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傲天的金手指是我前任 第92节
那时徐箜怀脸上的表情,比现在更冷厉。<br />
曲砚浓撑着头想了好久,有点回想不起来她当初说这话时是个什么心情,直到不远处的明镜台微微闪烁,几经变换,最终在众人的惊呼声里,骤然蒙尘。<br />
镜面上的尘霜,竟比方才祝灵犀照出的更厚数倍。<br />
——这可是上清宗獬豸堂的大司主!<br />
众人以难以置信的神情望着徐箜怀,一时喧哗嘈杂,甚至忘了收敛。<br />
徐箜怀默然站在明镜台前,神色莫名。<br />
他的神色冰冷难辨,似乎并不意外,却怀着极深的不甘。<br />
只有曲砚浓红炉点雪,她想起当初离开上清宗的时候,究竟是个什么心情了——<br />
她觉得,追名逐利、熙来攘往,连上清宗也不例外,实在是……太无趣了。<br />
这莫名的感慨似乎很熟悉。<br />
恰如当初在知妄宫里,她见到戚长羽为了追逐名利甘愿俯身受辱,千年一瞬,两段回忆竟在这里重合,得来同样的乏味和复杂感慨。<br />
曲砚浓孤身站在甲板上,周围嘈杂,皆与她无关。<br />
她只是默然无声地抚着指间的戒指,莫名地想,难怪她在道心劫里无论做什么事、见什么人都了无意趣。<br />
——原来,在漫长的时光、遥远的回忆里,她早已经历过、感叹过、迷惘过。<br />
只是,她全都忘了。<br />
第77章 明镜台(四)<br />
“司主……”<br />
徐箜怀的道心蒙尘, 在场最震撼的不是南来北往的船客,而是站在明镜台前的獬豸堂弟子,金丹后期的修士, 见识过、打过交道的人数不清,却在这一刻像个初出茅庐的新人, 脸上表情乱飞,怪异得藏也藏不住——<br />
但凡是獬豸堂的弟子, 就没有哪个不以大司主为榜样的。<br />
即使平时相处中,大家也常常为大司主的严苛冷酷而痛苦,甚至私下里聚在一起发牢骚, 但没人真的怨恨反感徐箜怀, 他就像是写在典籍里的大道理,让人头痛、让人感到麻烦,但大家都知道那是正确的。<br />
没有人怀疑大司主会道心蒙尘,更没人能想到有一天徐箜怀站在明镜台前,映照出的道心尘霜厚重, 甚至连许多普通弟子都不如。<br />
守在明镜台前的修士神情古怪极了。<br />
徐箜怀遵奉宗门经义,恪守清规、克己持身,这已是上清宗弟子心底铭刻的印象了,就像日出月落周而复始一样理所应当,从来没人深究, 也从来没人质疑,当然也就不会有人去思考这样一个人的存在是否太过不真实, 不像个活人。<br />
大司主是个清规戒律里走出来的人, 所有人知道这件事就够了。<br />
然而, 这种不假思索便铭刻在心的印象,在看见徐箜怀的道心模样后, 立刻就褪了色,让人禁不住胡思乱想起来:徐箜怀看起来已把经义做到极致,活脱脱是个照着经义清规长出来的人,怎么会道心蒙尘呢?<br />
因为太让人想不通,所以獬豸堂弟子的思路立刻拐到另一个方向去了:宗门的经义自然是不会错的,不然也不会绵延上千年、供上清宗成为宇内第一宗门,稍有纰漏的地方,也肯定被一代代的先辈修正了,那么有问题的只能是大司主本人了。<br />
活得像是清规戒律成了精的徐箜怀会有什么问题?<br />
獬豸堂弟子克制不住地思绪乱飞:大司主铁面无私、一心苦守清规的样子,不会全都是装出来的吧?就为了让人信任他与众不同、德堪配位?<br />
——不会吧?装一千年,大司主对自己得有多狠啊?果然,这些能爬上高位的修士,没一个是省油的灯,指不定私下里心机有多深。<br />
獬豸堂弟子一边胡思乱想,一边又为自己的思绪倒吸一口气,马后炮般想,他早就觉得大司主不对劲,怎么会有人千年如一日遵循宗门经义、从无违背呢?实在是太假了。谁知道大司主私下里究竟是个什么样。<br />
“我已照过道心。”徐箜怀语气冷淡,无波无澜,像是不曾留意过周遭落在他身上的诡异目光,望着曲砚浓,“轮到你了。”<br />
