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姜不由也开始好奇。<br />
方才在门缝里看不太清,听说宣德楼上届时赏赐不断。<br />
她也想看看了。<br />
街上搭了很多乐棚,还有皮影戏棚子,陶姜在那里看见好多走丢的小孩子,家长一路跑来找。<br />
一路上乐声不断,人声鼎沸,隔着好几里,都能听到城门口乐棚的奏乐声。<br />
简直是全民同乐。<br />
顾平章说元宵城门通宵不闭,不宵禁。<br />
宝马香车,火树银花,人流如织。<br />
好些穿绫罗绸缎的贵族子弟,边走边唱,左右门户笙歌起舞,往来人群提着花灯,满面春风,兴致盎然。<br />
陶姜走啊走啊,小腿肚都酸了。<br />
“宣德楼还没到吗?”她问顾平章。<br />
顾平章淡淡道:“到了。”<br />
随着他话音落下,远处山呼万岁,地动山摇,如雷震响。<br />
陶姜立即踮起脚,伸长脖子,可是什么都瞧不见。<br />
她急了,抓着顾平章:“是不是皇帝出来了?”<br />
“嗯。”<br />
“我看不见!”<br />
“你矮。”<br />
陶姜急得热锅上的蚂蚁一样,她转了两圈,一个劲拉顾平章。<br />
顾平章不得不低下头,问她:“做什么?”<br />
陶姜羞涩对手指:“夫君,那啥,你能不能,能不能——”<br />
“不能。”<br />
顾平章直起身,目视前方。<br />
不知道皇帝做了什么,前方人群传来山呼海啸的万岁。<br />
陶姜急死了。<br />
她仰头看顾平章,嘀咕:“小气鬼。”<br />
她看到旁边有个大哥,身强体壮,个头比顾平章还高。<br />
她鼓了鼓勇气:“这位大哥!”<br />
对方被她吓了一跳:“小,小娘子,有何指教?”<br />
“劳烦将——唔唔!”一只手伸来,将她的嘴巴捂住。<br />
陶姜瞪顾平章:“放开窝!”<br />
顾平章在她面前蹲下。<br />
陶姜还是瞪他。<br />
“不是要背?”顾平章的脸隐在灯晕中,声音很平静。<br />
陶姜立即顺杆爬到他背上。<br />
顾平章缓缓直起身子。<br />
“再往上一点!”<br />
她说着,很是不客气地往上爬了爬,就差爬在顾平章头上了。<br />
旁边的壮汉默默往后挪了挪,将自己藏起来。<br />
方才那郎君看他一眼,眼神好可怕。嘤嘤嘤。<br />
陶姜终于看清了城门楼上的情景。<br />
皇帝戴着纱帽,身穿红袍,身前一张桌子,桌子两旁是侍卫。前方一道帘子遮住大半身形,外面站着手持伞和扇的侍从。<br />
宣德楼上不时飘下“金凤”,据说上头写着皇帝的赏赐,金凤飘到哪家的帐幕里,哪家就得赏。<br />
“金凤”每飘下一次,百姓就山呼万岁,声势浩荡,地动山摇。<br />
城楼下各家大臣的帐幕里笙歌乐舞不断,简直像是比拼现场。歌姬放声高歌,此起彼伏,人群山呼喧闹,如沸水蒸腾。<br />
热闹极了。<br />
华灯初上,火光遍地,街巷亮如白昼,灯火满城。<br />
陶姜就这样爬在顾平章背上,跟着人群大喊万岁,跟着人群尖叫,跟着人群高歌。直喊得嗓子发哑,冻得脸都僵了,城门楼上升起小红纱灯,人群开始往外移动。<br />
顾平章道:“皇帝回宫了。”<br />
陶姜听见大街上一阵甩鞭子的声音,紧接着彩山上数十万盏灯全都熄灭。<br />
人群开始往南。<br />
陶姜不想走路了,她假装迷迷糊糊爬在顾平章背上:“我们去哪?”<br />
顾平章竟也没将她丢下来。<br />
他缓缓跟着人群走,慢悠悠道:“大相国寺。”<br />
“不回家吗?”<br />
“你想回?”<br />
陶姜摇摇头:“不回,要去大相国寺。”<br />
于是顾平章就背着她走。<br />
陶姜打定主意,要赖到顾平章将她丢下去为止。她等啊等,一路上好些贵族的马车越过他们哒哒哒往前。<br />
顾平章竟一直没开口。<br />
就在她都有些不安,觉得自己是不是过分了的时候,顾平章开口了。<br />
他抬头看着眼前,道:“到了。”<br />
陶姜才注意到这里也是极热闹的。<br />
