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00章
<br />包青天的美名,已是天下妇孺皆知。<br /><br />陆知白根本无所谓上面画的谁,点头说:<br /><br />“此举甚好,大有深意……既然如此,儿臣可命戏班多演出一些包公案。”<br /><br />朱元璋笑盈盈地说:<br /><br />“咱仔细考虑过,这戏班、话本、说书,确实都是不错的教化形式。<br /><br />咱已让各地官府严加甄别,对正经讲故事的,多加鼓励!<br /><br />那些小民,都很呆笨,唉,只盼他们听故事的时候,能多学些道理吧!”<br /><br />陆知白微笑提议,道:<br /><br />“既定好了五幅图,便由礼部来议定顺序?”<br /><br />这些图案到底怎么排序,三天三夜也吵不完。<br /><br />让别人操心去吧。<br /><br />朱元璋也赞同此事。<br /><br />他将新宝钞收起,却猛然发觉一些地方有异。<br /><br />于是,又拿起来仔细查看。<br /><br />陆知白解说:<br /><br />“这宝钞对着光,就能看到水印。<br /><br />这水印的图案不能太简单,也不应太复杂,还要有明暗层次。”<br /><br />现在只是试行,他选取了竹子熊猫、梅花等图案,在宝钞左侧做水印。<br /><br />他稍作解释:<br /><br />“这水印是在造纸的时候,加入些模具,使得纸浆厚薄不均匀,等干了就会出现特定图案……”<br /><br />朱元璋仔细端详,不由得连连点头,高声称赞:<br /><br />“就知道此事交于你,一定能圆满解决。<br /><br />这事儿,满朝文武都未必有你办得漂亮!”<br /><br />虽不知道这夸夸有几分真心,但陆知白还是很高兴,笑嘻嘻道:<br /><br />“父皇,还有别的防伪标记呢。”<br /><br />他把纸钞多次对折,两边拼在一起,花纹竟然呈现出一个团凤图案!<br /><br />陆知白说:“以后户部钤章,也可以在这里盖一个‘骑缝章’。”<br /><br />他又翻到背面,解释说:<br /><br />“这里还留有空格,可以用活字印刷,印上年号和钱币序号。每张钱的序号都是唯一的。”<br /><br />明朝没有电脑处理数据,这编号的作用大大下降。<br /><br />但起码可以唬人!<br /><br />另外,也有帮助破案的可能性。<br /><br />朱元璋越看越觉得满意,连连点头。<br /><br />而后,他把礼部尚书李冕叫了过来,说明此事。<br /><br />李冕听了之后,自然是连连点头,一口应下。<br /><br />便由他与同僚,负责商定每种面额的图案和解说语。<br /><br />他退出去的时候。<br /><br />忍不住看了陆知白一眼。<br /><br />小眼神里满是幽怨。<br /><br />新版宝钞这个事,好是好。<br /><br />如果难题不是抛给礼部,那就更好了……<br /><br />当天下午。<br /><br />“新版宝钞已做好样板”的消息,就在许多朝臣中传开了。<br /><br />虽然许多官员没啥钱,但他们的俸禄,有一部分是宝钞发的啊,这叫折色。<br /><br />于是大伙很担心,旧钞怎么处理?<br /><br />另外,大家忍不住私下议论,这广智侯真是异想天开,竟然想把皇帝的画像印到钱钞上去!<br /><br />若是其他大臣提出此事,多半是要以大不敬的罪名,受到处罚。<br /><br />哪怕没被罚,往后在同僚中也要抬不起头来了。<br /><br />这叫谄媚!<br /><br />还有没有一点读书人的风骨了?<br /><br />但陆知白提出这个主意,就没啥问题。<br /><br />他是驸马啊,要叫陛下父皇的。<br /><br />至于武将,也没有这种烦恼。<br /><br />陛下可真是太厉害了,能把自己印钱上!<br /><br />许多武人心底反而羡慕极了。<br /><br />到了第二天。<br /><br />有些文臣也想明白了。<br /><br />把开国帝后的画像印在钞上,虽然不要脸,但确实有莫大的好处。<br /><br />除了防伪,最大好处是能够加强皇朝统治。<br /><br />也有些臣子,因为此举大不敬、前所未有等原因,心中异议。<br /><br />但毫无用处。<br /><br />朱元璋对这个改动,爱得不行。<br /><br />因为可以传给子孙后代看。<br /><br /><br /><br /><br /><br />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shuyuange.cc。书苑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shuyuange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