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示: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:http://www.qingshuge.cc!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,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,导致大量书籍错乱,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,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,感谢您的访问!
正在商议,王承恩高高兴兴跑进来,大声呼道:“陛下,喜事,大喜事啊!”<br /><br />“山西总兵张万邦、山西总督王之臣、援剿的太原参将贺人龙等部连战连捷,先后收复了三水、沁水等地。”<br /><br />“除王嘉胤以外,余者贼首高迎祥、王自用等尽皆伏法,首级已呈至京师了,恭喜陛下,贺喜陛下!”<br /><br />既是报喜,王承恩自然没把贺人龙轻敌冒进这个小插曲与天启一并说了。<br /><br />毕竟,虽说贺人龙是犯了错,但结果还是好的,一万打三万,折损几十人,这种错误似乎也可以被原谅了。<br /><br />朱由校听到这话,也是眉眼笑开。<br /><br />“将捷报拿来朕看!”<br /><br />将王之臣的捷报拿在手上,朱由校是惜字如金,一个字也不肯跳过。<br /><br />“高迎祥、王嘉胤所纠合之各股贼寇,有的击溃、有的歼灭、有的投降,所余无几。张部大同军兵不血刃收复三水,贺部太原兵击溃三万余贼,斩级过千。”<br /><br />“目前各路援剿大军已于沁水会师,猛追不放,四面堵截,务期不枉圣恩,一举荡平。”<br /><br />“臣已联络傅宗龙、汪乔年、孙传庭、卢象升等,以重兵围剿,设伏以待,想不日即另有捷报抵京。”<br /><br />温体仁笑道:“这是上托陛下威灵,下赖将士用命,流寇平定,从此相安无事,我朝西北边患涤荡,如今太平盛世矣。”<br /><br />兵部尚书王洽似乎早知道会是这个结果,也道:<br /><br />“微臣以愚钝之才,辜负陛下宠信之深,自任本兵以来,内有流贼屡起,外有虏患未除,至于入寇大同,直逼京师。”<br /><br />“臣终日寝食不安,实在罪该万死!”<br /><br />朱由校哈哈大笑,自然知道,这兵部尚书知道内外皆定,是在这里凡尔赛,邀功请赏呢。<br /><br />朱由校略显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些许笑容,随即稍微提高声音:“赐茶。”<br /><br />众人赶紧叩头谢恩,然后起身。<br /><br />有两个小阉闻声进来,将御茶分别轻轻放到他们眼前的小桌子上。<br /><br />“卿的困难,朕甚明白,不用多说。”朱由校接过热茶,举起道:“如今高迎祥已死,王嘉胤已败,余众剿者剿、抚者抚,自然不足为虑。”<br /><br />“西北贼患,兴起得快,剿灭得也快,此全赖诸卿居中调度,亦是将士用命之功。”<br /><br />“诸般功劳,朕全在于心,事后是升是赏,全由所司勘定,安定家国之贤能,朕定不吝赏赐!”<br /><br />众人也都放下茶杯,齐声说道:“谢陛下隆恩!”<br /><br />“万岁万万岁!”<br /><br />去年才入京为官的杨嗣昌说道:“陛下所言甚是,王嘉胤此贼,在诸贼中最为强悍。”<br /><br />“我王师以无挡之势击溃此贼,余贼定闻风丧胆、不战而降!”<br /><br />朱由校长舒口气,不住点头,自己坐下,也示意众人坐下。<br /><br />是啊,历史上明末的西北贼患,自天启六年王二造反而起,直至崇祯十七年闯贼攻陷京师为止。<br /><br />二十余年间,屡剿不灭,屡抚不安。<br /><br />却未想到,自己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便将后世有名的所谓“三十六营”一并荡除。<br /><br />在刚继位时,朱由校还终日担心现在这个时间段的贼患。<br /><br />谁又能知道,后世攻陷京师的大顺永昌皇帝李自成,现在已经是自己手下一名忠心耿耿的将军。