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成破城知县做开国女帝 第100节
第93章<br />
又到除夕夜, 平阳县县衙里,和去年一样,谢亦云把人召集到一起守岁。<br />
今年在一起的人比去年的多, 她的三个堂兄从澧州带来不少人,此时有些就在旁边的几间屋子里,而谢亦云等人所在的屋子, 也增加了新成员。<br />
谢家二、三、四郎, 还有何凯、何涵俩叔侄, 另外文先生是俞县丞的好友, 他一个人在平阳县, 家人都不在身边,谢亦云把他也叫了来。<br />
但也少了一个人, 裴言不在, 他和云夫人在金石县。<br />
他们今晚要防备厉国趁除夕夜偷袭。<br />
这间屋子里的人, 齐大夫、和玉、江护卫、俞县丞、以及三个堂兄, 都是知道谢亦云所有底细的人。<br />
何涵、何凯俩叔侄虽然不全部了解实情,从那两万兵, 他们也猜出了一些。<br />
平阳县有两万兵, 持有令人惊骇的武器, 而众所周知, 谢知县的民兵队在金石县实战,那里还不知道有多少兵。<br />
谢知县养私兵, 目的是什么?<br />
自保,还是造反?<br />
不管是什么目的,两人都决定要全力支持谢知县, 帮他把兵练好。<br />
当然,谢亦云要是想造反就更好了, 他们就可以带着军士去征战四方,想想就热血沸腾。<br />
而且这个皇帝实在不是好东西,反了正好。<br />
所有的人中,只有文先生一无所知。<br />
因为有他在,许多话题都不能谈,特别是关于军队,一个字都不能提。<br />
不过平阳县里事多,随便抓一个都可以聊起来,工厂、学堂、农业、经济等等,可聊的多着。<br />
谢亦云对俞县丞道:“平阳县日渐繁华,人口增多,各行各业都在快速发展,要让这发展继续平稳地进行下去,我们必须在各方面定下详细的、明确的规矩,不然以后肯定会生出乱子。”<br />
俞县丞点头称是。<br />
他们前面制定了一些法度、规则,一般都是事到临头,紧急制订出来的,然后在后面的实践中不断修正。<br />
如今是应该把这些法规整合在一起,还要考虑各种情况,加上一些新的法规,以县衙的名义发布出来,让每个人都知晓。<br />
俞县丞:“年后我就安排人做这件事。”<br />
谢亦云:“可以请学堂教授律法的先生参与,学习律法的学生中也可以挑一些人加入进来。”<br />
那些学生已经快要学满一年,学得好的,完全能够参与实际的法律工作了。<br />
“这件事不要急,律法制定以后,就是所有人行事的规则,关系重大,千万要慎重,宁愿慢一点,也要保证周密、公正。”谢亦云道,“年后你先把参与制定律法的人安排到位,名单交给我看。”<br />
谢亦云顿了一下,面色严肃:“有一点,你要严格执行,制定律法的人里,女子要占一半。”<br />
只有女子才会为女子着想,为女子争取利益。<br />
俞县丞答应。<br />
两人又说了一些其它的事,文先生在一旁只听得咂舌。<br />
俞兄管的事可真多啊。虽然只是一个县城,但全国半数财富都在往这儿聚拢,可想而知俞兄肩上的担子有多重。等两人说完停下来,文先生笑道:“俞兄大才,不愧是状元出身,要是换了别人,这么多事可做不来。”<br />
俞县丞:“过奖,过奖。”<br />
嘴上说着谦虚的话,面上却是舍我其谁的神色。<br />
谢亦云;“俞县丞确实是大才,以状元之身来平阳县任县丞,倒是让我捡了一个大便宜。”<br />
她早已知道,俞县丞是元正元年的状元,只是她一直奇怪,状元应该入翰林,就连一般的进士下放为官,也应该是县令起步,俞县丞却为何在中状元的第二年就到了偏远的徐州,担任一个小小的县丞?<br />
这看起来是得罪了人啊。<br />
