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br />要不怎么说无巧不成书呢,秦瑱这边准备给刘备献上用难民改革的计策,孙乾这里就把难民给送过来了。<br /><br />若是论起安置难民,秦瑱的经验可是相当丰富的。<br /><br />要知道当初老曹收取大量黄巾贼的时候,就是秦瑱主持的收容工作。<br /><br />故而一见孙乾这么发愁,他就表示别慌,我就是来解决问题的。<br /><br />而这么简简单单一句话,听在孙乾耳中,那就是久旱逢甘霖,当下急忙表示军师就是军师,果然无所不晓。<br /><br />如此夸赞一阵之后,他又对做出了一副诚心请教的模样道:<br /><br />“但不知军师有何策可解,能否告知在下?”<br /><br />见其如此,秦瑱自是微微一笑道:<br /><br />“不急,此事颇为繁杂,须得见过主公之后,再行议定!”<br /><br />孙乾一听,心想也是这么个道理,当下又调转方向,和秦瑱一路行入了府中。<br /><br />此时刘备正在府内处理事务。<br /><br />随着气候渐渐步入深秋,难民的数量也在缓步增加。<br /><br />连带着刘备需要处理的事务也变得越来越多。<br /><br />对此,刘备的感受可谓痛并快乐着。<br /><br />痛自是因为事务之多,实在让他头疼不已。<br /><br />快乐却是因为他久违的有了一种充实感。<br /><br />这种感觉不是当初在沛县忙碌所能带来的,在沛县虽然也忙碌,却是无用功,现在忙碌起来,那就是为了明天而奋斗。<br /><br />只要忙过了这个冬天,他老刘就将迎来蜕变。<br /><br />因而刘备现在可算是干劲满满。<br /><br />只不过由于孙乾带来的问题,让他心里一阵烦忧,正在思考如何安置好这些难民。<br /><br />没想到孙乾刚走,秦瑱又把孙乾给领了回来。<br /><br />见得秦瑱前来,刘备便露出了笑容道:<br /><br />“备这里正想招军师前来议事,不料公佑先把军师给寻来了!”<br /><br />“二位快快入座,我等好生商议一番。”<br /><br />听着刘备也有事情询问,秦瑱便掸了掸下摆,跪坐到了一旁笑道:<br /><br />“我方进府内,便见公佑欲寻我议事,故将公佑带回。”<br /><br />“不想主公竟也有事询问?但不知何事?”<br /><br />刘备见之,自也不多废话,将他的问题也提了出来。<br /><br />简单来说,就是一件事,他们要没钱了!<br /><br />说起钱粮一事,其实一直都是刘备军存在的巨大问题。<br /><br />毕竟远在当初沛县之时,他们就一直处于赤字状态。<br /><br />在当时那个情况下,即便没有秦瑱参与,老刘也只能维持一年时间。<br /><br />随后秦瑱到来之后,不仅没有任何节制,反而还让刘备继续扩军,让糜竺贷款买粮。<br /><br />由此,他们囤积了大量粮草,光是沛国,就屯粮四十多万石。<br /><br />其中,有糜竺囤积的近二十万石,有刘备的家底,还有从吕布那里打的秋风,以及袁术囤积在沛国的钱粮。<br /><br />这些粮食,就是刘备不断扩张的底气。<br /><br />可随着刘备入主淮南的进程,他们钱粮开始大量消耗。<br /><br />直到夺取淮南全境之时,刘备军的赤字已经超标,除了答应要支付吕布的一万五千金之外,还有糜竺的本钱的一万金,借贷定购粮草的两万金。<br /><br />换算成负债,他们已经赤字了至少四亿五千万钱之多!<br /><br />更别说现在开始治理之后,还要面临大量军械制造、船只购买、辎重筹备、赈济灾民等各种支出。<br /><br />林林总总算起来,压根不是一个袁术的积蓄能解决的事情。<br /><br />因而刘备此时看着秦瑱,一脸忧愁道:<br /><br />“因为此事,子仲已然来寻吾几次,说是欲将袁术搜刮财宝运往徐州售卖,换取钱财支用。”<br /><br />“至于水军与我军战船一事,恐怕需要先行停下。”<br /><br />“此外,尚有军队冬装、帐篷等御寒之物大量空缺,子敬那边所需器械也无来路。”