大殿前有官家乐队吹拉弹唱,丝竹管弦之声不断。<br />
她假装不经意地从顾平章背上滑下来,仰头张望。<br />
“好漂亮!”<br />
寺里游廊上挂着“诗牌”灯,牌子是木头的,镂空刻字,外罩轻纱。<br />
有点类似后世西安大唐不夜城写满了诗歌的牌子。<br />
“火树银花合,新桥铁索开。”1<br />
“天碧银河欲下来,月华如水照楼台。”2<br />
……<br />
后世在木牌上挂了小彩灯,而大相国寺的诗牌,则是在木牌里放了烛火。<br />
用诗歌刻字的木牌做成灯,一排排悬挂在游廊中,美不胜收。<br />
听说达官贵人的家眷都提前占好了席位观赏水灯。<br />
九子母殿,东西塔院各色灯争奇斗艳,光彩夺目,通宵不歇。<br />
一晚上来上香的人络绎不绝,陶姜拉着顾平章这里要看,那里也要看,跑来跑去,将自己跑累了。<br />
最后放完一盏水灯,她趴在栏杆上,脸蛋红彤彤的,缩在雪白的狐狸毛领中:“顾平章,好累哦,走不动了。”<br />
顾平章:“所以?”<br />
陶姜张开手,厚着脸皮:“为了锻炼你,你背我回去叭!”<br />
顾平章嗤笑一声:“我拒绝。”<br />
陶姜:“夫君~~”<br />
顾平章直起身,淡淡道:“起来,自己走。”<br />
陶姜扭过头:“我不回去了,反正这里管斋饭,一晚上也不关门,我就睡这儿了!”<br />
她潇洒挥手:“你走吧,我不会跟婶娘打小报告的。”<br />
只留下个圆圆的后脑勺,一顿一顿地在打盹儿。<br />
顾平章抿唇。<br />
陶姜撑着下巴,眼睛半睁不睁间,一只手抓住她的胳膊。<br />
然后她整个人就到了顾平章背上。她懵了,半天没反应过来。<br />
等他们出了大相国寺,她才惊呼:“顾平章!”<br />
“还记得那个送我珠串的和尚吗?”她说着挥了挥手腕,上头念珠被她盘得光可鉴人,足见喜爱。<br />
顾平章嗤笑一声。<br />
陶姜缩了缩脖子:“他说是大相国寺的和尚,别是骗人吧?”<br />
顾平章:“闭嘴。”<br />
陶姜果断闭嘴,嘀咕:“小气鬼。”<br />
顾平章的背真宽啊。<br />
她脑袋一点一点,不知道何时睡着的。
方才在门缝里看不太清,听说宣德楼上届时赏赐不断。<br />
她也想看看了。<br />
街上搭了很多乐棚,还有皮影戏棚子,陶姜在那里看见好多走丢的小孩子,家长一路跑来找。<br />
一路上乐声不断,人声鼎沸,隔着好几里,都能听到城门口乐棚的奏乐声。<br />
简直是全民同乐。<br />
顾平章说元宵城门通宵不闭,不宵禁。<br />
宝马香车,火树银花,人流如织。<br />
好些穿绫罗绸缎的贵族子弟,边走边唱,左右门户笙歌起舞,往来人群提着花灯,满面春风,兴致盎然。<br />
陶姜走啊走啊,小腿肚都酸了。<br />
“宣德楼还没到吗?”她问顾平章。<br />
顾平章淡淡道:“到了。”<br />
随着他话音落下,远处山呼万岁,地动山摇,如雷震响。<br />
陶姜立即踮起脚,伸长脖子,可是什么都瞧不见。<br />
她急了,抓着顾平章:“是不是皇帝出来了?”<br />
“嗯。”<br />
“我看不见!”<br />
“你矮。”<br />
陶姜急得热锅上的蚂蚁一样,她转了两圈,一个劲拉顾平章。<br />
顾平章不得不低下头,问她:“做什么?”<br />
陶姜羞涩对手指:“夫君,那啥,你能不能,能不能——”<br />
“不能。”<br />
顾平章直起身,目视前方。<br />
不知道皇帝做了什么,前方人群传来山呼海啸的万岁。<br />
陶姜急死了。<br />
她仰头看顾平章,嘀咕:“小气鬼。”<br />
她看到旁边有个大哥,身强体壮,个头比顾平章还高。<br />
她鼓了鼓勇气:“这位大哥!”<br />
对方被她吓了一跳:“小,小娘子,有何指教?”<br />
“劳烦将——唔唔!”一只手伸来,将她的嘴巴捂住。<br />
陶姜瞪顾平章:“放开窝!”<br />
顾平章在她面前蹲下。<br />
陶姜还是瞪他。<br />
“不是要背?”顾平章的脸隐在灯晕中,声音很平静。<br />
陶姜立即顺杆爬到他背上。<br />