在她来之前,俞县丞整日酗酒,萎靡不振,显然被贬是他的伤心事,谢亦云也不敢问,只得把这个疑问压在心底。<br />
今日恰好说到这里,俞县丞也像是已经把过去放下,如今每天都是精神奕奕的,谢亦云就露了一点点话音。<br />
俞县丞和文先生都是聪明人,从她的话里听出了她的疑问。<br />
两人对视一眼,见俞县丞没有反对的意思,文先生道:“俞县丞来这里做县丞,是因为得罪了人。”<br />
谢亦云:“谁?”<br />
文先生:“顾丞相。”<br />
谢亦云:“怎么得罪的?”<br />
文先生:“二十八年前,俞县丞得中状元,顾丞相是榜眼。那时俞县丞二十三岁,尚未婚配,意气风发,前程无量,顾丞相十分欣赏,待俞县丞非常亲厚,以兄弟相称。顾丞相有一妹,于是为其妹向俞县丞提亲。”<br />
众人顿时来了精神,竖起耳朵。<br />
谢亦云:“后来怎样?”<br />
这亲事肯定是没成的,就是不知后面有什么转折。文先生此时说起,难道和俞县丞的被贬有关?<br />
“俞县丞拒绝,顾丞相因此怀恨在心。当时两人都在翰林院任职,皇上喜爱他们的才学,时有招见,顾丞相寻了个机会,告诉皇上说,俞县丞曾言,君与民相比,当以民为重,皇上听说此话后很是不悦,随即就把俞县丞贬到徐州。”<br />
谢亦云:“……”<br />
众人:“……”<br />
这是什么离谱的剧情?<br />
因爱生恨?你不答应亲事,我就毁了你?<br />
俞县丞瞪了文先生一眼,这人可真是,九句真话里掺一句假话,就让事情走向显得诡异起来。<br />
明明是他和顾丞相政见不合,志趣不投,顾丞相才顺脚踩下他。官场上常见的政治斗争,偏偏让这人一说,就变了个味道。<br />
顾丞相提亲是真,他拒绝也是真,但顾丞相再是气量小,也不至于因为他拒绝亲事就针对他。<br />
俞县丞认真地和众人解释了一通。<br />
众人:不听不听,事情就是文先生说的那样。<br />
他们在这里提起的顾丞相,此时正满面惊恐,看着地上的十几颗头颅,血向他的脚下蔓延过来,他仓惶后退。<br />
=<br />
“父皇,你不是说我不友爱兄弟吗?以后我把他们的头颅供奉起来,日日给他们上香,这可是对他们够友爱了吧?”京城,大殿内,两队人对峙。<br />
一边是太子和易大将军带着兵士,一边是皇帝和文武百官。<br />
兵士众多,披甲执锐,血气悍勇,站满了半边殿,而皇帝这边,只有侍卫拦在前面,人数比兵士少一大半。<br />
太子对着皇帝,满面狠绝,嗤笑道:“父皇可是疼爱儿子的好父亲,小十一在地底下,父皇不跟着去怎么放心?”<br />
今天除夕,所有的皇子都进了宫,倒是方便了他一网打尽。<br />
也是他特意选了这样一个日子。<br />
“好狠毒的心。”皇帝颤抖着指着他,“他们可都是你的兄弟。”<br />
太子不耐烦再说,催着兵士上前厮杀。<br />
他现在占着优势,要速战速决,否则等京城周边的援兵赶到,恐怕横生枝节。<br />
“太子,你竟要弑君!”有大臣大叫,“易大将军,你擅离边关,若是厉国趁着徐州兵力虚弱袭击进犯,该当如何?徐州若是有失,你就是千古罪人。”<br />
太子和易大将军充耳不闻,只指挥着兵士去杀掉皇帝。<br />
只要杀了皇帝,太子就是皇室里的唯一正统,大臣们不认也得认。<br />
皇帝这边的人不是对手,步步后退,正在这时,忽然殿外喧哗,传来厮杀声,太子和易大将军都是大惊。<br />
他们在殿外布置了人守着,现在明显是来了人,和他们的人杀起来了。<br />
“逆子,我早防着你!”皇帝叫道,“你残害兄弟,欲杀皇父,死有余辜!”<br />
殿外已经有人杀了进来,护着皇帝。<br />
太子眼睛充血,死死地盯着皇帝。<br />
这些人能杀进来,说明外面己方的人不是对手。<br />