<br /><br />“军师也知,备实不善此道,故欲寻军师前来商量,何处该消减,何处该支出,我等须得论出个章程!”<br /><br />面对秦瑱,他也自然是将这段时间积压的问题全部说了出来。<br /><br />而孙乾在一旁听着,亦是叹气道:<br /><br />“说来主公之言也是在下之虑,眼下才入十月,便已下了两场雨。”<br /><br />“旱情未曾缓解,这夜间反倒越发寒冷。”<br /><br />“恐怕今年冬日会比去年早至,如今难民越来越多,须得尽快搭建一批房屋,采购一批麻、葛布匹,不然即便有我军救济,百姓也难熬过今冬一季。”<br /><br />“若是百姓来年恐会产生瘟疫!”<br /><br />他一说罢,刘备自是眉头一皱,他这边钱财还没来路,孙乾这里却又多了一个去处。<br /><br />偏偏这些东西还都是必需品。<br /><br />须知在乱世之中,真正死于战争的百姓,其实是少数。<br /><br />对于百姓杀伤力最大的,是疾病、饥饿、寒冷。<br /><br />在战争之中,百姓可以逃难,但在瘟疫、饥饿、寒冷气候面前,百姓却是逃无可逃。<br /><br />而这三样东西历来是相继出现的。<br /><br />一旦遭遇极端天气,就会造成百姓饥寒交迫,大量百姓冻饿而死。<br /><br />这些冻死饿死的百姓,又会在春天变成病原体,传播大范围的瘟疫,导致那些苟活到春天的百姓大范围感染。<br /><br />如此反复,直到活人的数量降到一定范围才会停止。<br /><br />这也就是为什么曹操明明只是打了一场仗,却导致‘白骨露於野,千里无鸡鸣’的主要原因。<br /><br />要想不造成连锁反应,他们这里就还需要给百姓购置一些保暖之物。<br /><br />思虑之间,刘备自是越发忧愁的看向秦瑱道:<br /><br />“形势如此,军师可有解决之法?”<br /><br />而他说完,就见秦瑱正色道:<br /><br />“不瞒主公,此亦是在下此次前来所为之事!”<br /><br />“当前我军种种患处,无非两点,一者难民成患,数量极多,难以管理!”<br /><br />“二者,我军钱粮不足,难以为继!”<br /><br />“故而在下思虑了一个以工代赈之法,用以解决我军如今之患!”<br /><br />见得秦瑱果然有解决办法,刘备与孙乾自是一喜,忙问道:<br /><br />“不知何为以工代赈?”<br /><br />秦瑱见之,便将自己的计划书取了出来,一边说一边将书递给刘备道:<br /><br />“所谓以工代赈,便是将救济之法,改成招募流民做工之策!”<br /><br />“因当前我军钱粮不足,便须寻个开源节流之法。”<br /><br />“若是刘元颖治民之策,今年淮南之地难民恐要达数十万之巨。”<br /><br />“难民数量如此之众,我军却要将其养到明年春季。”<br /><br />“若是我军有积累便则罢了,但我军钱粮却也难以供养。”<br /><br />“而即便将百姓养到明年,我军也需将其送回原籍安置,给予田地、农具、粮种,安排耕种,恢复生产,其耗费之巨,非我军所能承受。”<br /><br />“故而在下思虑,既是如何都要保证难民得生,不若让其帮我军做些事情,增强我军实力!”<br /><br />“正好我军眼下钱粮还剩不少,救民虽难,却能发展些许产业。”<br /><br />“我军不妨趁现在难民还未失控,让官吏将百姓所长进行分类,以粮食为酬,雇佣其为我军出力。”<br /><br />“似如那等本为木工,擅长筑屋制器之人,便让其为我军搭建房屋、制造农具。”<br /><br />“似如那等本为铁匠之人,可将其聚集一处,为我军打铁、制造器具。”<br /><br />“又有那等无家可归的妇女,无依无靠,可将其招募,我军给与织机、棉麻,让其负责织布。”<br /><br />“至于那等别无长处之辈,便可出点苦力,与我军开垦荒田,收集物资!”<br /><br />“另外,再招募一批流民,为我军搭建工坊,制造货物,供我军售卖。”<br /><br />“如此,即可大量节省我军人力,又可凭彼等之力为我军创造收益,同样也救济了灾民!”