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示: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:http://www.qingshuge.cc!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,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,导致大量书籍错乱,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,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,感谢您的访问!
要对付公检法,得先准备一把利器,放眼望去,唯有御史台。<br />
但是监察公检法,这需要很多人力,必须扩张。<br />
张斐道:“臣附议。公检法也会出现害群之马的,必须给予监督。”<br />
不少御史立刻偷来鄙视的目光,什么害群之马,你们整个公检法都是害群之马。<br />
你这不按套路出牌。<br />
官场斗争,讲究就是以偏概全,一个贪污警察,就是整个警察团体都有问题,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。<br />
你这害群之马真的是?<br />
赵顼点头道:“准奏。”<br />
彭思言突然道:“既然是专门监察公检法的,自然不能交予皇庭审理。”<br />
司马光站出来道:“皇庭是一种制度,又不是一个人,公检法本就是互不统属,且相互制衡,而且根据上回公检法改革,有专门审理此类案件的皇庭,实在不服上面还有大庭长,倘若不交予皇庭审理,那又如何做到政法分离。”<br />
赵顼点点头道:“这大小案件都必须要交予皇庭审理,御史台若有铁证,不需要为此担忧。”<br />
彭思言见皇帝都这么说了,只能退了下去。<br />
赵顼又道:“关于官制改革,诸位有何建议?”<br />
王安石立刻站出来道:“陛下,如今司法官署已经得到整合,那么行政、财政,也都应该整合,臣建议将差遣官名权合一,至于那些闲散官员,则是让他们先去事业署或者公检法应试,择优取之,如此才能做到政令通达,有责必究。”<br />
不少官员站出来支持,他们以前是很反对这么干,因为这可能要裁官,但今时不同往日,司法权太强大了,行政、财政若得不到整合,怎么去与司法抗衡。<br />
当然,这也是基于事业署,目前很多人其实都想进入事业署,那些闲散官员可不是自己想躺平,他们也想摸一摸权力,是朝廷不给他们事干。<br />
赵顼稍稍点头。<br />
王安石又道:“此外,根据目前制度,知府、知县不再需要管刑罚,臣以为可以根据税入来考核官员的政绩。”<br />
司马光立刻跳出来道:“这样的话,官员们不都得唯利是图。”<br />
王安石眼中闪过一抹笑意,“官员若以百姓之利是图,司马尚书认为也是错的吗?”<br />
司马光愣了下,“你此话何意?”<br />
王安石道:“根据目前的税法来看,想要增多税入,就必须要增加百姓的收入,官员要想获得好的政绩,就必须要为民着想,让百姓的财富增长,这种唯利是图难道不行吗?”<br />
司马光愣了下,“可是官员若为政绩,强征百姓的税?”<br />
王安石笑道:“司马尚书难道忘记自己建设的公检法。”<br />
司马光当即是呆若木鸡。<br />
张斐不禁暗笑,这王安石心里装着的全是司马光啊!<br />
这他跟王安石早就商量好的,但王安石刚才可以直接说明的,他留个破绽,就是故意等司马光,以便于消遣司马光一番。<br />
赵顼点点头道:“如此甚好,利国利民,也较为公平,往后若想要升迁,则必须拿出政绩来。”<br />
以前都是差遣制,官员每三年轮换,混个几年不出事,就能够升上去,个个都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。<br />
如果名权合一,不搞轮换,就是要让官员们卷起来。想要升官,享受更高的俸禄,就得拼命的干。<br />
当然,这场会议,主要是确定一个大方针,接下来赵顼又跟各部官员商量具体怎么整合。<br />
首先,名权合一,以前的官制,主要是分为三类,官、职、差遣。<br />
尚书、侍郎、县令、这都是属于阶官和散官,最早是诞生于前朝留守的官员,这些官员赵匡胤肯定是不会用的,那就给钱,让他们不闹事。他们就是有名无实,凭着官阶拿俸禄,子孙后代又凭借恩荫入仕,都称之为寄禄官。<br />
与之相反,差遣官就是有权无名。<br />
这就是为什么宋朝的官员没有多少阶级感,阶级高都是阶官,没有权力,那些有权力的官员会怕他们吗?<br />
如今就是要求名权合一,就是将他们的官名都给差遣官。简单来说,就是知县变成县令。<br />
那些寄禄官就要去事业署、公检法应聘,应聘不上的,只能是直接裁掉。<br />
职官指得就是各种学士,这一类官员,基本上都是科举上来的,宋朝取士,是非常猛的,但是职位有限,故此给他们各种学士职称,到时有空缺,皇帝直接任命,差遣官员都是学士出来的。<br />