杀进殿里的皇帝的人越来越多,马上强弱之势就要逆转。<br />
易大将军当机立断:“太子,我们先出京城。”<br />
他带来十万兵,但进不来京城,于是把军队藏在京城外,只率着三千兵士潜进京城,打算出其不意杀掉皇帝。<br />
谁知皇帝早有防备。<br />
为今之计,只有先退出京城,和大军会合,再徐图后计。<br />
太子不甘心地望向对面。<br />
他的父皇狠狠地瞪着他,而那些大臣望着他,脸上都是愤恨、鄙夷。<br />
“你们以为他是个什么好皇帝吗?”太子狞笑道,“九年前,他暗中下旨让扬州拖延运到徐州军营的粮草,……”<br />
“你胡说!”皇帝高声制止太子,声音尖利。<br />
大臣们面色空白,都还没反应过来。<br />
太子:“是不是胡说,我可以让当时运粮的将官来说。”<br />
皇帝的脸色霎时变白。将官,他当初不是让人杀了吗,怎么没死?<br />
大臣们看着皇帝的脸色,心中都已经相信太子说的话。<br />
本来皇帝为君多年,不是这么轻易地能够被人看出破绽,但他今晚连番被刺激,又惊又惧,又是愤怒又是伤心,心神已经失守,以至于没有及时管控好面部表情和情绪。<br />
除了极少数几个人,大臣们都是人精,皇帝只一瞬间的失态,就被他们看出了真相。<br />
太子继续道:“他还派人到厉国,告诉厉国说,边军因为饥饿虚弱不堪,正是进攻的好时候,只要他们杀掉云大将军,就给他们黄金五百两。”<br />
“他以为做得天衣无缝,厉国不知道是他派去的人,事后那人也被他杀了,却不知那人早知会被灭口,留下了信件和证据。”<br />
“你胡说!”<br />
可是在场的人都知道,太子不是胡说。<br />
一国之君,竟然通敌。<br />
<div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<br />
<script>read_xia();</script>
又到除夕夜, 平阳县县衙里,和去年一样,谢亦云把人召集到一起守岁。<br />
今年在一起的人比去年的多, 她的三个堂兄从澧州带来不少人,此时有些就在旁边的几间屋子里,而谢亦云等人所在的屋子, 也增加了新成员。<br />
谢家二、三、四郎, 还有何凯、何涵俩叔侄, 另外文先生是俞县丞的好友, 他一个人在平阳县, 家人都不在身边,谢亦云把他也叫了来。<br />
但也少了一个人, 裴言不在, 他和云夫人在金石县。<br />
他们今晚要防备厉国趁除夕夜偷袭。<br />
这间屋子里的人, 齐大夫、和玉、江护卫、俞县丞、以及三个堂兄, 都是知道谢亦云所有底细的人。<br />
何涵、何凯俩叔侄虽然不全部了解实情,从那两万兵, 他们也猜出了一些。<br />
平阳县有两万兵, 持有令人惊骇的武器, 而众所周知, 谢知县的民兵队在金石县实战,那里还不知道有多少兵。<br />
谢知县养私兵, 目的是什么?<br />
自保,还是造反?<br />
不管是什么目的,两人都决定要全力支持谢知县, 帮他把兵练好。<br />
当然,谢亦云要是想造反就更好了, 他们就可以带着军士去征战四方,想想就热血沸腾。<br />
而且这个皇帝实在不是好东西,反了正好。<br />
所有的人中,只有文先生一无所知。<br />
因为有他在,许多话题都不能谈,特别是关于军队,一个字都不能提。<br />
不过平阳县里事多,随便抓一个都可以聊起来,工厂、学堂、农业、经济等等,可聊的多着。<br />
谢亦云对俞县丞道:“平阳县日渐繁华,人口增多,各行各业都在快速发展,要让这发展继续平稳地进行下去,我们必须在各方面定下详细的、明确的规矩,不然以后肯定会生出乱子。”<br />
俞县丞点头称是。<br />
他们前面制定了一些法度、规则,一般都是事到临头,紧急制订出来的,然后在后面的实践中不断修正。<br />