轮到你了。<br />
说得这么平静,可她要是再说一个“不”,他指不定会做出什么事来。<br />
曲砚浓看得出徐箜怀的表面平静。<br />
她忍不住唏嘘:一千年过去,当真是没有一个故人情绪稳定、心态正常,只不过有些人疯得不明显,有些人疯得比较外露。<br />
她确实已有很多年不曾站在明镜台前了,也已经有很多年不曾留意过她的道心。<br />
当初离开上清宗的时候,明镜台这种阵法也尚未出现,上清宗的弟子虽然一心修持道心,却也没有动不动照一下的条件;再后来,她久居山海域,避世不出,连阆风之会也办了七八届,隐隐约约听说上清宗弟子现在有了映照道心的利器,能准确反映出道心精进。<br />
道心无形无相,说它存在,它也存在,说它不存在,它也不存在,怎么映照啊?<br />
她那时就已经陷在道心劫里,只是还没那么深重,已有往后万事皆空、了无意趣的苗头,对这桩传闻既犹疑,又新奇,干脆万里迢迢去了上清宗,找尚未深陷道心劫的夏枕玉要了一件明镜台,算来距今七八百年。<br />
七八百年前,夏枕玉看起来可比她正常得多,持正持身,完完全全就是所有修士心目中化神仙君的模样,只除了一张娃娃脸减损了仙君的威严,即使总严肃正色也没增添多少气势。<br />
“你居然会为了这东西特意跑来。”夏枕玉凝眸看她,多年的化神让她身上自有一种独属于大修士的气度,然而搭配着那张怎么板都不够冷肃的娃娃脸,不仅不会让人感到惶恐,反倒让人觉得很安心,“出去过了两百年,现在也开始注重修持道心了?”<br />
曲砚浓嗤笑起夏枕玉总是很直白:“我是来看看你们上清宗究竟捣腾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,连道心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都要盲求,小心适得其反。”<br />
夏枕玉听话听音,从她冷漠的语气里听出警示,神色微肃,“怎么说?”<br />
曲砚浓其实也没办法说得很明白,她心里有许许多多的感悟,却混杂在一起,她自己都还没理清,说得很含糊,甚至南辕北辙,“上清宗强求道心,对修行根本没有一点用。”<br />
夏枕玉也听不懂她到底想说什么,却很清楚她在上清宗的这些年,说不准有多少次因为对道心修持的理念不同,把一切都弄得兵荒马乱。<br />
曲砚浓做上清宗普通弟子的时候就不爱修持道心,总在自省道心的早晚课上发呆,现在当了仙君也还是一样排斥——这才是夏枕玉观察到的东西。<br />
“你不信我,早晚要后悔的。”曲砚浓语气冷淡。<br />
夏枕玉无奈一笑:“上清宗经义如此,我们这些后辈遵循先辈踏出的路,哪有挑三拣四的?难道升仙得道就真的有那么简单,可以随心所欲吗?”<br />
想让夏枕玉放弃经义所说的内容,也许比登天还要难,曲砚浓二话不说闭了嘴,回了山海域,反正她已提过了,仁至义尽,无愧于心。<br />
夏枕玉也不曾问过她,究竟在明镜台下看到了什么。<br />
曲砚浓抬步。<br />
她有些好奇,但又不是很在乎,只把明镜台当作是一个普通的法宝,无论它究竟准不准。<br />
方才无声的闹剧足以吸引甲板上所有人的注意,现在曲砚浓终于走上前,周围的目光全都紧紧跟随着她的身影,似乎想从她这里截取更多有意思的事。<br />
看热闹的时候,谁也不会嫌事大。<br />
目光与目光也不同,一船人都用异样兴奋的目光望着曲砚浓,其实不在乎她究竟会照出什么样的道心,他们只是想看看热闹,赌她一个道心极差或者极佳,把这出大戏一直唱到结局。<br />
在这样多的目光里,只有申少扬四人的目光最真情实感,除了期待还有隐约的忧虑——谁想得到啊,这位看上去气息缥缈如云、极富有美丽的修士,其实是独步天下的仙君来着。<br />
曲砚浓随手搭在明镜台上。<br />
她不在乎明镜台照出来的结果,所以伸手非常痛快,而且这种痛快和徐箜怀并不一样,她其实是不需要关注这虚无缥缈的道心的。<br />