这一类官员是有才干的,是等着上岗,如今他们要么进立法会、公检法,要么就进事业署,事业署主要就是邸报院、医院和学院。<br />
他们就不需要应聘,是由别人举荐,或者他们自己要求,如果朝廷有需求,他们马上就能够回来补缺。<br />
整体看来,不是裁官为主,而是得让他们都干活,创造价值,别在那里躺平了。<br />
因为目前这个制度,确实是需要更多的人力。<br />
然而,这官制改革,其实只是名义,实际上是权力改革。<br />
司法权其实已经整合完毕。<br />
当下最重要的就是财政大权,改革策略还是跟司法权一样,以整合为目标,以前是分散的,现在全部集中在一起。<br />
财政大权主要分中央和地方。<br />
中央就是归户部和三司。<br />
最终决定在户部下面,只设转运司和发运司两大部门,转运司管各路税赋和漕运,他们的依据是税法。<br />
而发运司下面是粮食署、提举常平司,主管中央的采购和出售,依据是契约法。<br />
三司则掌管铸币,不管是铜币,还是纸币,甚至绢帛,盐债、盐钞全都归三司掌管。<br />
至于中央和地方,则是现有税入七三分,中央拿七成,地方留三成,这其实是根据军费来划分的。<br />
目前中央财政,主要就是军费支出,军费不可能交给地方,得拿七成走。<br />
但是每年所增加的税入,就变成三七分,朝廷拿三成,地方留七成。<br />
这是为了调动地方官员的积极性。<br />
但是,这些改革,暂时都是公检法地区推行,没有公检法的先不管。<br />
为什么敢将权力集中,就是因为有公检法制衡。<br />
第七百七十七章 再见故人<br />
虽然在历史上,赵顼为求亲政,也是进行官制改革,但那只是他个人的意志居多,主要是为求集权。<br />
所以当时改革并不彻底,只是完成中央改革,削弱宰相权力,未有涉及到地方官制。但此时此刻,可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意志,也是形势所逼。<br />
不改是真不行。<br />
原因就在于公检法制度是非常完善的,庭长、检察长,那都是名权合一,责任划分的非常清楚。<br />
可行政制度还是那副鸟样。<br />
尤其是在制置二府条例司撤销后,大家就更加迷茫。<br />
邓绾提出的那个检察院代俎越庖的问题,其实就是这个问题所引发的。<br />
因为大家都习惯于保守,稳稳当当,不提意见,不放错。<br />
就是再他们一次机会,除王安石以外,也不会有人针对重复收税,提出法案,这可是吃力不讨好的事。<br />
这边职权不明,一盘散沙,而那边是职权合一,众志成城。<br />
就导致一个现象,也就是司法在推着行政走。<br />
许多官员也都意识到这个问题,要对抗公检法,要么让他们跟我们一样,要么我们变得跟他们一样。<br />
不然的话,根本斗不过。<br />
那边法案是一个接一个,行政这边,个个都在看着别人,这怎么玩得下去。<br />
当然,后面还有事业署兜底,不是说要大规模裁官,还是留有余地的。<br />
还有一点,历史上元丰改制的时候,朝中党争是处于白热化的阶段,而这时候党争已经是偃旗息鼓,真心是斗不起来了。<br />
革新派成员,当然希望这么改,他们之前一直都是干活的人,如果现在改的话,他们中多数人就直接名权合一。<br />
保守派也没有反对的理由,之前司法官署整合,就是保守派弄得,他们也不可能推翻自己的改革思想。<br />
所以这番改制,赵顼并没有绕过宰相,而是与宰相商量出来的结果,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。<br />
从这一点来说,赵顼其实并没有削弱宰相的权力,一方面是因为出现新得制衡,就是立法会和公检法,导致赵顼都懒得将三省给拆开。<br />
要是朕看你们的政策不爽,还能通过立法会去否定。<br />
而另一方面,就是张斐给他制定的路线,也就是治国先治吏。<br />
他虽然没有削弱宰相,但是他控制着当今国内三个最强大的吏集团。<br />
警署、税务司、大宋安全司。<br />
如今赵顼内心最为担忧的,其实那场旱灾给他留下的阴影,所以他这回是非常谨慎,在确定完所有改革内容后,他立刻派遣各路官员,前去地方巡视,指导地方进行改革。<br />
行政方面,就是以王珪、蔡确为主。<br />
事业署方面,王安石还是推荐身在青州的沈括带队。<br />
而司法方面,则是由张斐、曹栋栋亲自带队。<br />
公检法推广的实在是过于迅猛,也该去巡视一番,除张斐外,没有更好的人选。<br />
张斐的第一站就是大名府。<br />
到底河北是重灾区,无论是他,还是司马光对这里的公检法也是最为担忧的。
灵异鬼怪相关阅读More+

1979黄金时代

睡觉会变白

仙人消失之后

九方烨

神话之后

鹅是老五

港片:你洪兴仔,慈善大王什么鬼

皮皮树

大道之上

宅猪

青山

会说话的肘子
合作伙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