如今是应该把这些法规整合在一起,还要考虑各种情况,加上一些新的法规,以县衙的名义发布出来,让每个人都知晓。<br />
俞县丞:“年后我就安排人做这件事。”<br />
谢亦云:“可以请学堂教授律法的先生参与,学习律法的学生中也可以挑一些人加入进来。”<br />
那些学生已经快要学满一年,学得好的,完全能够参与实际的法律工作了。<br />
“这件事不要急,律法制定以后,就是所有人行事的规则,关系重大,千万要慎重,宁愿慢一点,也要保证周密、公正。”谢亦云道,“年后你先把参与制定律法的人安排到位,名单交给我看。”<br />
谢亦云顿了一下,面色严肃:“有一点,你要严格执行,制定律法的人里,女子要占一半。”<br />
只有女子才会为女子着想,为女子争取利益。<br />
俞县丞答应。<br />
两人又说了一些其它的事,文先生在一旁只听得咂舌。<br />
俞兄管的事可真多啊。虽然只是一个县城,但全国半数财富都在往这儿聚拢,可想而知俞兄肩上的担子有多重。等两人说完停下来,文先生笑道:“俞兄大才,不愧是状元出身,要是换了别人,这么多事可做不来。”<br />
俞县丞:“过奖,过奖。”<br />
嘴上说着谦虚的话,面上却是舍我其谁的神色。<br />
谢亦云;“俞县丞确实是大才,以状元之身来平阳县任县丞,倒是让我捡了一个大便宜。”<br />
她早已知道,俞县丞是元正元年的状元,只是她一直奇怪,状元应该入翰林,就连一般的进士下放为官,也应该是县令起步,俞县丞却为何在中状元的第二年就到了偏远的徐州,担任一个小小的县丞?<br />
这看起来是得罪了人啊。<br />
在她来之前,俞县丞整日酗酒,萎靡不振,显然被贬是他的伤心事,谢亦云也不敢问,只得把这个疑问压在心底。<br />
今日恰好说到这里,俞县丞也像是已经把过去放下,如今每天都是精神奕奕的,谢亦云就露了一点点话音。<br />
俞县丞和文先生都是聪明人,从她的话里听出了她的疑问。<br />
两人对视一眼,见俞县丞没有反对的意思,文先生道:“俞县丞来这里做县丞,是因为得罪了人。”<br />
谢亦云:“谁?”<br />
文先生:“顾丞相。”<br />
谢亦云:“怎么得罪的?”<br />
文先生:“二十八年前,俞县丞得中状元,顾丞相是榜眼。那时俞县丞二十三岁,尚未婚配,意气风发,前程无量,顾丞相十分欣赏,待俞县丞非常亲厚,以兄弟相称。顾丞相有一妹,于是为其妹向俞县丞提亲。”<br />
众人顿时来了精神,竖起耳朵。<br />
谢亦云:“后来怎样?”<br />
这亲事肯定是没成的,就是不知后面有什么转折。文先生此时说起,难道和俞县丞的被贬有关?<br />
“俞县丞拒绝,顾丞相因此怀恨在心。当时两人都在翰林院任职,皇上喜爱他们的才学,时有招见,顾丞相寻了个机会,告诉皇上说,俞县丞曾言,君与民相比,当以民为重,皇上听说此话后很是不悦,随即就把俞县丞贬到徐州。”<br />
谢亦云:“……”<br />
众人:“……”<br />
这是什么离谱的剧情?<br />
因爱生恨?你不答应亲事,我就毁了你?<br />
俞县丞瞪了文先生一眼,这人可真是,九句真话里掺一句假话,就让事情走向显得诡异起来。<br />
明明是他和顾丞相政见不合,志趣不投,顾丞相才顺脚踩下他。官场上常见的政治斗争,偏偏让这人一说,就变了个味道。<br />
顾丞相提亲是真,他拒绝也是真,但顾丞相再是气量小,也不至于因为他拒绝亲事就针对他。<br />
俞县丞认真地和众人解释了一通。<br />
众人:不听不听,事情就是文先生说的那样。<br />
他们在这里提起的顾丞相,此时正满面惊恐,看着地上的十几颗头颅,血向他的脚下蔓延过来,他仓惶后退。<br />
