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9章
<br />朱元璋思索一番,神情就有些复杂。<br /><br />欣喜难抑。<br /><br />却又皱着眉头提出疑问道:<br /><br />“这是咋回事?怎么咱的画像是在一百文上头,其他的钞都比咱大?!”<br /><br />陆知白笑盈盈地说:<br /><br />“因为越小的钱,流传越广啊。”<br /><br />但说着,也皱起眉头来,同样有些为难:<br /><br />“但整套宝钞如何定版,确实是个问题。这些图案,我也不知如何排序……<br /><br />原本,还应当有一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,却不知该排在哪里。<br /><br />依照儿臣的设想,往后经济发达了,也要提高宝钞的最大面额才是~谁还能在黄帝上头呢……”<br /><br />朱元璋点着头,把新版宝钞一张张摊在桌子上,再次仔细查看,说:<br /><br />“你所言也有道理。咱觉着,减少一些面额,这是对的,明明就可以加加减减……<br /><br />此外这钞,虽说没那么大了,却更为厚实,想必可以用得更久。”<br /><br />陆知白不断点着头。<br /><br />静默了好一会儿。<br /><br />朱元璋装作漫不经心地说:<br /><br />“至于在纸钞上印咱的画像……<br /><br />是不是有些,惊世骇俗了,恐怕,不妥吧?”<br /><br />虽然皱着眉头,嘴里说不妥,却没有丝毫怒色。<br /><br />陆知白又不是瞎子,自然看在眼中。<br /><br />古人就是这样,哪怕合理合法地登上皇位,也要群臣再三劝说,三请才受。<br /><br />绝对不能表现得太迫切,给人留话柄……<br /><br />陆知白忍着好笑,神色严肃地劝道:<br /><br />“陛下和母后乃是开国帝后,如果这都没资格登上大明宝钞,天底下其他人就更加没有资格了。<br /><br />包括以后的皇帝,也都是没有资格的。唯有开天辟地头一回,这才作算。”<br /><br />朱元璋微微颔首,抬眸瞥了他一眼。<br /><br />又继续看宝钞。<br /><br />陆知白又说:<br /><br />“儿臣听闻,以往的朝代,许多民众两耳不闻窗外事,过得糊里糊涂,甚至连当时是哪朝哪代都不知晓。<br /><br />所以儿臣大胆地想,天下流传最广莫过于钱币,若在其上绘图,便可使天下人都识得帝后形象……”<br /><br />朱元璋眉头微微一挑。<br /><br />陆知白又想起一事,连忙说:<br /><br />“这图像乃是线条画,重在神韵,绝不会泄露真实面貌……”<br /><br />这主要是防刺杀。<br /><br />朱元璋淡淡的说:<br /><br />“你倒是考虑周详。只是这图案,咱觉得有待商榷……”<br /><br />陆知白点头:“此乃大事,需要陛下定夺。”<br /><br />朱元璋眯着眼睛:<br /><br />“咱与皇后,皆有正像一幅。<br /><br />不过,若太文雅,恐失威严,所以,咱还需有戎装一幅……”<br /><br />陆知白两眼发亮,演技到位:<br /><br />“哎呀,陛下真是高见!以陛下之文成武德、文治武功,理应如此啊~”<br /><br />朱元璋带着一丝得意之色,只微微一笑,又说:<br /><br />“但还剩下两幅图,究竟该用什么形象?<br /><br />孔子,乃是万世师表,若是印上,有教化之用。可是有些儒生……”<br /><br />他说着说着,眼睛微微一眯,徐徐道:<br /><br />“科举有个不好的地儿,那些中举的,许多觉得是凭自己本事考上的,跟咱没啥关系……”<br /><br />陆知白避开此事不提,说:<br /><br />“儿臣倒有想法,万里长城,也可做一个图案,愿大明河山永固。”<br /><br />朱元璋目光大亮,朗声说:“好!”<br /><br />他又思索片刻:<br /><br />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,已是人尽皆知,朝廷也是一直推行教化。<br /><br />可许多读书人,为官之后贪污腐败,读书又有什么用呢?<br /><br />依咱看,剩下的一个空缺,就给包拯吧!当为天下清官廉吏表率!”<br /><br />包拯出生于江南唇齿、淮右襟喉的庐州(合肥)。<br /><br />距离朱元璋老家凤阳也不算太远。<br /><br />自宋之后,就演绎出了各种包公案。<br /><br /><br /><br /><br /><br />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shuyuange.cc。书苑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shuyuange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