<br /><br />后世的众多贼寇,也都放弃了原本造反的路途,参军的参军,种地的种地,要不是没有朝廷的稳定,这些也许皆是泡影罢了。<br /><br />幸而,自己做到了。<br /><br />说来也是,有安逸的生活去过,谁也不是脑门子让门给夹了,非要去造自己的反。<br /><br />现在,是时候去把摊丁入亩推上日程了。<br /><br />“对于人头税的废除,诸卿又是如何看待?”朱由校面目含笑,顷刻间又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。<br /><br />对于这话,众人也都知道,现在提及或许是最好的。<br /><br />自三年前讨灭女真以来,这位天启皇帝的威严便已经达到了自成祖以来的最高点。<br /><br />如今借着剿灭西北贼患之威,推行准备多年的摊丁入亩,阻力是最小的。<br /><br />户部尚书李起元连忙放下手中茶杯,起身说道:“启奏陛下,臣与本部臣僚连日商议,觉得陛下之计可行。”<br /><br />“万历四十七年,陛下刚继位时,便推出了‘滋生人丁、永不加赋’的政策,而今,正是将这一政策改制之时了。”<br /><br />朱由校问道:“如何改制,户部可有计较了?”<br /><br />“本朝旧制,丁银与里甲、均徭等四差银一起,都由地方官员征用,户部也无册籍可查。”李起元摇头说道:<br /><br />“实际上,据臣的了解,这项收入多落入地方官吏的私囊,全国上下,都无针对人头丁税的成规可考。”<br /><br />“户部也没有?”朱由校只知道摊丁入亩是一项极为重大的土地改革,但却并不了解其中的利害。<br /><br />闻言,也是显得吃惊,喃喃道:<br /><br />“如此一来,地方官员便可依据百姓家中人丁的多少,随意征收丁银,征收后毋需上报,甚至连户部也没有备案。”<br /><br />李起元点头,说道:<br /><br />“废除人头税制,首要便是将丁银进行整改。陛下,摊丁入亩并非一蹴而就,臣建议,今日起由部议核定,规定丁银需同地方田赋一同上缴国库。”<br /><br />“如此,户部备案后,方能知道丁银的缺口。”<br /><br />朱由校点头,环视众人,道:“摊丁入亩是本朝的国策,朕是一定要促成的,诸卿还有什么建议吗?”<br /><br />温体仁出列道:“陛下,丁银与人丁息息相关,既要各地征解丁银呈送京师,便要知晓地方清晰的人口丁目。”<br /><br />“臣建议,于天启十年、天启十一年、十二年,连续三年对全国人丁重新编审,针对编审后的人丁账目核算丁银。”<br /><br />“对丁银与人丁数目不同的地方,进行优先整改。”<br /><br />朱由校点头,叹道:“看起来,这摊丁入亩还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事情。”<br /><br />“不过朕意已决,就照此施行吧!”<br /><br />“司礼监拟旨,即日起,各地丁银与田赋合并征收,统一由户部审理。地方督办司协助官府,对全国人丁重新编审。”<br /><br />话音落地,众人起身,纷纷说道:“陛下圣明!”<br /><br />消息传出,全国轰动。<br /><br />这怕是有史以来,大明针对税务和人丁制度的一次最为重大的改革,事后结果会如何,这谁也说不准。<br /><br />对那些饱受欺压的百姓而言,总归不会有更差的结局了。<br /><br />但是对那些拥有众多土地的地主和藩王而言,这次人丁税的取消,实际上正是断了他们最大的一个财路。<br /><br />人丁税本来是随便收,不用上报也不用上缴,现在可好,国家要查办了,他们不能再继续我行我素。<br /><br />最令人为难的还是,推行这次改革的,是手握军政大权的天启皇帝。<br /><br />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wxzhimen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wxzhimen.cc <br /><br />
历史军事相关阅读More+

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

柳岸花又明

神话版三国

坟土荒草

赤心巡天

情何以甚

绿帽

冰花
合作伙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