=<br />
“父皇,你不是说我不友爱兄弟吗?以后我把他们的头颅供奉起来,日日给他们上香,这可是对他们够友爱了吧?”京城,大殿内,两队人对峙。<br />
一边是太子和易大将军带着兵士,一边是皇帝和文武百官。<br />
兵士众多,披甲执锐,血气悍勇,站满了半边殿,而皇帝这边,只有侍卫拦在前面,人数比兵士少一大半。<br />
太子对着皇帝,满面狠绝,嗤笑道:“父皇可是疼爱儿子的好父亲,小十一在地底下,父皇不跟着去怎么放心?”<br />
今天除夕,所有的皇子都进了宫,倒是方便了他一网打尽。<br />
也是他特意选了这样一个日子。<br />
“好狠毒的心。”皇帝颤抖着指着他,“他们可都是你的兄弟。”<br />
太子不耐烦再说,催着兵士上前厮杀。<br />
他现在占着优势,要速战速决,否则等京城周边的援兵赶到,恐怕横生枝节。<br />
“太子,你竟要弑君!”有大臣大叫,“易大将军,你擅离边关,若是厉国趁着徐州兵力虚弱袭击进犯,该当如何?徐州若是有失,你就是千古罪人。”<br />
太子和易大将军充耳不闻,只指挥着兵士去杀掉皇帝。<br />
只要杀了皇帝,太子就是皇室里的唯一正统,大臣们不认也得认。<br />
皇帝这边的人不是对手,步步后退,正在这时,忽然殿外喧哗,传来厮杀声,太子和易大将军都是大惊。<br />
他们在殿外布置了人守着,现在明显是来了人,和他们的人杀起来了。<br />
“逆子,我早防着你!”皇帝叫道,“你残害兄弟,欲杀皇父,死有余辜!”<br />
殿外已经有人杀了进来,护着皇帝。<br />
太子眼睛充血,死死地盯着皇帝。<br />
这些人能杀进来,说明外面己方的人不是对手。<br />
杀进殿里的皇帝的人越来越多,马上强弱之势就要逆转。<br />
易大将军当机立断:“太子,我们先出京城。”<br />
他带来十万兵,但进不来京城,于是把军队藏在京城外,只率着三千兵士潜进京城,打算出其不意杀掉皇帝。<br />
谁知皇帝早有防备。<br />
为今之计,只有先退出京城,和大军会合,再徐图后计。<br />
太子不甘心地望向对面。<br />
他的父皇狠狠地瞪着他,而那些大臣望着他,脸上都是愤恨、鄙夷。<br />
“你们以为他是个什么好皇帝吗?”太子狞笑道,“九年前,他暗中下旨让扬州拖延运到徐州军营的粮草,……”<br />
“你胡说!”皇帝高声制止太子,声音尖利。<br />
大臣们面色空白,都还没反应过来。<br />
太子:“是不是胡说,我可以让当时运粮的将官来说。”<br />
皇帝的脸色霎时变白。将官,他当初不是让人杀了吗,怎么没死?<br />
大臣们看着皇帝的脸色,心中都已经相信太子说的话。<br />
本来皇帝为君多年,不是这么轻易地能够被人看出破绽,但他今晚连番被刺激,又惊又惧,又是愤怒又是伤心,心神已经失守,以至于没有及时管控好面部表情和情绪。<br />
除了极少数几个人,大臣们都是人精,皇帝只一瞬间的失态,就被他们看出了真相。<br />
太子继续道:“他还派人到厉国,告诉厉国说,边军因为饥饿虚弱不堪,正是进攻的好时候,只要他们杀掉云大将军,就给他们黄金五百两。”<br />
“他以为做得天衣无缝,厉国不知道是他派去的人,事后那人也被他杀了,却不知那人早知会被灭口,留下了信件和证据。”<br />
“你胡说!”<br />
可是在场的人都知道,太子不是胡说。<br />
一国之君,竟然通敌。<br />
<div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<br />
<script>read_xia();</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