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行你来!”<br />
顾平章懒洋洋道:“我套到了,有些人恐怕要嫉妒得面目全非。”<br />
“说谁呢?”<br />
顾剑忍不住看她一眼。<br />
陶姜给他看得不好意思。她挠挠头,刚才顾剑没套到,她是幸灾乐祸来着。<br />
“能不能套到还不一定,嘚瑟什么。”<br />
顾平章拿起竹圈,在老板紧张的视线中,换了个方向,套住了第二排的一方砚台。<br />
陶姜张大嘴巴,嫉妒地瞪了一眼顾平章背影。<br />
等老板拿着砚台过来,顾平章将砚台给她,她又心虚。<br />
“给,给我做什么?”<br />
“我爹留下的砚台,跟这个一般大。五柳书斋那个,小了一圈。”说罢叹了口气,幽幽道,“也不知是谁那么黑心。”<br />
陶姜更心虚了,安安静静抱着砚台,也不敢乱跑,唯恐把这个也摔了。<br />
一路上,直到回去,她才小心将砚台放好,长舒口气。<br />
顾平章看她一眼,嘴角轻轻勾起。<br />
顾剑欲言又止,看傻子一样看了陶姜一眼,面无表情出去了。<br />
终于卸下重担,眼看陶姜一身脏乱就要往床上躺,顾平章眉头一皱,将她捉住,扔给顾薇:“洗干净。”<br />
“哼!瞎讲究,你又能干净到哪去!”陶姜被顾薇搂着腰,腿使劲踢打,就是没碰到顾平章。<br />
等她洗漱干净,跑来箱笼前翻找衣裳。<br />
她整个人钻进去,一件一件丢出去。<br />
顾平章无语。<br />
他走过来,一件月白色的衣裳正好摔他身上。<br />
他伸手抓住,视线落在袍子上,眼神顿住。<br />
这袍子很宽大,一看便是男子外袍。<br />
针脚细密,缝制之人必定很用心。<br />
丛丛绿竹栩栩如生,从袍摆一路蜿蜒。<br />
他捧着,对陶姜道:“披风?”<br />
陶姜扭头,眼睛猛地瞪大。<br />
早上掩饰的话响彻耳边。她的脸涨红,胡说八道:“就是披风!”<br />
顾平章静静看着她。<br />
“……”陶姜脚趾抓地,只能硬着头皮:“啊哈哈哈,哎呀,让我看看!”<br />
她扭扭捏捏走近,装模作样看了一番,惊叹:“看错了看错了,这不是夫君你的道袍吗?怎么跑我箱笼里来啦?”<br />
顾平章气笑了:“是吗?”<br />
“嗯呐嗯呐!”<br />
沈三娘捧着陶姜白日晒干的衣服进来,看见顾平章拿着衣服,顿时乐了:“快穿上试试!陶姜偷偷做了半个月呢!天天晚上做!可用心了,就为了今日送给你。”<br />
陶姜小脸涨红,顾平章似笑非笑看着她。<br />
她结结巴巴:“这个,那个,我……”<br />
沈三娘三两步走过来替顾平章穿上。<br />
陶姜眼前一亮。<br />
还真别说,顾平章穿月牙白,真贵气,那张脸跟王公贵族一样,整间屋子都亮堂了。<br />
她瞬间忘了方才尴尬,凑过去啧啧:“不愧是我做的衣裳。便宜你小子。”<br />
“咳咳!”沈三娘呛住。<br />
顾平章:“……”<br />
第35章 035<br />
035<br />
大业朝读书人参加科举, 必须先通过科考取得乡试资格。<br />
大多数读书人通过童生试后,进入府州县学,在学校参加科考, 位列一、二等的,才能获得参加乡试的资格,称为科举生员。<br />
童生试又分为县试, 府试, 院试。<br />
顾平章明日要参加的, 便是最低一级的县试。<br />
县试在青浦县礼房举行。<br />
陶姜他们提前一日到县城, 住客栈。她像个陪着参加高考的家长, 体验新奇。<br />
县里人口少, 客栈容量有限。这两日考生蜂拥而来,客栈住得满满当当, 满屋子读书人。<br />
也有借助亲戚家的, 也有没钱住在庙里庵里的,还有几个考生拼一间县城人家柴房以省钱的。<br />
金田村离县城近, 坐船花不了多少钱。<br />
若有那离得远的,雇车走一两日花费得几百文钱, 坐船也要一二百文钱,对于灾年贫困家庭,是一笔很大的支出。<br />
所以还有考生凭着一双脚翻山越岭走来, 提前半月至一月就出发了, 一路上风餐露宿。<br />
光县试就有正场和四五场复试, 后面还有府试, 院试, 都跟县试差不多流程。中间还有等候的日子,其中衣食住行, 负担很重。1<br />
因此,有些太过贫困的考生只参加县试一次,参加府试一次,以取得应院试的资格。或者不参加府试,直接在院试前进行补考。<br />
能省则省。<br />
十年寒窗,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,这个朝代科举翻身的意义不是开玩笑的。陶姜外出找牙店赁店铺,碰到几个清瘦的考生一同挤在一户人家柴房,管饭,而且每日只收一文钱。<br />
