随后他发了话:“吃吧。”<br />
-<br />
棠昭住在二楼卧室,能看见院里那颗黄橙橙、结了果的柿子树。<br />
隔壁房间的阳台也在她的视野里,惠姨说那是周维扬的卧室。<br />
然而她在这家里待了四五天,都没有见到周延生的小孙子。<br />
在这四五天里,棠昭拿到了周延生给她的剧本,又紧锣密鼓地办好了转学手续,棠昭是被安排在附近的子弟学校读的,离家很近,惠姨打趣了一句:“今后能跟小扬一块儿去学校了,也好让老宋省省心。”<br />
棠昭问:“谁是老宋。”<br />
“是我们小少爷的司机。”<br />
“就这点路还要司机送啊?”<br />
她说:“他赖床,需要争分夺秒地睡觉。”<br />
棠昭愣了下,有点无语地笑了:“好吧。”<br />
国庆假期结束之后,棠昭上了两天课,都是老宋送的她。车是辆宝马suv,棠昭上车后,在右边门侧的储物格里瞧见一把瑞士军刀,或许不是那个意思,但她私自理解为这是男孩子标记领地的符号。<br />
于是就乖乖挪到另一侧去了。<br />
周延生在拍的剧是个皇妃的传记片叫《鸾舞记》,棠昭演的是位早逝的格格,戏份不是很多,十几场,台词也就三四页纸。<br />
“老宋,你觉得我有格格气质吗?”棠昭正坐在车里背剧本,有点不好意思,但又实在好奇,就悄悄地这么问了一句。<br />
老宋从后视镜里看她一眼:“您不比那清朝格格漂亮多了,照片里那些八旗子弟一个个儿的长得土了吧唧,歪瓜裂枣,哪儿能跟姑娘您比啊。”<br />
棠昭让他这张损嘴给逗笑了,也自信了些,笑出几颗牙:“我第一次正儿八经演戏,有点紧张呢。”<br />
老宋说:“周导亲自挑的人,不能有错,你放心演就成,赶明儿红了可别忘了咱这风里来雨里去的交情。”<br />
棠昭说:“那还用说,我给你签名,签一百张!让你拿去卖钱。”<br />
老宋开着车,呵呵笑了声。
她目色惊诧:“还好不是古代人。”<br />
耳侧传来一声轻柔的笑。<br />
“能进去参观吗?”<br />
周泊谦想了想,说:“过几天吧,你估计还得去演戏呢,月迎格格是不是?”<br />
棠昭点一点头,回眸看他,“周导的戏都是在故宫取景吗?”<br />
“正剧都是,不过我爷爷统共也就拍了两部古装片。”<br />
“他好厉害。”她适当地在嘴上抹蜜。<br />
要知道,即便是知名导演,也不是人人都能够在这儿实景拍摄。<br />
“还行吧。”周泊谦虚怀若谷,“时势造英雄,况且我爷爷的学生比他们这一辈厉害多了,拍反思片的那一批导演思想太陈旧了,做不出名堂来才转电视剧。”<br />
棠昭百度过。<br />
周导的父亲年轻时战功赫赫,一直留在延安任职,周延生出生在西北,所以拍的电影都在展现一种浑厚的风土人情与民族特色,拍正剧气魄十足,不过缺陷也明显。<br />
教材上是这么写他的:经历过战争的残酷,镜头习惯于聚焦民族苦难,但由于出身较高,对小我的底层苦难缺乏认知与感受力。<br />
——对周延生的那三张纸的分析她可以倒背如流。<br />
棠昭说:“虽然现在看可能显得陈腐,但是当年惊世骇俗,即便时无英雄,周导也不可能是庶子嘛。”<br />
周泊谦笑了一笑,点头说是。<br />
棠家跟周家的联系在她奶奶那儿。<br />
棠昭奶奶年轻的时候在七机部任职,跟周延生的妻子是同门,关系很瓷实,用现在的话说,叫闺蜜。后来棠奶奶退了休迁回老家南京颐养,眼见棠昭高三了,一通电话打到周家:<br />
北京高考不容易些么,姑娘想考北影,户口也在北京呢,可不能浪费了这资格啊!<br />
周家自然没二话。<br />
于是棠昭就这么怀揣着梦想北上了。<br />
奶奶没说出口的话是,也想让周导关照着些,看看能不能把孩子往演员的方向培养培养。<br />
她这一趟来,算是一举两得了。<br />
哦不,三得,还得跟她的娃娃亲对象……培养感情。<br />
见到导演,是在南池子的一间四合院,改良过的房屋,三进院落,改成二层小别墅了。<br />
周家父母不住这儿,算是周爷爷周奶奶的退休公寓。<br />
棠昭进门时,周延生和他的妻子都在家。<br />
屋内很整洁,到处都是书和照片,密密麻麻,客厅里挂了个大大的主席像,书柜一隅摆满了陈旧的锦旗和勋章。<br />
“昭昭,坐。”周延生留两边白花花的胡须,说话时须须跟着他的气息打颤,面容冷峻,和采访里的样子如出一辙,不过和棠昭说话时语气挺随和的。<br />
棠昭被喊过去落座的时候,周泊谦正帮她把行李往二楼搬。“学过乐器?”周延生问她。<br />
她点头:“古琴,古筝都会一点。”<br />
“舞蹈呢。”<br />
“会一点古典舞。”<br />
“古筝什么水平?”周奶奶也过来问,老人家一头白发,气质柔婉,后来在北航教过几年书,现在是退休老师。<br />
棠昭说:“十级。”<br />