<br /><br />“若用此法,则我军只需付出钱粮,却能救得大量百姓。”<br /><br />“待得明年开春,留一部分百姓屯田,一部分用以维持产业,便可成长久之计,无需多费心思安置百姓!”<br /><br />如此说着,他又将自己的计划书铺展了开来放在刘备面前道:<br /><br />“至于我军所需搭建的工坊以及物件,在下已经提前准备,主公可试观之。”<br /><br />随着秦瑱的话语讲述,刘备和孙乾自也体会到了以工代赈的妙处,不由都是眼睛一亮。<br /><br />以工代赈之法,他们可谓闻所未闻。<br /><br />因为在这个时代,救济灾民的唯一原则,那就是花小钱办大事!<br /><br />主要目的是保证灾民活下去,不造成大规模死亡。<br /><br />在这样的前提下,灾民吃都吃不饱,自然没力气去干其他事情。<br /><br />而秦瑱这个办法,却是反其道而行之,不把灾民当灾民,而是当成徭役驱使。<br /><br />某种意义上来说,效果确实会比单纯赈灾要好。<br /><br />因而在细细看了一眼秦瑱的计划书之后,刘备便点头笑道:<br /><br />“军师真乃奇才也,若是真能如军师所言之法行事,倒是可解我军当前之患!”<br /><br />“只是这三种工坊,备却是未曾闻之!”<br /><br />“除这织布外,纸能赚几何?至于这玻璃又是何物?”<br /><br />对于招流民开工坊这些建议,他自然没有任何意见。<br /><br />毕竟,现在的淮南和当初的兖州不一样,当初兖州收纳流民,是在兖州农业未曾破坏的情况下收纳。<br /><br />多一个流民,对于兖州而言,就是多一份劳动力。<br /><br />而现在的淮南已经到了一个不改不行的地步,几十万张嘴等着,农业又没有任何收入,只能用极端办法改变!<br /><br />不过问题就在于秦瑱要发展的产业上。<br /><br />纺织业他可以理解,但造纸业和玻璃制造业他就有些蒙了。<br /><br />首先玻璃是啥东西他不知道,倒是听过琉璃,但他也没见过多少。<br /><br />纸在东汉倒是已经出现,就是质地十分粗糙,书写困难,价格极低。<br /><br />故而这个时候纸反而是下贱之物,只有那种穷的不行的寒门士子才会使用。<br /><br />秦瑱想要造纸赚钱,在刘备看来,还不如开点其他工坊!<br /><br />秦瑱对此,自是微笑道:<br /><br />“我所言纸张,不比如今蔡侯纸,乃能书能写之白纸,远比竹简便捷。”<br /><br />“至于玻璃一项,乃是西域之物,主公恐怕未曾见过。”<br /><br />“左右眼下无事,不妨等在下将其造出,便知详尽!”<br /><br />“除此之外,吾尚有制盐、制糖之法,也可为我军揽财,只需公应下建造工坊,以工代赈之事,在下便可一一将其布置妥当。”<br /><br />一听秦瑱还有制盐制糖之法,刘备便来了兴趣。<br /><br />相比什么纸张琉璃,盐和糖在这个时代可是奢侈品。<br /><br />搭建这种工坊,自然能赚大钱!<br /><br />又兼秦瑱如此包揽,他自是点头笑道:<br /><br />“固知军师才干了得,若愿为此,备又有何不允之处!”<br /><br />“君可自去施为,若需钱粮之事,备自当尽力供给,以成此业!”<br /><br />就此,他定下了救济灾民的办法。<br /><br />而秦瑱则是暗松了一口气,心想选择淮南作为根基果然没错!<br /><br />改革本就是一件不破不立之事。<br /><br />这种没有世家牵制的感觉,属实极为爽快。<br /><br />现在有了老刘的支持,他也就大刀阔斧的开展兴国之业了。<br /><br /><br /><br /><br /><br />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shuyuange.cc。书苑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shuyuange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