但徐箜怀在乎。
曲砚浓撑着头想了好久,有点回想不起来她当初说这话时是个什么心情,直到不远处的明镜台微微闪烁,几经变换,最终在众人的惊呼声里,骤然蒙尘。<br />
镜面上的尘霜,竟比方才祝灵犀照出的更厚数倍。<br />
——这可是上清宗獬豸堂的大司主!<br />
众人以难以置信的神情望着徐箜怀,一时喧哗嘈杂,甚至忘了收敛。<br />
徐箜怀默然站在明镜台前,神色莫名。<br />
他的神色冰冷难辨,似乎并不意外,却怀着极深的不甘。<br />
只有曲砚浓红炉点雪,她想起当初离开上清宗的时候,究竟是个什么心情了——<br />
她觉得,追名逐利、熙来攘往,连上清宗也不例外,实在是……太无趣了。<br />
这莫名的感慨似乎很熟悉。<br />
恰如当初在知妄宫里,她见到戚长羽为了追逐名利甘愿俯身受辱,千年一瞬,两段回忆竟在这里重合,得来同样的乏味和复杂感慨。<br />
曲砚浓孤身站在甲板上,周围嘈杂,皆与她无关。<br />
她只是默然无声地抚着指间的戒指,莫名地想,难怪她在道心劫里无论做什么事、见什么人都了无意趣。<br />
——原来,在漫长的时光、遥远的回忆里,她早已经历过、感叹过、迷惘过。<br />
只是,她全都忘了。<br />
第77章 明镜台(四)<br />
“司主……”<br />
徐箜怀的道心蒙尘, 在场最震撼的不是南来北往的船客,而是站在明镜台前的獬豸堂弟子,金丹后期的修士, 见识过、打过交道的人数不清,却在这一刻像个初出茅庐的新人, 脸上表情乱飞,怪异得藏也藏不住——<br />
但凡是獬豸堂的弟子, 就没有哪个不以大司主为榜样的。<br />
即使平时相处中,大家也常常为大司主的严苛冷酷而痛苦,甚至私下里聚在一起发牢骚, 但没人真的怨恨反感徐箜怀, 他就像是写在典籍里的大道理,让人头痛、让人感到麻烦,但大家都知道那是正确的。<br />
没有人怀疑大司主会道心蒙尘,更没人能想到有一天徐箜怀站在明镜台前,映照出的道心尘霜厚重, 甚至连许多普通弟子都不如。<br />
守在明镜台前的修士神情古怪极了。<br />
徐箜怀遵奉宗门经义,恪守清规、克己持身,这已是上清宗弟子心底铭刻的印象了,就像日出月落周而复始一样理所应当,从来没人深究, 也从来没人质疑,当然也就不会有人去思考这样一个人的存在是否太过不真实, 不像个活人。<br />
大司主是个清规戒律里走出来的人, 所有人知道这件事就够了。<br />
然而, 这种不假思索便铭刻在心的印象,在看见徐箜怀的道心模样后, 立刻就褪了色,让人禁不住胡思乱想起来:徐箜怀看起来已把经义做到极致,活脱脱是个照着经义清规长出来的人,怎么会道心蒙尘呢?<br />
因为太让人想不通,所以獬豸堂弟子的思路立刻拐到另一个方向去了:宗门的经义自然是不会错的,不然也不会绵延上千年、供上清宗成为宇内第一宗门,稍有纰漏的地方,也肯定被一代代的先辈修正了,那么有问题的只能是大司主本人了。<br />
活得像是清规戒律成了精的徐箜怀会有什么问题?<br />
獬豸堂弟子克制不住地思绪乱飞:大司主铁面无私、一心苦守清规的样子,不会全都是装出来的吧?就为了让人信任他与众不同、德堪配位?<br />
——不会吧?装一千年,大司主对自己得有多狠啊?果然,这些能爬上高位的修士,没一个是省油的灯,指不定私下里心机有多深。<br />
獬豸堂弟子一边胡思乱想,一边又为自己的思绪倒吸一口气,马后炮般想,他早就觉得大司主不对劲,怎么会有人千年如一日遵循宗门经义、从无违背呢?实在是太假了。谁知道大司主私下里究竟是个什么样。<br />
“我已照过道心。”徐箜怀语气冷淡,无波无澜,像是不曾留意过周遭落在他身上的诡异目光,望着曲砚浓,“轮到你了。”<br />
轮到你了。<br />
说得这么平静,可她要是再说一个“不”,他指不定会做出什么事来。<br />
曲砚浓看得出徐箜怀的表面平静。<br />