她的炸鸡名气有了,开店事宜可以准备起来。开了店,便可以不限量卖,卖的时间也长,可以赚更多钱。<br />
正好这几日考生云集,趁此机会还能宣传一波,将名气打到外地去。<br />
顾平章让顾剑跟着她。<br />
牙人带着她看了三间门面房。<br />
第一间就在城隍庙旁边,寸土寸金的位置。<br />
租金一个月要八两银子。<br />
第二间在县学对面。带一个小院,院里有一口井,并五间厢房。<br />
每月五两银子。<br />
第三间,位于西街上,高级食铺一条街,附近住的也是有钱人。<br />
租金嘛,自然也不少,要七两银子,后院里厢房三间。<br />
陶姜看完,问顾剑:“你喜欢哪个?”<br />
“我喜欢哪个就选哪个?”<br />
“我可以考虑下。”<br />
“……第二个。”顾剑忍不住道。<br />
“为什么?”陶姜好奇。顾剑今日太好说话了叭!让开口就开口。<br />
顾剑抿唇不说话了。<br />
“好吧,那就第二个好了。”陶姜笑眯眯道。<br />
顾剑诧异看她。<br />
陶姜得逞似的飞快摸一把他的头,换来小孩退避三尺。<br />
顾剑警惕。<br />
陶姜哈哈大笑:“宝贝儿你怎么这么可爱哈哈哈!”<br />
顾剑抿唇,耳廓泛红。<br />
他生气了,扭头就走。<br />
陶姜忙跑上前:“没开玩笑,就选第二间。”<br />
顾剑慢慢停下来。<br />
陶姜知道这是想知道原因但又不开口问,真别扭。<br />
“第二间院子最便宜啊!”她理所当然道。<br />
顾剑:“……”<br />
他扭头就走,任陶姜怎么哄都不再开口。陶姜挠挠头。哎,小孩子的心思真难猜。<br />
“而且,县学学生多,那边人家也多,咱们的炸鸡不愁销量。”<br />
陶姜跟他走到礼房那条街上,巡逻的衙役驱赶闲人,另还抓了好些妄想舞弊的滋事之人。<br />
陶姜混在人群里听了听,不由为他们的胆量吃惊。<br />
有意图提前溜进考棚藏匿诗文夹抄的,全都被逮住了。<br />
县太爷派人把住考棚头、仪门,并派人把守东西辕门,还有些不老实的,巡捕官转拿赶逐。<br />
真是看了好一场热闹。
顾平章懒洋洋道:“我套到了,有些人恐怕要嫉妒得面目全非。”<br />
“说谁呢?”<br />
顾剑忍不住看她一眼。<br />
陶姜给他看得不好意思。她挠挠头,刚才顾剑没套到,她是幸灾乐祸来着。<br />
“能不能套到还不一定,嘚瑟什么。”<br />
顾平章拿起竹圈,在老板紧张的视线中,换了个方向,套住了第二排的一方砚台。<br />
陶姜张大嘴巴,嫉妒地瞪了一眼顾平章背影。<br />
等老板拿着砚台过来,顾平章将砚台给她,她又心虚。<br />
“给,给我做什么?”<br />
“我爹留下的砚台,跟这个一般大。五柳书斋那个,小了一圈。”说罢叹了口气,幽幽道,“也不知是谁那么黑心。”<br />
陶姜更心虚了,安安静静抱着砚台,也不敢乱跑,唯恐把这个也摔了。<br />
一路上,直到回去,她才小心将砚台放好,长舒口气。<br />
顾平章看她一眼,嘴角轻轻勾起。<br />
顾剑欲言又止,看傻子一样看了陶姜一眼,面无表情出去了。<br />
终于卸下重担,眼看陶姜一身脏乱就要往床上躺,顾平章眉头一皱,将她捉住,扔给顾薇:“洗干净。”<br />
“哼!瞎讲究,你又能干净到哪去!”陶姜被顾薇搂着腰,腿使劲踢打,就是没碰到顾平章。<br />
等她洗漱干净,跑来箱笼前翻找衣裳。<br />
她整个人钻进去,一件一件丢出去。<br />
顾平章无语。<br />
他走过来,一件月白色的衣裳正好摔他身上。<br />
他伸手抓住,视线落在袍子上,眼神顿住。<br />
这袍子很宽大,一看便是男子外袍。<br />
针脚细密,缝制之人必定很用心。<br />
丛丛绿竹栩栩如生,从袍摆一路蜿蜒。<br />
他捧着,对陶姜道:“披风?”<br />
陶姜扭头,眼睛猛地瞪大。<br />
早上掩饰的话响彻耳边。她的脸涨红,胡说八道:“就是披风!”<br />
顾平章静静看着她。<br />
“……”陶姜脚趾抓地,只能硬着头皮:“啊哈哈哈,哎呀,让我看看!”<br />
她扭扭捏捏走近,装模作样看了一番,惊叹:“看错了看错了,这不是夫君你的道袍吗?怎么跑我箱笼里来啦?”<br />
顾平章气笑了:“是吗?”<br />
“嗯呐嗯呐!”<br />