顾平章缓缓直起身子。<br />
“再往上一点!”<br />
她说着,很是不客气地往上爬了爬,就差爬在顾平章头上了。<br />
旁边的壮汉默默往后挪了挪,将自己藏起来。<br />
方才那郎君看他一眼,眼神好可怕。嘤嘤嘤。<br />
陶姜终于看清了城门楼上的情景。<br />
皇帝戴着纱帽,身穿红袍,身前一张桌子,桌子两旁是侍卫。前方一道帘子遮住大半身形,外面站着手持伞和扇的侍从。<br />
宣德楼上不时飘下“金凤”,据说上头写着皇帝的赏赐,金凤飘到哪家的帐幕里,哪家就得赏。<br />
“金凤”每飘下一次,百姓就山呼万岁,声势浩荡,地动山摇。<br />
城楼下各家大臣的帐幕里笙歌乐舞不断,简直像是比拼现场。歌姬放声高歌,此起彼伏,人群山呼喧闹,如沸水蒸腾。<br />
热闹极了。<br />
华灯初上,火光遍地,街巷亮如白昼,灯火满城。<br />
陶姜就这样爬在顾平章背上,跟着人群大喊万岁,跟着人群尖叫,跟着人群高歌。直喊得嗓子发哑,冻得脸都僵了,城门楼上升起小红纱灯,人群开始往外移动。<br />
顾平章道:“皇帝回宫了。”<br />
陶姜听见大街上一阵甩鞭子的声音,紧接着彩山上数十万盏灯全都熄灭。<br />
人群开始往南。<br />
陶姜不想走路了,她假装迷迷糊糊爬在顾平章背上:“我们去哪?”<br />
顾平章竟也没将她丢下来。<br />
他缓缓跟着人群走,慢悠悠道:“大相国寺。”<br />
“不回家吗?”<br />
“你想回?”<br />
陶姜摇摇头:“不回,要去大相国寺。”<br />
于是顾平章就背着她走。<br />
陶姜打定主意,要赖到顾平章将她丢下去为止。她等啊等,一路上好些贵族的马车越过他们哒哒哒往前。<br />
顾平章竟一直没开口。<br />
就在她都有些不安,觉得自己是不是过分了的时候,顾平章开口了。<br />
他抬头看着眼前,道:“到了。”<br />
陶姜才注意到这里也是极热闹的。<br />
大殿前有官家乐队吹拉弹唱,丝竹管弦之声不断。<br />
她假装不经意地从顾平章背上滑下来,仰头张望。<br />
“好漂亮!”<br />
寺里游廊上挂着“诗牌”灯,牌子是木头的,镂空刻字,外罩轻纱。<br />
有点类似后世西安大唐不夜城写满了诗歌的牌子。<br />
“火树银花合,新桥铁索开。”1<br />
“天碧银河欲下来,月华如水照楼台。”2<br />
……<br />
后世在木牌上挂了小彩灯,而大相国寺的诗牌,则是在木牌里放了烛火。<br />
用诗歌刻字的木牌做成灯,一排排悬挂在游廊中,美不胜收。<br />
听说达官贵人的家眷都提前占好了席位观赏水灯。<br />
九子母殿,东西塔院各色灯争奇斗艳,光彩夺目,通宵不歇。<br />
一晚上来上香的人络绎不绝,陶姜拉着顾平章这里要看,那里也要看,跑来跑去,将自己跑累了。<br />
最后放完一盏水灯,她趴在栏杆上,脸蛋红彤彤的,缩在雪白的狐狸毛领中:“顾平章,好累哦,走不动了。”<br />
顾平章:“所以?”<br />
陶姜张开手,厚着脸皮:“为了锻炼你,你背我回去叭!”<br />
顾平章嗤笑一声:“我拒绝。”<br />
陶姜:“夫君~~”<br />
顾平章直起身,淡淡道:“起来,自己走。”<br />
陶姜扭过头:“我不回去了,反正这里管斋饭,一晚上也不关门,我就睡这儿了!”<br />
她潇洒挥手:“你走吧,我不会跟婶娘打小报告的。”<br />
只留下个圆圆的后脑勺,一顿一顿地在打盹儿。<br />
顾平章抿唇。<br />
陶姜撑着下巴,眼睛半睁不睁间,一只手抓住她的胳膊。<br />
然后她整个人就到了顾平章背上。她懵了,半天没反应过来。<br />
等他们出了大相国寺,她才惊呼:“顾平章!”<br />
“还记得那个送我珠串的和尚吗?”她说着挥了挥手腕,上头念珠被她盘得光可鉴人,足见喜爱。<br />
顾平章嗤笑一声。<br />
陶姜缩了缩脖子:“他说是大相国寺的和尚,别是骗人吧?”<br />
顾平章:“闭嘴。”<br />
陶姜果断闭嘴,嘀咕:“小气鬼。”<br />
顾平章的背真宽啊。<br />
她脑袋一点一点,不知道何时睡着的。