她忍不住唏嘘:一千年过去,当真是没有一个故人情绪稳定、心态正常,只不过有些人疯得不明显,有些人疯得比较外露。<br />
她确实已有很多年不曾站在明镜台前了,也已经有很多年不曾留意过她的道心。<br />
当初离开上清宗的时候,明镜台这种阵法也尚未出现,上清宗的弟子虽然一心修持道心,却也没有动不动照一下的条件;再后来,她久居山海域,避世不出,连阆风之会也办了七八届,隐隐约约听说上清宗弟子现在有了映照道心的利器,能准确反映出道心精进。<br />
道心无形无相,说它存在,它也存在,说它不存在,它也不存在,怎么映照啊?<br />
她那时就已经陷在道心劫里,只是还没那么深重,已有往后万事皆空、了无意趣的苗头,对这桩传闻既犹疑,又新奇,干脆万里迢迢去了上清宗,找尚未深陷道心劫的夏枕玉要了一件明镜台,算来距今七八百年。<br />
七八百年前,夏枕玉看起来可比她正常得多,持正持身,完完全全就是所有修士心目中化神仙君的模样,只除了一张娃娃脸减损了仙君的威严,即使总严肃正色也没增添多少气势。<br />
“你居然会为了这东西特意跑来。”夏枕玉凝眸看她,多年的化神让她身上自有一种独属于大修士的气度,然而搭配着那张怎么板都不够冷肃的娃娃脸,不仅不会让人感到惶恐,反倒让人觉得很安心,“出去过了两百年,现在也开始注重修持道心了?”<br />
曲砚浓嗤笑起夏枕玉总是很直白:“我是来看看你们上清宗究竟捣腾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,连道心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都要盲求,小心适得其反。”<br />
夏枕玉听话听音,从她冷漠的语气里听出警示,神色微肃,“怎么说?”<br />
曲砚浓其实也没办法说得很明白,她心里有许许多多的感悟,却混杂在一起,她自己都还没理清,说得很含糊,甚至南辕北辙,“上清宗强求道心,对修行根本没有一点用。”<br />
夏枕玉也听不懂她到底想说什么,却很清楚她在上清宗的这些年,说不准有多少次因为对道心修持的理念不同,把一切都弄得兵荒马乱。<br />
曲砚浓做上清宗普通弟子的时候就不爱修持道心,总在自省道心的早晚课上发呆,现在当了仙君也还是一样排斥——这才是夏枕玉观察到的东西。<br />
“你不信我,早晚要后悔的。”曲砚浓语气冷淡。<br />
夏枕玉无奈一笑:“上清宗经义如此,我们这些后辈遵循先辈踏出的路,哪有挑三拣四的?难道升仙得道就真的有那么简单,可以随心所欲吗?”<br />
想让夏枕玉放弃经义所说的内容,也许比登天还要难,曲砚浓二话不说闭了嘴,回了山海域,反正她已提过了,仁至义尽,无愧于心。<br />
夏枕玉也不曾问过她,究竟在明镜台下看到了什么。<br />
曲砚浓抬步。<br />
她有些好奇,但又不是很在乎,只把明镜台当作是一个普通的法宝,无论它究竟准不准。<br />
方才无声的闹剧足以吸引甲板上所有人的注意,现在曲砚浓终于走上前,周围的目光全都紧紧跟随着她的身影,似乎想从她这里截取更多有意思的事。<br />
看热闹的时候,谁也不会嫌事大。<br />
目光与目光也不同,一船人都用异样兴奋的目光望着曲砚浓,其实不在乎她究竟会照出什么样的道心,他们只是想看看热闹,赌她一个道心极差或者极佳,把这出大戏一直唱到结局。<br />
在这样多的目光里,只有申少扬四人的目光最真情实感,除了期待还有隐约的忧虑——谁想得到啊,这位看上去气息缥缈如云、极富有美丽的修士,其实是独步天下的仙君来着。<br />
曲砚浓随手搭在明镜台上。<br />
她不在乎明镜台照出来的结果,所以伸手非常痛快,而且这种痛快和徐箜怀并不一样,她其实是不需要关注这虚无缥缈的道心的。<br />
但徐箜怀在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