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1章
青年转头凝视男人平静的脸庞。<br/> 紧紧交握的手传来了令人安心的温度。<br/> 林冉青低头咳了一声,抬起头,直视恼怒的郑则沣,一字一顿道出三个字——<br/> “郑霆声。”<br/> 钱芊芊和郑则沣瞠目结舌地瞪着他。<br/> “你们这么相爱,爱到忘了自己的儿子,爱到忽视他从小渴求家庭温暖的眼神,大郑先生,芊芊姐,你们知道为什么郑霆声爱我吗?”<br/> 林冉青抬眸凝视郑霆声的双眼,剩下的话,他几乎是对着郑霆声说出来的。<br/> “因为我会选择他,因为每一次他以为我会选别人的时候,我的心里都只有他。”<br/> 青年的声音有些无力,也有些疲惫:“可在你们眼里,他只是个第二选择,是个传宗接代的孩子,是你们相爱的结晶,却不是你们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人。”<br/> “因为你们只爱彼此,不是吗?”<br/> 青年的反问让两个五十多岁的人难以回答。<br/> 钱芊芊没想到林冉青会这么说,她不可置信地抓住郑霆声的袖子,“儿子,我们,我们是爱你的。”<br/> “妈。”郑霆声的声音毫无波澜,“爱不是说说而已的。”<br/> 很遗憾,在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,他并不能感受到所谓的“爱”。<br/> 郑则沣百思不得其解,他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,可细细数来,他确实没有把太多注意力放在儿子的身上。<br/> 因为郑霆声是郑家的独子,所以会有更多人疼爱他,关注他。<br/> 而自己的妻子家世简单,为了他背井离乡,所以郑则沣从结婚起就发誓,要一辈子对钱芊芊好。<br/> 以至于他都忘记了,郑霆声生活的每一个重要节点是怎么度过的。<br/> “大郑先生,祝你生日快乐。”林冉青搂住郑霆声的手臂,“芊芊姐,我打算回锦城了,民宿这里,就没办法帮忙了,不好意思。”<br/> “我唯一能做的,就是好好地爱郑霆声,让这份爱情,填满他过去三十年空白的亲情。”<br/> 钱芊芊双眼通红,扑在丈夫的怀里低声哭泣。<br/> 郑则沣比妻子坚强一些,但也只是一些而已。<br/> “你们,真要这么走下去?”他冷静下来,淡淡地问了一句。<br/> 两人没回答,只是互相对视了一眼。<br/> 那眼神里有爱,有情,有对对方的信任和对将来的期待。<br/> “好。”郑则沣闭上眼睛,“好,那我就等着看你们以后,能不能过得比我和芊芊更幸福!”<br/> 第64章<br/> 离开两年, 林冉青决定和郑霆声一起回到锦城。<br/> 虽然只在民宿待了几个月,但这是林冉青停留时间最久的地方,突然要走, 难免有些恋恋不舍。<br/> “就这几套衣服?”郑霆声低头接过林冉青的行李箱, 拎起来掂量了一下。<br/> 林冉青理所当然地点头, “行李少, 行走方便嘛。”<br/> 他这两年在外面走走停停,经常是心一动就往别的地方跑, 行李太多,反而会阻碍他的脚步。<br/> 青年走到书桌前,把书桌上面的一个小铁盒揣进怀了,喃喃自语:“差点忘了你~”<br/> 郑霆声帮他把行李箱打开,放进小铁盒。<br/> 他心疼地看着林冉青郑重其事地将小铁盒放在行李箱的中间位置。<br/> 林冉青弯着膝盖,把行李箱的卡扣系好。<br/> “阿姨在天上一定会很欣慰的。”郑霆声一起蹲下,揽过林冉青的肩膀。<br/> 看林冉青的重视程度,这肯定是苏曼的骨灰。<br/> 虽然林冉青说要让母亲随风去往世界各地,但他曾经那么依恋苏曼,一定会留下一点,让自己以后可以有所慰藉。<br/> 毕竟苏曼的东西, 除了骨灰, 都在那场大火中灰飞烟灭了。<br/> 林冉青扭头盯着郑霆声痛心的表情, 他温柔地笑了起来,双手贴住郑霆声的脸颊。<br/> “我的妈妈, 在这里。”<br/> 青年撩起挂在脖间的项链, 一个只有小拇指盖大小的水晶瓶挂在银色的铂金项链上, 里面是一小撮白色的粉末。<br/> 这是林冉青留下的最后一抔。<br/> 他确实没有办法,完全让母亲离开自己的世界。<br/> 这是最后一次骨灰随风而去时, 留在自己手心的粉末。<br/> 林冉青在当地找了一个匠人,打造出现在这个水晶瓶,将母亲剩下的骨灰装了进去。<br/> 郑霆声惊奇地看着那个小瓶子,对上林冉青淡然的眼瞳,只想把他好好抱在怀里。<br/> 于是他也这么做了。<br/> 林冉青靠在郑霆声的胸膛,再次把那个小盒子从行李箱拿出来。<br/> “其实……这里面也不是什么很重要的东西。”<br/> 他缓缓打开铁盒。<br/> 塞满的小纸条突然得见阳光,纷纷扬扬地从盒子里飞出来,落在两人的身边。<br/> 郑霆声捡起林冉青肩上的一张纸条。<br/> 这是从信纸上撕下来的一小段,材质和郑霆声每周都能收到的信一模一样。<br/> 纸条上面的内容很简单,只有四个字——<br/> “我想你了。”<br/> 青年没有抬头,仍旧埋在男人宽阔坚硬的胸前,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:“每次写完信我都忍不住要写这一句。”<br/> “可是……我害怕你看到这句话会动摇。”林冉青抿起唇,“所以,就都撕了。”<br/> 林冉青认定,直白的情绪经过第二次摘抄,有可能会被自己多加掩饰,所以他只是撕掉了这最后一句。<br/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