沈三娘捧着陶姜白日晒干的衣服进来,看见顾平章拿着衣服,顿时乐了:“快穿上试试!陶姜偷偷做了半个月呢!天天晚上做!可用心了,就为了今日送给你。”<br />
陶姜小脸涨红,顾平章似笑非笑看着她。<br />
她结结巴巴:“这个,那个,我……”<br />
沈三娘三两步走过来替顾平章穿上。<br />
陶姜眼前一亮。<br />
还真别说,顾平章穿月牙白,真贵气,那张脸跟王公贵族一样,整间屋子都亮堂了。<br />
她瞬间忘了方才尴尬,凑过去啧啧:“不愧是我做的衣裳。便宜你小子。”<br />
“咳咳!”沈三娘呛住。<br />
顾平章:“……”<br />
第35章 035<br />
035<br />
大业朝读书人参加科举, 必须先通过科考取得乡试资格。<br />
大多数读书人通过童生试后,进入府州县学,在学校参加科考, 位列一、二等的,才能获得参加乡试的资格,称为科举生员。<br />
童生试又分为县试, 府试, 院试。<br />
顾平章明日要参加的, 便是最低一级的县试。<br />
县试在青浦县礼房举行。<br />
陶姜他们提前一日到县城, 住客栈。她像个陪着参加高考的家长, 体验新奇。<br />
县里人口少, 客栈容量有限。这两日考生蜂拥而来,客栈住得满满当当, 满屋子读书人。<br />
也有借助亲戚家的, 也有没钱住在庙里庵里的,还有几个考生拼一间县城人家柴房以省钱的。<br />
金田村离县城近, 坐船花不了多少钱。<br />
若有那离得远的,雇车走一两日花费得几百文钱, 坐船也要一二百文钱,对于灾年贫困家庭,是一笔很大的支出。<br />
所以还有考生凭着一双脚翻山越岭走来, 提前半月至一月就出发了, 一路上风餐露宿。<br />
光县试就有正场和四五场复试, 后面还有府试, 院试, 都跟县试差不多流程。中间还有等候的日子,其中衣食住行, 负担很重。1<br />
因此,有些太过贫困的考生只参加县试一次,参加府试一次,以取得应院试的资格。或者不参加府试,直接在院试前进行补考。<br />
能省则省。<br />
十年寒窗,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,这个朝代科举翻身的意义不是开玩笑的。陶姜外出找牙店赁店铺,碰到几个清瘦的考生一同挤在一户人家柴房,管饭,而且每日只收一文钱。<br />
她的炸鸡名气有了,开店事宜可以准备起来。开了店,便可以不限量卖,卖的时间也长,可以赚更多钱。<br />
正好这几日考生云集,趁此机会还能宣传一波,将名气打到外地去。<br />
顾平章让顾剑跟着她。<br />
牙人带着她看了三间门面房。<br />
第一间就在城隍庙旁边,寸土寸金的位置。<br />
租金一个月要八两银子。<br />
第二间在县学对面。带一个小院,院里有一口井,并五间厢房。<br />
每月五两银子。<br />
第三间,位于西街上,高级食铺一条街,附近住的也是有钱人。<br />
租金嘛,自然也不少,要七两银子,后院里厢房三间。<br />
陶姜看完,问顾剑:“你喜欢哪个?”<br />
“我喜欢哪个就选哪个?”<br />
“我可以考虑下。”<br />
“……第二个。”顾剑忍不住道。<br />
“为什么?”陶姜好奇。顾剑今日太好说话了叭!让开口就开口。<br />
顾剑抿唇不说话了。<br />
“好吧,那就第二个好了。”陶姜笑眯眯道。<br />
顾剑诧异看她。<br />
陶姜得逞似的飞快摸一把他的头,换来小孩退避三尺。<br />
顾剑警惕。<br />
陶姜哈哈大笑:“宝贝儿你怎么这么可爱哈哈哈!”<br />
顾剑抿唇,耳廓泛红。<br />
他生气了,扭头就走。<br />
陶姜忙跑上前:“没开玩笑,就选第二间。”<br />
顾剑慢慢停下来。<br />
陶姜知道这是想知道原因但又不开口问,真别扭。<br />
“第二间院子最便宜啊!”她理所当然道。<br />
顾剑:“……”<br />
他扭头就走,任陶姜怎么哄都不再开口。陶姜挠挠头。哎,小孩子的心思真难猜。<br />
“而且,县学学生多,那边人家也多,咱们的炸鸡不愁销量。”<br />
陶姜跟他走到礼房那条街上,巡逻的衙役驱赶闲人,另还抓了好些妄想舞弊的滋事之人。<br />
陶姜混在人群里听了听,不由为他们的胆量吃惊。<br />
有意图提前溜进考棚藏匿诗文夹抄的,全都被逮住了。<br />
县太爷派人把住考棚头、仪门,并派人把守东西辕门,还有些不老实的,巡捕官转拿赶逐。<br />
真是看了好一场热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