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了纪元。<br />
民间对此也有议论。<br />
没办法,谁让纪元太扎眼了。<br />
特别是在学生当中,农户当中,几乎都在讨论这件事。<br />
“为什么别人都做了大官,纪大人没有啊。”<br />
“只有一个正五品的翰林,这不是闲职吗”<br />
别的地方百姓或许不懂,京城脚下的百姓,对此还是有些了解的。<br />
“是啊,为什么?”<br />
既然有疑问,那就会找到答案。<br />
书生们知道答案后,自然告诉了同样对此事上心的普通百姓。<br />
因为他们两者,好像是最关心纪大人的。<br />
“因为橡胶司!”<br />
“纪大人上朝头一天,就提议把橡胶司的税收转到国库!”<br />
剩下的细节,大家自然也打听到了。<br />
好啊。<br />
竟然因为这件事。<br />
纪大人是为了给百姓们谋好处,所以被皇亲国戚针对了?<br />
“那肯定啊,橡胶司那么多税收,都进了皇室的口袋。”<br />
有些事可以做,但有些话却不能明说。<br />
百姓们又不是傻子。<br />
橡胶司的事朝廷也吵好几年了,不少百姓都是知道的。<br />
虽然大多数人认为,国库的钱跟自己也没关系。<br />
但国库的钱跟自己没有关系,不代表大家同意钱进皇上的私库。<br />
以前只是隐隐有这样的想法,现在看到纪大人被这件事连累,难免多想一些。<br />
“纪大人为百姓们做了那么多事,竟然因为这件事被冷落?”<br />
“皇室也太贪了。”<br />
“就是,国库的钱,本来就应该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。”<br />
“进私库算怎么回事。”<br />
“皇家的日子,是我们能想的吗。”<br />
这些讨论,随着纪元赋闲的时间越来越长,讨论声也更大了。太子这边拍板。<br />
他要帮纪元要来实职。<br />
这样不仅帮了纪元,还能让百姓们知道,皇室不是这样的。<br />
反正,反正橡胶司的事,再挣扎也是徒劳的。<br />
朝中争执那么多年,纪元这个对橡胶最有话语权的人也开口了。<br />
此事多半也不能更改。<br />
除非。<br />
除非纪元改口。<br />
但让纪元改口?<br />
怎么可能呢。<br />
太子这边已经做好决定。<br />
皇上那边,自然也知道民间的传言。<br />
民意如水,平常或许不用在意,但要惹怒他们,便是皇上也要请罪。<br />
至少不能忽略。<br />
到底是谁想让纪元回京的。<br />
现在他终于被大家弄回京城了,你们满意了?<br />
但皇上同样明白。<br />
橡胶司强行放到内务府确实不妥。<br />
橡胶司的利润越来越多,养的不少皇亲国戚胃口都大了。<br />
而且纪元说的没错,熟橡胶怎么可能属于山泽之物,此事确实要有定论了。<br />
说来说去,橡胶司的归属,只有纪元说了算。<br />
“陛下,赵国公跟陈国公求见。”<br />
“宣。”<br />
两人急哄哄的一起过来,手里还拿着一沓“罪证”。<br />
“皇上,臣要状告纪翰林!”<br />
状告纪元?<br />
皇上懒得抬眼,纪元能有什么问题。<br />
“纪翰林贪赃枉法!贪污金银无数!根本不是百姓们以为的青天大老爷!”<br />
“这样的人,怎么可能真的为百姓好!”<br />
“这种品行不端,言行不一的人,说的话完全没有意义!”攻击不了事情本身,那就解决提出事情的人。<br />
要说橡胶树税收挪到国库,谁最不高兴?<br />
自然是皇室的人。<br />
都是白花花的银子。<br />
但纪元都开口了,加上李首辅他们的努力,此事基本更改不了。<br />
可陈国公的孙儿陈均随口吐槽的事,让陈国公一家好像抓到救命稻草。<br />
吐槽的事也简单。<br />
就是陈均在开解自己的亲妹妹,大概意思是:“别惦记纪元了,纪元是不错,但他跟他夫人关系极好,根本容不得第二个人。”<br />