“十级还叫一点啊。”她说着就笑了,“这么谦虚。”<br />
“一点”自然是一种收着的说法,她知道要削弱自己的锋芒,因为这时并不是真的削弱。<br />
是一种姿态。<br />
格外重要的。<br />
“刘海捞起来我看看。”<br />
棠昭照做。<br />
周延生瞧了没一会儿,那边厨房的惠姨喊吃饭了。<br />
他拍着棠昭肩膀说句:“明天先去把转学的事情安排好,过两天带你去试试戏服。”<br />
说的是试试戏服,不是试镜。什么意思显而易见。<br />
棠昭按捺住悦色,点头说:“好。”<br />
剥掉把她裹得像粽子的外套,听见那边传来一句“衣服放沙发就行”,棠昭稍微叠了一下毛呢大衣,正要搁下,看见沙发上随意散漫地丢了本数学必修五。<br />
熟稔的教材让人亲切。<br />
棠昭悄悄地掀开书封,看见扉页上一个龙飞凤舞的签名。<br />
三个字:周维扬。<br />
惠姨见棠昭还抱着衣服,过来瞧了眼:“欸,这小少爷的书怎么四处乱放。”<br />
在惠姨把书本合上的最后一秒,棠昭又瞥了眼这个名字。<br />
周维扬。<br />
小少爷?<br />
她听妈妈说多了周泊谦的名字,还是头一次知道,周导有两个孙子呢?<br />
不远处传来周延生的一声——“不学就给他扔了,扔远点儿,别放这碍眼!”<br />
棠昭被吓得心脏都跟着一抖。<br />
惠姨拿起那本数学书,刚一沾手,被旁边的青年接过去。<br />
周泊谦淡淡说:“我来收拾吧。”<br />
因为周延生那句火气十足的话,家里氛围登时变得几分压抑古怪。还好周泊谦沉得住气,他把课本嵌入书柜,折返餐厅,从容地招呼大家过来吃饭。<br />
到餐桌上,周延生问:“那祖宗呢?”<br />
周泊谦道:“说是朋友过生日。”<br />
“没告诉他家里来客人?”<br />
“说了,但是这朋友太铁了,推不掉。”<br />
周延生不假思索:“给他打电话,立刻回来。”<br />
周泊谦犹豫了一下,然后摸出手机,拨了个电话出去。<br />
棠昭沉默地坐着,看看这一桌子的丰盛好菜。<br />
周泊谦打开了免提,将手机放在桌沿。<br />
然而,嘟了十几秒之后,电话被挂了。<br />
“……”<br />
旁边的老式苏钟敲过八点。<br />
周泊谦见僵局难看,没再打电话,将手机塞回口袋说道:“别等了吧,菜都凉了,昭昭还没吃呢。”<br />
周奶奶也说:“小孩儿么,这个年纪都贪玩些。”<br />
周延生脾气没消:“泊谦读书的时候怎么不像他这样?一点儿不让人省心。”<br />
周泊谦温和一笑:“维扬的性格皮一些,也不能人人都一样。”<br />
又沉默了约莫半分钟,周延生说:“回来给他上规矩。”<br />
这句显然是说给客人听的。<br />
随后他发了话:“吃吧。”<br />
-<br />
棠昭住在二楼卧室,能看见院里那颗黄橙橙、结了果的柿子树。<br />
隔壁房间的阳台也在她的视野里,惠姨说那是周维扬的卧室。<br />
然而她在这家里待了四五天,都没有见到周延生的小孙子。<br />
在这四五天里,棠昭拿到了周延生给她的剧本,又紧锣密鼓地办好了转学手续,棠昭是被安排在附近的子弟学校读的,离家很近,惠姨打趣了一句:“今后能跟小扬一块儿去学校了,也好让老宋省省心。”<br />
棠昭问:“谁是老宋。”<br />
“是我们小少爷的司机。”<br />
“就这点路还要司机送啊?”<br />
她说:“他赖床,需要争分夺秒地睡觉。”<br />
棠昭愣了下,有点无语地笑了:“好吧。”<br />
国庆假期结束之后,棠昭上了两天课,都是老宋送的她。车是辆宝马suv,棠昭上车后,在右边门侧的储物格里瞧见一把瑞士军刀,或许不是那个意思,但她私自理解为这是男孩子标记领地的符号。<br />
于是就乖乖挪到另一侧去了。<br />
周延生在拍的剧是个皇妃的传记片叫《鸾舞记》,棠昭演的是位早逝的格格,戏份不是很多,十几场,台词也就三四页纸。<br />
“老宋,你觉得我有格格气质吗?”棠昭正坐在车里背剧本,有点不好意思,但又实在好奇,就悄悄地这么问了一句。<br />
老宋从后视镜里看她一眼:“您不比那清朝格格漂亮多了,照片里那些八旗子弟一个个儿的长得土了吧唧,歪瓜裂枣,哪儿能跟姑娘您比啊。”<br />
棠昭让他这张损嘴给逗笑了,也自信了些,笑出几颗牙:“我第一次正儿八经演戏,有点紧张呢。”<br />
老宋说:“周导亲自挑的人,不能有错,你放心演就成,赶明儿红了可别忘了咱这风里来雨里去的交情。”<br />
棠昭说:“那还用说,我给你签名,签一百张!让你拿去卖钱。”<br />
老宋开着车,呵呵笑了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