“对,他在宁安州的时候,还给他媳妇做饭呢,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。”<br />
“我知道他一拳能打翻我。他跟那个程学政感情真的很好,你上赶着也没用,做妾?你疯了?”<br />
“听说他下聘的时候,请的是自己恩师亲自写聘书,一个是启蒙的夫子,两个五经夫子,还有一个不知道什么夫子,反正都是极重要的人。”<br />
“人家聘礼都送了三次,还有几匹上好的西北宝马,你觉得人家是凑合吗?”<br />
“对,别想了。”<br />
这原本也没什么,只是郡主越劝越心动,这话还说给母亲听了。<br />
郡主跟陈均倒没什么,家里女主人则仔细问了聘礼的事。<br />
“以纪元的俸禄,怎么可能买得起那么多聘礼,听说他还在养着启蒙夫子一家,这又是哪来的银钱!”<br />
“单那些西北宝马,都价值万金了!”<br />
“他纪元看着清正廉明,其实都是假的!”<br />
陈国公听说之后,又跟赵国公商议一番,算是定下纪元的罪证,前来向皇上禀告。<br />
皇上听完之后,一阵无语。<br />
说来说去,就是纪元贪污受贿。<br />
但纪元都当官十年了,难道还置办不起像样的聘礼?<br />
再说,这朝中谁不贪?<br />
贪多贪少的区别。<br />
那些乱七八糟东西加起来,还不到一万五千两银子。<br />
这算个什么?<br />
如果纪元十年里,只拿了这么多钱,皇上都觉得他是难得的清廉。<br />
当然了,跟纪元在外清廉无私的名声还是差很远。<br />
不过也可以了。<br />
眼前这两位,一万五千两银子在他们手里,那是钱吗。“李首辅身体成这样,还在这个位置上不退,不是他不想退。”<br />
皇上缓缓道。<br />
李首辅是他的老师,他对老师一直尊重。<br />
在他当太子最难熬的时候,都是老师陪着。<br />
李首辅不退,是因为橡胶司的归属问题。<br />
只要这事解决了,他老师就能去颐养天年。<br />
这也是李首辅的态度。<br />
皇上何尝不知。<br />
如今再加一个纪元,还有民间的态度。
民间对此也有议论。<br />
没办法,谁让纪元太扎眼了。<br />
特别是在学生当中,农户当中,几乎都在讨论这件事。<br />
“为什么别人都做了大官,纪大人没有啊。”<br />
“只有一个正五品的翰林,这不是闲职吗”<br />
别的地方百姓或许不懂,京城脚下的百姓,对此还是有些了解的。<br />
“是啊,为什么?”<br />
既然有疑问,那就会找到答案。<br />
书生们知道答案后,自然告诉了同样对此事上心的普通百姓。<br />
因为他们两者,好像是最关心纪大人的。<br />
“因为橡胶司!”<br />
“纪大人上朝头一天,就提议把橡胶司的税收转到国库!”<br />
剩下的细节,大家自然也打听到了。<br />
好啊。<br />
竟然因为这件事。<br />
纪大人是为了给百姓们谋好处,所以被皇亲国戚针对了?<br />
“那肯定啊,橡胶司那么多税收,都进了皇室的口袋。”<br />
有些事可以做,但有些话却不能明说。<br />
百姓们又不是傻子。<br />
橡胶司的事朝廷也吵好几年了,不少百姓都是知道的。<br />
虽然大多数人认为,国库的钱跟自己也没关系。<br />
但国库的钱跟自己没有关系,不代表大家同意钱进皇上的私库。<br />
以前只是隐隐有这样的想法,现在看到纪大人被这件事连累,难免多想一些。<br />
“纪大人为百姓们做了那么多事,竟然因为这件事被冷落?”<br />
“皇室也太贪了。”<br />
“就是,国库的钱,本来就应该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。”<br />
“进私库算怎么回事。”<br />
“皇家的日子,是我们能想的吗。”<br />
这些讨论,随着纪元赋闲的时间越来越长,讨论声也更大了。太子这边拍板。<br />
他要帮纪元要来实职。<br />
这样不仅帮了纪元,还能让百姓们知道,皇室不是这样的。<br />
反正,反正橡胶司的事,再挣扎也是徒劳的。<br />
朝中争执那么多年,纪元这个对橡胶最有话语权的人也开口了。<br />
此事多半也不能更改。<br />
除非。<br />
除非纪元改口。<br />
但让纪元改口?<br />
怎么可能呢。<br />
太子这边已经做好决定。<br />
皇上那边,自然也知道民间的传言。<br />
民意如水,平常或许不用在意,但要惹怒他们,便是皇上也要请罪。<br />
至少不能忽略。<br />
到底是谁想让纪元回京的。<br />
现在他终于被大家弄回京城了,你们满意了?<br />
但皇上同样明白。<br />
橡胶司强行放到内务府确实不妥。<br />
橡胶司的利润越来越多,养的不少皇亲国戚胃口都大了。<br />
而且纪元说的没错,熟橡胶怎么可能属于山泽之物,此事确实要有定论了。<br />
说来说去,橡胶司的归属,只有纪元说了算。<br />
“陛下,赵国公跟陈国公求见。”<br />
“宣。”<br />
两人急哄哄的一起过来,手里还拿着一沓“罪证”。<br />
“皇上,臣要状告纪翰林!”<br />
状告纪元?<br />
皇上懒得抬眼,纪元能有什么问题。<br />
“纪翰林贪赃枉法!贪污金银无数!根本不是百姓们以为的青天大老爷!”<br />
“这样的人,怎么可能真的为百姓好!”<br />
“这种品行不端,言行不一的人,说的话完全没有意义!”攻击不了事情本身,那就解决提出事情的人。<br />
要说橡胶树税收挪到国库,谁最不高兴?<br />
自然是皇室的人。<br />
都是白花花的银子。<br />
但纪元都开口了,加上李首辅他们的努力,此事基本更改不了。<br />
可陈国公的孙儿陈均随口吐槽的事,让陈国公一家好像抓到救命稻草。<br />
吐槽的事也简单。<br />
就是陈均在开解自己的亲妹妹,大概意思是:“别惦记纪元了,纪元是不错,但他跟他夫人关系极好,根本容不得第二个人。”<br />
“对,他在宁安州的时候,还给他媳妇做饭呢,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。”<br />
“我知道他一拳能打翻我。他跟那个程学政感情真的很好,你上赶着也没用,做妾?你疯了?”<br />
“听说他下聘的时候,请的是自己恩师亲自写聘书,一个是启蒙的夫子,两个五经夫子,还有一个不知道什么夫子,反正都是极重要的人。”<br />
“人家聘礼都送了三次,还有几匹上好的西北宝马,你觉得人家是凑合吗?”<br />
“对,别想了。”<br />
这原本也没什么,只是郡主越劝越心动,这话还说给母亲听了。<br />
郡主跟陈均倒没什么,家里女主人则仔细问了聘礼的事。<br />
“以纪元的俸禄,怎么可能买得起那么多聘礼,听说他还在养着启蒙夫子一家,这又是哪来的银钱!”<br />
“单那些西北宝马,都价值万金了!”<br />
“他纪元看着清正廉明,其实都是假的!”<br />
陈国公听说之后,又跟赵国公商议一番,算是定下纪元的罪证,前来向皇上禀告。<br />
皇上听完之后,一阵无语。<br />
说来说去,就是纪元贪污受贿。<br />
但纪元都当官十年了,难道还置办不起像样的聘礼?<br />
再说,这朝中谁不贪?<br />
贪多贪少的区别。<br />
那些乱七八糟东西加起来,还不到一万五千两银子。<br />
这算个什么?<br />
如果纪元十年里,只拿了这么多钱,皇上都觉得他是难得的清廉。<br />
当然了,跟纪元在外清廉无私的名声还是差很远。<br />
不过也可以了。<br />
眼前这两位,一万五千两银子在他们手里,那是钱吗。“李首辅身体成这样,还在这个位置上不退,不是他不想退。”<br />
皇上缓缓道。<br />
李首辅是他的老师,他对老师一直尊重。<br />
在他当太子最难熬的时候,都是老师陪着。<br />
李首辅不退,是因为橡胶司的归属问题。<br />
只要这事解决了,他老师就能去颐养天年。<br />
这也是李首辅的态度。<br />
皇上何尝不知。<br />
如今再加一个纪元,还有民间的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